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学校性质·办学层次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专科学校。 这里是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东北唯一一家世赛主基地!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金牌选手从这里走出,世界称雄! 学院坐落于国家园林城市——铁岭新城教育园区。南临凡河,北倚凤冠山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学院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总投资4.08亿元。 学院现有教职工440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0人,副高级教师91人,讲师145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82人,专任教师334人,在读博士3人,双师型教师137人。通过绩效管理、招聘引进、规范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学院初步打造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财经管理系四个系,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3D打印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维修技术)、汽车车身维修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风力发电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电信服务与管理等十九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教学实习·实训设备 学院实习实训设备先进齐全。建有数控车间、焊接车间、汽车整车实训车间、物流实训车间等现代化大型实训车间8个,机电一体化、楼宇智能化、会计电算化、物流实训等宽敞的实验实训室47个,有数控加工中心、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实验、实训设备3100台(套)。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万元。 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加强校企合作,实行产学研一体、工学集合,注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与企业合作共同培育人才。学院兼有134个校外实训基地,与海尔集团、日照集团、盼盼集团、天津三星通讯有限公司等500余家中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学院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助推教育质量提升,学院先后与德国吉夫霍恩第二职业学校、新加坡工艺教育局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双反互派教师指导、互派学生学习交流。与沈阳计量测试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填补几何量检测领域空白,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不断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学院树立以赛促训、以赛促教的教学改革新理念,用世赛标准引领专业建设。以承办世赛中国集训基地为契机,积极与世赛研究中心开展深入合作,将工业控制项目与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相融合,大胆尝试基于世赛的专业建设试点改革。组件教学改革团队,探索基于世赛内容的全新课程体系,真正提升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机械、电气、汽车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双证率(毕业证书及职业技能证书)达到100%,几年来学院共获得21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承担国家,省、市多项科研项目。学生在国家、省市组织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多位教师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17年4月,我院电气工程系王林同学凭借着在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中国区选拔赛中出色表现,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据悉,2016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的388名选手中仅有36名选手获此荣誉。2018年6月,我院教师王林,光荣成为共青团十八大代表人选。 2017年2月13日上午10点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揭牌仪式暨第二阶段集训启动仪式在我院举行。8月25日,人社部副部长汤涛一行到我院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国家集训基地视察备战情况 。10月20日凌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闭幕,我院工业控制项目中国集训基地选手袁强在工业控制项目中,经过4天共22小时的奋力拼搏,战胜了来自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勇夺金牌 我院世赛工业控制国家集训基地选手袁强获得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金牌 学院先后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辽宁省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辽宁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辽宁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铁岭市‘市长杯’职业技能大赛基地”、“铁岭市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基地”等国家、省市各级荣誉称号30多项。(更新时间2018年6月8日)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是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学校,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护理、药学、医学技术、康复技术、健康管理类技术技能人才的省属公办医药类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是辽宁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创建于1984年。1998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试点院校,2000年并入原辽宁中医学院(现辽宁中医药大学),开展医药高等职业教育,2010年从辽宁中医药大学剥离,成立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学院主校区坐落在沈阳市苏家屯区,毗邻沈阳国际展览中心,本溪校区位于沈本新城。校园总占地面积55.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1.0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538.55万元,馆藏纸质图书33.11万册。 学院设有医学技术系、药学系、护理系、康复技术系、健康管理系、医学基础教研部、公共基础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9个院系部,28个专科层次的高职专业。现有在校生7206人,专任教师308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4.68%,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2.96%。省级教学名师3人、优秀教师1人、教学团队4支、专业带头人2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1人。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注重内涵建设,现有省级品牌、示范专业5个,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同时获批中央财政和省财政资助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0个,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央和辽宁省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共4项,建有13个校内实训基地及199间专项实训室。此外,还在全国各地联合建立了334家稳定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与十余家企业开展了订单式培养,毕业生质量逐年提高,近五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学院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大幅提升,在国家、省市及行业学会组织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学院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在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中,成绩再创新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获得省市奖励。 学院作为辽宁医药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大力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香港嘉宏国际集团合作建立了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与十余家企业开展了订单式培养,与辽宁北冬虫夏草有限公司、沈阳市一五七医院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 坚持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辽宁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沈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专门人才万余人次,多次荣获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先进单位、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沈阳教科系统服务沈阳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院将坚持“育素质、强技能、重合作、争一流”的办学理念,秉承“修德笃学、尚能济世”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创建省内示范、行业知名、国内特色的医药类高职强院。(2018年6月)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2021-02-01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是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铁岭市新城区,校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2484万元,建有9个高标准实训中心。教师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96人,双师型教师70人,此外聘请68位临床一线专家和企业大师作为兼职教师。 学院现开设护理、口腔医学技术、药学、药品生产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医学营养、食品营养与检测、药品经营与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13个专业,面向全国15个省市招生,在校生近6千人。 学院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先后与辽宁省人民医院、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金赛义齿制作中心等120余家医院及医药相关企业签订了实习和就业协议,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续三年达95%以上。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学院秉承“天道酬勤、人道扶康”的校训,形成了“厚德强技、和谐向上”的良好校风,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学院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有6名学生在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护理赛项、中药技能赛项及第四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 “人卫杯”检验技能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辽宁省文明单位、铁岭市名校、铁岭市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学院全体教职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拥有白衣天使梦的学子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2021-02-01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是经国家批准的海南省唯一一所专业设置涵盖公安、司法、法律类专业的公办高等政法类职业院校,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海南省政法干部学校(中专),2003年升格为大专,具有27年的办学历史。2009年初,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09年,学院被中央政法委列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为全国唯一综合培养公安、司法人才试点招生高职院校;2012年列入海南省单独招生高职院校。2009年至2017年学院连续九年被评为“海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学院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新大洲大道,交通便利。校园面积218亩,建筑面积112986平方米。目前,在校生5100多名,设有公安司法系、应用法律系、法务技术系、公共安全技术系和公共教育部、社会科学部、警训部等七个教学系部,有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司法警务、刑事执行、社区矫正、司法鉴定技术(物证技术方向)、法律事务、行政执行、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方向)、法律文秘、法律文秘(书记官方向)、会计(司法会计方向)、安全防范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通信技术、消防工程技术等22个招生专业(含专业方向)。学院教学设施完善,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律师事务所、监狱等单位建立了7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运用CRP系统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引入“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系统,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应用驱动、一体建设、人人参与、多方支持”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得到教育部和海南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95名,兼职教师46名,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教师7名,硕士学位教师154名,高级职称教师87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海南省优秀专家2人,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专家2人,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顾问2名,“双师”型教师170人,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教学优秀团队5个。目前,学院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承担省部级、厅局级和各类横向课题158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12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42部,获省社科成果奖等各级各类科研奖励40多项。学院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合作办学促进层次提高,积极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创建学生学历提升的通道。与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学、法学专业的“3+2”专本衔接的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就读,毕业时可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有关院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相应专业部分学生可作为国际交换生出国游学。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办学的根本政治方向,秉承“德法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立足政法,面向社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办学道路;依托行业,紧紧围绕海南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着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治安管理、法律文秘(书记官方向)、安全防范技术、交通管理、会计(司法会计方向)5个专业被评为海南省特色专业;法律文秘(书记官方向)的《书记官速录技能》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司法会计检查》《安全防范技术》《治安案件查处》等10门课程被评为省级和部级精品课程;《宪法》《防身自卫术》《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区社会工作》等4门课程被评为海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院以警务化管理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名师讲坛”、“读书节”、“法律文化节”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智,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院学生在国内各类教学、竞技和文体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9年学院就业率93.45%,业内就业率61.90%。学院图书馆建有政法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纸质法律文献馆藏量为41536种119578册,其中纸质法律图书41003种115374册,纸质法律期刊(合订本)182种3464册,其它文献351种740册。购买北大法意网、北大法宝数据库、中国法学多用途教学案例库、法律出版社电子图书等4个法学数字资源库和超星电子图书164637种法律电子图书的使用权,为学院法律专业教学和普法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坚持服务政法、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两翼并重。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为海南省委组织部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海南省政法干部培训基地、海南省公务员培训基地、海南省农社两委培训基地,2019年面向社会和政法行业培训学员19871人次。同时,学院还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速录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工作站,拥有全省鉴定门类最全的司法鉴定中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我们热忱欢迎有志从事政法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的莘莘学子报考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2021-02-01
苏州高博职业学院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是由吴中集团和高博教育管理(苏州)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创办于2007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近500亩,各类建筑17万余平方米。设有信息与软件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与建筑学院、国际商学院、城市公共服务学院、国际学院、基础部、继续教育学院等,开设43个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目前在校生近6000人。 紧邻上海 核心区位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紧邻上海,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学校坐落于“真山真水”的高新区,毗邻苏州高新区行政中心,东临苏州大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与原生态的太湖湿地公园和苏州第一名山穹窿山相邻对望。近年来,高新区全面实施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疗器械、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创新载体快速集聚,周边大院大所集聚,高新企业资源丰富,这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创业就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 名师荟萃 人才强校 学校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有一支学科专业带头人队伍,聘请了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一批专家、教授、学者担任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师近300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6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教师近80%。 狠抓内涵 提升质量 学校以“厚德、致知、慎微、博大”为校训,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学生为本,教学为大,全力推进高职特色的学分制、导师制和项目制教学改革,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开展与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近两年,学校获批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1项(软件技术专业),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1个(江苏移动互联技术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苏州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苏州市优秀新课程3项(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实践、智能手机软件测试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学校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级各类竞赛获奖2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奖50余项。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优化专业 就业无忧 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坚持择优选择,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制造、设计艺术、国际商贸和城市公共服务五个学科,打造社会需求、学生青睐、家长满意的专业集群。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校企深度融合,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先后与微软、埃森哲、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金螳螂、东山国宾馆等100多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设定向班或冠名班,创造了“产教融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吴中集团作为区域经济的一支生力军,不仅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更为学校提供了全方位的校企合作资源,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等。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17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8.12%,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1.9%,高于江苏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升学通道,架设未来发展立交桥。组织在校学生参加“专转本”、“专接本”、“专升本”学习,是“苏州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南京理工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先后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法国商科联盟、马来西亚精英大学、西印度大学、佛罗伦萨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合作,多层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校际学分互认,为学生海外留学提供便捷通道,是“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院校、留学江苏目标学校,也是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单位。 立足当下 走向未来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办学业绩得到了党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赏。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宿舍”、“江苏省文明食堂”、“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国际教育交流先进学校”、“苏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扬子晚报、姑苏晚报、苏州日报、江苏电视台、苏州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2015年12月,学校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迈进了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 面向“十三五”,全体高博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坚持人才强校、质量强校、特色强校,国际化四大战略,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科具有特色、区域具有优势、国际化办学具有影响的国内一流高水平特色大学;成为区域内高水平特色应用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进入全国同类大学前十强。
苏州高博职业学院 2021-02-01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学校全称: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办学性质:民办办学类型: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高职学校国标代码:14235河南省招生代码:6295办学地点:河南省郑州新密市溱水路618号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创建于2009年2月28日,原名“郑州布瑞达理工职业学院”,2011年4月1日更名为“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学院紧密围绕“面向中原城市化、现代化发展,打造城市建设者、服务者摇篮”的办学定位,着力培养现代化城市建设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逐步凸显职教特色、地方特色和城市特色,社会影响力与竞争力与日俱增,发展前景广阔,2018年2月被河南省教育厅等部门授予“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称号,2020年获批河南省“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被评为“2020年度中原教育行业优质院校”。 2020年,学院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在招生就业、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院上下一心,充满活力,展现了新作为、彰显了新气象,受到社会各界及媒体的高度评价。学院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嵩山东麓、郑州西南部的新密市,隶属省会郑州。新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名胜众多,风光秀美。新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处第二条欧亚大陆桥腹心地段和郑州至中原名刹少林国际旅游热线,距省会郑州40公里、距少林寺55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45公里。当前,新密正为建设具有人文魅力、绿色生态、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现有能满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各类实验实训场馆一百多个。校园网络、WIFI全覆盖,生活设施完备,现代化学生公寓功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布局错落有致,建筑颇具特色,渗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是莘莘学子求知深造的理想殿堂。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汽车工程系、现代城市管理系、艺术系、思政教学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系部及城市经济与文化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两个科研院所。学院坚持“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办专业,结合智能化城市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的职业岗位群,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开办了空中乘务、计算机应用技术(电竞运营)、新能源汽车技术、电子商务、会计、工程造价、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学前教育等40余个专业及方向,形成了现代城市建设、智能制造、经济管理、电信自动化、旅游与服务、学前教育等契合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的六大特色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会计、物流管理等3个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会计专业是“省级职业教育特色院校项目骨干专业”,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20余个校级特色专业。学院坚持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积极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上求突破,开设多个订单培养班,与企业“无缝对接”,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高铁、汽车、电子信息、机电、物流、餐饮、空乘等方面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打造“城市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工匠精神进心灵”的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为特质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畅通的就业通道,先后与知名企业建立了100多个学生实习、就业基地,搭建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两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创业需要;有4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可鉴定工种39个,是“新密市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连续五年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位居河南省高校前茅。近年来,学院坚持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育人水平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行风评议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民办高校、河南省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新密市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学院正在紧紧围绕转型发展,抢抓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综合改革重要历史机遇,强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努力奋斗。 (以上数据截止到2020年11月)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2021-02-01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与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一校两牌,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于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之称的黄石市,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雅、交通便捷,是治学成才的理想园地。 学校占地820余亩,建筑面积20万余平方米,建有国家数控实训基地、国家汽车实训基地、国家级建筑工程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中心、会计考试中心、电气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大楼等143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25万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在职教职工34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66人,博士、硕士146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0%以上。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电子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经贸与信息学院和电子商务学院以及公共课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等8个院部,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酒店管理等30个专业。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2个,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4个,湖北省重点专业4个,湖北省特色专业4个,湖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校级特色专业9个。 学校坚持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基础,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培养“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高适应”的特色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校全面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台,与北京海天集团、黄石东贝集团、沪士电子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实施“双证书”制度,在教学中,突出实践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与26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与深圳华为科技集团、人本集团、富土康科技集团等三十余家大型企业签订了长期人才培养协议。长期以来,我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好,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5%,就业待遇高,毕业生一年后的月收入在全省56所高职院中排名第二(数据由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指标2014年度报告提供)。50年来,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共培养了5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弦颂相继,载誉启航。踏上新的征程,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将立足黄石、面向湖北,坚持走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道路,用明德的厚度光大传统,用厚能的底气迎接未来,用笃学的气质夯实基础,用创新的精神铸就辉煌,向规模适中、特色鲜明、协调发展、服务能力强的优质高职学院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隶属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版权局)。建校30多年来,为国家和江西新闻出版广电传媒行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是目前全国培养新闻出版及广播影视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 学院拥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南昌市青山湖区(原江西广播电影电视学校)和南昌市蒋巷国家生态示范区(原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近400亩,校园环境幽雅、人文浓郁、设施先进。 学院设有出版与印刷系、影视艺术系、新闻与传播系、传媒管理系、金像影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课教学部、中职教学管理部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9个二级系、院(部、中心),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近4500人;建有“国家现代印刷与出版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新闻出版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江西省新闻出版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江西省就业培训基地”、“江西省出版与数字出版职业教育基地”、“江西省数字印刷产业化孵化中心”等6个省级以上产学研机构。 学院专业特色鲜明。紧贴新闻出版及广播影视产业结构特点实施专业布局,已初步形成了以传媒类、艺术类和出版类专业为主干的3大专业群、25个专业。现拥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1个、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行业院校示范专业2个、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共享课程1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 学院师资充足。全院专任教师总人数206人,其中硕士及以上教师占比72.4%,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2.6%,“双师”素质教师占比78.5%,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占比85.9%。拥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名,全国行业科技创新标兵1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2人、优秀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同时,大力引进或特聘职教专家、行业名家、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来校讲学授课,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学院教学设施先进。校内建有各专业一体化教室、实训室(工作室)、产训中心20多个,拥有省级重点实训基地2个(数字影像技能实训中心、包装印刷综合技能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50多家,形成了一体化教室、实训室(工作室)、产训中心、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四层递进”的实践教学平台。 学院主动服务于江西省“文化产业强省”战略。依托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培训中心、江西出版集团出版传媒培训学院等平台,大力开展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人才职业培训,每年累计承接各类培训1万余人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化办学,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武汉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北京印刷学院等国内本科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与日本月冈株式会社、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大韩民国国际能力开发交流协会等多个国外知名大学、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已选派了优秀学生赴境外合作单位研修学习交流。 学院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办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学生在影视制作大赛、出版创意大赛、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包装设计大赛、广告艺术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12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2%以上,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几名,许多毕业生成为新闻出版广电传媒业领域的精英骨干。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新闻出版系统重点院校”、“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新闻出版系统文明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教育系统‘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是教育部新闻出版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业学校校协组组长单位。 学院秉承“崇德、严学、笃行、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依托行业,突出特色;面向市场,开放办学;注重能力,促进就业;拓展规模,创建品牌”的办学理念,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坚定不移走职教创新之路,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正在为建设特色鲜明、行业一流、国内知名的传媒类高等院校而努力奋斗!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2021-02-01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始终与民族命运共浮沉,与时代脉搏同起伏。百年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有识之士努力寻求振兴中华之路,认识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重要社会功效,在此背景下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于保定设置了“直隶省立补习学堂”,直隶提学使司委任省视学张良弼先生为第一任堂长。1912年,学堂更名为直隶甲种工业学校,是直隶仅有的一所中等工业专门学校,1934年定名为河北省立保定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保定沦陷,学校被迫停课并迁址河南省新安县石寺镇、陕西省周至、西安等地艰难办学。1946年在天津新开河法政桥北(原天津商职旧址)复校,成立“河北省立保定工业职业学校”。1947年,时在西安的“河北省立工业职业学校”在校生和部分教职员工并入“河北省立保定工业职业学校”。1949年学校从天津迁至石家庄,定名“河北省工业学校”。1982年更名为“河北化工学校”。2002年5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升格改建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学校跨入高等职业教育行列。 学校现状 融汇了百年历史精华和历代前辈智慧辛劳的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已发展成为占地926亩,建筑面积24.21万㎡,馆藏图书130余万册,教职工454名,在校生规模10199名,服务面向涵盖化工、医药、生物、轻工、机电、管理、计算机等行业,设置55个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建有化工技术、制药技术、机电技术、信息与管理四大类实训基地,其中2个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化工行业高级技能人才实训基地,8个专项技能培训基地,21个实训中心,111个实训室,1个河北省高校生物反应器与蛋白类药物开发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化工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校外与企业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实训基地428家。学校拥有一支专业扎实,教学严谨、乐于创新、甘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突贡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省“三三三”人才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3人。 办学特色 建校伊始,补习学堂的办学宗旨是“今已经从事各种实业及欲从事各种实业之儿童入焉,以简易教法授实业所必须之知识技能并补习小学普通教育”。直隶甲种工业学校时期,学校以“教授完全之普通工业之知识技能,俾得将来从事工业之目的”;学校以“完全之普通实业教育”为主,为实行普通工业之用;河北省立保定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时期,学校明确了授予学生从事工业所必须的知识和生产技能是学校的一贯宗旨,旨在培养具有高中文化的一般工科技术人员。实业教育适应了当时经济发展需要,满足民族工业发展需求,使学校能在国力孱弱、战乱不止的艰难环境下坚持办学并不断发展,并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赞誉。经过几度废兴、几经迁徙,经过抗战时期的辗转流离、动荡办学和和平年代的改造调整、发展壮大,直至近年从中职升为高职,学校传承的精神和文脉一直沿袭实业教育、职业教育之路,秉承“学以进德,工以养技”之理念,沉淀下浓厚的百年职教文化,形成了传授实业技术、沿袭职教之路,依托行业培养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紧密跟踪河北化工医药行业发展,沿袭百年来一贯之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继续推进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以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创新为牵引,探索创建“三对接,五段式”、“工学交替,产学一体”、“工学合一,学做一体”、“三对接,三段式”等多种特色鲜明,充分体现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的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 学校作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化工、医药职业教育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尤其在战争年代和恢复建设时期造就了大批国家急需的贤才俊彦和社会栋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勇于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8%以上,对口率95%以上,企业满意率96%以上。历年来,学校培育的毕业生中,许多都在各自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社会评价 学校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办学层次提升,办学规模扩大,办学设施完善,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先后被原化工部确定为全国化工系统重点学校;被原国家教委、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校”;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被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联合授予“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多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发明创造单位”;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联合授予“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被化学工业职业鉴定中心授予全国化工行业优秀职业技能鉴定站。2005年在河北省高校就业评估工作中被评为“优秀”;2007年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07年成为“河北省化工医药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2008年被遴选为河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遴选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顺利通过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年被省委授予“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文明单位”称号、被中国石化联合会表彰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3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优秀。2015年,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河北化工医药——新道创新创业学院”;2016年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人社部遴选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单位;2016年被国家教育部遴选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作为全国24所职业院校之一,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又被国家教育部遴选为“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学校作为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学校、全国化工高职制药技术类和仪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学校、河北省化工医药职教集团理事长学校、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河北省高职生化与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学校、河北省职业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学校、全国高职化工类、材料类、精细化工类、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校,在河北省和全国化工、医药职业教育中发挥了良好的骨干示范作用。 面向新时代的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秉承“学以进德,工以养技”的校训,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奋力潮头,勇于开拓,巩固和深化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成果,努力向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目标扎实迈进。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是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学院前身是山西省中药材学校、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为山西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山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山西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A级”院校,全国首批百所“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单位。面向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オ。 建校60年来,药院人发扬“自强不息”的药院精神,恪守“修德济世,精业立身”校训,秉持“百草精神”校风,笃行“术道并重、授业培能”教风,谨记“惟实”学风,践行“严谨、规范、高效、奉献”作风,以顽强的意志品质、高尚的价值追求、高度的历史责任,为山西乃至全国医药和食品行业培养 了数万名“留得住、用得好、信得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オ。 学院坐落在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地处太原国国际机场北侧,毗邻太原火车南站和山西高校教育园区,占地20.99万平方米。校内建有实训基地18个,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储备项目6个;校外建有实训基地110多个。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728人,有教职工309人,专任教师221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47人,“双师素质”教师128名,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54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有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1名,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系的高级专家12名;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1名、“双师型”优秀教师11名,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 学院设有中药系、制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药学系、器械工程系、食品工程系和国际合作教育中心。开设专业(含方向)23个,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 规划项目2个。 学院设有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本专科函授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山西省执业药师考试培训中心、山西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站点及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站点。 学院学生在全国历届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9项;“双证书”获取率98%;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93%以上。 “十三五”期期间,学院将适应教育发展新常态,继承优良办学传统,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牢牢抓住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机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协同育人为抓手,以政校企合作为平台,努力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药科类高职院校。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 28 29
  • ...
  • 298 29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