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应用于燃料电池的煤油超深度脱硫技术及重整技术的 开发
燃料电池作为高节能性,环境负荷小的能源技术受到注目。燃料电池的氢气源现在主要利用天然气,甲醇,DME,轻质馏分,汽油和煤油等进行水蒸气重整开发。其中,煤油具有价格便宜,携带便利,常温下稳定性高,供给系统完善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汽车,野外或者是灾害时,成为非常方便的电力供给源。但是用于燃料电池的燃料油中的硫磺含有量必须从现在的数十 ppm 减少到 1ppm 以下。 为了达到这种严格的超深度脱硫,在现在既存的石油加工厂通过加氢精制脱硫的话,需要十分巨大的设备投资,实际上对于燃料电池用燃料油的脱硫处于无法对应状态。另外利用化学吸附的吸附型硫磺脱除器正在开发中,但是吸附选择性低,使用了无法再生的高价吸附剂,处理能力也比较低。 项目特色 本技术采用和现在的研究完全不同的想法,利用常压低温下的氧化反应,将煤油中的硫磺化合物用油溶性氧化剂氧化,并通过常压常温下的选择吸附除去硫的氧化物砜,是一种新的低价脱硫法。无论在国内国外,像本技术一样利用固定床流通式反应装置除去燃料油中的硫磺化合物的研究很少有报告。这个超深度脱硫技术的反应条件非常温和,应用于燃料电池的燃料油重整器,可以很容易使燃料电池小型化,轻量化。和传统的高温高压下的加氢脱硫方法相比,本技术是在温和条件下的高效率脱硫法。和非氧化吸附式脱硫技术相比,脱硫效率高数十倍,对于硫氧化物的选择吸附性高,吸附剂可以再生,吸附剂的使用量减少,可以降低成本。本项目的目的是将这个新的低价脱硫法应用于燃料电池的重整系统,制造出氢气提供给燃料电池。 项目应用前景 1. 利用氧化吸附脱硫法开发煤油的超深度脱硫器 图 1 是氧化吸附脱硫法的原理及煤油超深度脱硫器的概念图。煤油中的难脱硫化合物 DBT 在催化剂及氧化剂存在下,在常压低温下很容易氧化,生成硫氧化物,然后通过常温常压下的吸附被除去。反应容器里放入煤油及氧化剂,通过自然滴落在常压下送进填充了催化剂的固定床流通式氧化反应器,然后,常温常压下通过吸附器进行吸附,除掉氧化后的硫磺化合物。现在的研究结果是通过氧化吸附脱硫法可以将煤油中的硫磺含量减少到 0.5ppm。 2.超深度脱硫煤油的重整反应 图 2 是利用 Ru 系催化剂对含不同浓度硫的煤油进行水蒸气重整反应的结果。其反应是煤油和水生成 CO2 和 H2。从结果来看,不含硫的煤油 750 度的重整反应活性达到 100%,氢气收率达到了 80%,而含硫磺煤油的催化反应表现出催化剂失活现象。 3.项目计划 a.建立一套连续的氧化吸附脱硫装置,改变催化剂,氧化条件及吸附剂,将煤油中的硫磺含量减少到 0.1ppm。 b. 试做一套小型化脱硫装置,进行 1000,2000,10000 小时长期试运转实验,对催化剂,吸附剂的寿命,再生的可能性,装置的长期稳定性进行考察。 c.建立一套煤油的水蒸气重整反应装置,利用超深度脱硫煤油进行水蒸气重整,开发高活性,长寿命的重整催化剂。 d.将超深度脱硫器与重整反应系统组合成试验用别体型重整器,利用煤油制造氢气提供给燃料电池。 e.所需的仪器设备硫磺化学发光检测器(Sulfur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or),氢 火 焰 离 子 检 测 器 气 相 色 谱 ( Gas Chromatography-FlameIonization Detector),热导池检测器气相色谱( Gas Chromatography-ThermalConductivity Detector)等
南开大学 2021-04-13
一种双膜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压力传感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双膜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及制作方法,包括玻璃衬底,玻璃衬底中心位置上设有浅槽,浅槽中心位置设有浅槽通孔,浅槽通孔从浅槽底面延至玻璃衬底底面,浅槽上设有可测量低压差的电容C1与可测量高压差的电容C2,可测量低压差的电容C1包括底电极板与薄压力敏感膜,可测量高压差的电容C2包括厚压力敏感膜与顶电极板,浅槽通孔(71)与可测量低压差的电容C1对应设置,可测量低压差的电容C1与可测量高压差的电容C2对应设置。本发明采用变间距原理实现压力到电容的转换,可测量低压差的电容C1与可测量高压差的电容C2分别实现了微压段和高压段的高精度测量,不仅提高了压力测量精度,也提升了传感器的测量范围。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电液伺服系统有限时间精确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液伺服系统有限时间精确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具体为:建立单出杆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构建有限时间神经网络扩张状态观测器,对单出杆电液伺服系统受到的匹配以及非匹配未知函数扰动和系统状态进行估计;接着构建面向模型不确定性补偿的单出杆电液伺服系统有限时间精确跟踪控制算法,设计带分数阶的有限时间多层神经网络自适应律;选取神经网络权值参数的初始值及自适应律矩阵以及控制器参数,实现系统模型不确定性的补偿,使系统的输出跟踪期望的控制目标。本发明在有限时间内降低了单出杆电液伺服系统控制器的稳态跟踪误差,提高了模型不确定性补偿能力,提高了单出杆电液伺服系统的跟踪精度和跟踪速度。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配流冷却机构及具有该配流冷却机构的斜盘压缩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流冷却机构,包括依次相连接的进气阀片、阀板、出气阀片、导流片及冷媒片。所述进气阀片开设有第一通槽、第二通槽、第三通槽及第四通槽,所述第一通槽、所述第三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及所述第四通槽绕所述进气阀片的中心轴均匀排布;所述第一通槽、所述第二通槽、所述第三通槽及所述第四通槽内分别设置有一级进气舌簧片、二级进气舌簧片、三级进气舌簧片及四级进气舌簧片,所述一级进气舌簧片、所述二级进气舌簧片、所述三级进气舌簧片及所述四级进气舌簧片分别通过弹性变形或者恢复弹性变形,以控制进入斜盘压缩机的缸体的气体的流路,进而实现所述斜盘压缩机的四级压缩。本发明还涉及具有所述配流冷却机构的斜盘压缩机。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鸡蛋活性成分溶菌酶、卵黄抗体、卵磷脂及蛋白粉等综合开 发技术
本成果开发了一种鸡蛋综合深加工的方法,通过合理的工艺方法,获得高附加值的溶菌酶、卵磷脂、卵黄抗体、胆固醇和蛋黄油,以及副产物蛋清粉、蛋黄粉和蛋壳粉。该成果的实施能够大大提升鸡蛋养殖业的行业竞争力,为养殖企业提供显著的附加效益。 创新要点: 本成果技术工艺步骤简便,工艺路线合理,在生产成本最小化的同时达到产品的收率和质量最大化。 
江南大学 2021-04-13
含有壳聚糖纳米粒的可食用膜的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壳聚糖作为一种带有正电荷的,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在食品及医 药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壳聚糖与聚阴离子之间可通过分子间及分子内相互 交联自发形成纳米粒,这种温和纳米粒的形成特性也促进了其在包埋活性物质领 域的应用。 制备了壳聚糖空白纳米粒及包封有活性物质的纳米粒,并将制备的纳米粒添 加到天然高分子材料中制备得到活性纳米复合膜。一方面,纳米粒小尺寸的特殊 性不会对膜的外观(如透明度、色泽等)产生较大的影响,纳米粒的加入能够增 强膜的机械性能,改善膜的透湿、透氧性。另一方面,可以将一些活性物质(如 维生素,多酚类,黄铜类及精油类等)包埋入纳米粒中,制备具有抗菌、抗氧化 等特性的活性膜。 创新要点 (1)加入壳聚糖纳米粒的可食用膜,其抗拉强度等机械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同时,基于壳聚糖本身的抗菌能力,含有空白壳聚糖纳米粒的膜本身具有一定的 抗菌能力; (2)与壳聚糖能够形成纳米粒的聚阴离子可选范围广泛,制备的纳米粒之 间存在的差异性也带来了最终形成膜的性质的可调性; (3)在膜中添加活性物质,可以避免了活性物质与食品体系自身物质之间的不良反应。
江南大学 2021-04-11
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铜芯塑料绝缘预制分支电力电缆
本电缆在工厂内预制采用带分支结构,缩小敷设空间,可大幅度减轻施工劳动强度,缩短施工时间。适用于中高层住宅楼配电、小区、厂房建设、防灾设施等场合。预制分支电力电缆导体的最高额定温度:交联聚乙烯绝缘为90度,聚氯乙烯绝缘为70度,聚氯乙烯绝缘预制分支电力电缆敷设时的环境温度不低于0度,弯曲半径不大于30D,交联聚乙烯绝缘预制分支电力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30D。
山东昆嵛电缆有限公司 2021-06-25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转发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现将《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按要求做好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并在申报规定截止时间前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完成项目预申报书的网上填报相关事宜。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22-04-25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软件及管理平台采购竞争性磋商
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软件及管理平台采购竞争性磋商
北京化工大学 2022-05-27
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预测及控制技术
特高压技术已成为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前沿。针对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问题,提出了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三维计算方法,参加制定了±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指标限值;提出了换流站阀厅电磁屏蔽效能要求以及阀厅搭接技术要求;提出了特高压输电线路对邻近无线电台站和输油输气管道的电磁影响指标限值及防护措施;提出了直流接地极布置的主要技术方案和改善跨步电压的技术措施,评估了入地电流对邻近变电站变压器的直流偏磁影响,提出了抑制变压器直流偏磁的主要措施。研究成果应用于云南-广东、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设。参与研究的成果“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华北电力大学作为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排名第15,齐磊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30。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55 356 357
  • ...
  • 414 41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