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
一、技术简介 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是我校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和综合,从菌种选育、设施建设、栽培和采收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标准化控制,围绕着节能减排,以拉动北京远郊地区,特别是沟域山区的低碳化经济发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重点研究了低碳化食用菌品种的选育,成功获得了适宜低温生长的菌种,包括元蘑、双孢蘑菇和金针菇等。针对食用菌培养料的制备过程中能源消耗过大,采用了双孢蘑菇培养料微生物工程处理技术,减少了高温灭菌等环节大量的能源消耗。对于不同的食用菌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微生物菌制剂处理粪便、净化养殖水
微生物菌制剂处理禽畜粪便,使禽畜粪便无臭味,进一步把大分子有机物发酵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使植物更容易吸收利用。在高温发酵阶段温度可达60~70℃,经过发酵处理的鸡粪变为无病毒、无虫卵、无害虫的卫生肥料。变臭粪为绿色食品生产的上等肥料,既改善环境又增加了有机肥资源。特别适合养鸡户多的县,或者大的养鸡厂,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微生物菌制剂净化养殖水,也可以净化景观用水,比如旅游地的湖泊、水库、河流受到污染,或者城市公园的水富营养化等都可以用本菌制剂治理,达到污水变清、保护水资源的
南开大学 2021-04-14
乳酸菌发酵型蓝莓果汁的制备技术
可以量产/n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该发明的目的是提高一种乳酸菌发酵型蓝莓果汁的制备方法,在乳酸菌发酵的基础上,以蓝莓为发酵水果,开发一种色、香、味良好,营养丰富,生产工艺简单,口感圆润、风味优良的乳酸菌发酵蓝莓果汁饮料。为实现上述目的,该发明提供的乳酸菌发酵型蓝莓果汁饮料的制作方法,先将蓝莓处理成蓝莓果汁,调整到合适的糖度并杀菌;再将活化好的乳酸菌接种入蓝莓果汁,发酵杀菌后包装,即为乳酸菌发酵型蓝莓果汁饮料。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荧光假单胞菌Y13及制备技术
可以量产/n该成果提供了一株能促进土壤磷转化、增加土壤可溶性磷含量的荧光假单胞菌以及它在溶解土壤有机磷、增加土壤可溶性磷含量中的高效运用。该菌剂可通过大规模工业发酵制备,应用后可促进土壤溶磷解磷、改善农作物磷素营养,有效提高土壤磷的生物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降低磷肥使用,减少种植成本。磷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但土壤中大部分的磷以难溶性的形式存在,导致我国74%的耕地土壤缺磷,土壤中95%以上的磷不能被生物直接吸收利用。即便施入磷肥,作物的磷利用率也只有5%~25%。利用该技术可有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海洋全程硝化菌富集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洋全程硝化菌富集培养装置。培养基供应桶通过反应器进水管连接圆柱形罐体的内腔;圆柱形罐体的内腔还通过反应器出水管连接废液桶;反应器进水管和反应器出水管均夹持于不同的蠕动泵中;液位传感器设置于圆柱形罐体内腔中,且高于反应器出水管末端高度;圆柱形罐体外壁上套有中空的控温夹套,控温夹套上设有控温夹套进水口和控温夹套出水口,控温夹套出水口、恒温水浴锅和控温夹套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填补了海洋全程硝化菌富集装置与方法上的空白,可用于选择性富集全程硝化菌。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专家报告荟萃⑩ | 方琼:构建“大思政”格局 培养卓越工程人才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交通、土木、电力、能源行业特色的地方高校。学校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构建了“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赋能、实训实践砺行”的大思政格局,为培养高度适配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卓越工程人才探索出一条的“长理路径”。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2-18
利用分子酶学、酶工程、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开发新型酶制剂 及功能性食品
酶制剂产品包括角质酶、磷脂酶 A1、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普鲁兰酶、异淀粉酶、生麦芽糖淀粉酶、β-淀粉酶等;功能性食品包括-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大元环糊精、2-O-D-吡 喃葡萄糖基抗坏血酸(AA-2G)、低聚半乳糖、D-阿洛酮糖、异麦芽酮糖、海藻糖、L-茶氨酸、L-瓜氨酸、γ-氨基丁酸、短链芳香酯、 -熊果苷、低聚异麦芽糖、低聚龙胆糖等。 功能性食品的作用: 增强免疫力,抗衰老;防癌、抗癌;降低血脂和血压;保护肝脏;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促进维生素合成与吸收。
江南大学 2021-04-11
马秋刚教授团队在调控肠道粘膜免疫和共生菌群抵抗沙门氏菌感染取得重要进展
本研究进一步系统性探索了屎肠球菌对蛋鸡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以及炎症损伤的改善作用,并通过分析肠道微生物组成与菌群演替规律,揭示了屎肠球菌通过调控肠道黏膜免疫和肠道共生菌群从而缓解肠炎沙门氏菌感染诱发的蛋鸡肠道炎症的效果与机制。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6-0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牵头单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单位。2017年被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上海化工学院分院(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上海纺织工学院分院(1980年更名为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1985年在上述院校的基础上,组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1年)整体划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校拥有松江、长宁、虹口等校区,占地近1400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约2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约8亿元。现有机电工程学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工程实训中心)、化学化工学院、服装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社会科学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等教学机构,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目前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62个,全日制在校生近2200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约3200名。学校各本科专业(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实行完全学分制,标准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学校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与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四协同”模式,“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助力学校成为培养优秀工程师和工程服务人才的摇篮。毕业生具有显著的就业竞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 学校坚持学科引领,持续增强科研核心创新力。拥有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个,Ⅳ类高峰学科1个,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11个,建有高等研究院。近五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含教育学、艺术学)4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37项。先后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15项,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2项,获得专利授权1864项。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把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现有教职工18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55%。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4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双聘院士3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学校设立“志宏计划”“腾飞计划”“展翅计划”等三大人才计划,近五年累计资助人数达69人。 学校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90余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合作举办有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学生提供攻读博士学位、双学位联合培养、学分互认、联合毕业设计、海外实习及国际产学研合作等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每年有近2000名学生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接受国际化教育。逾千名留学生在校接受学历教育或参加非学历项目。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转型和发展,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新三步走”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征程上自信前行。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热忱欢迎您的到来! 松江校区(主校区)地址:上海市松江区龙腾路333号,邮编:201620 长宁校区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350号,邮编:200335 虹口校区地址: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88号,邮编:20043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1-02-01
南京工程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是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目前,学校是全国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新一轮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十三五”时期地方高校转型示范工程——产教融合规划项目实施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全国产学研合作典型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和江苏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学校由两所分别隶属于原国家机械部和原国家电力部的国家示范性高工专——原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2001年,隶属于原国家核工业部的原南京工业学校并入。 在百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定位,形成了校企合作、注重实践、产学研相融的鲜明特色,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沈国荣院士为代表的10多万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机械、电力、能源动力与核工业等行业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学校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发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以服务地方、行业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以教学为主,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改革,相关研究与实践一直走在全国最前列,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与同类高校公认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改革发展的“领头羊”。 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如今的南京工程学院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18个教育教学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和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康尼学院。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各类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24亿多元,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4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2万多元,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万多人,其中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300多人。全校教职员工1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多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比48.9%。学校在职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4人,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116人次;获批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 学校现有80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含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其中,90%以上专业具有鲜明行业性,80%以上专业与“中国制造2025”的七大领域、江苏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吻合,30%以上专业是国家、省级重点或品牌特色专业。其中,建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两大类专业入选教育部CDIO教育模式改革试点,是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江苏省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2010年以来,学校先后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精品教材4部,省精品或重点教材15部,校企合作出版教材82部,在全国同类高校名列前茅。 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现有实验中心40个,各类实验室197个。拥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8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建有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后与10家世界500强企业,30多家国内龙头企业,100多家行业骨干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合作资金近3亿元;建设了6万多平米的体现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型工业中心和创新学院,197个高水平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学校以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求,建有2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7个省级重点学科;面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软件信息、节能环保等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了智能电网、智能制造装备和康尼机电等3个校级研究院;整合技术创新要素,与企业共建了国家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学科科研平台。现有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天印梦工场”,1个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注重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近五年,学校参与承担了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04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等重大项目。获省部级、直管行业级科技成果奖励18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110余项。完成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1350余项,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2400余件,学校依托特色学科和行业优势,积极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科技孵化机制,实现了科技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康尼机电是江苏高校首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版上市的校资企业,与学校联合研发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成功应用于“和谐号”、“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被誉为“中国轨道交通第一门”,为中国高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以思想政治过硬、综合素质好、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和普遍欢迎。学校生源充足且质量较高,第一志愿录取率连年100%,从2018年起,学校在江苏省的招生整体调整到本一批次(招生代码为1114、1614);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98%以上,自2003年以来一直被评为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据第三方权威机构麦可思跟踪统计,我校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就业竞争力突出。 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高等教育的系列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围绕“求实、创先”总基调,以教育质量为立校之本,以人才队伍为强校之基,以内涵建设为兴校之源,不断提升工程大学建设的核心指标,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84 8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