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液体压力能回收装置
国外压力能回收装置发展较成熟,产品已实现商业化;相比而言我国研究起步晚、差距大,关键  技术被国外掌握并受到技术封锁,此外,国内研究局限于重复、效仿国外产品,尚未提出创新性产品。 目前国内仍依靠进口价格高昂的国外装置。在分析已商业化产品缺点后,成功研发了一款新型液体压   力能回收装置,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本产品不但可实现压力能回收功能,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而   且关键性能达到甚至超越了国外先进产品水平。产品优势如下:1)回收系统紧凑,运行时不需要辅   助设备;2)密封性能优异,超越国际平均水平,消除了泄漏对目前产品性能的影响;3)装置压力损    失低,回收效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4)初投资低。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
本项目是基于北京某公司的实际业务需求进行系统定制化开发建设,提供基于网页的应用系统,实  现各个加油站油气监控数据的实时上传、分析、存储和管理,并将上传数据以报表和图表的形式进行展   示,对非法数据进行报警,使监管人员能够远程监控加油站的情况,从而提升环境监管部门的监控效   率,方便数据服务单位为环保监管和油站设备维修维护提供详细的数据分析服务,完善监管部门与各加   油站之间的监控体系。本项目建设充分理解加油站与环境监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对软件进行   设计与开发,从而提供支持GIS的高效率的油气数据上传、存储、管理、处理等功能的分布式网页平台,    具体业务目标为:(1)实现基于B/S架构的实时数据采集与上传;(2)基于油气回收在线监控平台,实    现数据的存储、解析,并将解析后的数据以报表和图表的形式展示,对非法数据以短信或邮件的方式通   知相应负责人员;(3)实现多级权限管理,根据用户身份访问不同级别的数据平台;(4)数据平台预   留接口,支持未来移动客户端的接入。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新型液体压力能回收装置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镁屑安全回收利用技术
镁化学性质活泼,目前镁屑的回收利用不仅烧损严重,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本项目开发了一种安全回收利用镁屑的技术方法,并可以进一步提高镁合金材料的品质。该项技术已经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 项。产品性能、指标采用本项目技术回收利用的镁屑,金属镁的收得率达到 90%以上,回收过程安全、可靠,回收得到的镁合金材料力学性能不低于同类合金材料。适用范围、市场前景适用于生产各种镁合金锭材或零部件的企业,如作为压铸镁合金锭,或者做成手机外壳、汽车方向盘等。
江苏大学 2021-04-14
电镀废水回收装置的研究
本项目研究的电镀废水回收装置,是放置在电镀生产线的回收槽和水洗槽中。目的是降低水洗水中的离子的含量,减少水洗水的用量。 金属离子收集率达80% 以上,电镀清洗水量减少80%。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能量回收型新风空调
本成果较传统空调节能65%,技术指标已达欧洲同类产品标准。计划2年内建成投产,5年内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10年内达到20亿元。本成果已产品化。一体机已销售1000多套,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溶剂集成分离回收技术
在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农药、染料、印染、染整、印刷、清洗、电子、聚合物等许多工业领域广泛使用酯类、酮类、醚类、烷烃类溶剂,但目前大多数企业溶剂回收不充分,大量的溶剂进入废水、废气中,导致环境污染,同时能耗高,宝贵的原料和能量浪费很大。 本技术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成分离回收溶剂技术,溶剂回收充分,能耗低,经济效益好、三废排放大幅度减少。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
发酵过程具有高度非线性特点,以活细胞为培养对象的发酵过程具有时空多尺度特点,分 别在基因、代谢物分子尺度,细胞代谢尺度及反应器介尺度上相互作用和影响,要在此基础上 进行优化和放大具有非常大的难度,从而阻碍了我国生物发酵水平的提升。 本项目针对发酵过程的高度非线性及复杂性独创了多尺度参数相关分析理论与方法,通 过将发酵过程细胞内的微观生理代谢特性和反应器宏观生理特性相结合实现过程优化,而在工 业过程放大中则提出了生理特性和反应器流场特性相结合的放大方法,突破传统“实验室-小 试-中试-工业”逐级放大的思路与方法,实现工业发酵过程的定量设计与直接放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过程装备的能源高效利用
一、团队(专家)简介高秀峰,男,工学博士、副教授,2000 年 12 月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曾主持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 863 计划 3 项、主持省部级及企业横向科研课题 30 余项。参编手册、专著、教材共 6 部,累计撰写 100 余万字。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两项(№1、№3)、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两项(№4、№5)、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三等奖一项(№1)。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近 70 篇,其中SCI 和 EI 收录 20 余篇,累计获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 20 余项,获 CNG 加气站压缩机科技成果鉴定一项(№1)。先后从事《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设备设计》、《密封技术》、《粉体工程》、《过程装备课程设计》等近 10 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擅长从事工程实践类研究项目与实际产品的研发,擅长从事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工作,主持研发的多项产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和市场推广。主要研究方向1) 过程流体机械:石油、化工、动力、制冷用各种容积式压缩机与流体输送泵,主要专长为往复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135 13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