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 2023-03-01
自来水生产过程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自动化、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
简介内容文字控制在150-300字,主要说明成果的特点和技术创新点,应用领域(可以包括:主要技术、经济性能指标,成熟程度,应用前景,投资规模,希望的合作方式、获得的荣誉或专利情况等内容)“自来水生产过程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自动化、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对制水生产流程的关键性工艺流程的研究,针对整个工艺流程大时滞、大惯性和非线性的特点,在原有检测和控制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与实际工艺和设施相应吻合的系统数学模型,改进控制算法,开发臭氧投加,加矾和加氯系统的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并进行大系统整合、优化,实现对自来水厂整个工艺流程的自动控制,进而提高和稳定出厂自来水的水质,并实现节能降耗。该成果已经在南京城北水厂、北河口水厂、苏州相城水厂得到广泛应用。  ①平流池出水实际浊度值与设定浊度值的偏差在95%以上时间内应小于等于±1NTU(目前南京市自来水公司浊度内控标准允差±2NTU ); ②出厂自来水余氯在95%以上时间内控制在0.6mg/L~0.8mg/L (目前南京市自来水公司出厂自来水余氯内控范围为0.6mg/L~1.0mg/L); ③(相比目前)年均节约矾耗≥8%; ④(相比目前)年均节省氯气投加量≥10%; ⑤(相比目前)年均节省电耗≥5%; ⑥(相比目前)年均节约反冲洗水量≥10%; ⑦从自来水总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可实现对城北水厂一泵房(取原水)、二泵房(输出自来水)远程监视和远程调度。获得4项发明专利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授权 1.基于废水排放比例采样时刻低比例系数的确定方法 专利号:ZL201110280585.3 2.在线采集水质数据有效性的诊断方法             专利号:ZL200910185421.5 3.一种水厂臭氧接触池进水流量的在线测量方法     专利号:ZL200910233689.14.基于RFID 的记忆式废水留样装置                专利号:ZL201120354013.0   ① 平流池出水实际浊度值与设定浊度值的偏差 在 95% 以上时间内应小于等于± 1NTU (目前南京市自来水公司浊度内控标准允差± 2NTU ); ②出厂自来水余氯在95%以上时间内控制在0.6mg/L~0.8mg/L (目前南京市自来水公司出厂自来水余氯内控范围为0.6mg/L~1.0mg/L); ③(相比目前)年均节约矾耗≥8%; ④(相比目前)年均节省氯气投加量≥10%; ⑤(相比目前)年均节省电耗≥5%; ⑥(相比目前)年均节约反冲洗水量≥10%; ⑦从自来水总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可实现对城北水厂一泵房(取原水)、二泵房(输出自来水)远程监视和远程调度。获得4项发明专利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授权 1.基于废水排放比例采样时刻低比例系数的确定方法 专利号:ZL201110280585.3 2.在线采集水质数据有效性的诊断方法             专利号:ZL200910185421.5 3.一种水厂臭氧接触池进水流量的在线测量方法     专利号:ZL200910233689.14.基于RFID 的记忆式废水留样装置                专利号:ZL201120354013.0
东南大学 2021-04-13
技术需求;酿酒、调味品等食品酿造工艺工程类及精细化工领域装备技术合作
酿酒、调味品等食品酿造工艺工程类及精细化工领域装备技术合作
泰山恒信有限公司 2021-08-23
大功率液力传动产品绿色节能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本项目成果在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下,面向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效传动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针对国外的技术封锁,从掌握液力传动产品瞬态复杂流动机理着手,提出了大功率液力节能产品定子/转子多流域耦合的尺度解析模拟方法,创建了动态空间非定常多尺度漩涡流动可视化测量体系;首创了定子/转子耦合叶片边界层流动新型仿生主动控制技术,实现仿生耦合叶片减阻增效;构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封装的大功率液力产品优化集成设计体系,形成融合轴向力动态监控模型和运行热平衡反馈自动补偿系统,攻克了大功率液力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性能预测难、叶片优化难、动态匹配难、精确制造难、极限工况运维”等难题,最终形成了适应大型泵与风机等高耗能设备的自调节的大功率液力调速装置、满足首台最大吨位12吨装载机用的高效率液力变矩器、匹配大吨位和长距离制动的重型车用液力辅助系统等新型绿色节能液力传动产品。 研究团队 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刘春宝教授研发团队。 成果成熟度 批量
吉林大学 2021-05-11
大功率液力传动产品绿色节能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项目成果/简介:本项目成果在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下,面向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效传动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针对国外的技术封锁,从掌握液力传动产品瞬态复杂流动机理着手,提出了大功率液力节能产品定子/转子多流域耦合的尺度解析模拟方法,创建了动态空间非定常多尺度漩涡流动可视化测量体系;首创了定子/转子耦合叶片边界层流动新型仿生主动控制技术,实现仿生耦合叶片减阻增效;构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封装的大功率液力产品优化集成设计体系,形成融合轴向力动态监控模型和运行热平衡反馈自动补偿系统,攻克了大功率液力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性能预测难、叶片优化难、动态匹配难、精确制造难、极限工况运维”等难题,最终形成了适应大型泵与风机等高耗能设备的自调节的大功率液力调速装置、满足首台最大吨位12吨装载机用的高效率液力变矩器、匹配大吨位和长距离制动的重型车用液力辅助系统等新型绿色节能液力传动产品。研究团队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刘春宝教授研发团队。成果成熟度批量应用范围:本项目成果通过突破“流动解析实现高精度预测性能”、“性能预测指导叶片设计”、“流动解析完善液力产品匹配建模”、“先进制造保证液力产品与设计一致”、“大功率液力调速装置自动补偿系统智能运维系统”等涉及设计、制造与运维等核心难题的、紧密相连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在工程机械、重型商用车、电力和化工等行业成功应节能降耗的目的。“大功率液力调速产品集成设计关键技术及其节能应用”、“工程机械液力变矩器绿色节能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先后获得2020年吉林省技术进步一等奖和2019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成果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已完全掌握绿色节能液力传动产品设计、制造核心技术,提高了国产液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突破了传统设计方法的局限性,扭转了国外产品逆向开发的局面,打破了国内液力产品不成体系而难以推广应用的现状,极大地提升了自主品牌大功率液力产品的综合性能和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了开发成本,促进了绿色制造与应用产业的节能减排,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工程机械液力传动领域专业人才。本项目制造的液力变矩器、液力缓速器、液力偶合器等成果先后在国内首台最大吨位12吨柳工装载机、国内首台重型铁路养护车用的YH350多档变速器、一汽解放J6卡车、电力和化工等“大国重器”大功率调速设备中得到应用。
吉林大学 2021-04-10
一种基于SIW的紧凑型高隔离度全平面馈电自三工贴片天线的优化设计
随着5G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越来越需要同一平台中的高集成度和多频工作能力。小型化也是现代天线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多天线辐射器需要安排在一个平台上,但由于尺寸太大,严重限制了其应用。为了缓和这个问题,多个馈电口共享一个辐射器的设计被提出,极大地减小了天线的物理尺寸并且可以在多个频段同时工作。 一种基于SIW的紧凑型高隔离度全平面馈电自三工贴片天线的优化设计。该天线由一个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中国教育报】高博会服务高校设备更新改造及数字化建设专项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把服务高校设备更新改造及数字化建设列为重点工作
云上高博会 2023-01-12
【中国教育在线】高博会服务高校设备更新改造及数字化建设专项工作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把服务高校设备更新改造及数字化建设列为重点工作,并纳入高博会重要项目。
云上高博会 2023-01-12
雷朝滋: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5月28日,作为2023年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板块重点活动之一,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于中关村软件园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将持续推进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和能力的建设,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 雷朝滋 在“2023中关村论坛”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与各位共同交流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我谨代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向与会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5月25日,习近平主席专门向中关村论坛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的高度重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十年,中国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2022年中国名列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侧。近年来,中国高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速汇聚创新资源,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实现跃升,取得一批重大科技突破,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2021年度高校专利授权数量超过30万项,通过转让、许可等方式转化专利的合同金额达88.9亿元。 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政府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面临新的要求和任务,我们认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相比,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为此,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与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合作,联合出台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完善高校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推行专利申请前评估和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创造,加快实现产业化;联合开展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持续提升高校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专业化水平;联合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探索布局未来产业科技园,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更好对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后,我们将持续推进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和能力的建设,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高校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产业的需要,强化与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加强科学研究系统布局,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需求更加紧密结合,加快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联系,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创造,支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提升技术转移效率。积极借鉴国外高校技术转移先进经验做法,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新机制,大胆创新技术转移机制、大力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 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希望通过此次大会,搭建起技术转移交流合作的桥梁,持续深入推动促进国内外高校开展交流合作,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积极吸纳更多国内外技术成果在中国市场转移转化,也推动中国高校的科技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享、所用,共同造福人类。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也欢迎更多的国内外高校积极参与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加强交流,共享经验,共同发展。谢谢大家!
高校科技进展 2023-05-31
环境与测绘学院张绍良教授课题组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领域取得新进展
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游憩价值估算方面,课题组采集了徐州市19个城市公园近50万条游憩者手机信令数据,构建了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游憩服务价值估算模型。
中国矿业大学 2022-06-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6 157 158
  • ...
  • 165 16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