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绵阳城市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西南科技大学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本科第三批次、专科第二批次招生。学院由西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李众立教授出任院长。 学院现有18个本专科专业,专业以工为主,涵盖工、管、文等学科领域。学院以建设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新型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培养“本科学历+学位+专业技能素质”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学院坐落在著名的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市的富乐山风景区南麓,距市中心3公里,交通便利。毗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并与我国西部航空城仅一墙之隔,具备浓厚的科学技术氛围。特别是在经受了“512”地震灾难的洗礼后,学院投入巨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三年的努力,学院已进入成熟规范的快车道。 规模适度 设施一流:学院规划用地500亩,其中200亩为生态林区,控制在校生规模为8000人,教学资源利用率高,师生比合理,充分保证教学质量。学院按数字化、生态化理念规划建设,建成了现代化的教学楼、科技创新实验楼、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体育场馆、游泳池、标准化的学生公寓等,环境精致,依山傍水;天然氧吧,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鸟鸣蝉唱,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陶冶情操的理想园地。 打造特色专业 增强核心竞争力:学院以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为特色专业,配置了最先进的实验教学条件,如建筑工程方面的“景观建筑设计分院”、“桩基施工与检测实验室”、“电梯技术实验研究室”、“网络化智能建筑综合控制实验研究室”,均为西南地区高校首创;机电工程方面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基地”、“数字家电与互联网电视实验室”、“化工配料综合控制实验室”、“LED新型照明灯生产线” 等实践教学环境,培养了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高品质就业。 学院各专业均设置有多个方向,可根据社会需求分方向进行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发展战略,使我院毕业生成为成德绵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为西部地区建筑、机械等行业输出了高质量的管理与技术骨干、一线工程师。 育人为本 素质为先: 学院采取人格教育优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主线并行,全面提升综合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与人格教育:学院聘请原西南科技大学校长、加拿大劳伦丁大学名誉博士万朴教授等知名专家为我院客座教授,开设人格教育课程,有效地提高了我院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 学生的理论教学体系科学合理,厚基础、宽口径:学院办学机制灵活,依托绵阳科技城人才资源优势,广泛选聘西南科技大学与各科研院所的师德好,职称学历高,有专长的科技人才构建学院的专职教师队伍,采众家之长,使学生奠定了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使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有后劲。 学院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有机械制造、电子工艺、就业创业3大主题的工程训练基地,学生到校的第一学期即能开始工程意识、工程素质训练;建有与企业、行业密切接轨的8大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每个学生每天有2个学时进入实验室学习,并贯穿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培养其工程能力。 学院关注每一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建有艺体中心,下设艺术团、交响乐团、电声摇滚乐队、各类社团、健身中心、运动队。学生可利用每天1学时的时间,在各团体中展示个人风采、特长,也可以零起点学到一技之长,如钢琴、小提琴、吉他、声乐、萨克斯、舞蹈、美术等。 增值才华 优化前程:打造独特的“人才银行”就业系统,开设了CCEP课程,帮助大学生增强职业竞争力,升才华之值,储能力之息。目前在此系统中登记备案的单位数量已突破500家,其中不乏中铁集团、中核集团、中建集团等大型国企,实现了校企之间零距离的人才供需关系。 学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21%,并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其中,土木建筑工程系共有毕业生298人,毕业前已签约296人,考研2人,签约率100%,有70余人签约了中铁,中建,中核集团等大型企业。 从整体上来看,我校一个毕业生往往有多个用人单位可供选择,其原因在于:首先,我院的专业设置符合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规律,满足国家基础建设对于人才的大量需求,如建筑工程类专业;其次,我院的专业设置服务于区域性地方经济建设,针对如成德绵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成渝经济带软件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制造业方面的需求,进行订单式的培养,就业有保障;第三,良好的就业充分说明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学生就业详情请参见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招生网,http://www.ccswust.com.cn/zs 学院优势 1.环境优势——学院地处绵阳市富乐山风景区,环境清幽,适宜读书;毗邻中国航空城,科研氛围浓厚。 2.专业设置优势——专业以工科为主,打造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等品牌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就业质量高。 3.以人为本的培养优势——新生进校后均可自主选择专业,各专业无人数限制,不考试,不另收费。 4.师资优势——有绵阳科技城人才资源优势,有独特的办学体制和机制,有广泛的优质师资可供选择,组建了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5.实践优势——与校外企业合作并建立校内“教学工厂”,提升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行业、终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川招生代码:5713 全国代码:14045
绵阳城市学院 2021-02-01
成都外国语学院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院位于成都都江堰,紧邻国家5A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地——青城山,校园环境幽雅,空气清新,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环境,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党建工作制度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开展。学院以“创建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大力弘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传播世界先进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培养时代创新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四川,面向全国,融入世界”和“走国际化道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的办学策略,努力培养“德才兼备,一专多能,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涉外人才”。 学院是四川省唯一的专业外语院校,也是四川省开设语种最多的普通高校,外语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500余名,开设有英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朝鲜语(韩语)、俄语、越南语、泰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等15个外语语种和翻译、商务英语、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体育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等与外语相关的本专科专业,以及经济与贸易、国际物流管理、外事管理、跨境电商、国际新闻、涉外旅游、国际酒店管理、师范、涉外文秘、学前英语教育管理、中小学英语教学、商务翻译、国际高尔夫运营与管理、国际足球运营与管理、国际网球运营与管理等专业方向。学院已形成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为重点,与中国语言文学类、经济与贸易类、工商管理类、新闻传播学类、旅游管理类、体育学类学科专业互为支撑、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学院构建了一支德才兼备、教学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常年聘有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外籍专家和教师。学院拥有功能齐全的专业化、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多媒体覆盖所有教室,配备有多语种同声传译实验室、综合语言实验室、工程技术法语实训室、俄语高级翻译实训室、国际商务英语实训室、高尔夫虚拟仿真实验室、新闻录播实训室等实验室。学院实行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1+N”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外语+”内涵的融通发展和创新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了各界的充分肯定。学院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左右,国际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发布的高校就业能力排行榜,学院位列四川省普通高校第三名;学生在全国外语专业等级考试中屡次远超全国平均合格率,在各类专业竞赛中屡次荣获第一名。 学院不断深化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20余个国家的7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开设了适应各语种、不同层次的本升硕、双学位、交换生、专升本、专升硕、国际班等留学项目,每年都要派出数百名学生赴国外高校留学。同时,学院先后招收了来自俄罗斯、韩国、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尼泊尔、法国、新加坡、日本、墨西哥、德国等国家的学生前来留学和交流。 学院发挥外语资源优势和外语人才优势,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为四川省国税局、青海省国税局、东方电器集团、中铁二局、攀钢集团、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等众多单位举办了外语培训;与遂宁市、简阳市、凉山彝族自治州、都江堰市、崇州市等地合作,开展了中小学师资培训、他语种教育等;选派了众多学生参与欧洽会、西博会、世界审计组织理事会、中国-西班牙论坛、新加坡“春城洋溢华夏情”文化艺术旅游展等大型活动的多语言服务和志愿服务工作。 学院形成了内涵丰富、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开展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如聘请了著名演员、周恩来总理扮演者刘劲等担任客座教授和主办讲座,邀请了战旗文工团、佛山粤剧院等演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剧目;打造了以外语晚会、口译大赛、外语影视配音大赛等为代表十大外语专业赛事;成立了以民管乐团、合唱团、声乐队、民舞队、戏剧队等组成大学生艺术团,设立了CIMUN模拟联合国协会、VOC校园之声广播站、国旗护卫队、青年志愿者协会、口语协会、彼岸诗社、环保协会等学生社团;原创歌曲文化、多语种歌曲文化已形成了良好影响,学院创作的《独立学院之歌》已经传唱于全国的独立学院,学生多语种歌曲曾多次走红网络,并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和《出彩中国人》。 学院是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理事单位、四川省高等教育协会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先后获评“全国先进独立学院”、 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四川省“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亚洲教育论坛“国际教育交流基地”、四川省“健康活力教育优秀单位”、 成都市“涉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四川教育品牌榜中榜“中国西部十大高校品牌”、成都翻译协会“最佳战略支持单位”等荣誉。在武书连中国高校排行榜、艾瑞深中国校友会高校排行榜等榜单中,学院均位列中国语言类独立学院第一名。 为人民立校,为祖国立教,为学子勇攀高峰,为中华寰宇巍然。学院将继续深化内涵建设,打造鲜明特色,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
成都外国语学院 2021-02-01
四川传媒学院
四川传媒学院始建于1997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建校22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果。2015年和2019年,分别被高校排名机构中国校友会网和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列全国同类高校的第一名。团结奋进的校领导班子星光荷塘 学校位处成都市郫都区,现有校园面积2200亩,在校学生二万余人,本、专科专业92个,在现代传媒艺术产业链上均有分布。学校以毕业生整体就业率高、专业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用人单位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佳绩,目前已经成为全国现代传媒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被教育部专家誉为“一流的理念、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流的学生、一流的学校”。 学校在培养目标上,致力于培养应用性、复合型,掌握多项高端专业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办学理念上,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实施“一年级有意识,二年级有规划,三年级有行动,四年级有成果”,让广大同学在短短三四年里,能够多成才、早成才、快成才。学校吸引了大批省内外知名“双师双能型”专家前来执教。在名师们的带领下,取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综合改革建设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精品课程等多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独获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全省同类高校独树一帜。 斥巨资购置高端专业器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优势:西部地区首台3D高清8+1电视转播车用于现场直播教学和实践; 近2000台3D、4K、高清摄影摄像设备和高端数字摄影机,在摄影摄像实训中发挥作用;3000多台后期编辑设备和图形工作站,供学生学习后期剪辑;“西部第一录音棚”和百余间专业录音棚、音频制作工作室、大型摄影棚、艺体中心提供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合成真实工作环境。与索尼、松下、佳能、苹果、联想、微软和惠普集团共建索尼高清演播室、松下4K演播室、苹果培训认证中心,佳能影像工作坊、联想创新中心、惠普教育卓越中心、微软动力联合实验室,为追踪前沿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强大支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全媒体交互式演播中心和具备省级电视台标准的全景式电视新闻演播厅、广播直播间和虚拟演播室,培养出大批引领行业新潮流的高级专门人才。全景式新闻演播厅“亚洲一号”综艺舞台 四人一间的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电视、电话、淋浴器、宽带网和饮水机,居住条件全国一流。院内全国高校首个中影院线数字电影院、大型现代化健身中心、功能完备的“校园一卡通”,以及超市、商场、驾校、游泳池等,为广大同学提供了学习、生活的便利条件。 为了与国际接轨,拓宽同学们的国际视野,学校与包括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西伊利诺伊大学、纽约电影学院、韩国全州大学、韩国明知大学,日本道都大学、加拿大多伦多电影学院、新西兰约比设计学院等在内的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等多个国家的十余所院校开展了校际交流与合作,为同学们开通了专本连读、本硕连读和短期出国学习。与三所省内著名高校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为同学们开通了国内深造的渠道。索尼影像技术学院四川传媒学院实验基地高校首台3D高清电视转播车学院建院伊始即坚定走“应用型”道路,2015年被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为首批向应用型“转型”高校后,更是倾尽全力打造转型的“升级版”,各项具体措施正在紧锣密鼓落实中。以四川传媒学院为依托,建设的“府河源影视硅谷小镇”被列入“四川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 ‘十三·五’发展规划”;后经科技部、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评为“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再后来,以四川传媒学院等为主体的“新一代专业功能聚合型国家级影视基地”建设,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2020年前完成的“高清四川智慧广电”专项。已与业内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在以四川传媒学院为核心的产学研区域内,将拥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最具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而带来系列现代传媒的创新性成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应用型高校,必将由四川传媒学院升华而来!西部第一录音棚群落正在建设中的“成都影视硅谷”暨四川传媒学院府河源影视传媒科教产业园四川传媒学院阆中基地四川传媒学院蒲江校区 学院网站:http://www.scmc.edu.cn 官方微信号:SUMC-CHN(四川传媒学院) 新浪微博:@四川传媒学院 @四川传媒新闻中心
四川传媒学院 2021-02-01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是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湘潭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坐落在毛主席故乡——湖南省湘潭市。学院设有49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6142人。 学院依托湘潭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共享湘潭大学一流的师资队伍、图书资料、教学设施和学科优势。学院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发展应用型专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79人,62%具有高级职称,70%具有博士学位;长期聘请外籍教师担任英语教学;定期举办学术讲座,聘请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学院秉承湘潭大学“博学笃行、盛德日新”的校训,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强化能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复合性”的教育理念,强化应用性课程教学,强化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教学;积极引导学生“高品味做人、高层次成才、高水平就业”,全面培养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享有良好声誉。学生代表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团体奖励80余项,荣获个人单项奖励1400余项,连续三年蝉联“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湖南赛区本科二组团体一等奖,学生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湖南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竞赛决赛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快客创意实战奖金奖、第二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英语辩论邀请赛一等奖等荣誉。近五年来,学院研究生考取率保持在15%左右,先后有2000余名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有一批毕业生在美国哈佛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院校攻读博士学位。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蔚然成风,涌现了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其中2012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段小桃创办了“斯挺正装”服装品牌,并在全国各地开了 14家连锁店,2015年营业额超过800万;2015年10月19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经济信息联播》栏目对该生创业事迹进行了报道。以2015级电子商务班王智成为代表的麦田工作室团队荣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总决赛特等奖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就业质量高。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 2021-02-01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于2001年8月批准,国家教育部2004年首批确认,由南华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其举办高校南华大学是一所拥有38000余名在校生的具有59年办学历史的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资格,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是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学院座落在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王船山的故乡——湖南省衡阳市,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船山学院管理规范、质量优良、特色明显、品牌突出,是省内先进的教学型本科院校。学院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文化育人,能力立身”的办学理念,弘扬南华大学“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采用全新的模式和机制,科学定位,特色办学,致力于培养科文兼备、具有国际视野、本领过硬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招生计划纳入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现有在校学生5000多人。学院开设有41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医、文、法、艺术、经济与管理八大学科门类。学院设有五系一部以中心,共享南华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教学资源。 学院始终将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作为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教风严谨,学风良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学院学生积极参加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比赛项目,共获得国家级、省级一、二、三等奖奖励400余项。学院积极打造船山文化品牌,开展了一系列以“船山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16年来,学院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万多名高素质的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均位居省内独立学院前列,培养的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骨干力量及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2021-02-01
新乡工程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历经北方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学校地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河南新乡市,占地面积2176亩,校舍面积62万平方米。建校79年来,学科专业已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19个教学学院,65个本科专业,合作办有独立学院--新科学院,各类在校生53000余人。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288万册(种),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育改革试点专业5个和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4个,河南省特色专业、名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3个。有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10个,作物学被评为河南省A类优势特色学科。有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有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7个(涵盖28个培养领域)。 学校全面落实“质量立校”战略,着力培育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01年以来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三年来,学生先后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1项,全国蓝桥杯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奖项5项。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11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其中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为代表的科技英才,有以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买兴普为代表的基层优秀管理人才,有以河南广安集团董事长高天增为代表的企业精英,还有众多中高等职业院校优秀教师和管理骨干,以及大批省级、厅级、县级政府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河南省乃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679人,其中专任教师1366人,博士、硕士生导师380余人,“双聘院士”6人及中原学者1人,河南省级特聘教授1人、校级特聘教授16人,教授154人,副教授564人,博士40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7人、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河南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2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93人。聘请7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积极贯彻“科技兴校”战略,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学校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单位,设有院士工作站2个,建有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拥有3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4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有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有国家级现代蜜蜂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河南省现代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共性技术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3629项,获科技成果奖154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1985年学校主持培育的小麦品种“百农3217”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现了黄淮地区小麦生产水平的跨越式提升;2013年学校主持培育的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国家粮食生产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嘉奖,成为全省高校的骄傲。 学校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对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突出科技引领,注重产教融合,主动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独创共建新模式,较好实现了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五年来,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达5577.1万元,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显示我校技术转让收入在全国高校排名58位。 学校着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荷兰、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乌克兰等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建有国际联合研究生院;与美国东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共建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实验室;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共建自动化实验室;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农牧业科技示范中心。常年聘有美、英、加等国的外籍专家任教。 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佳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最佳暑期实践大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教师培训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50余项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以“立德树人,做推动高等教育进步的先行者;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发现自我;让教师倾情教育,醉心研究,成就自我”为使命,以“严慈相济、教学相长,思想碰撞、灵魂唤醒,国家需求、社会尊重的具有内在价值的大学”为愿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知识创造为己任”为价值追求。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为早日把学校建成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新乡工程学院 2021-02-01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是一所工、文、教、经、管、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独立学院。学院地处庐山南麓,鄱湖之畔——江西省共青城市,占地面积1041亩,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 学院办学始于1985年,原名为“江西大学共青职业学院”,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自为学院题写院名。1991年,学院更名为“江西大学共青学院”。1993年,原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合并成立南昌大学,学院遂更名为“南昌大学共青学院”。2002年,经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成为一所本科综合独立学院。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主要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人才。学院根据办学实际,形成了以目标为引领,统一思想;以问题为导向,改革创新;以人才为根本,优质服务的工作思路。掀起了激发潜能和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中开展有效教学内容研究和实践活动,在学生中营造激发学生潜能的途径和环境,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现有教职工400余人。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将教风建设作为核心工作,在教师中开展各类先进人物评选,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学院现有在校本、专科生8000余名。学生在全国和全省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荣获素有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的“红点概念设计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第七届华帝工业设计大赛金奖,“欧迪芬”杯中国内衣设计大赛总决赛金奖。有50余人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学院连续十二年荣获赣江杯大学生英语竞赛高职高专组团体一等奖。 学院现设有经济贸易系、中文与教育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工程技术系、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艺术与设计系和公共课教学部共8个教学单位,下设34个教研室,开设有17个本科专业及20个专科专业,设有艺术与设计研究所。 学院不断创新工作内容,荣获江西省独立学院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实践创新成果一等奖。学院先后荣获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南昌大学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共青城市先进党工委称号。 学院学风优良,校园和谐稳定。荣获九江市文明单位和共青城市法治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九年被南昌大学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组织单位,连续八年被共青城市评为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七年获得南昌大学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六年获得南昌大学消防先进单位。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满意的教师”是学院对社会的承诺,也是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与追求。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将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2021-02-01
南昌交通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是2001年经江西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并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独立学院。2015年,学校成为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目前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适当开展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与华东交通大学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会计、翻译五个专业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办学条件:学校位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南昌市,地处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黄家湖畔。随着2019年6月新校区正式动工建设,学校目前形成两校区一基地的办学格局,校园占地3169.08亩。学校配备有大型电子阅览室、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中心,以及物理、机械、汽车、检测、力学、建筑、电工、电子、通信、单片机、网络、3D打印、物流、摄影、演播等17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817.06万元,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122万余册,电子文献122万余册。学科专业:学校现有土木建筑分院、机电工程分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分院、经济管理分院、人文法学分院、艺术与体育分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学科部等七院一部。学校目前开设了3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管、经、法、文、艺、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及管理学类专业有26个,占全部专业的70.27%,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并且在交通工程类专业形成一定特色。近四年,学校共有25个专业参与全省专业综合评价,有5个排名第一,9个排名第二,总体排名靠前。通信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3个专业被列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数控机床与编程》《中级财务会计学》3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教育教学:根据应用技术型人才“实践性、技术性、应用性”的特点,学校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比重达40%左右。学校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先后与大唐移动、省建科院、江西中核测绘院、南昌铁路局、江西运通汽车、中铁二十四局等几十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合作办学,校企合作专业覆盖率达100%,进一步健全了“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善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依托铁路系统单位、校企合作单位和江西省浙江总商会的丰富企业资源(在赣企业6万多家,上规模企业1万多家,亿元企业1千多家),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位于江西省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考研(含出国留学)、参军入伍、录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央企国企、上市大型企业等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屡创新高,三年来共获国家级奖项25项,省级奖项668项。科研创新: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组建了“能源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所”“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高水平教研机构,积极开展“产学研用”探索,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三年来,学校获批省级科研立项一百多项,签订横向课题12项,发表SCI论文、CSSCI论文、EI论文、中文核心论文、出版教材专著等数量也有所增加。荣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市厅级科研成果,获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二百多项。学校移动通信实验室获批南昌市重点实验室,节能与结构实验室获批赣江新区重点实验室,微纳米功能材料团队获批赣江新区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师资队伍:截止目前,学校共有自有教师694名,外聘教师174名,折合专任教师总数781人,生师比为17.80:1。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30.73%;研究生学历占比48.53%;双师型教师占比10.5%。开放办学:学校于2016年成立了国际交流中心,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已与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组织学生赴海外研学交流,有近百名学生出国留学深造。党建思政: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初心和使命,把党的建设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彻教育事业,切实以“服务学生成才、服务教师成长、服务学校发展”为核心,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保证政治方向、领导思政建设、引领校园文化、凝聚智慧力量、推动学院发展”的政治核心作用,取得了一系列党建成果。《独立学院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研究与实践》荣获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学生党建中心》获全省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实践创新成果一等奖;《学生入党公开答辩机制》获江西省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成果三等奖;获评江西省高校标准化党员活动室一个;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一个。社会声誉:学校严格规范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凝练办学特色、开拓办学思路,办学水平已位于全国独立学院前列,省内独立学院第一方阵,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强。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教育总评榜综合实力独立学院20强”“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等5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未来。学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育人为本、服务社会”为宗旨 ,秉承“自强 厚德 求实 创新”校训精神,恪守“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立校、开放办学、特色发展”办学理念,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打造德育教育特色、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为抓手,聚焦“双转”目标任务,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建设成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
南昌交通学院 2021-02-01
皖江工学院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是由河海大学与江苏大业投资有限公司、无锡市大业房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由教育部于2008年批准设立,2012年通过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对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权的考核评估,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院坐落在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距六朝古都南京仅40分钟车程,区位优势明显。 文天学院母体学校——河海大学是一所有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海大学师资、学科、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是文天学院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文天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可靠保障。 文天学院现设有水利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电气信息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艺术设计系(筹)、国际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部六系一院二部。开设专业涵盖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务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交通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酒店管理、工程造价、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安全工程、公共艺术等29个本科专业。现有专业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5个,其中水利水电工程、水务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为特色专业,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交通工程为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水务工程、地质工程为安徽省“振兴计划”建设专业。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0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63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284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85人。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教坛新秀3名。“双师型”教师293人,占专任教师的41.7%。 文天学院有霍里山校区和郑蒲港校区,总占地面积1353亩,校园环境优美,校舍建筑面积校405695平方米。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302人,馆藏图书99.3万册,期刊736种,电子图书61.8万种。学院拥有设施先进的实验中心、计算机中心、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和语音教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60万元,,建设了适应高速网络技术及应用需求的主干网,构建了网络教学、办公自动化、图书资源等多个数字化平台。 文天学院重视产学研结合,为提高学院的科研氛围,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积极申报省级项目,另一方面学院出资培育校内项目。全院师生共主持科研纵向课题198项,其中省级课题46项,市、校级课题152项;出版著作、教材36部;发表学术论文452篇,其中SCI、EI、CSSCI检索33篇;取得专利授权31项,承担横向课题65项,完成咨询报告400余项,横向项目经费收入6193万元。学院重视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建成一个拥有280台计算机机房、4间创业实训室和25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室的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学院在省人社厅和市人社局的指导下,进一步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投入162.1万元,建成了安徽省首家大学生创业超市,大学生超市主要包括就业、创业等五大功能区域。 文天学院先后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及加拿大等国家高校开展“2+2”、“3+1”、“4+1”本硕连读项目合作及校际交流,国际生规模720余人。毕业生继续在国外攻读硕士研究生率近50%。先后被日本早稻田大学、九州大学、澳洲悉尼大学、澳洲莫纳什大学、澳洲墨尔本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录取,并多次在国外获得全额奖学金、学费半免奖学金、日本国政府奖学金等;作为国家外国专家管理局批准的“外国专家资格单位”,常年聘请英语、日语及韩语外教负责教授学生口语;引进环球雅思教学体系和师资,并选送优秀骨干教师赴国外合作院校访问、进修及攻读学位,以保证对接课程的教学质量。 办学以来,文天人秉持“上善若水、笃学敦行”的校训,形成了“文心励志、天道酬勤”的优良校风。学生参加省内、国内和国际各项比赛,获得各项大奖650余项,其中国家级89项.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10%以上。学院以高水平的师资、规范的教学、严格的管理、优 质的服务以及多彩的校园文化,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院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先进单位”、“安徽省优秀独立学院”、“省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马鞍山市重点建设十大功勋”、“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 文天学院秉承河海大学百年办学传统,深化转型发展,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立足安徽,面向周边地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乐于服务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皖江工学院 2021-02-01
合肥经济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是2003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1月教育部审批通过,由安徽农业大学与社会优质办学资源合作举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独立学院),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学院坐落在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的安徽省合肥市,占地500余亩,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是治学成才的理想园地。 学院坚持“立足安徽、服务全国”的面向定位,充分利用安徽农业大学的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和合作方先进的办学设施,着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学院现有的教学基础设施完备,图书资源充足,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结合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目前,学院已开设26个本科专业,分布在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农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中,逐步形成了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各学科门类齐全、专业数量适宜、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学科专业发展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获得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着力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我锻炼相结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机制。近四年来,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立项近70项,项目内容涉及社会热点、高新技术等领域。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坚持交流合作,互利互惠的原则,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建设了包括课程实习,实践实训等内容的4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 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要求,积极探索独立学院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学院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规范管理、高效运行,先后获得安徽省先进独立学院、安徽省民生工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先进基层党委等荣誉称号;学生也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其中包括“凌翔杯”安徽省第二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第一名,第四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五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全国农林院校第二名。 学院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渠道,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提供专业的国际教育、英语学习以及留学咨询服务。近年来与美国蒂芬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签署本硕联合培养合作协议;2014年成为英国全国高等文凭(HND)在中国的授课中心之一;2015年与美国康沃斯大学联合申报2+2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方向)本科中外合作培养项目,已连续招生两届;2016年与“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合作“暑期赴美社会实践/带薪实习”项目,首批6名同学正在美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暑期带薪实习。一批世界名校毕业的海归老师已成为国际教育的骨干力量,使我院师资水平的国际化程度走在省内同类院校的前列。
合肥经济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25 226 227
  • ...
  • 298 29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