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上海市实验室装备协会
上海实验室装备协会,成立于2019-03-18,注册资本为15万,法定代表人为洪强,经营状态为正常,注册地址为上海市嘉定区金沙江西路1555弄35号707室,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培训、会展招商、产品推介、技术咨询服务、国内外技术信息交流等。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和成果产出源泉,为推动我国实验室建设能力持续提升,上海实验室装备协会于2019年3月30日正式成立,是在上海市民政局正式登记注册的专业性社团,也是长三角地区首家诞生并服务于实验室建设行业的协会,其主管单位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截止目前会员单位已发展200多家,涉及服务行业企业上千家。 为规范和创新行业发展,协会共下设六大服务部,分别是:战略发展服务部、商务交流服务部、标准建设服务部、企业管理服务部、兴趣慈善服务部、诚信会员服务部,各部门各司其职,履行相应职能,致力于整合行业资源、规范行业自律,引领企业合规经营,积极铸造诚信、开放、合作、共赢的商界平台,为国内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上海市实验室装备协会 2022-05-26
广西警察学院
学院前身是1950年1月成立的广西省公安学校,后经历了广西公安干部学校、广西政法公安学校、广西政法干部学校、广西人民警察学校、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等发展阶段,2003年改制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经教育部同意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广西警察学院。学院由自治区公安厅主管,自治区教育厅进行业务指导,是广西唯一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院现有仙葫、长湖和北海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2.75万平方米(641.188亩),校舍建筑面积27.8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15.4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88.40万元,建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服务体系。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366人。同时,近5年每年培训民警5000人次以上。有专任教师320人,生师比为13.64︰1。高级职称教师127人(正高职称23人,副高职称10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69%;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位的教师20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31%;双师型教师16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5%。有兼职教师99人(包括公安部审案专家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94%。专任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3人、公安部教学名师1人、全国公安模范教育训练工作者1人、公安部视频资格专业人才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师2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广西公安科技专家41人,广西自治区政府特聘法律顾问1人、自治区反恐专家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 学院开设有侦查学、治安学和刑事科学技术3个本科专业;有侦查、禁毒、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刑事技术、警察指挥与战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警察管理、法律事务、法律文秘、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安全保卫等12个专科专业,涵盖法学、工学2个学科门类,涉及法学、公安学和公安技术3个一级学科。其中,公安学、公安技术为主体学科,法学、电子信息为支撑学科(专业),安全保卫为相关专业。 学院重视警学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设有禁毒研究中心、边境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研究中心、东盟警务研究中心等9个紧贴行业的特色研究机构。 经过6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院形成了“研、教、学、练、战、思”一体化特色鲜明的系统化、嵌入式警务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服务于公安机关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规范执法化、队伍正规化建设,已为广西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培训在职民警7万多人次,同时每年承办公安部外警培训班3期以上,被誉为“八桂警官的摇篮”。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学院结合广西区位优势,努力向广西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民警培训基地、公安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持基地、东南亚警务培训与交流中心等建设目标奋进,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先进、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公安特色鲜明的规范化公安本科院校。
广西警察学院 2021-02-01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坐落于素有“中国绿城”之称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广西大学1928年成立于广西梧州,1939年成为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是被誉为“一代宗师”、与蔡元培并称“北蔡南马”的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博士,李四光、陈望道、李达、陈寅恪、梁漱溟、王力等一大批名家大师曾在这里任教。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广西大学”校名。1953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广西大学被拆分至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19所院校。其中,学校农学院中的一部分以广西农学院的形式独立建制。1958年,毛泽东主席批复同意广西大学恢复重建。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由广西农学院发展而成)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1999年,新组建的广西大学被教育部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2022年,继续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2.18万亩,其中校本部占地3982.5亩(教育用地),亚热带农科新城占地1.69万亩(主要为农林用地)。支撑学校办学的校舍面积约142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总计7.8万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92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544万册,电子图书376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31.97亿元。下设25个学院,全日制本科生在校学生人数为23419人、全日制研究生16131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645人,来华留学生1302人、港澳台生18人,成人高等教育在籍学生9125人。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398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7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85人,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人选6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4人。 学校学科涵盖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一级学科38个,2024年招生本科专业67个,其中15个专业按7个大类招生。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 “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广西一流学科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社会科学总论和物理学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引智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农村部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1个,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委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东盟联合研究院1个,以及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9个。学校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与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所高校及学术机构签署了学术合作交流协议,与东盟十国90余所高校及学术机构合作交流密切。 面向未来,广西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办学宗旨和“勤恳朴诚,厚学致新”的校训精神,大力弘扬“创新创造、奋勇争先、全面一流”的广西大学“双一流”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争创全面一流十大工程,按照“不负当年,奋进新时代的好大学”总要求,服务广西、贡献西部,建设牢牢扎根八桂大地的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西大学 2021-02-01
Java工程师
2020版本课程全新升级,从0基础到高薪就业,不需脱产学习,冲击互联网高薪岗位 无论你是未就业的学生还是想转行的在职人员,不需要基础,只要你有梦想,想高薪!
北京奥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21-02-01
前端工程师
不管你之前学什么、做什么,入行前端,都是明智的选择! 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好,入行门槛低,小白易上手。
北京奥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21-02-01
营养师培训
营养师培训
北京学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聚力新师
教师培训解决方案
北京和气聚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欢迎报名 | 平行论坛“高等教育评估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平行论坛“高等教育评估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报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5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
为了奖励在本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充分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广西,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等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25-02-24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坐落于广西首府南宁市风景秀丽的相思湖畔,校园环境幽美静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人文氛围深厚浓郁,具有鲜明的壮乡民族特色和东南亚异域风情,学校入选《环球人文地理》中国九所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学之一。 广西民族大学创办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关心和重视广西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南宁人民公园接见我校师生代表;1990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来学校视察时,称赞说:“这里的环境很美,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2006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越南时,亲切接见了我校在越南讲学、留学的师生代表;2010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学校考察工作,勉励师生要倍加敏于求学、学有所成、锻炼成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来我校视察调研。朱德、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帕巴拉·格烈郎杰、陈毅、阿沛·阿旺晋美、赛福鼎、司马义·艾买提、尉健行、周铁农、李铁映、李兆焯、陈至立、罗豪才、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学校视察。 学校现有东校区、西校区和武鸣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500亩,校园建筑面积685209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908.06万元,图书馆藏书170.25万册,中文、外文电子期刊60352种,中文、外文现刊821种,电子图书584.29万册。现有26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我校现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共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1个类别的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79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建成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 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研究中心(培育中心)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国-东盟国际创新平台2个,广西院士工作站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含培育基地)3个,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广西重点教学实验中心5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3个,广西科学实验(研究)中心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广西高校重点研究基地(中心)9个,广西科普教育基地2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990人,其中专任教师987人,正高职称199人,副高职称31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0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83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1人,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文化部优秀专家1人,自治区“八桂学者”4人,自治区“特聘专家”3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7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85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3人,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8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3人,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4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人选4人。自治区人才小高地1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4个,自治区“八桂名师”2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7人。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924人,其中研究生1625人,本科生16545人,专科生798人,预科生328人,留学生62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0%,涵盖壮、汉、苗、瑶、侗等53个民族。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近20万名各民族毕业生,其中有知名专家学者近百名,少数民族省部级领导干部近二十名,地厅级领导干部两百多名,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领导近百名,还有一大批毕业生担任广西各地、特别是艰苦落后贫困地区的市、县、乡镇领导干部,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广西民族大学已成为培养民族地区干部和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基地。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推进科技创新。2011年以来,我校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166项,省部级课题398项,外来科研经费达到23169.438万元。学校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87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奖励182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国家级奖励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山花奖1项),省部级奖励17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3项,三等奖102项,铜鼓奖6项,其他荣誉3项)。自然科学方面:省部级奖励10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先后入选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名刊建设工程、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其“人类学研究”栏目入选首批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性大学发展战略。与19个国家、地区的157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老挝国立大学、印尼丹戎布拉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是首批“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基地”、“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中国-东盟旅游人才培训教育基地”、“东盟国家汉语人才培训中心”、“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项目”执行学校、“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高校”、“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考点”、“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考试点”、“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接收院校”和“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培训和选拔院校;泰国教育部在学校建立了泰语水平测试点。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外国留学生1.55万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首相洪森,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副总理范加谦,泰王国诗琳通公主,老挝总理波松及国会主席巴妮·雅陶都,缅甸副总统赛茂康等东盟国家政要都曾来校参观访问。 近年来,学校先后或多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广西民族大学砥砺出“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凝炼了“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三性合一的鲜明的办学特色。“十三五”期间,学校将按照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的需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为建设成为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民族大学而奋斗。
广西民族大学 2021-02-01
1 2 3 4 5 6
  • ...
  • 29 3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