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是在原中州大学的基础上,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准,2009年,郑州市文化艺术学校(创建于1956年)整体划入,2014年,郑州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于1979年)整体划入。建校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2013年以来,学校以“一•五五”工程为抓手,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建立郑州工程技术学院,2016年5月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校名启用。随后,学校以“一二三四”工程为统揽,全面改革整体推进,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现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社会声誉良好的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位于郑州市北部,环境优美,占地面积1483.8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8.2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754亿多元。学校图书馆馆藏纸介质图书157.70万册,中外文期刊1211种,电子图书120万种,电子期刊22016册,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20个中外文数据库。 学校现有教职工1144人,专任教师788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75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03人,博士、硕士共621人,双师型教师449人。学校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2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0人,获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20余人。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市级教学名师8人。一大批享誉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在学校长期任教。 学校现有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法学7个学科门类,本、专科专业共计63个,其中本科专业19个。学校毕业生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学校现有216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317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1市级重点实验室、22个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学校积极开展为企业、为社会服务活动,长期与企业联合科技攻关、研发新产品、革新生产工艺和技术。学校建有中国行为法学会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会学术研究基地、中原绿色发展研究院、高性能有机功能材料郑州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郑州安全检测中心等16个研究所(中心);先后与加拿大圣力嘉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英国奇切斯特学院、日本筑波技术大学、马来西亚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斯文本科技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校不断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环境,积极参与京豫合作战略,落实《全面深化京豫战略合作协议》,达成了《北方工业大学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合作协议》。2018年6月,在郑州市人民政府和同济大学的共同支持下,依托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共建的郑州中德学院成立。有效推进“一校五区”建设,英才校区、龙子湖校区、航海校区、金河校区校园文化环境明显改善,航空港新校区已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乘借国家大力推动部分高校向应用技术转型的时代东风,以加快河南省五大国家发展战略和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对接产业发展,以服务河南省和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积极服务郑州建设国际商都为引领,以加快郑州都市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契机,以“一二三四”工程为抓手,统揽学校各项工作,逐步实现学校“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校教职工生正以学校发展为己任,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和高效的作风,齐心协力,克难攻坚,争取早日实现“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支撑作用、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努力奋斗!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2021-02-01
广州理工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工科特色鲜明,工、管、经、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立足广东,面向华南,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着力培养“理论基础实、专业口径明、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机电工程、建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经济管理、外国语、艺术、通识教育、国际教育、信息与通信工程等11个二级学院和1个思政课教学部;4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0多人;专任教师714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24名,博士、硕士417名,双师型教师占60%。 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道路。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建有深圳华阳、中兴通讯、广州正鉴会计师事务所、广东华联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78家;建有物联网、数控编程、建筑环境与设备、思科网络技术、仿真舞台等校内实验(训)室127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通过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等形式,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知名高校实现合作交流,青年师生对外交流项目启动。 学校后勤服务系统设施齐全。现有省级达标食堂三个;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居住条件舒适。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办学思路和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社会声誉良好。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十佳独立学院”之一。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通过学士学位评估;2013年通过本科状态评估;2014年省就业评估获得优秀。先后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近4万名毕业生,他们以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动手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与珠三角近百家大型企业长期合作,建设近百个实训实习基地,为毕业生开辟了绿色就业通道,毕业生历年就业率在96%以上,部分专业就业率达100%。 学校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帽峰山风景区南麓,环境优雅、设施完善、交通便捷,是青年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校园、放飞梦想的精神家园、健康成长的人生乐园。
广州理工学院 2021-02-01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审计、会计、金融人才为主,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盘的金陵古都,位于风景秀丽的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中心地段。这里汇聚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人文氛围浓厚,校园景色秀丽,交通便捷,是莘莘学子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是2002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一所普通全日制本科层次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转制为独立学院。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学校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依法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努力将学校建设为全国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 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一万人左右。学校共享南京审计大学和仙林大学城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现有教职员工6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到80%以上。已经形成了一支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内的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专兼职相结合的优质师资队伍。 学校现设有会计与审计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商学院7个二级学院和一个基础教学部,设有审计学、会计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师范类)、环境设计(艺术类)等21个本科专业。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着力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与水平。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办学机构,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英国雷丁大学、韩国釜庆大学、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为广大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开辟了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和出国学习深造的发展机会。 学校坚持审计学、会计学、金融学和学前教育(师范类)等特色专业建设的同时,通过模块化教学不断满足学生出国深造、考研、考公务员、高质量就业等个性化发展需求,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近40%的毕业生在毕马威、阿里巴巴、国家税务机关、中国银行等金融系统、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和政府机关就业。许多毕业生顺利考取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香港大学、国防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以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国际一流高校研究生。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就业现状满意度以及职业期待吻合度等均位于江苏省同类高校前列。 新时代,学校着力在特色、质量、应用型上下功夫,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地 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00号 邮政编码:210023 网 址:http://www.naujsc.edu.cn 电子邮箱:jsxyzsb@163.com 联系电话:(025) 85780042、(025) 85780043 传 真:(025) 85780047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2021-02-01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学校概况】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一所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全省中小学教师、校园长和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陕西省创业研究和西安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展中心、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陕西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办公室、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等10余个管理、培训或技能鉴定认证机构均设在我校。 【办学历史】办学历史悠久,前身陕西教育学院,1963年由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1906年建立)和陕西省教师进修学校(1956年建立)合并成立。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更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3年,学校成为陕西省学前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唯一试点院校;2014年,学校被陕西省确定为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办学定位】立足陕西,服务地方,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积极培育学前教育特色,以培养“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善创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 【办学条件】学校现有雁塔和长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20余亩。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活动中心、师资培训楼等建筑面积达31万m2;图书馆藏书140余万册;有实验中心5个,实验室分室90个,实验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 【办学规模】学校现设有幼儿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学前教育二系·音乐系、学前教育三系·美术系、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化学与化工系和体育系14个教学单位,共有普通本专科学生14000余名。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8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66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6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1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7人,获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省级师德标兵等以上荣誉称号30余人次;省级教学团队3个;多名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 【学科建设】学校实施“学科兴校”战略,优化学科结构,现有普通本科专业28个,专科专业25个,涵盖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工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管理学8个学科门类。学校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汇聚学科队伍,凝炼学科方向,搭建学科平台,培育学科特色,采取学科带头人+团队的建设模式,强化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三级梯队建设。现有陕西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协同创新研究中心)1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1个。 【质量工程】学校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现有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省级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四项(《学前儿童发展》《数学学科教学论》《教育管理学》《传统文化—中国画教学研究》)、部省共建实训基地1个(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学前教育专业)、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个(“院园一体化”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实践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全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凸显地方性、实践性特色的历史学示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前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创新创业试点院系1个(学前教育系)、有省级优秀教材6部、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2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特等奖一项)、省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22项。 【科学研究】学校设有生物工程研究院、创新创业中心、陕西区域教育发展研究院等19个科研机构。近三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4项(国家级3项)。先后与高陵县、咸阳渭城区、淳化县等县区开展教育战略合作;同天佑集团等企业开展产教研合作,共建“南瓜深加工产品研发中心”“柿子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等研发中心,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成功转化技术成果15项、40余个品种。 【合作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德国不莱梅大学、新西兰维特利亚理工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台湾台中教育大学等开展高校管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校际合作,教师、学生出国(境)实习、交流学习规模逐年增加;与陕西师范大学建立了对口支援、帮扶合作关系。 【办学成就】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共培养学生近15万余人,培训基础教育教师和管理干部13万余人次,为陕西省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三秦基础教育教师和校园长的摇篮”;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2年出席了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2014年学前教育系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5年学校领导班子在省属高校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学校被授予“陕西省平安校园”称号,2016年校党委被评为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数据截止2018年3月)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2021-02-01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是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联盟发起单位、副主席单位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学校前身为创办于2004年的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2018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中指出我校2017年办学发展潜力居福建省民办本科高校首位,其中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综合声誉等指标均位列民办本科高校第一。 学校立足海西,面向全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秉承举办者吴钦明先生“教育是一种大爱”的情怀,积极倡导“善心、善言、善行”的教育理念,经过福外人十余载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砥砺出“融会中外,经世致用”的校训精神,孕育了“崇德、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不断推动学校事业向前发展。 学校地处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美誉之称的福建省省会福州门户长乐区,占地面积13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4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000余万元,图书馆馆藏各类纸、电图书资源300万余册,各类实验室100余间,校外实训基地200余个。 学校构建文、经、管、艺、工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2个省级重点学科。现有外国语学院、财金学院、经管学院、理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公共教学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7个二级教学单位,以及创业学院等教学平台。拥有英语、日语、翻译、法语、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金融学、电子商务、经济统计学、投资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学、资产评估、物流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土木工资产评估、物流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土木工程、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环境设计、动画、美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2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6300余人。 学校实施“质量立校”发展战略,现有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9项,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项目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项目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4个,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类)9门,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9本。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坚持“培、引、聘”并举,通过实施“双百人才工程”、“引智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广纳贤才,目前已拥有一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为引领的素质优良、德才兼备、不断优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共计25人次先后获评或获批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福建省省级学科带头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和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现有专兼任教师900余人,83%以上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41%以上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同时还聘任了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外籍教师。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5400多平方米的教师发展中心,成为教师科学研究、经验交流、职业成长、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场所。重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作为师德建设目标,落实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良好的师德风尚在学校蔚然成风。 学校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建有马克思主义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冰心研究馆、郑振铎与闽海文化研究中心、中特理论研究中心、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近年来,获批各级各类课题571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7项,获授权专利369项,主编出版学术著作23部,在SCI、SSCI、CSSCI、CSCD、EI等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868篇。2016年,学校科研竞争力排名全国民办高校第20名。 学校实施“特色兴校”发展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教学与外语教育深度融合、专业素质与创业素养兼修并蓄,先后开设了“国际化视野精英班”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班;全校性开展“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管理”育人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以“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道德品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特点,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历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在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的《2018福建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发展监测报告》中指出2017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位列福建省本科高校第四,居福建省民办本科高校及独立学院首位。大部分毕业生已在各自的行业部门中发挥着骨干作用,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把学校作为长期合作的人才培养储备基地。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建成1.6万平方米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现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0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8个、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基地、福建省众创空间、福建省互联网+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标准园、福建省互联网+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福建省巾帼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和“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综合奖(全国仅16所民办高校获此殊荣)”、入选教育部“2017年度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 学校积极推动国际化办学,着力推动闽台交流融合,是福建省第一所取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的民办本科高校,第一批获得福州市华文教育基地称号的高校,福建省首批与台湾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试点院校。学校先后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安哥利亚鲁斯金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新西兰梅西大学、法国思图迪高校联盟、比利时列日省高等学院等20多所国外大学开展本硕联合培养,师生互访、讲学进修等多方面的合作;与我国台湾亚洲大学、义守大学、树德科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建立教学与科研合作关系。学校定期举办来华国际夏令营,推广华文教育,推广中华文化;招收了一大批来自越南、泰国、尼泊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学生,参与中外人文交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办学至今,先后荣获“中国民办高校教育优秀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福建省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文明学校”“福建省首届文明校园”“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首届全国青运会“突出贡献奖”、“平安校园”等殊荣。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台办网站、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福建教育电视台、福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学校办学作了多角度报道。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动应用型转变建设,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持续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力争“五年申硕”、“十三年升格大学”,朝着“一流民办大学”的目标稳步前进。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2021-02-01
贵州理工学院
贵州理工学院是应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教育部2013年4月18日正式批准成立,在原贵州工业大学校址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体,工学、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理工类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1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获留学生招收资格。2017年1月,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年7月发起成立“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并成为轮值主席单位和永久秘书处单位。 学校地处祖国西南的避暑之都—贵州省贵阳市,拥有两个校区。蔡家关校区坐落于贵阳西南阿哈湖畔,占地866.7亩,贵安校区坐落于贵安新区大学城博士路,占地约1757亩。现有教职工885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3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 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1人,省甲秀文化人才1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2人,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6人;正高职称90人,副高职称287人;博士232人,硕士497人。 学校设置19个学院, 37个本科专业,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联合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1528人,留学生193人。现有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三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省级重点支持培育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化学工艺)。按照“学科—专业—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思路,重点打造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新材料开发与利用、航空宇航与智能制造三大优势特色学科群。学校现有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电力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轻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三个贵州省普通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五个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贵州省贵州理工学院院士工作站、贵州省特种功能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以及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贵州省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贵州省“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要教学科研平台。
贵州理工学院 2021-02-01
营口理工学院
辽营口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是在营口大学园基础上设置的本科院校。2009年1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营口市人民政府与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合作建设营口大学园。历经四年合作办学,营口大学园各项办学条件达到了教育部规定设置本科院校的基本标准和要求。2013年4月,教育部批准建立营口理工学院。学校为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5所基地学校之一,首批辽宁省全面向应用型转变的10所试点院校之一,辽宁省首个加入全国应用技术联盟本科院校。学校发展目标是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大学,到2025年达到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等水平。学科专业发展定位是,构建以工学为主,兼有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及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基础知识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营口,服务辽宁,面向行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学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水平。目前开设26个本科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艺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物流管理、金融工程、物流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焊接技术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评为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项目。学校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实训、实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政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可喜成绩,获得2016中国机器人大赛旅游探险项目一等奖,2017中国机器人大赛自动分拣机器人项目一等奖、旅游机器人项目二等奖、蓝桥杯大赛一等奖、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2018中国机器人大赛自动分拣机器人项目一等奖、立体仓库项目一等奖等多个大奖。学校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致力打造应用型师资队伍。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校企合作教师培养的“双百计划”,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双导师制”,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逐步建立起“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从高校、行业企业引进专家教授、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特聘和兼职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345人,其中专任教师235人,副高级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8%;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4.7%。学校促进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成立了辽宁省应用技术教育研究中心、营口城市研究院和辽宁(营口)自贸区研究院等三大智库,牵头组建了辽宁省临港经济校企联盟,成立了海蜇研究所、生态文明与环保技术研究所,成立了营口理工学院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了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科技创新团队、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等4个科技创新团队,组建了营口市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等8个政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了分析测试中心。成立的辽宁营口阿部配线汽车零部件线束专业技术创新平台、辽宁营创三征精细化工新材料专业技术创新平台荣获省级技术创新平台。目前,取得科研成果近1300项。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条件不断完善。现有固定资产13亿元,有91个实验(实训)室、1个工程训练中心和70个校外实习基地。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与营创三征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富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营口锻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和辽宁银珠化纺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先后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客空间被评选为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被省科技厅批准为2018年度第一批省级备案众创空间。图书馆现有纸质文献63万册,纸质期刊1258种,电子文献16.9万册。拥有中国知网等各类数据库资源10个,试用数据库资源20余个。营口理工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夯实办学基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营口理工学院 2021-02-01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内蒙古大学与社会投资方合作,于2005年开始筹建、2008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并在当年开始招生的一所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12年经内蒙古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审查批准,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学院位于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毗邻南湖湿地公园和内蒙古大学南校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学院依托内蒙古大学综合办学优势,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有艺术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交通与环境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6个二级学院,开设了绘画、动画、表演、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土木工程、环境科学、汽车服务工程2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现代传媒、文化创意为特色,以商学为重点,文、理、工、经、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目前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7900余名。 学院以内蒙古大学师资为基础,自有专任教师为骨干,社会行业专家为补充,形成一支层次高、结构优,业务水平与师德师风相融,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并重,且富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院之初,内蒙古大学选派知名学者和教授,承担创业学院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学院面向社会广纳贤才,不断引进有活力、高素质的专任教师。 学院实行了优秀学生可以攻读内蒙古大学辅修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制度(双学位制度)。2009年12月被内蒙古大学批准参与并正式实施《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学院和美国圣马丁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联合培养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学院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30%的在校生每年可获得该项奖励。优秀学生奖学金设四个等级:特等奖学金每生4000元/年,一等奖学金每生2000元/年,二等奖学金800元/年,三等奖学金500元/年。 学院坚持“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立足内蒙古,面向全中国,服务全社会。学院秉承内蒙古大学“求真务实”的校训,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坚持创新引领,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核心,建设位于中国正北方有特色、高水平、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2021-02-01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学校简介 Introduction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积极整合国内、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走“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特色之路,全程实施个性化教育与管理,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社会能力和领导素质”的商科专门人才。2010年成为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联合会)会员单位。近三年海外升硕人数达1227人,进入QS排名前1000高校的学生为762人,占深造总数的60.38%。2017届毕业生深造率以23.82%位居全国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之首。2018年成为北京市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北京市唯一独立学院)。全球49所海外高校达成学分互认、本硕直通合作协议。专业设置 Majors学校依据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和国家发展需要,聚焦财经和艺术类专门人才培养。在专业建设方面,聚焦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国际商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形成了财经专业齐全、财经与艺术相互渗透的专业布局。 2019年招生专业一览表学院专业方向财务与金融学院会计学会计学(中国注册会计师CPA方向)会计学(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方向)财务管理(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金融学金融学金融科技实验班金融学(2+2+1/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投资学 投资学(投资管理方向)投资学(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国际教育学院审计学审计学审计学(2+2+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方向审计学(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方向金融工程金融工程金融工程(2+2+1/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方向国际商务国际商务国际商务(2+2+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定向班国际商务(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创意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与娱乐设计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中韩2+2+2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数字媒体艺术(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数字媒体艺术3+1(4年)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定向班数字媒体艺术(2+2+1.5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定向班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跨界与创意传媒设计方向)视觉传达设计(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视觉传达设计(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英国UCA定向班视觉传达设计3+1(4年)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定向班视觉传达设计(2+2+1.5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定向班学费:69800元/年 学制:4年 文理兼收所有统招学生均包含一次微留学机会,费用由学校承担所有学生在开学前均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所有专业均开设国内培养方向与国外培养方向,学生入学后自由选择培养方向学习 专业介绍 Majors Introduction会计学会计学中国注册会计师CPA方向必修课程与CPA考试课程的全面对接,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方向与国外知名合作院校联合培养,5年实现本硕连读。毕业可就业于各类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与鉴证业务、财务咨询与税务顾问,境内外大型集团公司、跨国公司从事经营管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工作。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方向将 CMA考试认证中的知识体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将系统掌握基于CMA框架的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方向与国外知名合作院校联合培养,5年实现本硕连读。毕业可就职于国内外大型集团公司、跨国公司从事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工作。 金融学金融学、 金融科技实验班方向与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国际注册金融理财师 CFP等证书对接;2+2+1/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知名合作院校联合培养,5年实现本硕连读。毕业可就职于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汇等行业。 投资学投资学(投资管理方向)课程与证券、国际注册金融理财师 (CFP)等职业证书对接;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知名合作院校联合培养,5年实现本硕连读。毕业可选择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国际大型跨国金融机构等从事财富管理、投资管理等金融相关工作。 审计学审计学专业课程对接CIA、AIA资格证书考试课程;2+2+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方向、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方向与国外合作院校共同开发课程,合作院校外籍教师全英授课。毕业可从事高级财务分析、会计、审计、管理、咨询等相关工作。 金融工程金融工程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对接理财规划师、精算师资格证书考试课程;2+2+1/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方向与国外合作院校共同开发课程,由合作院校外籍教师全英授课。学生毕业后能在跨国公司、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相关部门从事金融分析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工作。 国际商务国际商务(国内)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英国萨塞克斯大学2+2+1定向与萨塞克斯大学共同开发国际课程,全部由外籍教师全英文授课;3+1+1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合作院校共同开发课程,由合作院校外籍教师全英授课。毕业可在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等从事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国际商务营销、国际商务谈判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包含数字媒体与娱乐设计方向(国内),以及国外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分别是韩国2+2+2、英国3+1+1、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3+1(4年)定向、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2+2+1.5定向。毕业可选择娱乐、设计机构、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应用、影视传媒、文化出版等领域担任设计师、策划师、创意指导、项目主管等。 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包含跨界与创意传媒设计方向(国内),以及国外本硕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分别是英国3+1+1、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3+1(4年)定向、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2+2+1.5定向。毕业可选择博物馆、创意传媒、文化、旅游等部门担任创新性艺术衍生设计、传统工艺创新设计、文创产品开发与创意成果传播等领域设计师、策划师等。 校园环境Canpus Environment本硕直通 世界名校Bachelor-master Pass-through Program to world-famous university学校从 2009 年至今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6 个国家(地区)的 49 所高校建立多种合作办学模式。有 70% 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项目,目前设有“2+2+1”、“3+1+1”、“4+1”、“2+2+2”、“3+1”(本硕)、“3.5+1.5”等 6 类本硕直通联合培养项目,该项目通过分段式培养、学分互认、课程对接等形式,使学生得到中、西方两种文化教育,毕业后获得国内外双本科学位,以及国外合作院校硕士学位,多数专业还可获得国际认证的高含金量职业资格证书。2018 届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达251 人,占深造学生的 94.72%,近四年共有 1227人考取海外高校研究生,其中762人考入全球QS前1000的院校。部分海外合作院校一览表国家合作院校英国萨塞克斯大学考文垂大学斯旺西大学诺桑比亚大学朴茨茅斯大学赫尔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德蒙福特大学创意艺术大学普利茅斯大学卡迪夫城市大学伦敦南岸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肯特大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摄政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春田校区滨州印第安纳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2021-02-01
右江民族医学院
右江民族医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广西百色市——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百色起义发源地。学校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培养,是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地区最大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 历史沿革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百色高等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医学院校,并更名为右江民族医学院。198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00年获得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200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201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就业50强)、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6年认证期限。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06.5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建筑总面积为14.2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建筑总面积为12.96万平方米,行政用房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7.64万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209.43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72.01万册;主办省级学术期刊《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和《右江医学》;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建有功能齐全的模拟医院及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有1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和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55个教学实践基地。 内设机构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药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研究生学院、护理学院、国际语言文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口腔医学院、全科医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体育部等1个系(部)。 办学规模 开设24个全日制普通本、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形成了普通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学生26038人,普通全日制学生13404人,其中本科生9007人,预科生157人,研究生311人,留学生254人,高职高专生3675人;非全日制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2634人。 学科专业 涵盖医学、文学、管理学等3个门类;22个全日制普通本、专科专业,其中,自2018年起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在广西本科第一批次进行招生。拥有2个广西一流学科、4个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1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9个广西重点学科,7个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6项自治区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5项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2项自治区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项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拥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16个。形成了普通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格局。 科学研究 学校拥有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及二级实验室、6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及1个培育基地、2个广西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培育基地等16个各级、各类的专门研究机构。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6项;科研经费3771.1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地厅级奖励21项;拥有国家专利12项;共发表论文2116篇,其中SCI、EI、ISTP等收录论文51篇;出版学术著作13部。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61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69人。近年来,学校组织实施了“双百工程”,选派94名优秀教师出国留学,通过申请获得自治区级、国家级教育基金项目选派25名优秀教师出国留学,聘请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上海曙光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15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 1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1人,“八桂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7人,自治区优秀教师8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1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广西优秀专家及广西特聘教授、卓越学者各1名。 教育教学 学校获批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获得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自治区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7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5项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6门自治区精品课程;近三年来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 人才培养 建校60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5万多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医学毕业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65%,他们广泛分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部分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据统计,我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的总体比例达到60%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94%以上。学校的人才培养有效满足了区域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为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临床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六年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近四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平均达99.6%。2013年荣获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三等奖、华南赛区一等奖,2014-2017年,获得华南赛区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2015年第四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2项,2017年第五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7年首届“泽众杯”全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学生在线形态读片大奖赛三等奖1项、优秀1项。 对外交流 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泰国等多个国家教育机构签署了教育合作交流协议,招收来自2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400多人,与英国新拉纳克郡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自2014年起,学校自筹经费组织实施“双百工程”,截止2018年4月,已选送94多名优秀教师出国研修。近几年来,学校共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和访问近200人次。 社会声誉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奖”“广西继续医学教育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宋任穷、李铁映、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学校视察指导,对我校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广大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高质量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办学特色给予充分肯定。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37 238 239
  • ...
  • 298 29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