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株洲工学院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同年合并了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以包装教育为特色,是我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是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也是全国高校中惟一的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1995年,学校作为首批试点的院校,率先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8年被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09年获得外国留学生招收资格;2010年以优秀成绩通过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 2013年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3年底获"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招生权,201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853.7亩。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55430.29平方米,馆藏图书270.7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1亿元,教学用计算机6278台。学校拥有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建有标准的塑胶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及满足体育教学需要的各类运动场地。学校有22个教学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建立了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涵盖7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9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的授权领域;73个本科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实践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有全日制学生3066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1人、硕士研究生1805人、本科生28345人、专科生429人。有教职员工2370人,专任教师1938人,其中教授295人,副教授633人,硕士生导师36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8人,湖南省优秀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71人,16人进入省"121人才工程",4人进入省"百人工程",9人进入省学科带头人行列;聘有两院院士6人。学校建立了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拥有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等5个湖南省重点学科;建有"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先进包装材料与技术"等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产品包装创新工业设计中心"、"包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研究基地"等7个省部级研究基地;与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株洲市霞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建"建筑墙体节能新材料"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建设了"湖南省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和"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近几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10项,省部级教改项目23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拥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3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含技术中心);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2407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71篇;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23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3项,专利766项。学校牵头主持承担的"特殊室内环境净化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产业化开发"项目,荣获2010年省科技厅第三批重大科技专项。"冬冷夏热地区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获得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的立项资助。学校在广东省建立了东莞包装学院,作为学校在沿海地区的实践教学基地和人才服务窗口;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组建的"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通过对全国近百个城市的调查,完成了中国低碳城市排名这一重大科研项目,从2011年开始每年对外联合发布《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与株洲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并组织11个项目负责人与株洲市有关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株洲南车时代集团及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和国家重点建设区域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学校还承办了"2010北京国际包装博览会·中国包装教育展"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目前,学校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阿克伦大学、英国德比大学、林肯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应用科技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日本圣泉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坦桑尼亚尼尔森·曼德拉非洲科技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外境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并与国内东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十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以"厚德博学,和而不同"为校训,"明德、精业、求实、创新"为校风,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主动服务湖南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包装现代化的办学导向,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办学60年来,为国家输送了21万余名高素质专业人才,涌现出了刘镇武、周伯华等一大批杰出的校友代表。近5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目前,学校正努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西路 邮编:412007网址: www.hut.edu.cn电话:0731—22183936传真:0731—22183936招生电话:22183311 22183355 就业电话:22183008(就业招聘) 22183006(就业管理)
湖南工业大学 2021-02-01
西安工业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5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项目,具有鲜明的军工特色,是兵器行业部署在西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60多年来,学校践行“敦德励学,知行相长”的校训,弘扬“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校风,注重学生军工品格的锤炼,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输送了11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占地面积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800余人,全日制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本科生约1.8万余人。 学校现有14个教学单位,有“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20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学校有5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 目前,学校有5个学科获批国家国防特色学科,7个学科列入省级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5个学科上榜,上榜学科数位于省属高水平大学前列。6个专业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12个专业列入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和培育计划;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2个。学校2009年和2014年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10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0项)。学校连续8年获陕西省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获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奖,为陕西唯一获奖高校。2012年成为“陕西省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改革试点院校”,2016年成为“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017年成为“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长期以来学校注重平台和团队建设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学校现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1个,其他省部级研究基地17个,拥有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个,在光学先进制造、特种加工、高性能轻质合金新材料、兵器测试与控制技术等学科具有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学校目前承担着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室、军委科技委、装备发展部、军兵种装备部、国家国防科工局及省市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项目千余项。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成果在国家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结合,2017年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并列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高校试点单位。 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30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陕西省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2人,“三秦学者”特聘教授1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有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4人、重点领域顶尖人才1人、“四个一批”人才1人、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省青年科技新星5人、省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3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5个,省级教学名师16人。 “十二五”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2011年,学校成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2年,实现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同年,学校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资质。2013年,学校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获批成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2015年,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2016年实现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2017年,实现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以优异成绩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 (更新于2018年9月,资料来源: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 编辑:党委宣传部)
西安工业大学 2021-02-01
长春工业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术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产品研制、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学校始建于1952年,初期是国家为筹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而创办的长春汽车工业学校。1962年定名吉林工学院,1992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首批三所之一的省属重点高校,在2004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4年,学校作为全国首批、吉林省首家高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赢得专家组高度评价。学校现有南湖和北湖校区,总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22797名,教职员工1745名。学校设有17个学院,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4个本科专业。2019年10月,学校获批统计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设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的54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专业26个、理学专业4个、经济学专业2个、管理学专业10个、文学专业4个、法学专业2个、艺术学专业6个,同时设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7个、双学位专业3个,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5个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4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现有教师中教授222名,博士生指导教师111名,硕士生指导教师687名。建校67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17万余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省内高校中位于前列。曾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成为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建设单位,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依托一汽、长客、吉化等大型重点企业和新兴高科技企业,开展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机遇,积极发挥工科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全面整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主动承担起科技支撑的重要任务。学校科研与产业结合紧密,成果转化率高,碳纤维、ABS树脂、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汽车安全气囊自动生产线、先进制造、冶金节能等一批重大成果在吉林省实现了产业化。五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9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6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项(合作2项),国家艺术基金3项,吉林省、长春市“双十工程”项目7项,全口径科研经费3亿余元。获得各类科技奖励142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合作2项)、二等奖31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57项;发表SCI、EI、CSSCI检索论文900余篇。拥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机构42家。大学科技园被纳入长春北湖科技创新综合体,学校被确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作为吉林省“两所五校”成果转化基金试点单位,5项科技成果获投资基金3000万元。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审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先后与英、美、日、韩、俄等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互派专家、学者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并与美国奥克兰大学和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学校在注重抓好教学和科研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校园科技、文化氛围的营造,各种学生社团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学校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连续两次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基层党组织标兵”“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和“普通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学校于2009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学校党委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称号。目前,学校正在全面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内涵发展,为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的地方工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2-01
CAN总线工业测控系统
CAN是一种支持分布、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应用范围从最初的汽车电控领域逐步扩展到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本系统包括上位控制子系统和下位测控模块两个部分,上位控制子系统采用国产组态软件-组态王作为应用平台,便于不同的用户使用。下位测控模块包括:1. 数字量输入(DI)模块,支持8路隔离开关量输入;2. 数字量输出(DO)模块,支持8路隔离开关量输出;3. 模拟量输入(AI)模块,支持8路模拟量输入;4. 模拟量输入(AO)模块,支持6路模拟量输出;5. 协议转换模块,用于缺少CAN接口的PLC接入系统。模块的多样性以及灵活方便的组态为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可直接应用于各种具有分布特点的工业测控系统中。系统采用短帧传输,具有使用简单、传输可靠、成本低廉等优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水煤浆工业应用成套技术
水煤浆是对原煤经过洗涤、筛分、加水(约为30%~35%)和少量添加剂(1%以下)经搅拌而制成的一种浆体燃料,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新能源,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炉窑和锅炉上,用以代油、代气或代煤,以解决燃油和燃气时的燃料成本上升以及燃煤时带来的环保问题。另一方面水煤浆还可作为一种最合适的化工原料造气,利用水煤浆造气得到的是高质量、高热值、高转换效率的化工原料气或工业用燃料气。 该项目是“六五”、“七五”和“八五”期间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九五”期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通过十多年的攻关和工业应用实验,该项目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专利和新产品博览会金奖。该项目的成套技术已经成熟,并已在国内的许多烧结机点火器、带钢加热炉、轧钢加热炉、大型锻造加热炉、陶瓷喷雾干燥塔、制碱炉、干燥窑、采暖锅炉等多种炉型上广泛应用。 应用于各行业的工业炉窑和工业锅炉、煤炭加工企业的煤炭深加工。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污泥煤浆工业燃料
项目简介 本成果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所产污泥的处理与处置问题,基于浆体燃料技术原理, 通过特殊的工艺和配方,制成可在工业炉窑、工业锅炉、电站锅炉中喷射燃烧的污泥煤 浆工业燃料,可代替重油、市场销售,不仅实现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实现煤炭燃烧 过程的流态化、高效化和洁净化,从而综合获得环境、资源和经济效益。本成果源自国 家及江苏省相关科技资助项目,相关专利申请正在进行中。 性能指标 (1)煤粉浓度可达 50~68%。 (2)燃烧发热值可达 3500~4800 大卡/公斤。 (3)可代替重油
江苏大学 2021-04-14
码垛工业机器人
由于国外生产的码垛机器人具有“高”“精”“尖”“贵”的特点,这对中小企业而言,其产品性能指标不必要的高、功能不必要的多,更重要的是其价格十分昂贵,为中小企业所不能承受。 基于此,我们团队以基于“经济” “可靠”“易用”的设计思想,开发了一种经济型码垛工业机器人系统,其主要目标为化工、食品等行业的中小型生产企业。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最大200kg载重 2)速度可达1600回/小时 3)平行四边行结构 4)运动平稳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工业色谱分离纯化技术
对不同功能性修饰合成途经的拟合,构建了脱色/分离糖、酸、氨基酸、维 生素、抗生素等特效固定相的合成通道;建立了清洁化工业色谱分离体系;开发了三组分和四组分同时分离纯化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工艺技术;实现了发明技术的产业转化。 (1)系统研究了用于糖、酸、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脱色/分离的各类固定相合成条件和组装技术,及特种固定相结构与脱色/分离性能的关系和规律; (2)建立了仅以水为洗脱剂的清洁化工业色谱分离体系; (3)开发了三组分和四组分同时分离纯化的多相模拟移动床色谱工艺技术; (4)研究了工业色谱体系内的料液分配、分布和流动特性以及相应的设备结构,以实现系统的高效分离性能,开发了连续错流变温色谱吸附技术和去除母液中聚合胶体的分离方法; (5)通过模拟仿真技术,系统研究了色谱分离工艺条件优化、设备和工业化工程放大设计,实现了发明成果的产业转化,最大工业化色谱柱直径已达 3 米。
江南大学 2021-04-13
工业色谱分离提纯技术
工业生产中绝大部分采用传统的分离技术进行提纯,产品纯度往往达不到所需的要求,而且还存在生产成本高,资源耗费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工业色谱是指制备样品量以公斤为计量单位的色谱分离技术,特别是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尤其利于沸点相近、热敏性高或难分离物系的连续分离,具有 分离能力强、能耗低、便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江南大学“江苏省工业色谱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集“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实体,有近 20 年的工业色谱分离、膜分离和浓缩、连续离交和吸附等技术开发及工程化的经验,承担着国家技术创新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科技创新课题;中心先后荣获江苏省、福建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奖励 10 余项,通过 8 项省部级科技鉴定,获得 12 项国家发明专利、3 项国际专利。 江南大学“江苏省工业色谱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高新工业色谱分离提纯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发酵(有机酸、氨基酸)、医药(抗生素、维生素)、食品(糖、多元醇、低聚糖)、生物(生物分子)、天然物质(植物提取)等领域,实现了工业生产的清洁化、智能化和高端化。江南大学“江苏省工业色谱分离工程技术研究
江南大学 2021-04-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指出,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引领下,全体哈工大人正奋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 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住所地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同时在山东省威海市和广东省深圳市分别设有校区。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2年8个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形成了“政治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带动、校训育人”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于1996年、2001年、2011年、2021年四次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于1984年、2011年、2016年、2021年四次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工业和信息化部“一提三优”工程特别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入选全国首批十所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相关工作经验先后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2019年全国部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学校持续发挥党建双创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引领优势,不断完善“学校党委主导、学院党委主体、党支部主心骨、党员主人翁”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巩固拓展从“+支部”到“支部+”经验优势,体系化、强纵深推进基层党建四项重点举措,高质量建设一批理论宣讲团和先进事迹报告团。2021年刘永坦院士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学校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传统,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出了123位两院院士、169位大学书记和校长、144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54位共和国将军、450余位航天国防总师,培养出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全国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教师、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培养出了35万余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瞄准学术大师、工程巨匠、业界领袖和治国栋梁四类杰出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加强“五育并举”顶层设计和资源供给体系,加速推进个性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落地,创新推出的永坦班、善义班、小卫星班、智能机器人班、人工智能班等由7位院士担任班主任的特色班已成为学校杰出人才培养的“金字招牌”,设立战略班、总师班、尖班等一批顶尖人才培养载体,成立了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学生竞赛成绩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中实现“五连冠”,哈工大问天舱机械臂团队、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190 19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