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山东女子学院
山东女子学院是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山东省唯一一所女子高校,全国3所女子普通本科高校之一。其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山东省妇女干部学校;1961年2月停办,1979年12月恢复重建;1987年、1995年分别更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分院、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山东女子学院。 学校“十三五”期间定位为应用型地方特色名校,积极创新,锐意进取,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学校建有市中玉函校区、长清大学科技园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1.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3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2.85万平方米。学校建有实验实训室7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75.14万元;女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实训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馆藏纸质图书122.1970万册、年均订购中外文纸质期刊638种,电子文献数据库22个、中外文电子期刊9252种。 学校现有教职工740人,其中教师625人;教授60人、副教授203人,占教师总数的35.54%;硕博占比为91.20%。学校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养计划项目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面向全国14个省(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400余人,其中本科生占71.7%。 学校现有15个教学院(部),33个普通本科专业、21个普通专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工学、理学8个学科门类。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推进专业与课程建设。建有省级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专业群2个、山东省校企共建工科专业1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主持省级教研教改项目17项,承担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项目1项、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1项。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建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师教育基地1个。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平台。近3学年,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互联网+”等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135项、省部级奖99项;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优质就业率保持在80%左右,其中在山东省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占比94.16%。 “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国家艺术基金课题1项,国家级子课题和合作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25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73项;出版学术著作56部、教材81部,获批国家专利102项。 学校着力培育妇女/性别研究特色和优势,建有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家庭教育研究试验基地、山东省性别平等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等研究平台,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获得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优秀组织奖”。以深化妇女/性别研究、弘扬先进性别文化为宗旨的《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是全国三本妇女/性别理论研究刊物之一,现已形成融性别研究视角与时代特征为一体的办刊特色,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建立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2011年加入世界女子教育联盟,2014年与中华女子学院、湖南女子学院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与国内外女子高校一起致力于女性高等教育发展。截至目前,共建立国(境)外合作院校45所,遍及北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领导互访、师生交流、科研合作越来越频繁,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坤德含弘、至善尚美”的校训,“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不断攀登”的女院精神,“严谨治学、言传身教”的教风,“勤学慎思、求真敏行”的学风,先后输送毕业生近7万名,面向省内外培养培训妇女干部、幼儿园骨干教师等2万余人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学籍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山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8年05月更新) 【学校地址】 市中校区地址:中国山东济南市市中区玉函路45号邮编:250002 长清校区南门:中国山东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2399号邮编:250300 长清校区西门:中国山东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紫薇路2200号邮编:250300 【学校电话】 电话号码:(+86)-0531-86526788
山东女子学院 2021-02-01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我们的学院: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由舟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也是国内第一所以旅游与健康命名、培养旅游与健康融合型人才的高职院校。2014年9月,浙江省旅游局与舟山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学院框架协议。2015年3月,经省政府发文正式建校。2017年1月,波音舟山项目员工培训中心落户学院。2017年3月,舟山广播电视大学划转学院。2017年10月,成为浙江省旅游协会海洋旅游分会会长单位。 我们的学院:坐落于中国“好空气”之都的舟山群岛新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朱家尖,阳光、沙滩、白云、青山每天伴随我们成长;“海天佛国”普陀山与我们隔海相望;近在咫尺的甬舟高速路、普陀山国际机场、舟山国际邮轮港依偎左右;金庸笔下桃花岛、沙雕故乡南沙滩、蓝堡游艇俱乐部、禅修圣地普陀山佛学院、普陀山观音法界观音圣坛簇拥周围;学院各类教学生活设施完备,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成才的理想之地。 我们的学院:设有旅游分院、健康分院、商务系、公共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舟山电大),开设有健康管理、护理、护理(中韩合作,医疗美容方向)、助产、营养配餐、空中乘务、酒店管理、会计、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高职专业,其中,护理(健康养老方向)、导游、休闲服务与管理为浙江省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建有健康养老护理实训基地、旅游综合实训基地、财经商贸类综合实训基地等3个浙江省“十三五”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 我们的学院:坚持市场为需、育人为本,有行业能手、博士教授、资深专家、海归精英为主组成的师资队伍。坚持教学相长、以赛促教,师生屡获全国、全省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及活动大奖,两年来先后获全国一等奖9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8个,全省一等奖2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9个。与深圳中航健康时尚集团和万豪国际集团、喜达屋国际酒店集团、雷迪森集团、海中洲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建有订单班。与美国温森斯大学、英国诺森比亚大学、韩国全南科技大学、新加坡科文学院、台湾餐旅大学、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等20多所国(境)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或交流关系。 我们的学院:正紧紧依托舟山群岛新区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国家战略,坚持“融合化、精品化、国际化”办学定位,积极走开放办学、特色办学、创新办学之路,加快实施人才撬动、融合发展、创新驱动“三大战略”,充分发挥波音舟山项目员工培训中心最大效应,着力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海洋旅游服务基地、智慧健康体验基地,努力建成一所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专业特色鲜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创业创新型高职院校。 天时地利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必将与广大师生一起,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2021-02-01
山东鲁南瑞虹化工仪器有限公司
山东鲁南瑞虹化工仪器有限公司(原山东鲁南化工仪器厂),始建于1969年9月,是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色谱学会理事、原化工部定点大型精密分析仪器专业生产厂,是色谱仪三大生产厂家之一,是山东省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中心是山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色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够独立承担各类大型分析仪器的设计开发、应用创新及分析方法的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了GB/T 19001-2016、 GB/T14001-2016国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产品于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及2016年连续五届荣获“山东名牌”称号。 公司集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制定了长期经营战略方针,有优质的人力资源和丰厚的物质及财力资源,公司拥有员工五百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售后服务网点覆盖全国省、市、自治区,对服务需求及时响应。公司科研实力雄厚,分别在公司总部、北京、上海、合肥设立研发中心,独立研制的SP-502型气相色谱仪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被化工部列为替代进口产品。SP-6890型、SP-2000型、SP-7890型、SP-7820型气相色谱仪、LC-1000D液相色谱仪及RZF-3000型热解组分地化仪曾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荣获省级、市级科技进步奖,多次获国家科技创新基金支持,“一种热导池检测器”2018年被授予国家发明专利。环境在线色谱(工业防爆)、便携式色谱(车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全电子流量、电子压力控制的GC-8850,GC-8860型高性能色谱仪(EPC)已批量生产,目前生产实验室色谱、在线色谱及各类专业色谱六大系列共计20余个品种。 公司生产线设备精良,工艺先进,检验设备精密、全面、准确,操作人员技术精湛。产品质量优良、性能稳定,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具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及完美的产品美誉度,受到国内色谱界专业人士的一致称赞。 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部分出口到俄罗斯、东南亚及中东地区。广泛应用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医药、化工、石油、电力、农药、矿井、商检、公安、环保、疾控、酿造及食品残留检验等各个领域。
山东鲁南瑞虹化工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07
互联网+国风漫画创作源计划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长春市三昧动漫设计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郑欣然 注册时间 2017.05 注册所在省市 吉林省长春市 组织机构代码   经营范围 动漫设计、数字动漫制作服务等 企业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获投资情况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路现娜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彭巍 / 校长助理/教授 创业合作发展 五、项目简介 《互联网+国风漫画创作源计划》项目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赛金奖,三昧动漫设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原创国风漫画为己任,面向全国出品的动漫IP源头开发原创漫画创作机构,根植于“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动漫游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漫画产业架构,与全国首设漫画专业的高等学府吉林动画学院漫画学院密切合作,励志成为国风原创动漫产业源头支柱。主要业务涉及甄选中华文化故事精髓丰富创作内容,采用中国画勾勒手法进行创作,突出中国风漫画的表现元素,水墨色彩铺设与数字软件融合,自建整理素材蓝本数据库,为后期漫画IP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三昧动漫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变革之路,在文化产业中,成为重要的IP源头。
吉林动画学院 2023-07-12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本科)是一所以文学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外事翻译特色鲜明的本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创建于1999年。2004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601.2亩,校舍建筑面积30.5万平米。设有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管理学院、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开设40个高职专业,在校生8645人,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外国语学院现有11个应用外语专业,其中应用意大利语、应用葡萄牙语和应用荷兰语填补了山东省高校外语语种的空白。 学校注重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现有固定资产总值9.81亿元。设有同声传译、国际商务、旅游管理3个实践教学中心,91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同声传译实践教学中心可同时进行7种语言的同声传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笔译室配有国际先进的翻译服务软件系统,支持64种语言的双向互译。京东集团、山东网商集团等多家企业在校建有实验实训室,进行校企研发合作。同时建有9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数字化校园实现了全覆盖一体化智能管理。电视播控中心能够同时转播11种外语节目。图书馆建筑面积27800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30.04万册。另有电子图书7.5TB。电子阅览室的座位数314个,信息共享空间154个坐席。图书馆有6100平方米的阅览空间,建有完善的图书资料自动化管理系统,具有丰富的网上资源。学生餐厅、学生公寓和留学生公寓等生活配套设施达到较高水平。体育设施完善,建有体育馆1个,标准田径运动场2个,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场16个。 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现有专任教师540人,专任教师队伍中有高级职称的175人,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181人,研究生学历的316人,还有一批相对稳定的外籍教师驻校任教。兼职教师51人。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教学质量一把手工程,积极构建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体系。现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群)12个,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省部级教改课题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在2015年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7个一级指标均为优秀,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通过。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积极搭建各种学术平台,建有东北亚研究所、外语翻译研究中心和山东省电子商务与技术研发中心等学术机构,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设在本校。近三年,学校承担省、市级以上课题37项,学会(协会)课题20项,立项资助院级课题44项,发表学术论文367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8项,获得各类成果奖25项。 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积极为学生提供留学深造、短期交流、实习和就业平台,目前已与海外5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国际化办学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学校依法设立了董事会、校务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等组织,各司其责开展工作。学院党委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4年学校被中共山东省委命名为“山东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2015年评为“威海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 学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有思想政治教研部、德育教研室等教学部门,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度重视政治辅导员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学生管理队伍。专职辅导员队伍按照国家规定的200:1生师比配备。2015年被中共山东省高校工委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种学术、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宿舍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大学生征集工作先进单位”“威海市大学生征集工作先进单位”。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赴农村文化艺术服务团、学生会“手拉手”爱心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分别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评选为“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学生在国家和省级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包括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一等奖”和“中央电视台‘CCTV’希望之星英语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等在内的省市级以上多项奖励。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 学校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设立外语培训中心、译林翻译公司,为社会提供多语种、多层次外语培训和翻译工作。同时,为进一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学校组织了多场校企合作座谈会,近百家企业参加并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学校为山东省外包培训机构、威海市服务外包联盟成员、威海市服务外包协会理事单位、中国服务外包校企联盟高校理事单位。学校与合作单位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合作,年培训人员千人左右。京东集团、山东网商集团等知名企业均在学校建有校内实训中心。其中,京东校园实训中心因电子商务BPO业务成绩突出,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互联网+双创实训基地”荣誉称号,学校也被京东集团确立为“京东战略合作伙伴”。学校服务外包工作取得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中国服务外包校企联盟、中国外包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教育机构评选”中,学校获得“最具成长力奖”荣誉称号。 由于管理规范,办学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诚信示范院校”“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院长孙承武教授荣获国家“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九三楷模”称号。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2021-02-01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英才学院位于山东省会济南,创建于1998年,是济南市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山东和济南所具有的区域和人才优势,为学校的发展、为英才学子成长成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软硬兼修 设施完备:为学生提供优良学习和生活环境 办学20年,山东英才学院始终致力于办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致力于为广大学子提供环境优美和谐的校园。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1641亩,建筑面积54.4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180万册。 学校建设了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信息、学前教育、物流管理、建筑施工、商业营销、医学护理、艺术设计等13个设备先进、管理完善、高效运行的实训中心,建立了130余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物流实训中心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八个物流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学前教育实训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还建有标准化的汽车驾驶员培训场地,为广大同学提供了考取驾照的机会。 学校绿化面积达到63%,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静湖、易湖、恒湖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学校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绿化先进单位”。 领导关怀 春风化雨:赢得政府和社会各界赞誉 学校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专注教育事业,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以培养人才为宗旨。学校严格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规定,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得到国家、省、市以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学校先后被国家民政部、人社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等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国防教育特色名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连续七年位居《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全国前三位,位居2017、2018《中国综合类民办大学排行榜》首位。 2014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民办本科特色名校建设单位”,进入了山东省重点支持的本科高校行列。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时任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等领导先后到英才学院视察,对学校的办学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2012年,教育部在上海召开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英才学院作为全国民办本科高校的代表在会上做典型发言。 2015年4月28日,夏季亭校长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这是党和国家对英才学院的高度褒奖和认可。 2016年,学校作为山东省高校代表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7年,学校作为山东省民办高校唯一代表在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传道授业 良师亦友:国家教学名师领衔的师资队伍 英才学院坚持“名家治校、名师执教”的治校方略,建立起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董事长杨文教授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委、国家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校长夏季亭教授是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智库专家、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MBA导师、山东省第一位“黄炎培杰出校长奖”获得者。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推进“131人才工程”等“三大工程”,配套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教师博士培养计划”等“七大计划”,培养造就了一支专兼结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多元化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087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78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42人。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省级优秀教师3人。双聘教师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9人。 2018年,在山东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学校教师获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获一等奖数量在全省高校中居前三位,显示了学校教师队伍较高的教学水平。 内涵建设 成效显著:居全国民办高校及新建本科高校前列 英才学院重视内涵建设,大力加强专业、课程等建设。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确立了以工学、管理学和教育学为主干、兼顾其他学科的学科建设定位。现有12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48个。 学校现有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山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资助专业7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36门。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和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共30项,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 “十二五”以来,学校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主要项目领域全覆盖,共主持承担国家级课题35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16项,承接横向委托课题110项;获得省级和厅级奖励140项;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97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622篇。 2018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立项名单》,学校有3项课题获准立项,其中国家一般课题2项,教育部青年专项1项,立项数量居山东省高校第2位(曲阜师范大学居第一),居全国高校第25位(华东师范大学居第一)。 就业工作 全国50强: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学校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是全国唯一入选的民办高校,在山东省只有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大学、山东英才学院等5所高校。由教育部委托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山东英才学院排名被调查的全国41所省属本科高校第一位。 2018年,学校荣获教育部“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成为获批的3所山东省省属本科高校之一,其他两所为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开展的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中,学校在全国入围的90所省属本科高校中排名第19名。教育部专家组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非常震撼、非常感动”。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把实现学生高水平就业当作自己的职责,提出了“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就业”、“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口号,形成了就业教育、就业服务两大体系。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拓展了订单式培养、共建创业孵化基地、与行业协会合作等多种合作形式。学校建有总面积106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百校工程”项目,与世界名企中兴通讯、中科曙光联合办学,共同培养应用型信息产业高技术人才。学校投资1500万元与德国费斯托有限公司共建“中欧智造基地”,为机电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学校与山东高速集团联合成立“航海学院”,开展航运领域技术人才培训与培养。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进入联想集团、中国重汽、青岛海尔、青岛海信等著名企业工作。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奖助学金 彰显爱心:各类奖助学金体系完善 山东英才学院建校20年来,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益性办学,以培养人才为宗旨,把所有收入都投入到办学上。学校提出“学生第一,真诚服务”的服务宗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使英才学院成为一所充满爱心的学校。 每年,学生可以获得总额达1300多万元的国家、省政府奖助学金,单项最高奖可达8000元,学校被省教育厅、财政厅评为“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还投入3000万元设立“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奖助基金”,每年拿出300万元奖励帮助品学兼优、积极上进的学生和家境困难的学生,至今已经发放2471.24万元。2010年,学生何博带着妹妹来上学,学校为她们姐妹提供住所,并帮助她妹妹上学;2013年,学生李云龙推着父亲来上学,学校为他们父子提供单独房间、减免学费,并呼吁社会各界捐款达16万多元。 学校在党员中开展“联五帮一献爱心”活动,每名党员联系五名并帮助一名学生,用党员的模范行动和爱心帮助学生,十年来党员已累计捐款30余万元。每逢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学校还为同学们发粽子、送月饼、放焰火,喜庆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家一样的感觉。 在爱与感恩教育的熏陶下,英才学子对社会充满着爱。2008年汶川地震,英才师生共捐款30多万元,英才学子为汶川地震举行的“心中川”哀悼场面震动全国,被全国100多家媒体转载;2010年,英才团员在全国率先发起向西南灾区捐献“一瓶水”活动。 人才培养 桃李芬芳:应用型人才培养喜结硕果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思想品质好。 优秀的师资和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特色,换来了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近年来,学生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76项、省级奖445项。学生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中获得一等奖两项,是山东省高校和全国民办高校当年唯一获一等奖的高校。2017年5月,学生参加了2017年亚太流通业模拟经营决策竞赛获得一等奖,成为八所参赛高校中成绩最好的大陆高校。2018年7月,学生在山东省第四届创业大赛暨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山东高校赛区中获创意组两项一等奖,是四届大赛以来第一次一等奖被同一所学校包揽,开创了我省创赛史上的新纪录。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留学教育。目前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美国阿卡迪亚大学、泰国博仁大学、韩国圆光保健大学以及台湾的十几所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在学生留学、教师互访、课程共建、科研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 英才的志愿者积极投身到西部计划中,先后有434名同学到祖国的西部志愿服务,许多学生服务期满后留在当地工作。2014年,在西部计划全国会议上,英才学院作为高校代表进行了汇报,并成为西部计划实施以来全国第一所进行经验交流的民办高校。2016年5月,《中国青年报》三版头条刊发学生参与西部计划的事迹,学校成为西部计划新疆专项全国十所招募院校之一。 毕业生考取悉尼大学、多伦多大学、香港大学等国际名校研究生,以及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研究生、博士生。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取得专利已达400余项。顾业栋同学将自己的环保专利捐赠给世界各国,收到20多个国家政府首脑的感谢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2项专利成果获得第32届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2项金奖(展会最高奖),在第69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又获得1项金奖。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得到锻炼,2014年,毕业生张保松获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并居榜首。2018年,毕业生崔恩斌获第四届“山东省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极大鼓舞了学子创业热情,校内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山东英才学院 2021-02-01
山东体育学院
山东体育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山东省唯一的体育高等学府。 学校建有济南(校本部)和日照两个校区,总占地206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各类训练场馆16.41万平方米。有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2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实验室,各类仪器设备总值超亿元。图书馆是山东省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资料中心,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160.37万册。 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多人,其中本科生8356人、硕士研究生360人、中专生1800人。设有20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6大学科门类;有12个教学机构,其中国家足球学院和国家篮球学院是国内唯一省部共建的以足球、篮球为特色的应用型国家级专项运动学院。有5个二级学科和3个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与武汉理工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体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单位,是山东省2017-2022年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现有1个国家级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2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立项建设专业(群),1个“泰山学者”设岗学科,1个山东省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体育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教学示范中心,6个山东省特色专业,1门山东省精品课程,1个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此外,还建有一所附属中学(山东省体育实验中学)。 现有教职工681人,专任教师452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129人、高级教练26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6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3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4人,山东省教学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术科师资队伍中,国际健将5人,国家健将43人,一级31人,国际级裁判6人,国家级裁判23人,山东省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协会)的40余名国家级教练员为兼职教师,其中20人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三年承担国社科8项、国自然2项、国家部委科研课题27项,省科研课题5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厅局级科研奖励21项;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含核心期刊论文190余篇;出版专著13部,发明专利11项。《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是中文体育核心期刊和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山东体育科技》是山东省优秀期刊。建有国家体育总局科学健身示范区(筹)、“一带一路”国家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全国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山东省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互联网+体育科技协同创新孵化基地、山东省老年人运动与健康研究中心、山东省省直机关职工体质健康管理指导中心、山东省体育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山东省体育史志办公室、齐鲁体育文化遗产博物馆(齐鲁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暨训练总营、山东省体疗戒毒研究中心等40多个体育科技服务创新研发和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共获得10枚奥运金牌、30枚奥运奖牌,其中在里约奥运会上,张梦雪(2009级毕业生)获女子10米气手枪金牌、杨方旭(2013级在校生)获女排金牌、李晓霞(知名校友)获乒乓球女子团体金牌。2018年雅加达亚会会,有50名学生和校友参赛,勇夺11金8银5铜。此外,近三年还在其他全国以上各类赛事获得218金301银336铜。 6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4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其中包括安家杰、巩晓彬、尹延勤等知名教练员,奚爱华、李晓霞、周璐璐、张成龙、张梦雪、杨方旭、孙一文等优秀运动员,原空军副司令员景学勤中将,著名武术表演艺术家于承惠、于海等,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进步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扬帆远航、腾飞逐梦之际,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承“坚卓竞远”“严勤创实”的校训校风,践行“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的发展理念,以与山东经济社会互动融合、与体育事业核心业务互动融合为主要路径,深化产学研政协同创新,持续推进特色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制度机制和资源配置保障,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体育院校而努力奋斗!
山东体育学院 2021-02-01
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化工学院成立于1958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国江城吉林市,是吉林省仅有的一所化工类高校。学校化工优势突出,产学研合作优势显著,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为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被誉为“共和国化工人才的摇篮”。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科研为要,人才为重,特色为先”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毗邻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国家化学工业循环示范园区等区位优势,实现产学研的深度合作、校政企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一面向、三并重、三相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工程师的成长摇篮,管理者的培养基地”的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以工为主,不断做大做强“大化工”学科,围绕“大化工”学科做优做特其他学科,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6万人,专业设置涵盖工、理、经、管、文5个学科门类,开设47个本科专业,13个高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专业硕士授权点1个,形成了硕士、本科和高职多层次办学格局。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在省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学校坚持内涵发展,全面实施“1131”教育教学改革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培养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现有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吉林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转型改革试点专业共18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学校积极优化专业结构,不断培育“大化工”专业集群,2009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成为全国地方普通高校首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2015年再次通过认证并获有效期6年;2013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批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专业。学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实验室开放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一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在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我校学生荣获国家铜奖2项、省级金奖3项,竞赛成绩位居省属高校第二名。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拥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级科研平台16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学校大力实施科研提升工程,在化工过程的模拟与分析、换热网络优化与节能等研究领域填补了省内空白,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在精细化学品开发、无损检测、流体密封、水污染控制新技术、航空维修等研究方向具有明显优势。学校积极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累计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学者1人,吉林省第三批“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1人,吉林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吉林省高级专家、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拔尖创新人才等23人次。学校聘任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杨春才博士为全职特聘教授,其领衔创建了学校先进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院。 学校坚持开放发展,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积极搭建多口径、宽视野的成长平台。目前已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成功开展多模式合作办学,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学校同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合作办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国际班圆满完成首批招生计划。来自塔吉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印度、科特迪瓦等国家的首届来华留学生班开学。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2018年,吉林化工学院将迎来办学60周年校庆,厚韵甲子,筑梦起航。学校将秉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不忘初心,笃定前行,为建设“竞争力强、影响力广、具有化工优势和鲜明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工科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吉林化工学院 2021-02-01
山东远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远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2015年新成立的致力于新型绿色用于造纸、纺织印染、化肥增效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化工企业。 公司自创立之初便坚持以高新科技为先导,立足行业技术至高点,联合南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国内化工和农业的一流院所,自主开发出了聚天冬氨酸(PASP)和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IDS),两种领先世界水平的绿色化学品。目前各种助剂年产能6000余吨,产值过亿。公司拥有一支技术全面的团队,公司现有本科人数占总人数的90%,高级工程师3名和专业技术资质工程师6名,并签约数名农业学科专家教授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参于公司技术研发。 面对新的化工行业环境,我公司将以整合造纸、纺织印染、化肥增效助剂、新产品营销推广策划等各方面的资源和技术为途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新形势下的绿色化工转型升级整体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山东远联化工将秉承“切实解决客户现有问题及潜在问题”的客户观,坚持“绿色环保、锐意进取、业绩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肩负“持续提高化肥利用率”的使命,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让环境变的更加美好。 生产能力:远联化工聚天冬氨酸生产线产能6000吨/年。产品质量稳定,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方法多样化,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山东远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08
山东晋煤明升达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晋煤明升达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金2000万元。公司地处鲁中地区---宁阳县八仙桥项目聚集区,北依五岳之首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西与水泊梁山、东平湖相望,京沪铁路、京沪和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济微公路在此纵横交错,处在济南-泰安-曲阜“一山一水一圣人”黄金旅游线上,交通便利,环境,地灵人杰。企业历经由氨水厂改碳酸氢铵、尿素“四改六”、“六改十”等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技术,现已由3000吨/年的小化肥厂发展成为集化学肥料、化工原料、橡胶助剂等三大系列产品为一体的综合型化工企业。主导产品有合成氨、尿素、甲醇、碳酸氢铵、食品级二氧化碳、橡胶助剂、精品宝石等。形成了16万吨/年氨醇、18万吨/年尿素、5万吨/年碳酸氢铵、5000吨/年橡胶防老剂、2万吨/年食品级二氧化碳和80吨/年精品宝石的规模。公司拥有三项新产品,承担着四个“火炬计划”项目和一个“双高一优”项目建设。企业总资产3.8亿元,占地35万平方米,现有员工1100余人,其中各类技术人才占25%。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技术中心”和“泰安市橡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自营进出口权,通过了ISO9001:2000体系认证。多年来,公司弘扬“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企业精神,坚持“诚信为本、互惠双赢”的经营理念,秉承“诚信为本、创新无限”的价值观念,倡树“务实求是、执行”的工作作风,上下一条心,凝聚一股劲,不断优化传统产业,着力培植新兴产业,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和优化升级,努力创建了现代化企业经营制度,形成了布局全国的营销网络,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山东晋煤明升达化工有限公司 2021-09-0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4 65 66
  • ...
  • 298 29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