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细胞器模型细胞器放大模型XM-846A
XM-846A细胞器放大模型   功能特点: ■ XM-846A细胞器放大模型由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和中心粒4种细胞器组成。 ■ 线粒体示外膜、内膜、外室、内室、嵴、基粒等结构。 ■ 叶绿体示外膜、内膜、基质、基粒、基质片层、基粒片层等结构。 ■ 高尔基体示扁平囊泡、形成面、分泌面、大泡、小泡及自分泌面离去的分泌泡等。 ■ 中心粒示两个中心粒互成直角,九组微管环状排列,每组均由三个微管并排组成。 ■ 尺寸:放大,23×16×13cm ■ 材质:玻璃钢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人白血病 HL-60 细胞耐药细胞株 HL-60/RS 细胞及其制备 方法
白血病是危害青壮年的最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化学治疗目前仍然 是白血病的最主要治疗方法,但化疗中抗癌药物诱导的药物耐受性, 特别是获得性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现象是阻碍白 血病治疗效果的主要障碍,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三氧化二砷是 中药砒霜的有效成分,已在各型白血病和实体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 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研究证实三氧化二砷不是耐药蛋白 P-gp 的底物且抑制 P-g
兰州大学 2021-04-14
2024产教融合与高素质人才培养论坛在重庆举办
与会嘉宾从多维视角深入探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衔接机制,呈现了从政策引领、理论创新到实践探索的全面途径,产教融合合作为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重要路径。
云上高博会 2024-11-28
专家报告荟萃⑩ | 方琼:构建“大思政”格局 培养卓越工程人才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交通、土木、电力、能源行业特色的地方高校。学校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构建了“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赋能、实训实践砺行”的大思政格局,为培养高度适配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卓越工程人才探索出一条的“长理路径”。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2-18
[5月23日·长春]数智共创人才培养新生态论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研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路径新范式,宣传高等教育强国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决定举办“数智共创人才培养新生态论坛”(以下简称“论坛”)。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5-15
欢迎报名 | 平行论坛“‘四新’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平行论坛“‘四新’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报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5
高校精彩亮相 | 科技成果、战略合作、人才培养汇聚高博会
为期三天的高博会,把全国最好的资源汇聚到了东北,汇聚到了吉林。在长春闭幕的第63届高博会上,全国千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6000余家企业参展参会,科技成果、战略合作、人才培养汇聚于此,统筹推进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28
宫颈脱落细胞特殊染色液快速筛查癌变细胞技术
可以量产/n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通过早期筛查发现和治疗癌前病变,就可以阻断其发展为宫颈癌。因此发展有效快速的宫颈癌筛查技术,同时又简单便宜,是一项十分必要且任务艰巨的工作发明的特殊染液被涂抹于上皮组织后,如果有癌变细胞存在,叶酸及叶酸复合物就会经过这些细胞表面的叶酸受体介导,迅速进入细胞浆,同时还原型的亚甲蓝也被带入细胞浆。叶酸被还原成四氢叶酸,参与一碳单位的代谢过程。还原型的亚甲蓝则被细胞内广泛存在的活性
武汉大学 2021-01-12
一种益生菌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益生菌培养装置,包括透明的箱体、与箱体铰接连接的透明箱门、培养装置和营养液提供装置,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和设置于培养皿底部的凸轮,培养皿内底部设置有电热恒温加热板,培养皿两端活动固定在箱体内两侧壁上的固定杆上,凸轮驱动培养皿摇晃,营养液提供装置包括储液筒、泵体、输液管和设置于输液管上的喷嘴,储液筒连接输液管,输液管上设置泵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益生菌接种在培养皿中,箱体确保培养皿始终处于无菌环境中,避免杂菌感染,凸轮驱动培养皿均匀的摇晃,使得培养皿内益生菌都能获得均匀的光照和营养液,电热恒温加热板使得培养皿的温度始终处于37℃左右,营养液从喷嘴喷洒到培养皿内。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热泉微生物培养策略
通过高通量测序及共现网络分析预测热泉菌席微生物的互作模式的思路,实现了绿弯菌的定向分离(图1)。通过对潜在互作的微生物验证,确定了一株具有广泛促生活性的菌株Tepidimonas sp. SYSU G00190W;基于此,团队建立了基于物种互作的“SCM-定向分离”策略,成功分离到大量之前难以培养的微生物类群;最后作者还对其基因组和代谢组做了进一步机理解析和实验验证。 本研究首次应用网络预测的方法实现了热泉菌席生境中未培养绿弯菌的定向培养。基于两株代表性菌株的互作研究,初步阐明了热泉菌席中绿弯菌(自养微生物,优势类群)和温单胞菌(异养微生物,稀有类群)之间的互作关系,并为理解贫营养生境中优势类群与稀有类群的相互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出的分离策略为其它环境中难培养微生物的可培养化提供了思路。
中山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55 5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