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系列耐高温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关键
技术
及开发应用
项目组围绕航空航天领域对高性能树脂及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在国家重点项目支持下,从分子结构出发,发明了三种含芳杂环结构的新型双马单体,在国际上创制了服役温度介于280~350℃可调控的系列耐高温双马树脂,比国内外同类产品高40~114℃;发明了优化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与性能的在线低温等离子体调控技术,其高性能有机纤维复合材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驱动过滤
技术
的动态文件监控和保护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驱动过滤技术的动态文件监控和保护系统,由驱动模块和客户端部分组成; 客户端用于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并负责数据库操作同时向用户展示相关信息;驱动模块为完成文件系 统监控和保护的主体,承担规则匹配、文件请求分析、文件请求拦截、向客户端发送信息的功能;驱动 模块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通过发送消息进行,只要满足规定格式的消息都能被正确接收并解释;本发明 采用驱动过滤技术,基于分桶和字典树的匹配算法实现规则匹配,实现驱动模块与客户端完整的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压电分流阻尼
技术
的液压管路流体脉动衰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电分流阻尼技术的液压管路流体脉动衰减装置,衰减器(31)的中部为一长方体密封腔体,腔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具有流入液压流体的进口圆管(1)和流出液压流体的出口圆管(11),进口圆管(1)和出口圆管(11)的部分伸入衰减器腔体内;腔体内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PVDF压电薄膜,PVDF压电薄膜上置有将其两面引出密封腔体外与外部形成电连接的引出线。本发明利用主动滤波衰减低频脉动,被动滤波衰减中、高频脉动,将主、被动滤波结合,既可保持液压系统原有的动特性,又可在较宽频带内提高脉动衰减效果。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19
具有镇静安神、高效低毒的朱砂微生物转化液
技术
朱砂本身是一种水不溶性硫化汞矿,具有剂型单一、生物利用率 低、临床用量大等缺点。本项目涉及的朱砂浸出液具有明显的镇静安 神作用,疗效显着,但用量仅为微克级,具有无毒或低毒的特点。应用本 发明所提供的朱砂浸出液,可以方便制成各种制剂,包括:栓剂,栓剂、片 剂、丸剂、颗粒剂、膜剂、微囊剂、滴丸剂、气雾剂、酒剂、糖浆剂、 口服液、注射液或注射粉针剂。应用范围:1)镇静安神。2)中药复方替代开发,减毒增效。
兰州大学
2021-04-14
芳樟醇及柠檬醛等大宗香料产业化关键
技术
发明耦合精馏的重排反应工艺,打通两大香料产业链。通过耦合反应精馏技术,即时转移易聚合反应产物,提高反应收率。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芳樟醇与柠檬醛是典型的大宗香料,在日化和食品领域应用广泛。这两类大宗香料基本上由化学合成得到,由于合成路线长,产品质量容易波动;重要中间体合成难度大,生产成本不易控制;关键反应选择性差,香气品质难以调控。因此,质量稳定、成本低廉和香气品质好是这两类香料的核心要求。针对以上现状,近20年来我国先后有许多企业前仆后继、不断努力参与竞争。 浙江大学和新和成历经10余年的研发,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创立高效生产芳樟醇和柠檬醛系列香料的技术路线。(1)首创自活化超临界反应技术,大规模稳定生产柠檬醛。基于超临界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研究,首次利用超临界条件实现底物的自活化,由异丁烯和甲醛衍生物稳定生产重要中间体异戊烯醇,反应时间由传统工艺的16小时缩短至3分钟,进而通过高压管道反应技术实现连续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稳定。(2)发明耦合精馏的重排反应工艺,打通两大香料产业链。通过耦合反应精馏技术,即时转移易聚合反应产物,提高反应收率。共用炔醇中间体,以全新路线打通芳樟醇与柠檬醛的产业链,与国际同类技术相比,芳樟醇与柠檬醛的生产成本分别下降16.8%和13.4%。(3)突破选择性氢化的调控技术,实现香气品质的稳定可控。基于香料结构与香气属性关系的认识,开发针对性的氢化催化剂,精准调控反应选择性,抑制敏感杂质的形成,使得项目生产的芳樟醇纯度高于国际同类产品0.5%,杂质数量减少50%,香气品质显著提升。 基于上述技术的集成创新,新和成公司实现了芳樟醇与柠檬醛系列16种香料的工业生产,其中芳樟醇系列香料销量约占全球1/3,位居世界第一位,柠檬醛系列销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我国芳樟醇与柠檬醛系列香料从依赖进口到主导国际市场的根本转变。
浙江大学
2022-07-22
大豆根腐病种衣剂“精歌”等系列产品及
技术
针对我国大豆各生育期的病虫草害发生规律,配合合作研发的防治地下和苗期害虫的48%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封闭除草的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农药登记证:PD20150752)等产品,集成了集成了“一拌(种)一封(闭)一喷(多防)”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技术分析 “精歌”是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病虫害防控研究团队在对我国大豆根腐病优势致病菌进行普查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与南京高正农用化工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并登记的62.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农药登记证:PD20172755)。 针对我国大豆各生育期的病虫草害发生规律,配合合作研发的防治地下和苗期害虫的48%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封闭除草的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农药登记证:PD20150752)等产品,集成了集成了“一拌(种)一封(闭)一喷(多防)”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播种过程中一次实现“拌”种后种肥同播和“封”闭除草等多个工序,防止根腐病所致苗缺苗弱;生长期以做好监测并适时开展药肥一“喷”多防,实现健体控害,防止根腐病等病虫所致植株早衰。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基于被动红外
技术
的双向人流量出入计数器
本成果采用被动感应方式,只需单点部署,在智能识别算法下,实现多人并排、同时双向穿梭下的准确人流计数。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人流量出入统计与分析是一项极为广泛的需求,涉及的场景包括各种门店、图书馆、博物馆、娱乐场所、交通枢纽等等。疫情之下,该需求变得越来越强。市场上尚缺乏一款成本低、部署便捷、准确度高的人流计数产品。本成果采用被动感应方式,只需单点部署,在智能识别算法下,实现多人并排、同时双向穿梭下的准确人流计数。成本与功耗均远低于现有基于红外主动探测的计数产品。目前,该成果已完成性能验证,即将进行ASIC芯片设计与实现,后续将进一步开发终端成品及配套数据分析软件。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高品质轴承钢、 弹簧钢、 钢帘线钢生产
技术
成果简介高品质轴承钢的关键之一就是控制其中的全氧含量, 本项目组通过设计合理的脱氧方式、 合适的精炼渣系及相应的工艺调整, 大大提高了轴承钢的纯净度。弹簧钢、 钢帘线钢冶炼难点之一是保证钢中夹杂物充分塑性化。 项目组通过调整精炼渣系、 控制脱氧方式, 成功的实现了夹杂物的塑性化。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项目成熟, 主要工艺路线为 EAF(BOF)-LF-VD(RH)-CC(带电磁搅拌或末端轻压下)。技术指标轴承钢 T[O]<6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重塑土壤结构高效脱盐生态修复盐碱地工程
技术
针对传统盐碱土结构差、土壤颗粒细、洗盐效率低、容易返盐等问题,创建了“重塑土壤结构高效脱盐”生态修复盐碱地工程技术体系。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针对传统盐碱土结构差、土壤颗粒细、洗盐效率低、容易返盐等问题,创建了“重塑土壤结构高效脱盐”生态修复盐碱地工程技术体系:开发出新型生物基改性材料,将盐碱土的“细小颗粒”粘结成稳定“大颗粒”,重塑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大了土壤孔隙度,大幅度提升土壤的透水性,脱盐效率比传统提高10倍以上;发明长效缓释抗盐抗逆种子处理剂,在种子周围形成保护层,保护脆弱期种子正常萌发保护幼苗根系,提高盐碱地作物的出苗、保苗率及作物的产量;采用养分控释技术,创制的抗盐碱控释肥料将大大缓解NPK的溶解速率,减小速效肥料对种子和幼苗造成的盐害叠加同时养分释放缓慢,作物可及时吸收;再结合筑堤建闸、控水排盐等措施,显著降低了土壤表面返盐,系统攻克了盐碱地快速生态改良这一难题。 采用该技术体系,每亩地一次性使用300立方米淡水即可脱除耕作层盐碱,减少淡水使用量90%以上。已在山东、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四大盐碱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示范与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在山东东营滨海盐碱地,改良前含盐量0.5%左右,和其他改良方法相比,小麦增产190%,收获后轮作大豆,大豆又增产271%。采用该技术模式,已超过一万公顷重度盐碱荒地,由原来的不毛之地转变为优质耕地。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8-15
功能油墨及柔性电子器件的印刷制造关键
技术
及应用
项目团队在印刷制造领域有多年的研究基础,形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应用突破”的全链条研究方式,构建了印刷电子低成本制造技术及应用集成模式,发展了系列先进防伪功能油墨、高性能导电油墨和活性储能功能油墨,并实现了其在光学防伪、智能服装以及智能包装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项目团队在印刷制造领域有多年的研究基础,形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应用突破”的全链条研究方式,构建了印刷电子低成本制造技术及应用集成模式,发展了系列先进防伪功能油墨、高性能导电油墨和活性储能功能油墨,并实现了其在光学防伪、智能服装以及智能包装等领域的应用推广,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表SCI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专利23项(发明专利20项)。本成果的关键技术与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基于上/下转换多模式光学功能油墨化策略,发展了新型长效功能防伪油墨,将传统的单一颜色印刷光学防伪图案升级为全彩色防伪图像,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特定波长防伪和机密印刷图文信息隐藏与编码。实现了一系列包括近红外激发的多色可见上转换发光防伪功能油墨、紫外光激发多色下转换发光防伪油墨以及兼具上/下转换发光特性的防伪功能油墨的配制,能够满足多种印刷方式(丝网印刷、喷墨印刷以及R2R印刷),在多种包装基底材料上(PET、纸张、织物等)具有良好的印刷效果和防伪应用。 (2)创新的采用同时从电极结构内部和功能油墨外部优化的双重策略,利用大面积丝网印刷技术实现了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全印刷工艺制备,率先揭示了印刷工艺对器件性能影响的关键决定机制和内在工作机理。实现了多种高性能储能材料,如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MOF类功能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油墨化处理,所制备的印刷柔性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可达到16.8 mF cm-2(0.1 mA cm-2),同时具有长的循环稳定性(>5000次),优异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0.5 mW cm-2)。本项目提出的印刷电子技术代表了超级电容器制造业的一种范式转变,它为柔性超级电容器提供了一系列简单、低成本、省时、多功能和环保的制造技术,在未来电子产品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3)发展了系列功能传感油墨,实现了高度灵敏和循环稳定的柔性传感器的全印刷制造,揭示了功能导电油墨组分与配比对传感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印刷柔性传感器的传感机理,系统评估了印刷柔性传感器的传感性能,所制备的印刷传感器的应力传感范围可达到155%,最大灵敏度为6.3×104,最快响应速度可达到18 ms,循环稳定性>1000次,并且成功应用于运动、健康监测和智能包装中。 (4)完善了全印刷制造相关理论,解决了印刷制造薄膜类电子器件结构精度低共性问题,利用多种印刷技术实现了高性能柔性/可拉伸电极和柔性加热器件的图案化制造,研究并揭示了其运行工作机理,实现了部分印刷电子器件的集成与成果转化。
武汉大学
2022-08-15
首页
上一页
1
2
...
984
985
986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