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铁磁性非晶合金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
研制出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磁性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软磁性能、耐蚀性能及对染料废水高效降解性能,具体研究成果包括:(1)高饱和磁感低损耗纳米晶软磁合金:研制了FeSiBPCu系列纳米晶软磁合金,饱和磁感应强度达1.8T以上,1.5T/50Hz条件下的铁损仅为0.29W/kg,是高级取向硅钢铁损的1/2,技术性能远优于日本主要生产和大力推广的FINEMET纳米晶合金系列产品,在高效节能电机、无线充电系统、新能源汽车等技术领域具有广阔市场前景;(2)铁磁性非晶合金构件涂层:制备了厚度达9mm的非晶合金构件涂层,非晶度90[[%]]以上,孔隙率低于1[[%]],平均硬度达976HV,内聚强度为237MPa;利用激光熔覆技术进一步改善其力学性能,断裂强度达1800Mpa,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和耐摩擦磨损性能,适用于各种功能构件的在线修复;(3)铁基非晶合金化学性能研究:研究了FePC(Cu)、FeSiBPCu、FeBC、FeCrNbYB等非晶/纳米晶合金在对染料废水的高效降解,发现合金表面的“自更新”行为可有效提高合金的重复利用性,同时良好的热磁调谐性使合金便于降解后的自动回收,对于实现高效、低成本处理印染废水,解决水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东南大学 2021-04-11
铁磁性非晶合金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
研制出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磁性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软磁性能、耐蚀性能及对染料废水高效降解性能,具体研究成果包括:(1)高饱和磁感低损耗纳米晶软磁合金:研制了FeSiBPCu系列纳米晶软磁合金,饱和磁感应强度达1.8T以上,1.5T/50Hz条件下的铁损仅为0.29W/kg,是高级取向硅钢铁损的1/2,技术性能远优于日本主要生产和大力推广的FINEMET纳米晶合金系列产品,在高效节能电机、无线充电系统、新能源汽车等技术领域具有广阔市场前景;(2)铁磁性非晶合金构件涂层:制备了厚度达9mm的非晶合金构件涂层,非晶度90%以上,孔隙率低于1%,平均硬度达976HV,内聚强度为237MPa;利用激光熔覆技术进一步改善其力学性能,断裂强度达1800Mpa,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和耐摩擦磨损性能,适用于各种功能构件的在线修复;(3)铁基非晶合金化学性能研究:研究了FePC(Cu)、FeSiBPCu、FeBC、FeCrNbYB等非晶/纳米晶合金在对染料废水的高效降解,发现合金表面的“自更新”行为可有效提高合金的重复利用性,同时良好的热磁调谐性使合金便于降解后的自动回收,对于实现高效、低成本处理印染废水,解决水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东南大学 2021-04-11
水处理材料磁性复合有机膨润土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处理材料磁性复合有机膨 润土的制备方法。方法的步骤如下:1)将干燥、粉碎过60-150 目筛的膨润土原土15-20g、7.8- 8.2gFeCl3和3.9- 4.1gFeSO4混合,加水到600- 700mL,将得到的悬浊液置于70-80℃的恒温水浴中,搅拌下 滴加5-6mol/L的NaOH溶液80-100mL,滴加完毕后继续搅 拌3-4小时;2)搅拌停止后,用蒸馏水清洗沉淀物3-5次, 110-120℃下烘3-4小时;3)烘干、碾磨后,加入400-600mL 浓度为2mmol/L-4mmol/L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搅拌5 -6小时,产物在室温下老化10-12小时,经多次洗涤过滤后, 在60~80℃下烘干,研磨,过60-100目筛,即可。本发明所 制得的磁性复合有机膨润土能够同时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 物和酸根离子污染物,并具有非常好的沉降分离性能。可以在 废水处理领域中推广使用。
浙江大学 2021-04-11
磁性纳米结构自旋注入、探测和调控机理研究
本项目揭示了磁性纳米结构中电子自旋极化效应的新机理和新规律,通过构建新型纳米结构和器件实现了自旋电子极化的产生、传输的可调控性。加深了对自旋特性和基本物理现象的理解,也解决了自旋电流产生、传输、控制和应用方面的多个关键科学问题,为下一代自旋电子学器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近5 年来在Phys Rev B,Appl. Phys. Lett.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76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 项,已授权专利7 项。其中10 代表性论著被SCI 他引288次。多项研究成果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磁性球形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项目简介 本成果磁性球形填料以常温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中的磁性产物铁氧体、锯 木屑及粉煤灰等为原料进行制备。该方法制备的磁性球形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生物挂 膜效果好等优点。当填料用于生物反应器时,由于其磁催化作用增强了反应器内污泥的 活性,使污泥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高生物反应器的降解效率。该成果在 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的同时,还可节约原料成本。 性能指标
江苏大学 2021-04-14
特种传感光纤
本成果重点开展多材料集成的特种传感功能光纤、微纳尺度及高性能光纤传感器研究,重点开展半导体、晶体、金属、纳米粒子材料混合集成传感功能光纤制备、三维微结构光纤传感器件等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在电力系统特种传感光纤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从“传感机理”到“特种光纤研制”、“关键传感器件”再到“光电探测系统”及“工程化应用技术”的原创性整体突破。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针对高温、高压、强辐射等恶劣环境及微纳尺度环境的微弱多参量检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成果重点开展多材料集成的特种传感功能光纤、微纳尺度及高性能光纤传感器研究,重点开展半导体、晶体、金属、纳米粒子材料混合集成传感功能光纤制备、三维微结构光纤传感器件等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在电力系统特种传感光纤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从“传感机理”到“特种光纤研制”、“关键传感器件”再到“光电探测系统”及“工程化应用技术”的原创性整体突破。 针对高压局部放电微弱荧光可靠探测难题,首次提出了铈铽掺杂石英荧光光纤传感技术,研制出铈铽共掺荧光增强石英光纤,解决了荧光探测灵敏度低、传感材料可靠性差的问题。针对高压环境下高灵敏温度探测难题,首次提出了硫化铅纳米掺杂温敏传感光纤技术,并研制出高灵敏度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实现了对电力系统关键装备的在线监测及故障预警。研制出高压电缆及关键设备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攻克了信号衰落误报、局部放电声发射信号增敏检测等难题。
上海大学 2022-08-16
智创风电——高效垂直轴智能磁阻微风发电系统领航者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明兴莹 电气信息学院/电子信息 2020.09/2023.06 202022000205 亢庆林 电气信息学院/电子信息 2020.09/2023.06 202022000208 房蕾 电气信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 2021.09/2024.06 202121000171 龚旭辉 电气信息学院/能源动力 2021.09/2024.06 202122000146 罗华林 电气信息学院/电子信息 2021.09/2024.06 202122000107 吴磊 电气信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 2020.09/2023.06 202021000141 李婷玉 电气信息学院/电子信息 2020.09/2023.06 202022000219 荆浩婕 电气信息学院/电子信息 2020.09/2023.06 202022000228 吴佳航 电气信息学院/能源动力 2021.09/2024.06 202122000131 王潇 电气信息学院/能源动力 2021.09/2024.06 202122000136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李红伟 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 教授 综合能源系统、智能电机控制、油田用电设备控制系统设计及节能技术等 刘强 电气信息学院/控制工程 讲师 四、项目简介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风力发电迎来新的机遇;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计划到203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亿千瓦以上;工信部近日指出,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需进一步加大国产风机、节能电机等装备供给,完善中小型风电装备产业链。由此可见,“十四五”期间中小型风电产业需求巨大。 本项目通过优化垂直轴风轮和开关磁阻发电机本体结构,采用更加先进的发电控制策略和算法,经过模拟试验和现场运行,发电系统风能利用率提高20%、发电效率提高至80%以上,发电设备成本降低40%,起动能力和发电过程稳定性得到大幅增强,实现2m/s微风起动,将系统响应速度控制在1ms以内,输出电压波动率控制在1%以内。 本项目是以西南石油大学智能电机控制领域专家李红伟教授为主导,依托四川署信驱动科技有限公司为代工企业,团队既拥有6名专攻开关磁阻发电系统结构优化和先进控制策略的技术研发人员,又拥有8名熟练掌握财务分析和营销策划的财务人员,致力于高效垂直轴智能磁阻微风发电系统技术研发与财务销售全方位推进。 目前,实验样机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实验中心检测合格,与达州市石桥镇签订产品意向合同50余万,产品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并入选《成都市科技局2022年技术创新研发项目》,衍生项目获得2022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团队成员共申请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我们将我们的目标市场细分为用电难地区乡村振兴工程、市政节能照明工程、通信基站电力系统建设与改造、城乡智慧交通系统用电等。现阶段,本项目主要采取to B和to G的商业模式,借着“乡村振兴计划”和“十四五风电下乡政策”站稳脚跟,通过政府高校投标工程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然后面向中国电信等国企央企开展定制化风电设备销售与服务,借助产品技术优势和政策支持打开市场,潜在订单额超百亿。 项目通过出售核心产品、维修保养服务以及零部件销售的方式获取利润。计划在今年年底成立公司,首轮融资800万元,拟释放股权10%,其中400万元用于研发平台建设与产品研发。预计到2025年销售总营业额可达8000万元,净利润可达2400万元。 本项目可直接提供产品研发、安装维护、市场销售等近20个工作岗位,间接解决200多人的就业机会,实现中小型风力发电的产业化升级。通过企业与高校密切合作,实现产学研教相融合,引领高校新能源教育发展。
西南石油大学 2023-07-17
水基Fe3O4磁性流体的制备方法
一种水基Fe3O4磁性流体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具有超顺磁性的水基纳米磁性流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磁流体含有有机物,与生物体兼容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如下:将FeCl3与FeCl2溶解在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在120~180℃油浴中,惰性气体保护下,滴加NaOH后,保温搅拌0.5~2.5小时;去离子水洗涤,超声分散,用永磁铁沉降至溶液中不含氯离子并且呈中性;再将溶液超声分散后离心;在100~160℃,惰性气体保护下以300r/min的速度搅拌浓缩回流3~6小时.本发明制备的水基Fe3O4磁流体粘度小于10mpa·s,粒径为3-10nm,饱和磁化强度高于60emu/g,具有超顺磁的特性,稳定性好,水溶性好,所用材料无毒,便宜,操作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5-04
减小径向空间尺寸的磁性液体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工程密封技术领域,特别适用于旋转轴的磁性液体密封。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真空应用领域如:各种真空泵、镀膜机等因受空间尺寸限制而未能采用磁性液体密封,为此,提供一种减小径向空间尺寸的磁性液体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密封装置两轴承之间的旋转轴的相应位置上镀导磁层,使得空间尺寸变小,从而能够采用磁性液体密封,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要求。 减小径向空间尺寸的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包括:套、轴承、导磁膜、橡胶密封圈、极 靴、永磁铁、磁性液体、螺钉、调节垫片、法兰盘、轴。在两轴承之间的非磁性轴的相应位置表面上,加工一个深度为 0.1~0.2 mm 的凹槽,在凹槽处镀一层厚度和深度相同的镍或钴材料的导磁膜。安装时先将橡胶密封圈嵌入极靴中,然后依次将轴承、嵌完橡胶密封圈的极靴、永磁铁、另一个嵌完橡胶密封圈的极靴、另一个轴承安装到套的内凸台右侧,然后装上调节垫片和法兰盘,用螺钉固定,将以上零件压紧,将磁性液体注入极靴的极齿之间,最后装上镀有导磁膜的轴。磁性液体在磁场的作用下吸附在极靴的极齿间隙中,形成可靠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减小径向空间尺寸的磁性液体密封装置,不仅具有空间尺寸变小,密封效果不变的优点,而且装配方法简单。 该密封装置的径向空间尺寸比采用导磁的轴套结构减小 4 mm,而密封能力不变。上述密封装置同样适用于正压密封。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01
有关FeSe中的向列量子顺磁性的研究
大部分铁基超导的母体在有限温度会有“向列”相变,在此温度之下晶格的四重旋转对称性会自发破缺,而在此相变温度下略低或相同的温度会发生条纹反铁磁相变。所以通常认为这些铁基材料中的向列相是由反铁磁关联驱动。但是FeSe体材料的行为与典型的铁基超导材料非常不同。FeSe在90K温度有向列相变,但直到可以测量的最低温度都没有磁性长程序。最近的核磁共振研究在向列相变温度附近也没有看到低能自旋涨落的增强。基于这些结果,一些人推测FeSe中的向列相和磁性无关而可能是由轨道序驱动。通过理论论证和数值计算提出正方晶格上自旋为1的阻挫自旋模型可以有一种“向列量子顺磁相”。这个相自发地破缺晶格的四重旋转对称性,但是有自旋能隙,所以没有接近零能的自旋涨落。王垡及合作者指出这种物相可以解释FeSe体材料的不寻常物性,并且预言FeSe会在条纹反铁磁序和交错反铁磁序的两种波矢都具有有限能量的低能自旋涨落。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9 60 61
  • ...
  • 332 33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