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罗玉梅:匠心育人 护航蓝天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术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06-07
金融实验室-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解决方案
产品详细介绍  金融实验室-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解决方案                                                                                                                                            创新金融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                                                                                                                                                                                 咨询QQ:     一、金融实验室建设理念及特色         金融实验室结合国际实验室建设理念和中国教育需求,集合实训软件与实训课程、教学工具与研究资源、实验室管理与信息共享、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等功能与一体,达到培养具备复合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的目的。金融实验室的实用性和特色化决定了高校实验结果、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对未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对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金融实验室方案紧紧结合高校个性化需求进行设计,力争打造一个极具影响力、竞争力的实验室。 以高校教学和研究机构为中心,通过现代IT技术搭建院校先进专业化的实验系统,构建了一个集金融教学平台、研究平台、实训模拟平台等于一体的,多功能软硬件结合的先进型、开放型、金融实验室环境,并配套独特的高校教学研提升的系列增值服务。                                                        二、金融实验室软件配置         金融实验室软件部分,由整合的实验室管理平台内嵌了数据资源、金融实训教学、教学工具、创新金融工具四大模块的资源工具,在实验室功能实现上可分为为管理平台、核心产品、数据资源和教学工具四部分。 金融实验室架构如下:   1、实验室管理平台模块 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会面临着软件资源众多的问题,实验资源的管理和统计以及实验过程的监控、学生考勤等工作会给实验室老师或管理员增加更多的负担。在整合性实验平台方面,通过单点登录技术和先进的用户管理设计,将系统内外的各种软件系统软件按类别的纳入到本实验室管理平台内。   (一)管理平台模块 产品名称 产品简介 1 中心实验室管理平台 建设实验室的基础条件 通过配置开放式、门户式实验管理平台,有助于院校实现统一化的实验软件管理、硬件配置、课程安排、实验监控,是为实验室量身定制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2、大屏幕模块 大屏及多屏显示技术在国外经济管理实验室、金融实验室已被广泛应用。作为国内首家掌握这种软件技术的公司,先进的大屏及多屏显示技术,融合全球金融行情资讯系统,软硬件相结合的设计风格。目前已经将此技术成功的应用于上海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安徽产权交易所、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江西财经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工会学院等机构和高等院校。 全球金融资讯大屏集成系统具有以下功能特色: 1、国际接轨的设计理念,凸显院校个性的实验室风格 2、全方位展示教学内容,适应不同的教学场所 3、全球金融资讯实时联动,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行情信息 4、金融资讯教学与科研,培养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能力                    3、核心产品模块 虚拟交易所通过业务流程仿真模拟设计,为学生提供行业实训、教学案例、流程学习平台,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教师的金融专业学科教学手段。   核心产品模块 产品名称 产品简介 1 CSMAR金融数据库(财务+交易) 金融市场教学、研究实训基本数据库 高精准金融数据库有利于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对日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数据观察分析能力,是开展实验教学和市场跟踪的必备资源。 市场通 全球金融资讯分析系统 有助于学员紧密跟踪和了解全球金融市场动态、把握重要资讯,进而提高金融信息认知度和敏感度。 2 虚拟交易所系统 证券投资模拟实训 通过贴近真实投资市场的动态学习环境,让学生循序渐进的体验并掌握投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升专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的目标。   4、教学产品模块   (四)教学产品模块 产品名称 产品简介 1 课程易 制作高质量、内容丰富的精品教学课件为目标。 提供强大的制作编辑工具,并支持多媒体课件素材直接内嵌;配备了大量布局多样、画面美观的课程模板,从内到外最大程度美化和丰富老师的精品课程。 2 学习易 方便调用各类学习资源,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整合并集中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料、案例资料、论文写作、认证考试等资源信息,充分照顾学生在课堂内外不同的学习、发展需求,丰富其参考资源和学习资料。      三、金融实验室的硬件设计方案   在实验室硬件设计上,借鉴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设计风格与理念,公司拥有一支强大的设计团队,设计上借鉴国内外成功样例,成功地为国内多所高校设计了个性化的金融实验室。金融实验室的整体设计依据各院校的特色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实验室定制。以下是本公司提供的多样化实验室设计参考方案: 参考设计一:多功能式金融实验室 参考设计二:改进课室型金融实验室   四、实验室的增值服务         高等院校与公司通过合作构建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实验中心,下一阶段,双方应在实验基地和资源运作上进一步结合相互的优势,开展高层次的实务培训项目,包括对外业界培训、毕业生岗前培训和E-Learning网络教学,将简单的实验室变机房为专业培训、专业实践、科研创新基地,促进学校科研教学研究的发展,发挥院校在专业培训上的资源实力,同时为院校带来更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一)对外业界培训 依托实验室充分运用院校在当地的影响地位和资源脉络,针对业界开展短期专题性培训业务。公司将邀请海内外学者、专家、教授和业界精英,基于高等院校提供实战应用资源和先进实验培训环境,开展高端热门的培训课程。 (二)毕业生岗前培训 以高等院校实验室为基地,针对不同类型学员的需求,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前瞻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系列课程和培训项目,以促进实务型、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和输出,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实用的职场“通行证”和有效筹码。 (三)E-Learning网络教育 充分利用实验室平台,结合磐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资源,联合大中华区及名校名师开展E-Learning网络教学,旨在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课程,使学员拓展全球视野,提升战略思维、深化学习理念、丰富管理技能, 致力培养一批立足中国经济金融市场,兼具全球视野与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五、实验室软件资源备选产品 1.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教学系统 2.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模拟教学系统 3.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拟教学系统 4.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模拟教学系统 5. 保险核心业务模拟教学系统 6.工商管理综合实训模拟教学系统 7.工商注册登记模拟教学系统 8. 市场营销模拟教学系统 9. 企业经营决策模拟教学系统 10. 企业经营沙盘演练软件 11. 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教学系统 12. 物流实践模拟教学系统 13. 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 14. 外贸模拟教学系统 15.财务分析教学实验系统 16. 财务会计模拟教学系统 17. 管理会计模拟教学系统 18. 财务管理模拟教学系统
上海西瓯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金融实验室-中等职业技术学院解决方案
产品详细介绍                                                    金融实验室-中等职业技术学院解决方案                                                                                                  金融基础务实模拟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                                                                                                                                                      咨询QQ:   总体设计思想:         在整体架构上充分借鉴了职业技术培训基地的成功开发经验,并根据系统规划、实用实效、集中使用、先进优化、开拓创新的原则,整合院校原有的实验资源,补充、新建缺省的实验资源,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符合并满足院校发展需要的“金融基础实务训练基地”。 具体资源模块:         实验室重点强调在金融研究分析资源的投入引进,以独创智能化“实验室管理平台”为运作管理基础,搭建承接循环的3大功能平台:金融信息展示平台—>投资模拟交易平台—>教学辅助工具平台。 一、实验室管理平台         配合院校实验室的规模建设和实施,为实现专业实验室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和运作,提高实验资源的有序管理和高效应用,通过配置开放式、门户式实验管理平台,有助于院校实现统一化的实验软件管理、硬件配置、课程安排、实验监控,是为实验室量身定制的资源整合共享、实验系统管理和风采特色展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二、金融信息展示平台 1.CSMAR金融数据库(财务和交易) CSMAR金融数据库,是由专业的研发团队在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会计与金融研究中心、上海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专业研究机构和投资业界的鼎力支持下,按照国际知名数据库的构建标准进行开发的、以金融教学、实训实验、学术研究为目的的专业、精准数据库的融合构建。高精准金融数据库有利于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对日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数据观察分析能力,是开展实验教学和市场跟踪的必备资源。                                                   2.金融信息展示平台 针对日息万变的金融市场,要求学员必须紧密跟踪和了解市场动态、把握重要资讯,进而提高金融信息认知度和敏感度。因此,实验室内选用能够提供全球主要国家的指数和金融商品实时行情资讯的软件系统,有助于支持全面展示了解全球主要国家的股票、债券、期货、外汇、金融衍生品等上万种金融产品的行情资讯,并且构建全球金融资讯大屏系统,通过集成壁挂式大屏显示器和多套悬挂LED显示屏等先进硬件设备,为院校打造极具仿真性、特色化的金融实验室。                                                    三、投资模拟交易平台 虚拟交易所是一套提供接近市场运作机制模拟投资环境,以竞赛形式实施教学过程,由简单到复杂,通过竞赛让学生循序渐进的体验并掌握投资理论知识,通过贴近真实投资市场的动态学习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帮助学生将相关的财经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达到提升专业能力与竞争力的目标。                                                       四、教学辅助培训平台 1.特色化的精品课程制作工具——课程易 公司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的课程制作工具,以辅助教师制作高质量、内容丰富的精品教学课件为目的,研发出“课程易”系统。为保证课程制作要素的专业、权威,该系统严格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考核指标的各项规范指导课程制作;为保证课程制作工具便捷、强大,该系统提供强大的制作编辑工具,并支持多媒体课件素材直接内嵌;为保证课程制作成果独特、精美,该系统配备了大量布局多样、画面美观的课程模板,从内到外最大程度美化和丰富老师的精品课程。 2.丰富、优质的学科资源系统——学习易 针对院校学生对专业学习和自我提升发展的全面需求,在“学习易”平台上整合并集中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料、案例资料、论文写作、认证考试、出国留学等资源信息,充分照顾学生在课堂内外不同的学习、研究、发展需求,使学生能够通过平台方便参考和调用各类学习资源,丰富其参考资源和学习资料,以促进其专业知识、钻研能力的提高。                                                                        五、实验室硬件设计方案 “金融基础实务模拟实验室”,应结合实验室的特征特色,根据进行多媒体、仿真环境、提升技能实验模式的多重部署应用,构筑一个多层次的实验环境,以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实施的需求。同时,实验室在布局装饰设计应结合院校特色和文化,充分发挥先进科技的展现应用,采用先进专业软件、大屏幕的嵌套技术,突显实验专业和资源优势,为院校开放对外交流和评估考察,打造一个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的优势地位。 院校实验室硬件设计方案和参考效果图如下: 名    称   金融模拟实训室 硬件设备 大屏幕集成6画面液晶显示系统(1套)、LED电子公告牌(1套)、PC(30台)、投影系统(1套)、服务器(2台)、桌椅等       软件配置 序号 名 称 数 量 备 注 1 实验室管理平台 1 软件可根据需求拓展补充,参考“实验室软件资源备选产品” 2 CSMAR金融数据库(交易+财务)或 全球金 融资讯系统(市场通) 1 3 投资模拟交易平台(虚拟交易所) 1 4 教学辅助培训平台(课程易) 1 5 教学辅助培训平台(学习易) 1 六、实验室软件资源备选产品 1.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教学系统 2.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模拟教学系统 3.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拟教学系统 4.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模拟教学系统 5. 保险核心业务模拟教学系统 6.工商管理综合实训模拟教学系统 7.工商注册登记模拟教学系统 8. 市场营销模拟教学系统 9. 企业经营决策模拟教学系统 10. 企业经营沙盘演练软件 11. 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教学系统 12. 物流实践模拟教学系统 13. 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 14. 外贸模拟教学系统 15.财务分析教学实验系统 16. 财务会计模拟教学系统 17. 管理会计模拟教学系统 18. 财务管理模拟教学系统
上海西瓯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成立于2001年,面向全国30个省份及港澳台招生,现有在册学生9000余人,是上海市办学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校之一。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3.4万多名合格毕业生,历年来新生报到人数位居全市民办高校第一,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居全市高职高专院校前列。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5%以上,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以上,外籍教师20余人,留学归国教师30余人,上海市高校育才奖7人,形成了一支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学校以培养语言类应用型人才和涉外服务复合型人才为主,开设英、日、韩、德、法、西班牙、俄语等7个语种和商务、文法、机电、艺术类共35个专业(含方向)。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40余所国(境)外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与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三所大学建立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三年超过370名学生赴海外短期学习、实习或游学,230多名学生赴国外专升本(硕)。与此同时,学校先后接待了约270名来自国(境)外合作院校及国家商务部考察团短期交流生。2019年我校招收了来自9个国家82名长期留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个显著特色。学校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2个,外语情景实训中心、国际商贸实训基地、文秘综合实训基地等4个市级教学高地。另建有傅雷生平陈列馆和中韩文化交流史料馆等文化设施。获上海市“085工程”重点专业5个、上海市教学成果奖4项、上海市教学团队4个、上海市精品课程8门、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5个骨干专业建设。学校以“明德至善,融通中外”为校训,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国家,回报社会”的办学理念,贯彻“基础适度,德育为先,外语见长,突出技能”的教学理念,实施“外语平台+职业技能模块”的教学模式,培育并形成了“外语应用能力+职业岗位技能”的人才培养特色。办学十多年来,学校先后获上海市教委文明单位、上海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高职院校、2014最具特色民办高校等称号;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复评中获“优秀”等级,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平安校园、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英文: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rade,简称:科贸职院),是一所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被誉为广东农业科技与管理干部摇篮的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校。2013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确定为第三批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成为进驻省级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的五所高职院校之一。2015年被纳入省教育厅厅属职业院校中高职一体化改革院校。2016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列为第三批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和广东省易班建设第二批试点高校。 2017年学校岭南绿色农业职业教育“星创天地”入选科技部第二批国家级“星创天地”、广东省第一批“星创天地”;获批为国家农业部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33年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原省委、省政府任仲夷、林若、朱森林、卢瑞华、郭荣昌、杜瑞芝、凌伯棠、欧广源、李容根等领导同志都曾先后莅临我院指导或题词勉励,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寄予了厚望。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欧广源担任学校名誉校长。 目前,学校拥有广州白云石井校区、天河五山校区、天河凤凰校区三个校区,分设园林园艺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商贸与外语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部等9个二级学院、部,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9246人。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36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3.5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9409.86万元;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130万册。拥有覆盖所有专业群的校内实训基地22个、校外实训基地173个,各类实验室、实训室185个,已建设中央财政专项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院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3个;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校建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充满活力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全校398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占比79%;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3名、南粤优秀教师7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院级教学名师14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院级教学团队14个;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4人。 人才培养 学校建有覆盖土木建筑类、农林牧渔类、生物化工类、餐饮旅游类、财经管理类、信息工程类、艺术设计类、人文外语类、商贸营销类等9大专业群共37个专业,建成商检技术、园林工程技术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园艺技术、畜牧兽医2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商检技术、动物医学2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立项建设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市场营销、药品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4个省级重点专业,以及11个院级品牌专业和13个院级重点专业。 学校建有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获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培育项目9项,院级教学成果奖48项。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被省教育厅批准开展“广东省农村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口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高职与本科三二分段培养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和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工作;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高职本科一体化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基于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教育专业标准研制获省立项,探索建立健全中高职衔接培养形式,形成从初级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完整教育链条。“依托广东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实施‘校企所协深度融合’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广东省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综合改革” 3个项目获省综合改革项目立项,其中“广东省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综合改革试点”获批为示范与推广项目。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先后和英国、荷兰、台湾、新西兰、澳洲、芬兰等国家和地区共14所高校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开展了学生赴台交流学习、赴美带薪实习项目。目前正在启动开展园艺国际资格BTEC证书项目和“2+1”、“3+0”双专科文凭证书中外联合培养项目。 近五年来,学校招生规模稳步扩大、生源质量逐步提高,新生报到率稳定在90%左右,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0%以上,初次平均就业率达97%以上。2015年学校获评广东省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最高的公办高职院校。近年来,在校生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获奖91项。2008-2017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以2项国家一等奖、7项国家二等奖和6项国家三等奖的成绩,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14位。 科研服务 学校下属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是全国三大省级家禽研究所之一,还设有农业经济研究所、职业教育研究所。学校有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5个:科技部认定的岭南绿色农业职业教育“星创天地”、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认定的广东家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省科技厅认定的广东省生态型野化茶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肉鸽科技创新中心、省农业厅认定的广东省现代农业(肉鸽)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学校还是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农村经济学会会长单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南方农村》学术期刊主办单位。 学校是省科技厅认定的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法人单位,拥有8支省科技厅认定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1支省团委认定的社会服务团队。学校有31位教师入选省科技厅农村科技特派员,43位教师入选省农业厅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专家及农业项目专家库,7位教师入选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逐年提升,已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国家、省及有关部门颁发的各类成果奖20多项。 创新创业 学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开展“双创普及教育→创业提升实践→创业菁英孵化”三级递进工程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授聘了172名校内科技创新教师、创业赛事导师和103名校外企业家、创业人士、专家学者、行业能工巧匠担任了学校创业导师,建立了拥有408人的校外兼职创业导师资源库。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学全程,覆盖师资全员。 现有校内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两个,校外创业孵化基地两个;构建的“院-系”两级创业咨询机制覆盖全院各个专业群,院系两级创业咨询站运行中做到了“制度、师资、经费、场地、记录”的“五个到位”;建立 “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辅助全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基地、团队、大赛管理;依托“创业训练营”,开展实践活动,带动校内和校外孵化基地的日常活动,相关学生群体满意度超过97.30%。 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教学全过程”、“管理全过程”、“服务全过程”、“科研全过程”、“实践全过程”,共荣获省“挑战杯”创新创业类大赛省级以上奖项40项。在由团省委、教育厅、人社厅、科技厅、省科协、省学联共同主办的2018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全省8个创业实践类金奖获得院校,我院是唯一的高职院校。我校选送的《深圳市新木木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夺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现场决赛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初创组金奖,我校是唯一的高职院校,实现了我校在“互联网+”大赛上金奖零的突破。 校园文化 学校以塑造科贸精神为核心,积极探索构建融服务文化、专业文化和职业文化于一体的“三维育人文化”。开展了“党员志愿服务”、“农业科技三下乡”、“青春助力一元捐”、“甘露行动”、“专业技能竞赛月”、“社团活动周”、“全民饮茶日”、“动物科技文化节”、“科贸茗谈”、“企业文化进校园”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并完善思想教育、学业发展、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困难资助、素质拓展六大学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3年来,学校遵循“砺志修德,强能善技”的校训,秉持“突出特色、强化技能、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践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用结合”的高职改革发展之路,形成了“校企所协,深度融合”的高职办学模式,为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大力实施“创新强校工程”,全面提升质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校,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建设具有特色鲜明、国际视野的高水平高职学校! 地 址: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石庆路388号(510430) 广州市天河区科华街273号 (510640) 电话总机:020-22014998 传真:020-22014686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由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副主席杨惠妍女士创立的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投资主办,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是一所慈善性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缘于杨国强主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教育梦。继成功创办慈善性质的国华纪念中学之后,他毅然注册成立了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并以基金会为主体,创办了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一方面系统地培养精技善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精英人才,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希望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的举办,以其精英式培养、高层次就业来改变社会对高职的看法,从而让更多有智慧、有潜力的学子喜欢读高职,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改良中国高等教育结构。 学院坐落在环境优美的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大学东路2号,校园占地总面积300亩,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学习、生活设施先进完善,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2014年学院共招生300人,开设酒店管理、物业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4个专业,2015年招生371人,增设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共6个专业。预计在十年之内,学院将开设建筑类、机电类、房地产类、管理类等专业群的专业。 建院伊始,学院就确立了清晰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人品为本、作育精英、善行慈心、回报社会”为办学理念和以办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职院校为办学总体目标;立足清远、广东产业结构转型,以及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托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进行专业布局和建设,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内部坚强、稳定的实习实训场所为后盾,以“校企融合、产教联动、工教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培养出“对人好,对社会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从全国知名院校引进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才作为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各专业形成了由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具有一线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组成的教师团队,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5.89%,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69.23%。同时,学院紧紧依托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了校企双方深度参与的“校企共同办学理事会”,形成了校企共同办学、协同育人机制,并藉此按学院的办学定位、发展规模等顶层设计,进行决策、规划,使企业能够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明确了校企双方在育人全过程中的职责,确立了学院“双主体”办学的性质,并在“校企共同办学理事会”的统筹协调下稳步有序地推进“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培育,在教师“工、教一体”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工、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学院办学宗旨是:“办慈善高校,助贫困学生,育精英人才,为社会服务”。学院致力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实行全免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学费、教材费、食宿费,提供寒、暑假期往返路费和全年服装、床上用品、全部学习用品以及生活用品等,使受助学生 “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学院2014年和2015年在招生中即实行基于高考的自主录取方式,建立“学生高考成绩,学生平时学业成绩或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的等级成绩和学院面试成绩”“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培养“对人好,对社会好”,精技善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精英人才。 学院将在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培育特色,争创一流。 一是建立导师育人机制。学院所有教师和管理干部在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须成为10名左右学生的导师。学生导师即学生生活上的长者,思想上的领路人,学习上的老师,情感上的贴心人,有效进行对学生的“导思、导心、导学、导行”工作。导师制育人机制促进了学院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模式的实现。 二是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学院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一节课军事训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持之以恒的精神,令行禁止的作风。一方面将建立在学生专业岗位需求基础上的职业体育教学融入军事训练过程,以军事训练为载体,既完成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学内容,又把职业体育教学规范到军事训练的框架之下,探索体育德育一体化教学,实现职业体育的德育功能;另一方面,在准军事化管理、军事训练与职业体育相融合的基础上,建立学生“一日生活制度”,使学生在紧张、有序、活泼、向上的生活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是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校企融合、产教联动、工教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在真实的环境下实现“工学交替”、“工教一体”。一是,建筑类专业群的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依托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二期工程,全面实施基于施工过程、项目化为取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建、教、学、研、管”五位一体教育教学体系;采用“现场项目引领、工作任务驱动、校企双师指导、工学紧密结合”的项目教学改革方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二是,酒店管理和物业管理专业与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凤凰连锁酒店、物业服务公司合作,进行以“酒店课堂”、“企业课堂”为依托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课堂,学生在企业上课,专业核心课程由企业教师在现场进行教学,学生边做边学,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融为一体,实现了完全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逐渐走出了一条校企共同办学基础上的协同育人新路。三是,把准军事化管理和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寻求二者的“兼容”模式,把培养学生优良品格与技术技能并举,为企业培养符合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的一线领军人才。 四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公共英语课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大思政”教学体系,以及基于学生自主学习条件下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办学以来,学院进一步深化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国学于一体的“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在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内容不减的情况下,实行增量教学政策,即融入国学教育,形成“大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全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辅导及答疑,以“人机互动系统”为平台,以强化学生英语口语、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训练为取向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导学习的英语学习机制,停止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五是着力促进学院管理体制创新,建立科学、规范、高效、奖罚分明的内部运行机制。学院以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实施一人多岗基础上的学院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融合,实施扁平化管理,将学院管理部门分为“三部、一室、一中心”,即综合事务部、教学科研事务部、学生事务部,绩效督察室、产学研合作与教育交流中心;不设系,各专业、专业群的办学直接向学院负责。通过一人多岗,提高行政效率和办学效率,节约学院运行成本。综合事务部负责、统筹党政、日常事务管理、后勤、财务、人事、外事、宣传、网络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并对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后勤、财务、人事机制等。教学科研事务部统筹、协调全院的教学、科研、图书馆等业务工作。学生事务部负责学生全面管理,将学生德育、招生就业、准军事化管理、日常考核制度、礼仪督查、学生诚信档案记录等工作融为一体。产学研合作与教育交流中心全面负责学院跟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对接,促进协调校企融合基础上的校企共同办学工作。同时,学院将传统的绩效考核工作从人事工作中独立出来,成立绩效督察室,建立起独立的绩效督察体系,变传统的、对绩效的事后考核与管理,为事前、特别是事中的过程管理,把从理念上对绩效的考核和管理上升到学院经常性、日常性的工作,进一步提升学院运作效能。 总之,学院将胸怀大爱,不辱使命,致力育人,服务社会。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是由广东省林业厅主办,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院是在具有63年办学历史的“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基础上创办的。 学院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广汕一路297号,毗邻华南植物园,占地面积633亩;学院是广东省“文明单位”、广州市“花园式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单位、全国“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是“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和“广东女性职业教育”理事单位。学院负责人是博士生导师廖金铃教授。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现有教职员工330人,其中副教授或副高以上职称95人,中级职称60人,具省级以上优秀教师12人;拥有园林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财经技术等专业的实训中心,拥有园林制图室、3D模拟导游室、网络实验室、数控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室、服装设计室、测量实验室、生物技术组培室等实训室;所有课室配备了多媒体和空调,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有400米8跑道标准塑胶运动场和室内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学生运动设施齐全。 学院是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证单位,是园林、林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单位。学生在校可考取计算机办公软件中、高级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珠算证,会计电算化证,花卉工,园林施工员,园林制图员,林业工程监理员,电子商务员,计算机制图员等职业技能证书。 学院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共建“应用型人才实训基地”,通过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这一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向用人单位大量推荐毕业生;与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华苑园艺有限公司、罗浮山自然保护区、佛山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120多个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校园文化氛围浓厚,63年严格的教学与管理形成了“团结、勤奋、敬业、创新”的良好校风:每周举办一次“生态大讲堂”,邀请校内外各专业的教授、专家到学院为师生讲授专业知识,拓宽师生视野;学校有24个社团组织及协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音乐、书法、绘画、摄影、舞蹈、插花、社交礼仪等第二课堂活动,学生课余生活丰富。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于2015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广东省第一所,全国第二所职业学院。 学院位于茂名滨海新区水东湾新城的安乐大道,北靠沈海高速、南面水东湾,面临包茂高速,东接325国道,交通便利,环境宜人。 市委市政府对学院校区项目建设高度重视,把它纳入201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要事项和2014年市重点建设工程。该项目总体规划用地550多亩,建筑面积约130000平方米,总投资5.5亿元。首期建设用地356亩,校舍85000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面积31200平方米将于年内投入使用。 学院将成为广东省内第一所专业培养健康服务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院校,专业特色明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学院将根据老年化社会对医疗健康技术人才的需求,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开设,重点在专业结婚和专业方向上,凝炼专业特色,努力打造健康产业职业教育品牌。加强制药、保健品营销、老人康复理疗等方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开设药品经营与管理、健身运动与管理、医疗美容技术、老人护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一批社会急需专业。 学院立足茂名,面向广东,辐射全国,以立德权力为人根本,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宗指,以促进就业为主,努力建成高等职业教育及地方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并存的多层次、多规格的现代化新型职业学院,为社会培养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是公办全日制艺术高职院校,于2012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直属广东省文化厅。其前身为1958年建校的广东粤剧学校和1959年建校的广东舞蹈学校。 学院的成立补齐了我省舞台艺术教育的短板,填补了我省戏剧、舞蹈表演、舞台美术高等职业教育空白。建院以来,学院在省文化厅领导、省教育厅指导下,加速转变,加快发展,校区建设日新月异,师资队伍逐渐壮大,专业建设红红火火,教育教学欣欣向荣。 学院设佛山、广州天河和越秀三个校区,占地300多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校区遵循“岭南景观,文化校园,功能完备,动静相宜”理念,由教学区、生活区、文体区、科普区四大功能区组成。建有戏剧、舞蹈训练场,琴房,实训音乐厅,大、小剧场,国标舞综合大厅,艺术设计实训室和计算机机房、心理咨询实验室、图书馆等标准教学、教辅场地和设施。 学院通过对内培训、对外引进两种途径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现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300多人,其中研究生学历、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200多人。特聘一批全国知名教授、艺术家任教。 学院走特色办学之路。确立“围绕舞台,培养人才”办学思路;构建“三位一体”,即“中专与大专一体,舞台表演与舞台技术一体,小舞台与大舞台一体”的办学格局。开设了戏剧系、舞蹈系、音乐系、艺术设计系、社会文化系、文化创意系近20个专业。其中,粤剧表演是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舞蹈表演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专业和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舞台美术为我省唯一。 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推进教研、科研和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广东粤剧教育研究中心、岭南舞蹈研究中心,大力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 学院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题写的院名渗透着大师的百年情怀,成为激励师生潜心治学、追求卓越的精神财富;六字校训“唯真、唯正、唯美”,重塑着教风、学风与校风;学院教职工誓词、学生誓词引领和规范着师生的思想与行为;众多社团活动、文体活动丰富并展现了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院大力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依托优质办学资源,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形式、高质量、高效益、精品化、国际化的继续教育及培训,举办和参各种形式的文化惠民和社会服务活动,在粤港澳及对台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当代广东人用开放的胸怀挥舞奔腾的珠江,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建设新史诗,而在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征程中,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像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她将紧随时代脉搏,依托优势资源,发扬广东精神,立足岭南,面向全国,融汇中西,服务社会。三音九调唱出盛世和鸣,长袖善舞舞出时代华章!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与广东开放大学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属第三批A线录取院校,招生对象为参加普通高考学生,面向全省和其他部分省份招生。学校设有中山和南海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中山市五桂山职业教育园区,占地1001.4亩。 学校面向广东省尤其是中山市等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主导产业办学,设有工程技术系、计算机系、财经系、文法系、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数码设计与制作系、管理工程系、外语系、智能机器人学院、汽车工程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教学部等 12个教学单位。开设专业涵盖电子信息、制造、土建、财经、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法律等高职高专教育大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703人。 人才培养 学校积极探索双元育人、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学校招生录取态势良好,录取投档分数线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生源质量高,第一志愿上线率100%;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平均达到99%以上,就业呈现“五高一强一低”的态势(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就业满意度高、专业对口率高、职业期待吻合度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离职率低)。学校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优秀等次院校。近三年,学校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省唯一获奖高职院校)等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91个。 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正高职称35人、副高职称105人、博/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硕士学位417人、“双师素质”教师313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模范教师5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优秀教师19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8人,19名教师被聘为教育部和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名教师入选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吸引计划。近五年,学校承担纵向课题74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7项,省科技厅重大专项2项(资助经费600万元);横向课题29项、校内科研课题立项263项,获得专利20项,发表论文942篇。 办学条件 学校建有主干千兆校园网,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完善的网络课堂直播和点播系统、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和功能齐全的多媒体课程制作中心等。图书馆藏书约121万册(其中电子图书约52万种)、拥有数字资源库20个。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个,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个,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部,省级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4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1项,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1项,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2门,省级教改项目/教学标准1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9项。学校建有物流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物联网实训基地、工业设计专业群实训中心、社会工作实训基地、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群公共实训中心、投资与理财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老年服务与管理实训基地等32个实训基地,其中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个。学校与120余家企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0个。学校获批建设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计算机高新技术考点,可在校内开展电工、物联网应用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 招生专业 2018年招生专业(含方向)主要包括物联网应用技术、工程造价、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物流工程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投资与理财、会展策划与管理、商务英语、工业机器人技术等41个。 发展目标 学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强校工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构建开放共享的制度体系,实现与行业企业协同发展、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协调发展,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以“自强立德,经世致用”为校训,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坚持责任意识强、技术技能强、拓展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方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立中高职融通、专本衔接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努力建设理工科特色鲜明、有示范效应的一流高职院校。 校址:广州市越秀区下塘西路1号 邮编:510091 电话:020-83502785 传真:020-83594914 中山校区: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区丹桂路3号 邮编:528458 电话:0760-89911528 传真:0760-89911720 南海校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新三路2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6760406 传真:0757-86393994 (更新时间:2018年7月)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9 70 71
  • ...
  • 842 84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