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排气处理装置
本发明涉及电池排气净化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排气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地基板及可拆卸式安装在固定地基板顶部表面上的回流箱,可拆卸式安装在固定地基板顶部表面且位于回流箱的顶部边缘位置上设置有防护套壳,可拆卸式安装在防护套壳内侧壁面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壁面上固定连接有净化罐。当净化罐内部过滤后的气体通过排气板排放进第一空腔内部时,气体会在第一空腔的内部不断进行堆积,在后续气体的推动下,使其气体进入到回流箱的内部去,利用回流箱的入口处的狭小空间,增加气体的流动速度,使得气体快速进入到回流箱内部去,气体会冲击在过滤弧形板的表面。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光谱响应测量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 光谱测量范围:200-1100nm■ 测量重复性:≤3%(主要波长位置)■ 光源:高稳定、高输出能量氙灯光源■ 标准探测器经国家一级计量单位定标■ 标准探测器、待测探测器自动切换■ 光谱响应度曲线自动生成■ 样品室内包含标准样品架、固体样品架和液体电解池样品架■ 被测太阳光伏器件可为无机晶体、有机样品,可固体,也可固体,可加偏执电压等
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太阳能电池QE/IPCE(量子效率)测量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太阳能电池QE/IPCE(量子效率)测量系统Solar Cell Scan100        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光谱响应测试、量子效率QE(Quantum Efficiency)测试、光电转换效率IPCE (Monochromatic Incident Photon-to-Electron Conversion Efficiency) 测试等。广义来说,就是测量光伏材料在不同波长光照条件下的光生电流、光导等。    
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YXD-3006 蓄电池内阻测试仪
产品详细介绍YXD-3006 蓄电池内阻测试仪      仪器仪表 > 电工及自动化仪表 > 电阻测量仪表 一、产品概述:     现在蓄电池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对蓄电池进行准确快速地检测及维护也日益迫切。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电压与容量无必然相关性,电压只是反映电池的表面参数。国际电工IEEE-1188-1996为蓄电池维护制订了“定期测试蓄电池内阻预测蓄电池寿命”的标准。中国信息产业部邮电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也提出了蓄电池内阻的相关规范(见YD/T799-2002)。蓄电池内阻已被公认是判断蓄电池容量状况的决定性参数。 内阻与容量的相关性是:当电池的内阻大于初始值(基值)的25%时,电池将无法通过容量测试。当电池的内阻大于初始值的2倍时,电池的容量将在其额定容量的80%以下。 本系列蓄电池内阻测试仪是快速准确测量蓄电池内阻的最新测试仪器,采用异频信号测试法,彻底解决了测试过程中的工频干扰;采用高精度数字选频、高精度采样A/D、DDS、梳状滤波等新技术确保了测试精度。该仪表能对蓄电池进行离线/在线测试(断开充电器等),能显示并记录1---2000节电池电压、内阻等参数。     本系列蓄电池内阻测试仪与大电流放电法蓄电池内阻测试仪相比,测试快捷、准确、可以在线测试、测试仪体积小、无须大电流放电器,是大电流蓄电池内阻测试仪的更新换代产品。 二、产品特点: ? 使用DDS、数字选频、梳状滤波等新技术确保了测试精度。 ? 超强的抗干扰性能。 ? 可交流工作,也可直流(内置蓄电池)工作。 ? 可以测试蓄电池连接电阻。 ? 可以测试纯电阻(相当于微欧计)。 ? 高精度离线/在线测试,大容量数据存储。 ? 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界面美观,易懂。 ? 增强的过压保护功能,使仪器工作更安全可靠。 ? 自恢复过流保护功能,使仪器使用更方便。 ? 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操作。 ? 具有测试结果打印功能。 三、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         内(连接)阻/:0.000mΩ—99.99mΩ 电池电压         00.00-99.99V 最小测量分辨率  内阻:0.001mΩ 电池电压:        0.01V 测量精度  内阻:±1.5%  ±5dgt 电池电压:        ±1.0%  ±5dgt 存储容量  2000节(32K) 显示器          128×64点阵图形LCD 工作温度 -1O℃~40℃ 相对湿度 ≤90%RH 体积          400X320X160 重量      3.6KG  
陕西意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55B24R 免维护启动用铅酸电池
庆生免维护启动用铅酸电池性能:        采用拉网技术,大电流放电性能好;采用冲网技术,电池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采用先进设备保证质量性能均一稳定;特殊端子冷压技术,防止端子渗漏酸;采用紧装配技术,电池耐振动性能好;采用低钙高锡合金,膏栅结合牢固。适用车型:       本田CR-V、思域
山东久力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2021-09-13
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研究
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是系统地研究和建立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拉通勘测设计全过程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生产作业模式。所以,该系统应将使用各种勘察手段所采集的铁路线路及其相关的地形、地理、地质、水文等资料加工成数字化信息,通过接口界面进行信息处理并传输到工程数据库中。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必须覆盖各专业CAD终端,各专业在集成化设计环境中共享工程数据的信息,完成本专业设计,同时输出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设计成果,供后序专业应用。设计完成后,全部CAD设计电子文件通过网络直接归档,从而实现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随着各专业设计专家系统的建成与不断完善,再实现勘测设计智能化。在一体化新的作业模式下,勘测设计的全过程可以理解为对一般数字化信息流的采集、加工和扩充的过程。外业的勘测和勘探资料是这股数字化信息流的源头,各专业的设计工作是对信息流的加工和扩充。最终完成的数字化信息就是设计成果和归档资料。设计与管理所面向的不再是原来的书面资料和图纸,而是在工程数据库统一管理下,在网络的终端上有序受控流动的数字化信息流。所以,实现勘测设计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从以非数字化为基础的现有作业模式向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的作业模式转化的过程。实现这一转化需要建立新的勘测设计流程,研究解决新模式带来的一系列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关键问题。 1)勘测设计资料数字化是新的生产作业模式的基础,只有后道工序需用计算机处理的资料是数字化的资料,才能保证整个设计过程形成数字化的信息流。这就需要外业勘测时尽量利用各种测量仪器的数字化功能,使第一手资料即是数字化的形式,同时资料整理必须利用计算机来完成,才能获得满足内业设计要求的数字化勘测成果。为了实现外业数字化勘测,重点应研究以下问题:充分开发利用航测、全站仪及各种遥感设备的数字化功能;研究既有地图如何实现高精度、高清晰度扫描数字化处理;开发在勘测现场的铁路线路初步设计方案比选系统,改变外业队的作业方式,建立与数字化勘测相适应的装备水平、劳动组织、作业内容和管理制度。 2)建立工程数据库是新的生产作业模式的核心,新模式与原有模式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外业与内业之间、各专业这间需要共享的数据都要通过数据进行存取,所有的设计成果都由数据进行保存与管理。所以,如何开发一个符合铁路勘测设计行业特点、功能强大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本项目研究的一个重点。为此,需要研究与解决以下关键技术问题:做好标准化工作,制定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数据格式标准,规定每个专业的哪些数据需要进;如何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如何制定适应铁路勘测设计特点的数据结构。 3)建立铁路勘测设计集成化设计环境是新的生产作业模式的关键,新模式与原有模式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全部内业设计均在集成化设计环境中进行。设计集成化环境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工程数据为核心,设计流程管理为主线,各专业设计软件与程序数据库接口为主要内容的计算机集成应用体系。为此,需要研究与解决以下关键技术头题:建设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研究出一种适应各种软件和各种数据需求的专业设计软件与工程数据库的接口方案;开发设计流程管理系统,保证整个设计在受控,有序的条件下进行。从而实现完全消除专业间书面资料的往来传动,每个设计人员在自己的计算机站点上就可完成设计和前后工各种间的信息交换。 4)建成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是新的生产作业模式的重要内容,新模式与原有模式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全部电子设计文件采用光盘存储并由计算机管理。计算机档案管理可实现在网络环境下直接检索、查询、浏览和下载电子档案文件,并为电子设计文件重复利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此,需要研究与解决以下关键技术问题。正确处理管理型软件与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就是说,所编的档案管理软件应满足行业的需要,适应各设计院在档案管理上存在种种差别的实际情况,而不是让各设计院改变档案管理方式来适应所编的软件;能浏览各种格式的电子文件,使软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5)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铁路勘测设计智能化的主要途径。传统CAD技术的特点是辅助设计人员进行计算与绘图,没有智能功能。总结国内外经验后,我们认为,以专家系统、智能CAD为主要内容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铁路设计中的应用是实现铁路勘测设计智能化的主要途径。铁路选线是带全局性的非常错综复杂的设计问题,一直以人工以验为主进行设计,只能对有限的方案进行研究,设计周期长,推荐方案往往不是最优的。所以,必须要研究铁路新线设计智能CAD系统,以提高设计质量。采用综合地质勘探方法来解决特定的工程地质问题被证明是行这有效的。由于综合地质勘探模式有几十种,采用哪一种模式来解决某一个具体工程地质问题往往是很复杂的、模糊的。采用的模式不适合,就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要研究铁路地质综合勘探方法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以显著提高地质工作质量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高原铁路一体化电力自动化系统
铁路电力系统主要为编组站、车站、检修工厂、机务段、车辆段、通讯、列车行车信号等动力和照明提供用电,它虽工作于电网的末端,属于电力、输、供三个环节中的供配电环节,但其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却非常高。近年来铁路行车速度不断提高,直接与行车有关的新工艺、新设备无不要求电力供应稳定可靠。青藏铁路平均海拔超4000米,其环境达零下25度,使普通电器设备无法正常启动;其大气压力远远低于正常海拔值,使普通电器设备的耐绝缘、耐冲击、继电器触头及印制板的设计性能等均不能满足要求。同时,青藏铁路沿线恶劣的自然环境,给设备进行现场试验和维护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需要一体化的系统来综合解决这些问题。该系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适用于高原低温等恶劣环境的保护、测控装置的新硬件平台。2)适用于高原低温等恶劣环境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视频监控系统的铁路电力远动高度系统。3)适用于高原低温等恶劣环境的铁路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4)适用于高原低温等恶劣环境的铁路电力线路自动化。5)适用于高原低温等恶劣环境的变(配)电所电气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包括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和二次设备的在线监测。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二维材料硒化铟的非晶化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二维材料硒化铟的非晶化方法。本申请的非晶化方法包括:S1:提供设置有纳米层状硒化铟样品的电学芯片;S2:对电学芯片施加脉冲电压,使硒化铟发生非晶化。本申请通过施加脉冲电压来诱导非晶化,具有快速、精确、节能等优势,适用于高性能电子和光电器件的制造。
兰州大学 2021-01-12
自动化微型化油品酸值测定分析仪
导热油在使用过程中,在高温条件下与空气接触极易氧化,产生酸性物质,腐蚀设备,严重影响导热油的安全运行,酸值是导热油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油品酸值测定仪结合 3D 打印技术和流程控制系统而设计,一部分是利用 3D 打印技术设计的 3D 模块(如图 1a 所示)和固定在其上的油水分离膜实现油样品和标准碱水的充分混合反应再分离;另一部分是利用连接在该 3D 模块上的 pH 电极和信号转换装置通过计算机上的流程控制系统实现油品酸值的自动一体化检测。 该油品酸值测定仪一方面利用油水分离膜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中油样品和标准碱水分离不充分而导致检测结果不精确的问题,将分析流路中油水混合、分离部分以及检测部分通过 3D 打印的方式实现检测流路的集成化和设备的微型化;另一方面通过流程控制系统与计算机联用,易于实现自动化、一体化快速检测。 利用该油品酸值测定仪检测油品酸值无需使用指示剂,方法简便,分析速度快,平均样品分析时间为 5-6 min,灵敏度高且样品检测重现性高,检测的范围广,检出限为 0.2 mg KOH/g(S/N=3)。本仪器将 3D 打印技术开创性地结合流动注射技术、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实现微型化油品酸值检测仪器的设计开发,完全避免了有毒有害有机试剂的使用,绿色环保,准确度高,可以用于现场和在线检测导热油酸值分析。 
江南大学 2021-04-13
建筑废弃砖及渣土的资源化处置利用关键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旧建筑物拆除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且建筑工程施工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渣土,亟需处置利用。本项目以节能利废、以废治废为宗旨,拟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粘土砖和建筑渣土的有效成分,使其无害化并进行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本项目拟利用建筑废弃粘土砖和渣土研制全固废基新型胶凝材料;再利用其进一步处置建筑渣土以实现渣土的改性,改善渣土的流动性能和硬化性能,解决建筑工程回填土的低流动性、高密实度及高承载力等问题,同时降低回填土的干缩值以保证回填后的充盈性,缩短流态回填土的硬化时间等;基于上述技术研究,确定改性渣土的回填施工工艺技术方案,实现对建筑废弃粘土砖和建筑渣土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及其成果的技术转化,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本项目节能利废,以废治废,利用建筑废弃砖粉和建筑工程渣土研制全固废基新型胶凝材料;再利用研制的胶凝材料用以进一步处置建筑工程渣土实现渣土的改性;基于技术研究,确定改性渣土的回填施工工艺方案,开展试点工程应用;对建筑砖粉/渣土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实现成果的技术转化,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本课题利用建筑废弃砖和建筑工程渣土研制全固废基新型胶凝材料,再利用研制的胶凝材料用以进一步处置建筑工程渣土实现渣土的改性,实现改性渣土的回填施工,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课题在技术研究中依托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尤其是新型胶凝材料方面的研发实力,并联合预期合作单位上海建工材料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其在资源型建筑材料综合利用产业化应用方面的特长,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基坑的施工技术经验,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取得预期科研成果,使研究成果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3 54 55
  • ...
  • 257 25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