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提高食用菌基质利用率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基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食用菌基质利用率的处理方法。本发明通过将化学试剂溶液均匀喷洒在木质纤维素上,经密实化制粒后,进行堆置反应,得到木质纤维素物料;再将木质纤维素物料与其他辅料混合制成食用菌基质,用于食用菌栽培。本发明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再结合密实化制粒处理,通过破坏木质纤维原料内部复杂的木质纤维素结构显著提高了木质纤维素物料的酶消化率,使得食用菌菌丝更容易侵入木质纤维素。本发明进一步优化了密实化制粒处理的密度和堆置时间之间的协同关系,提高了食用菌基质物理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食用菌基质的利用率,最终显著提升了食用菌的产量及其生物学效率。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 种利用乙醇还原制备多面体纳米钯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乙醇还原制备多面体纳米钯材料的方法,采用简易加热装置,在常压环境中以水为主体溶剂,添加少量乙醇作为助溶剂和还原剂,在 65-80℃温度条件下一步合成多面体纳米钯材料,以表面活性剂-大分子复合体系为软模板,低温合成多面体形貌纳米钯材料。本发明是一种方便且比较环保的技术,工艺条件温和,无需复杂设备,操作简单,不需要高温和有毒有机相为溶剂或助剂,制得的多面体纳米钯材料产率高,多面体形貌产率为 83~94%,且颗粒尺寸范围在 10~35nm 之间,尺寸分布集中,可以进行大量生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气提式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装置
本项目针对目前改进的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方形箱体结构和方形隔板存在死角、水流阻力较大、氧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气提式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的方法和相应的膜生物反应器装置,已申请发明专利,采用本方法可以在目前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同等曝气量的条件下获得高的膜面流速、高的氧传质效率、有效的降低水处理能耗,减缓膜污染,延长膜清洗周期。本方法构造的膜生物反应器装置是根据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的圆柱形分别设计了柱状膜组件和横排膜组件,将膜组件直接置入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内桶即升流区,且将循环泵或自吸泵从膜生物反应器的低部加入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的内桶,利用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的上升气流,且增加了上升水流,保证较好的水流流态有效地冲刷放入内桶的膜表面,一方面减轻膜污染,降低膜生物反应器的动力消耗,同时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的内捅对放入内捅的膜组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膜组件放入反应器内桶,可防止气泡在反应器内合并,避免形成大气泡,影响充氧效果,同时由于膜的过滤作用使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存在的处理水中的生物絮体颗粒细小,用单纯沉淀法难于全部去除的问题得到解决。 应用范围:生化性较好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 实施该项目的原材料国内大部分都可以解决,主要是膜组件、钢结构件及配件、测量仪器与仪表等。目前有配套设备加工协作单位,可以承担设备加工制作安装任务。部分测量仪表由国外相关专业公司提供。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温控加热型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能源与环境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保障。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国,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和化石能源短缺三大问题亟待解决。发展先进的供能系统是缓解能源与环境问题、落实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的重大需求,与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息息相关。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ISCC)基于“温度对口,梯度利用”原则,是一种先进可靠的供能系统。ISCC系统中太阳能作为辅助热源加热给水,实现了能源互补,克服了单独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负荷变动大、需要大规模蓄热装置的缺陷,大大提升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创新点 为了增加变负荷下太阳能集热器出口蒸汽产量,提出从过热蒸汽管道或汽轮机中抽汽加热太阳能集热器进口水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蒸汽产量,提升联合循环的能量利用率且成本低。根据太阳辐射的强弱和排烟温度自动调整进入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比例和过热蒸汽管道或汽轮机的抽汽量,保证太阳能集热器进口水温度达到其设计接近点温差对应的温度值,实现对能量的梯级互补和综合利用,提高太阳能联合循环系统的运行效率。 市场前景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1亿千瓦。到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且风电与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占比还要提高。但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严重受限于天气、季节、风力等自然气象条件。 太阳能与化石能源互补利用有利于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然而燃煤电站灵活调峰能力尚且不足,现阶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以燃气轮机实现化石能向热能的转换,响应速度远快于燃煤锅炉。且集成太阳能集热器构建ISCC系统实现能源互补的技术比较成熟,作为太阳能利用的可靠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团队成果适用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集成,可优化机组变负荷与太阳能辐射波动过程中的能量匹配规律,低成本实现多热源梯级利用,允许系统集成更大太阳能面积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逐步推进双碳目标。 获奖情况 2021年12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温控的复杂热力系统优化北京市优秀。
华北电力大学 2023-07-19
人体解剖图谱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人体解剖挂图循环系统挂图
循环系统挂图(26张)   第二版《人体解剖挂图》在第一版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增绘、修改近80幅图。新增绘的内容:主要是肌肉部分,从而将骨、骨连结和肌肉编绘成一个完整的运动系统;另外,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和局部解剖等系统中也增绘了若干幅新图。全套挂图仍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和局部解剖等9个部分,进行编排包装,共计260幅。 为了节省篇幅,本版挂图仍对某些内容采用一图多用的方法予以展示,例如部分血管和周围神经部分,即未作独立的完整系统进行编绘,而是放在“局部解剖”中予以综合展示。因此,使用内分泌系统挂图时,请按读者上述编排,依教学需要进行选图。   主要内容: 1、血管分布模式图 2、大、小循环示意图 3、心脏的外形和血管(前面) 4、心脏的外形和血管(后面) 5、心脏的位置 6、心包及心脏体表投影 7、右心房和右心室内腔 8、左心房和左心室内腔 9、心肌的走行 10、心室底及心脏传导系 11、头颈部的静脉 12、奇静脉及腔静脉 13、椎静脉丛 14、胸膜壁的浅静脉 15、肝门静脉及其属支 16、门腔静脉吻合模式图 17、胎儿血液循环模式图 18、体腔后壁的静脉和胸导管 19、淋巴系统模式图 20、头颈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21、气管、支气管、肺及胸前壁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22、胃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23、大肠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24、女生殖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26、脾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北京维意真空技术应用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维意真空技术应用有限责任公司,原名北京科立方真空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创立于2013年6月,主体经营分为真空配件销售、真空设备定制、浅蓝纳米科技三个部分,是北京从事真空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维修、保养于一体的性的公司,公司拥有一支、产品技术工程师和维修技术工程师,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公司于2016年初至2017年末,陆续投入大量研发资金,针对等离子增强化学气象沉积设备、原子层沉积设备和高低温真空探针台设备,以及附属配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发、改进工作。竭尽所能满足高校、研究所的教学、科研使用,同时减少相关进口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并力争创造外汇,打出中国创造的名牌!        我们的客户遍布国内各高校和研究院所、部分军工单位和电力试验所、各级的材料、物理、化学、纳米等研究领域的实验室,期待您就是我们的下一位客户、朋友!        您的满意微笑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经营目标!        维意真空,为您服务,唯你成就是我们的宣传口号!        技术创新、服务诚信是我们一直遵循的经营理念!        我们热诚欢迎国内外先进的仪器制造商及科学工作者与我们联系开展各层面的合作,打造成的真空系统产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原子层沉积设备和高低温真空探针台设备供应商。
北京维意真空技术应用有限责任公司 2025-04-25
安徽中航纳米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安徽中航纳米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2025-06-20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研究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的方法
【发 明 人】唐于平;段金廒;沈娟;陶伟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PDA-MS)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对中药复杂成分配伍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对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TQ-MS和PDA检测条件等进行了系统优化,确定了最佳的检测方法,方法学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稳定可靠的优点法,该方法可以克服中药复杂成分鉴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4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促进条例
为了促进和保障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江苏人大 2024-12-12
催化臭氧氧化与微生物降解近场耦合技术
        对于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单独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存在臭氧剂量大、气体回收难、出水毒性高等问题,而单独生物降解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周期长、设备成本高。催化臭氧氧化与微生物降解近场耦合工艺则将按序进行的催化氧化装置和生物挂膜装置两个处理单元合并,利用催化臭氧技术提高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采用生物膜技术减少后续处理成本,能够实现低成本提高COD、色度和浊度去除率的效果,同时降低出水毒性,减少环境生物风险。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6 57 58
  • ...
  • 718 7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