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牵头单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单位。2017年被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上海化工学院分院(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上海纺织工学院分院(1980年更名为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1985年在上述院校的基础上,组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1年)整体划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校拥有松江、长宁、虹口等校区,占地近1400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约2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约8亿元。现有机电工程学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工程实训中心)、化学化工学院、服装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社会科学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等教学机构,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目前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62个,全日制在校生近2200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约3200名。学校各本科专业(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实行完全学分制,标准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学校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与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四协同”模式,“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助力学校成为培养优秀工程师和工程服务人才的摇篮。毕业生具有显著的就业竞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 学校坚持学科引领,持续增强科研核心创新力。拥有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个,Ⅳ类高峰学科1个,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11个,建有高等研究院。近五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含教育学、艺术学)4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37项。先后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15项,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2项,获得专利授权1864项。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把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现有教职工18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55%。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4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双聘院士3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学校设立“志宏计划”“腾飞计划”“展翅计划”等三大人才计划,近五年累计资助人数达69人。 学校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90余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合作举办有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学生提供攻读博士学位、双学位联合培养、学分互认、联合毕业设计、海外实习及国际产学研合作等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每年有近2000名学生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接受国际化教育。逾千名留学生在校接受学历教育或参加非学历项目。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转型和发展,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新三步走”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征程上自信前行。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热忱欢迎您的到来! 松江校区(主校区)地址:上海市松江区龙腾路333号,邮编:201620 长宁校区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350号,邮编:200335 虹口校区地址: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88号,邮编:20043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1-02-01
南京工程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是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目前,学校是全国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新一轮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十三五”时期地方高校转型示范工程——产教融合规划项目实施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全国产学研合作典型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和江苏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学校由两所分别隶属于原国家机械部和原国家电力部的国家示范性高工专——原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2001年,隶属于原国家核工业部的原南京工业学校并入。 在百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定位,形成了校企合作、注重实践、产学研相融的鲜明特色,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沈国荣院士为代表的10多万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机械、电力、能源动力与核工业等行业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学校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发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以服务地方、行业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以教学为主,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改革,相关研究与实践一直走在全国最前列,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与同类高校公认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改革发展的“领头羊”。 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如今的南京工程学院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18个教育教学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和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康尼学院。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各类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24亿多元,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4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2万多元,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万多人,其中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300多人。全校教职员工1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多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比48.9%。学校在职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4人,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116人次;获批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 学校现有80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含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其中,90%以上专业具有鲜明行业性,80%以上专业与“中国制造2025”的七大领域、江苏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吻合,30%以上专业是国家、省级重点或品牌特色专业。其中,建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两大类专业入选教育部CDIO教育模式改革试点,是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江苏省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2010年以来,学校先后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精品教材4部,省精品或重点教材15部,校企合作出版教材82部,在全国同类高校名列前茅。 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现有实验中心40个,各类实验室197个。拥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8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建有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后与10家世界500强企业,30多家国内龙头企业,100多家行业骨干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合作资金近3亿元;建设了6万多平米的体现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型工业中心和创新学院,197个高水平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学校以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求,建有2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7个省级重点学科;面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软件信息、节能环保等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了智能电网、智能制造装备和康尼机电等3个校级研究院;整合技术创新要素,与企业共建了国家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学科科研平台。现有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天印梦工场”,1个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注重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近五年,学校参与承担了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04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等重大项目。获省部级、直管行业级科技成果奖励18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110余项。完成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1350余项,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2400余件,学校依托特色学科和行业优势,积极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科技孵化机制,实现了科技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康尼机电是江苏高校首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版上市的校资企业,与学校联合研发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成功应用于“和谐号”、“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被誉为“中国轨道交通第一门”,为中国高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以思想政治过硬、综合素质好、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和普遍欢迎。学校生源充足且质量较高,第一志愿录取率连年100%,从2018年起,学校在江苏省的招生整体调整到本一批次(招生代码为1114、1614);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98%以上,自2003年以来一直被评为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据第三方权威机构麦可思跟踪统计,我校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就业竞争力突出。 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高等教育的系列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围绕“求实、创先”总基调,以教育质量为立校之本,以人才队伍为强校之基,以内涵建设为兴校之源,不断提升工程大学建设的核心指标,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2-01
宁波工程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是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1800亩,分为风华校区、翠柏校区和杭州湾校区。现有10个二级学院,43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790人,其中正高级71人,副高级258人,博士310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3760人。 学校明确应用型定位与争试点创示范目标,积极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之路。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已在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等5个专业进行试点;建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3个专业被列为教育部首批CDIO试点专业。2014年成为首届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主席单位,2015年成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成为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首届联盟理事长单位。 学校重视学科建设,坚持工科为主,文、理、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专业设置紧密对应区域产业结构,应用型专业达到90%以上。同时,学校瞄准国际工程师培养标准,通过专业认证促进人才培养国际实质等效,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会计学(中美合作)5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现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优势专业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市品牌专业2个,市特色专业4个,市级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群2个。 学校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积极探索“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多科型院校考核名列全省第二,2016届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第八。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学生参与率超过40%,在国际和全国性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海蓝宝”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和省创业园示范基地。2018年,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斩获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冠军,夺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和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现“三金五银”,世界大学木球锦标赛上我校队员为主要成员的中国队获历史最好成绩。毕业生深受地方用人单位欢迎,2018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8.63%,签约率为95.03%。 学校加强科研基地和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全年科研经费到账突破5400万元,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成效良好。 学校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区域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应用技术研究。获批省级院士工作站,并通过国家科协组织的院士工作站国家认证。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共建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工程学院工程软土实验中心。与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培养本科生;与吉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厦门大学共建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与中科院材料研究所、中石化镇海炼化、宁波市安监局共建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与宁波市交通委、宁波市交警总队、宁波市住建委、宁波市建设集团共建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校地共建象山研究院、奉化研究院、三门研究院;与杭州湾管委会、大众和吉利汽车等以理事会形式共同建立“政产学研”人才培养教育联盟;投资3亿元的宁波市先进制造业公共培训平台已在翠柏校区中建成,国家先进技术课程创新基地和中国现代教育研修中心宁波分中心落户翠柏校区;实施百名博士(教授)服务百家企业的“双百”工程,63名博士(教授)进驻企业。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强化外向型办学特色。1984年被教育部列入联邦德国援建4所高校之一。目前,国际化办学进程日益加快,已与近30个国家(地区)95所院校建立起稳定长期的校际合作关系。2011年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专业。2015年在格林纳达正式开办孔子课堂。2017年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合作举办中美合作信科专业。2018年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签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专业。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良好,基础设施齐备,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3.36亿元。学校通过“百名博士进企业活动”、“引进具有企业经历的实践指导教师计划”等措施,打造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双师双能”型教师已占专任教师44.7%。 学校弘扬“讲实求精”精神,践行“知行合一”校训,全方位、多层次构建高格调的校园文化,积极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努力营造特色鲜明、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展望未来,宁波工程学院将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坚持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突出地方性、应用型和国际化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力争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服务地方、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工程技术大学,成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
宁波工程学院 2021-02-01
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工程学院地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河南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单位。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设立的河南省官立中等工业学堂,著名抗日将领杨靖宇将军即为学校的杰出校友。 学校现有龙湖校区、桐柏路校区a和南阳路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630余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设备总值2.94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31万册,电子图书68万种。体育馆、室内游泳馆、体育场和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齐全。 学校现有22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开设5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7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省级金课24门、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5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校内立项建设专业3个。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荷兰撒克逊应用科技大学、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等30多所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开办7个本专科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联合开展了博士培养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开展了大学生海外实习就业项目,与郑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0多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510人,专任教师132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7人,副高级职称479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33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及省级优秀教师19人,省政府特殊津贴、省优秀专家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师60余人,并聘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100余人。 学校大力实施“543”计划,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校级创新团队8个,电子陶瓷材料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纺织新产品开发、纺织大数据关键技术等省级工程实验室6个,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涂装生产线仿真与测试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是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学校分别参与了“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50余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应急管理专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5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学校主动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科技服务水平。与驻马店市政府、郑州航空港区、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河南省煤炭行业协会、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河南豫发集团、河南中税中兴咨询集团、河南永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远大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等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地方高成长性企业等建立了紧密的政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共建行业学院10个、企业冠名班1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35个。 学校营造优美生态环境,校园绿化覆盖面积达7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0 %以上。有明月湖、怀若谷、名人雕塑园、轩辕文化园、明德励志园、黑白工业史发展园等“一湖一谷四园”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创建品牌。学校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校园、省文明标兵学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省卫生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河南工程学院 2021-02-01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null)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生态路工程系统
成果介绍本发明公开了生态路工程系统,属于城市道路建设技术领域,车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沥青路面,又称多孔隙沥青路面,压实后孔隙率在20[[%]]以上,能够在沥青混合料内部形成排水通道。路面的雨水径流被收集到预埋在中分带及侧分带内的储水装置中,并逐渐缓释至周围的土壤,满足植被的生长需求;本系统完成了对各绿化带植被的自组织灌溉,降低了人工灌溉的成本,节约了水资源;土壤灌溉更加彻底,少量的人工浇灌和降雨很难使水到达一定深度的土层,这不利于乔木根系的生长,同时,实时监测系统,为生态路工程系统的维护和有效性检测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信息;全系统无需人工能源及动力输入,运行及维护成本低,具备很好的实用价值,经一年实践,系统运行良好,具备推广价值。技术创新点及参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生态路工程系统,实时获取降雨量、集水 量和土壤含水量等数据信息,有效监控系统的运转情况,收集雨水用作灌溉用水, 节约资源,降低运行成本。
东南大学 2021-04-11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一、学校基本情况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紧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内涵建设,把技术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稳步上升,社会、家长、学生认可度不断提高。学校占地面积659亩,现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在专职教师队伍中,省级教学名师2人,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学校下设“六院两部”,分别是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信息学院、教育学院、五年制高职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思政部和基础教学部,共设置口腔医学技术、医学影像技术、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等50个专业,涵盖了医药卫生、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文化艺术、交通运输、教育与体育、水利、财经商贸、资源环境与安全、公共管理与服务等专业大类,建有汽车与机电技术实训中心、经济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建筑工程与管理实训中心、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学前教育管理实训中心和高铁、空中乘务实训模拟舱,设施先进齐备。经过多年的办学沉淀,学校办学成果丰硕。2014年,被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文明办评为“云南省文明学校”,2015年被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高等院校”,2015年经云南省教育厅审定我校顺利通过“内涵与特色”评估。2016年,成为云南省特色骨干民办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16年获批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考点资格,每年组织近1000人的“专升本”考试。2017年经过云南省教育厅批准,获得云南省高职(专科)单独考试招生资格。2017年10月,经过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被立项为云南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7-2018年,学校连续两年荣获“云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被云南省教育厅列入云南省学生管理15强,学校获得“产教融合优秀高校”称号,荣获云南省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是云南省民办院校中唯一一家获得此项荣誉的院校;学校被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高等院校”,建筑工程学院荣获云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生工作部德育教学团队被评为“云南省民办教育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此外,学校还积极与境内外各高校共建合作交流平台,先后与泰国正大管理学院、泰国博乐大学、韩国培才大学、泰国商会大学、泰国吞武里大学等开展合作交流,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发展。二、2020年招生专业2020年招生计划数详见各省、市(区)普通高考招生专业目录等官方书籍,具体招生专业如下:云南工程职业学院2020年三年制大专招生专业表序号院(系)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招生类别1建筑工程学院540504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BIM技术应用)文史、理工、三校生建筑工程类2540501建设工程管理文史、理工、三校生建筑工程类3540301建筑工程技术文史、理工、三校生建筑工程类4540406消防工程技术文史、理工、三校生国土资源类5540502工程造价文史、理工、三校生建筑工程类6540101建筑设计文史、理工、三校生建筑工程类7520301工程测量技术文史、理工、三校生建筑工程类8550204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文史、理工、三校生建筑工程类9520108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文史、理工、三校生建筑工程类10550203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文史、理工、三校生建筑工程类11540505建设工程监理文史、理工、三校生水利水电类12540201城乡规划文史、理工、三校生国土资源类13540102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文史、理工、三校生建筑工程类14540702房地产检测与估价文史、理工、三校生建筑工程类15540703物业管理文史、理工、三校生建筑工程类16540503建筑经济管理文史、理工、三校生建筑工程类17教育学院670102K学前教育文史、理工、三校生教育类18600112高速铁路客运乘务文史、理工、三校生铁道运输类19600405空中乘务文史、理工、三校生旅游类20690104社区管理与服务文史、理工、三校生护理类21690306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文史、理工、三校生护理类22经济信息学院540104建筑室内设计文史、理工、三校生计算机信息类23630302会计文史、理工、三校生经济管理类24610215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文史、理工、三校生计算机信息类25610213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文史、理工、三校生计算机信息类26610119物联网应用技术文史、理工、三校生计算机信息类27610202计算机网络技术文史、理工、三校生计算机信息类28610203计算机信息管理文史、理工、三校生计算机信息类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工程施工监控装置
成果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施工监控装置,涉及监控设备领域,其包括塔吊、多个摄像头和用于接收摄像头采集的数据信息的接收设备,塔吊包括塔吊本体和塔吊套架,塔吊套架包括多根立柱,多根立柱围成长方体,塔吊套架套设在塔吊本体的外部且与塔吊本体滑动连接,摄像头与立柱连接。将摄像头安装于塔吊套架的立柱上,安装位置合理,不影响塔吊的任何操作,摄像头将其采集的数据信息传输至接收设备,施工管理人员通过观察接收设备即可掌握现场的情况,而无需到现场指挥,同时摄像头采集的数据信息被实时、全面的记录,便于后期的问题的分析,并提供相关证据。市场前景分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施工监控装置,涉及监控设备领域,其包括塔吊、多个摄像头和用于接收摄像头采集的数据信息的接收设备,塔吊包括塔吊本体和塔吊套架,塔吊套架包括多根立柱,多根立柱围成长方体,塔吊套架套设在塔吊本体的外部且与塔吊本体滑动连接,摄像头与立柱连接。将摄像头安装于塔吊套架的立柱上,安装位置合理,不影响塔吊的任何操作,摄像头将其采集的数据信息传输至接收设备,施工管理人员通过观察接收设备即可掌握现场的情况,而无需到现场指挥,同时摄像头采集的数据信息被实时、全面的记录,便于后期的问题的分析,并提供相关证据。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先进
成都大学 2021-04-10
新疆工程学院
新疆工程学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一所公办工科类本科院校。学校位于美丽的乌鲁木齐市。始建于1958年,建校之初为新疆煤矿学校,1994年更名为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新疆工程学院。 6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知行统一,追求卓越”的校训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真务实、负重致远”的“矿山魂”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行业,着力培养服务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大学。 学校总占地面积2032亩,共设四个校区,主校区位于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路,另有南昌路校区、天津路校区和北京路校区。学校现有13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学校建有19个实验中心,下设145个校内实验室,拥有2个工程训练中心,建有135个校外实习基地,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同时还有新疆非常规能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地热研发中心以及能源精细化管理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科研平台,有力地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91人。具有硕士、博士及以上学历、学位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7%;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现有自治区“天山学者”25人,自治区高层次人才2人,自治区“天山英才 ”7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教学名师5人,自治区骨干教师3人,自治区优秀教学能手6人。 学校坚持把学科专业建设作为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以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已建设了一批有较强优势的工科专业。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3个,专科主要招生专业22个,分布在工、经、管、文、艺术等5个学科门类。其中有1个国家级精品建设专业,6个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4个自治区特色专业,采矿工程专业被列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 学校始终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0余项。其中,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专项1项,国家级项目15项,科技厅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约1000余篇。授权专利65件,已受理专利40余项。获得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奖及社会科学奖等近20余项。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发明杯”、“挑战杯”、“3D大赛”、“机器人大赛”及自治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荣获100余项奖项。机械设计创新协会获得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成为自治区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院校。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4%以上,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建校60年来,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60000余名毕业生,大多数已成长为现代化建设及行业发展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军人物,为地方优势特色和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全校师生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继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道路,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办校”的战略,凝心聚力,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向建设工科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强的多科性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奋进。
新疆工程学院 2021-02-01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22人。学校规划总占地面积700亩,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一期工程建设已投入4.2亿元,建有教学、实训、办公、宿舍、生活等建筑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校园网及教学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也已建成,电子及纸质图书共有30余万册。二期工程现正在建设部分实训楼、学生宿舍、教师周转房、体育场馆以及其他配套用房。 学校领导班子具有丰富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验,院领导中有5名教授, 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具有专家治校,教授治教的优势。现有教师36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89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55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56人,中级职称104人。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以“探工程之理、索职业之道”的办学理念,秉持“厚德重能 知行合一”的校训,积极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强内涵建设,持续提高办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和创新创业环境。 学校坚持走政校企合作,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放办学之路,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按照大数据大生态大扶贫的战略要求,重点建设建筑、汽车、大健康、财经、管理类和服务类为主的专业群。学院设置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护理、药学、会计、旅游管理等20个专业。 学校实施政府订单、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即招工;学校还将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能,成为技术技能融合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推行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在校内建立实训室,强化技术技能培训,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在校外建立政校企合作的实训实习基地,强化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开展就业教育和加强创新创业培育孵化,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把贵州工程职业学院建成特色鲜明、贵州一流、全国知名的高等职业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66 6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