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应用人工阶梯-深潭系统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与泥石流治理
1 成果简介我国山区河流众多,许多河流的河床侵蚀下切,并以溯源冲刷方式传播到上游沟谷,引起沟坡增大,岸坡失稳和整个流域的土壤侵蚀,在汛期暴雨作用下,常常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阶梯深潭系统是山区河流中常见的一种河流地貌形态,由一段陡坡和一段缓坡相间组成,在纵剖面上呈阶梯状。天然阶梯深潭系统是在水流冲刷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是一种增加河床阻力、消减水流能量、抑制河床侵蚀下切的健康河床结构,这种结构在自然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然而,自然发育阶梯-深潭系统往往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山区河流,模仿天然阶梯深潭系统建造人工阶梯深潭系统,也可以取得控制河流下切、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效果。自 2006 年开始,清华大学先后在云南、四川、甘肃等省,开展了人工阶梯深潭系统在山区河流治理方面的野外试验研究。研究成果显示,人工阶梯深潭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河流(沟谷)下切、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对于泥石流灾害也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目前,对于阶梯深潭系统发育程度(河床结构强度)的研究正在进一步量化;同时研制了一批专用的测量工具,如用于测量河床结构的“ 河床结构测量排” 、用于阶梯深潭系统流速场测量的“ 湍流脉动流速仪” 等;阶梯深潭系统的消能减灾机理研究正在不断深入。通过对阶梯深潭系统生物栖息地多样性的定量研究,采用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对山区河流的生态多样性进行评价,为山区河流生态评价量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治理前                                              治理后生态条件改善,河床稳定 图 1 吊嘎河人工阶梯深潭治理前后  修建前沟道内碎石散乱                            修建后沙石沉积水沙分离,控制了泥石流发生 图 2 建造人工阶梯-深潭系统前后的文家沟  汛期前                                                  汛期后阶梯深潭系统泥沙淤埋 图 3 拦山沟人工阶梯-深潭系统治理汛期前后2 应用说明实例 1:云南东川市吊嘎河(小江流域支流)人工阶梯深潭方法试验。近年来吊嘎河的河床下切迅速,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 2006 年,课题组在吊嘎河设立了试验站,开展了人工阶梯深潭方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段水面面积有所增大,河床底质、水深和流速多样性也得到提升,河床侵蚀下切得到有效控制,维持了较为稳定的河床环境。人工阶梯和深潭段的河床底质、流速和水深环境交替出现,在空间层次上塑造了富于变化和多样性的水生动物栖息环境。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采样及评价结果显示,人工阶梯深潭布置后,随着水生栖息地多样性增加,单位面积底栖动物密度、物种丰度及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水生生态得到改善。吊嘎河的试验成果,还为 2009年以来采用人工阶梯深潭方法治理泥石流奠定了基础。 实例 2: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滑坡堆积体泥石流治理方法试验。文家沟滑坡是汶川地震造成的第二大滑坡,滑坡堆积体总量达 8160 万方,文家沟内堆积体厚度达 20-180 米。2008 年暴雨在滑坡体上形成深达 50 米的 V 型冲沟,并引发了多次泥石流灾害。暴雨使沟床不断下切,两岸坡度变陡而坍塌,碎屑物进入水流就形成泥石流。 2009 年,课题组在文家沟滑坡体上的冲沟内建造了 33 级人工阶梯深潭对泥石流进行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建造的人工阶梯深潭试验工程虽然十分简易、单薄,但是工程造成的巨大阻力消减了水流能量,使沙石沉积、水沙分离,成功地控制了沟床下切,对于控制泥石流发挥了重要作用,避免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实例 3:甘肃省礼县拦山沟泥石流治理。长江上游白龙江、西汉水等流域是典型的干旱河谷,其特点是高原上深切宽阔河谷,河谷比周围高原明显干旱。区域内植被覆盖度低,由于长期干旱和风化,流域内积累了大量的土石碎屑,遭遇突发暴雨时可能发生滑坡和特大泥石流,对城镇和村庄造成极大威胁。甘肃武都地区礼县的拦山沟是西汉水的支流,由于沟谷深切,侵蚀极为强烈,泥石流常常发生,据调查沟口泥石流堆积泥沙约 170 万吨。 2009 年 6月课题组在拦山沟开展了泥石流治理试验,建造了 17 级人工阶梯深潭试验工程。试验结果表明,沟道在人工阶梯深潭系统的保护下不再下切,维持了沟岸的稳定,且阶梯深潭系统消散水流能量,使得泥石流不能起动,当年 6、 7、 8 月降雨 196.8 mm,其中最大日降雨量达31.9 mm, 拦山沟仅有不足 100 吨泥沙物质进入西汉水,达到了控制泥石流的目标。3 效益分析阶梯深潭系统发育较好的山溪常常伴随着良好的河流生态环境和优美的溪流景观,因此仿照天然的人工阶梯深潭系统常用于河流的生态修复与景观塑造,用于山溪森林公园建设可带来额外的休闲旅游经济收益。4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商谈。5 所属行业领域能源环境。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一种直流偏磁多阶段递进式综合治理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偏磁多阶段递进式综合治理评估方法,包括:步骤 1,收集接地极和接地站 点的相关资料;步骤 2,从接地极向土壤注入小电流,获得接地站点的直流电流测试值;步骤 3,采用 直流电流仿真模型计算接地站点的直流电流仿真值;步骤 4,基于接地站点的直流电流测试值和直流电 流仿真值调整直流电流仿真模型,并进行第一阶段直流偏磁治理;步骤 5,从接地极向土壤注入逐步增 大的小电流,观察治理站治理设备动作情况,测量测试站直流电流,检查观察站的运行情况和噪声;步 骤 6,采用直流电流仿真模型计算测试站的直流电流仿真值,调整直流电流仿真模型;并进行下一阶段 直流偏磁治理。本发明计算简单、准确度高、效率高、切实可行。
武汉大学 2021-04-13
微生物、植物耦合的水体治理与盐碱化湿地修复综合技术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成本少、耗能低、效果好的生物-生态新技术,即利用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降解、富集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由于水生植物生长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使水体中藻类数量降低,提高水体透明度,达到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的目的,实现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针对不同生态环境污染,从现场环境中筛选和构建具有高效污染修复的水生植物- 微生物群落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强、适应性强、效率高、成本低和对原有生态环境没有威胁等优点。
北京大学 2021-01-12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八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中办发〔2022〕19号)、《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国科发监〔2023〕167号)、《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有效防范科技伦理风险,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5-01-03
高瓦斯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在优化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技 术基础上,确定卸压巷道高位抽 放的合理方式和布置参数,实现 采动裂隙带瓦斯高效抽采,有效 解决高瓦斯综放工作面高产高效 安全生产;根据首采区生产时瓦 斯涌出情况,研究并建立一种适 应范围广、预测结果可靠的矿井 瓦斯涌出量预测新方法。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超临界水氧化治理成套技术与装备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毒有机废水深度处理的一种高效技术。所用的氧化剂可以是纯氧气、空气或过氧化氢等。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用高压泵将废水打入热交换器,废水从换热器内管束中通过,之后进入缓冲罐内,同时启动氧气压缩机,将氧气打入氧气缓冲罐内。废水与氧气在管道内混合之后进入反应器,在超临界条件下,废水中的碳氢化合物被氧化分解成无害的CO2、H2O;含氮化合物被分解成N2等无害气体;S、P等元素则生成无机盐。由于气体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极高,在反应器中成为均一相,从反应器顶部排出;无机盐等固体颗粒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极低,沉淀于反应器底部。超临界水与气体的混合流体通过热交换器冷却后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与常规的水处理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1)氧化效率高,处理彻底,水溶液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可达99.99%以上;(2)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密封条件极好,有利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氧化处理;(3)不产生二次污染,处理后的水直接排放或完全回用,节约了资源和能源;(4)应用范围广,几乎对所有有机污染物均可进行氧分分解;(6)由于均相反应停留时间短,反应器结构简单,使用较小体积的反应器就可处理较大流量的有机污染物,有利于工业运行。应用本技术时,需消耗一定的能量以加热废水及驱动高压泵,但废水中的含能物质COD在超临界状态下发生氧化反应时会放出一定的热量,为了降低过程的运行成本,本技术的应用与否取决于废水的COD浓度。研究表明,如果废水的COD小于30000 mg/L时,应用本技术时的运行成本较高,将达到150元/吨废水左右;如果废水的COD浓度为30000~45000 mg/L时,考虑到热量回收,其运行成本接近零;如果废水的COD浓度高于50000 mg/L时,考虑热量回收的价值,此时的运行成本将为“负值”,即在盈利状态下运行。这也是本技术与传统废水处理技术的最大区别:传统技术要求废水的污染越低越好,而本技术恰好相反,废水越污越好。采用本技术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过程中产生的腐蚀与盐堵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新型反应器的开发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本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授权一项。本技术适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毒有机工业废水,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炼制、纺织印染、造纸、医药等行业。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超临界水氧化治理成套技术与装备
成果简介: 目前国内染料厂、农药厂、制药厂、造纸厂、化工厂、食品厂等,每年排放的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约30亿吨左右。对这类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一直是困扰国内环保界的难题。超临界水的特殊性质使其在有机废水治理方面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点。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隧道含水构造等不良地质超前预报定量识别及突水 灾害治理技术体系
针对隧道施工中频发的突水灾害预测与控制难题,提出了隧道前方含水量 定性定量识别方法,研发了复合激电仪预报设备,建立了地质综合超前预报体 系。攻克了突涌水治理中导水通道高分辨率探查技术难题,研发了高早强富水 破碎岩体注浆加固堵水材料与硅胶注浆材料,针对富水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 岩溶管道及孔隙微裂隙涌水,提出了 4 种关键治理技术及新工艺;建立了以物 探为先导,新型材料与特种工艺为手段,围岩安全控制为目标的突涌水综合治 理实用技术体系,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技术先后在在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 北京地铁奥运支线、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三峡翻坝公路、宜巴高速公路、山 西灵山高速公路及江边电站引水隧洞等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社 会效益。
山东大学 2021-04-13
滨岸拦截- 河道修复耦合的矿区流域重金属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
针对矿区地表径流和河道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结合矿区流域特点,在矿区径流汇集区构建以改性生物质材料、天然矿物以及甲壳质和微生物为填充材料三级拦截箱,当地表径流流经拦截箱时,在填料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吸附径流中重金属离子,实现地表径流中重金属有效削减。在河道构建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搭配的水生植物修复带,并辅以自主研发的生态浮床,利用不同植物对各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各植物间的协同强化作用,构建水生植物生态削减缓冲屏障,以进一步削减河道水体重金属。通过滨岸拦截沟和河道植物修复带,实现河道水体中重金属 V、Cr、As、Cd、Pb、Hg 浓度稳定低于地表 II 类水标准。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对苯二甲酸生产废水的治理及其资源的回收方法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对苯二甲酸生产废水的治理及其资源化的方法,属于化工领域。该工艺由树脂吸附、树脂的解析、解析物的分离与纯化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对苯二甲酸等苯系有机物与废水的有效分离,树脂经过洗脱可以反复使用;树脂解析后的物质经过过滤、分离纯化得到的有机物,可以返回到原生产工段或作为副产品销售,该工艺与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廉的特点。本发明的方法达到了废水的治理与废物资源化的统一,在对苯二甲酸生产废水的治理中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