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古建筑木柱燕尾榫墩接加固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古建筑木柱燕尾榫墩接加固结构,包括原柱和墩接新柱,墩接新柱包括燕尾榫、新柱立面和底座,新柱立面沿竖直方向设在底座的上方,新柱立面的上方设有燕尾榫,燕尾榫呈对称燕尾状,榫头平面的宽度和长度均与新柱立面上平面的宽度和长度一致,榫尾内斜边与新柱立面之间为锐角,原柱截面立面上方开设有卯口,燕尾榫插入原柱截面卯口内,使原柱和墩接新柱榫卯连接固定在一起,并在墩接搭交处用铁箍加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造合理,在坚持不改变古建筑原材料及施工工艺原则的基础上,柱根的墩接不仅保证接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大跨度与多高层建筑结构物振动控制新技术
本项目科技成果可以有效解决大跨度或多高层民用、商用或工业用途筑结构物中的振动问题,振动类型可以是由地震和风等环境荷载诱发的结构振动,也可以是由电机和旋转机械等工业设备引起的建筑物振动反应。 科研项目“多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的消能与控制”系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专题,课题编号101-9914006-3,由国家计委下达。本项目是在日本、美国和新西兰等地震多发国家近十年来广泛关注的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也备受重视。其基本思想是使被设计的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符合基于三个水准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实质是强调满足生命安全和损坏控制这样两个设计目标,但是解决的手段依靠的是包括消能减震技术在内结构控制技术。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以被动控制技术为主,开发了包括挤压型铅合金阻尼器和弯剪型铅合金阻尼器在内的各种工程实用的阻尼器。项目研究成果2007年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建设部,获奖年度为2006年),其中的弯剪型铅合金阻尼器获国家发明专利。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复杂高层建筑高效抗震结构体系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具备双层定型相变材料层的建筑外墙结构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双层定型相变材料层的建筑外墙结构体,其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定型相变墙板层、第一隔热层、墙体层、第二隔热层和内定型相变墙板层,其中外、内定型相变墙板层分别由相变 露环境下全年冷负荷最小,并当墙板层温度等于或高于 Tm1 时相变材料由固态融化为液态;该相变温度 Tm2 被设定为在其暴露环境下全年热负荷最小,并且当墙板层温度等于或高于 Tm2 时相变材料由固态融化为液态。本发明中还对两种定型相变墙板层的相变材料的组分及配料比进行了设计。通过本发明,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外墙冷负荷和热负荷,显著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大型建筑屋面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
1 成果简介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对于大型工业厂房、体育馆、展览馆、候机楼等跨度大、结构复杂的屋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安全设施系统。其功能是依靠水流自身的重力或水流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的负压抽吸力将降雨产生的屋面积水安全、快速的排放到市政雨水管道内,避免发生雨水通过天窗翻入建筑物内以及地面冒水等现象。 与现有的屋面排水系统相比,“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采用了更先进的设计原理、理论和方法, 因此具有优异的排水能力、 自清洁能力、经济性和可靠性。 建国初期,我国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主要参考前苏联的设计方法,工程建设中完全采用重力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导致 20 世纪 50 年代屋面雨水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很多问题,造成重大损失。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开始,由清华大学和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合作,清华大学王继明教授主持开始研究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及计算,研究组采用了掺气水流等更合理的理论,经过两个阶段的研究,研究成果于 1988 年编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 15-88,经过 20 年的实践验证, 取得了非常满意的应用效果。 近年来,研究组在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完善了原有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更具应用价值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方法及“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本成果获得 1996 年教育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这是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工业、运输、娱乐、体育、民用等事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大型建筑的建设,安全可靠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价值。2 应用说明“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 由清华大学等单位结合国内具体情况经过长年试验研究、验证获得,属于自主开发产品。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设计程序、雨水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斗、连接管、悬吊梁、立管、固定件、排气装置)、施工要求和规定等。 应用时主要通过设计程序确定出专门雨水斗的位置、个数、悬吊梁的高度等关键参数,然后由建筑单位进行施工。施工过程要满足相应的要求和规定。3 效益分析针对屋面雨水排水量 72 L/s,屋面雨水天沟长度 60m,且排水管材为焊接钢管的初始条件,分别采用现有屋面排水系统和“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 进行排除,结果显“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建设材料消耗最少,建设成本比现有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节省 30%以上。
清华大学 2021-04-13
基于小样本学习的建筑施工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开发
悬赏金额:15万元 发榜企业:广东智云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需求领域:人工智能;软件开发 产业集群: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 技术关键词:深度学习;变形预测;灾害预警
广东智云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2021-11-01
文物古建筑及古树名木物联网智能无损检测技术
作为珍贵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及古树名木受到各级政府的重点保护,定期勘查和分析文物古建筑及古树名木健康状况成为文物保护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园林古建筑及古树名木进行无损检测可直接为养护管理服务,也可为建立其健康档案提供依据,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研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林木应力波无损检测仪,开发了相应的断层成像软件;提出了结合物联网、应力波、微钻阻力、探地雷达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无损检测方案。项目组拥有美国产的 TRU 树木雷达探测仪、德国产的 PICUS 三维断层成像检测仪和 Resistgraph 微钻阻力仪、美国产的SOC710VP® 便携式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等先进林木检测仪器。能够对各种类型的古树名木、进口原木、城市行道树、文物古建筑木结构进行健康监测或质量分级。 该项目成果获得了 2015 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 年 3 月 17 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为本项目成果制作了 1 小时的专题节目。 技术指标: (1)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文物古建筑、古树名木养护等信息的远程智能监控与管理; (2)利用基于连续波阵面展开及曲线路径跟踪的图像反演算法,提高林木应力波断层成像精度; (3)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木材性能退化分析评估方法,准确分析木材的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以及结晶度和聚合度; (4)建立雷达电磁波介电常数与木材含水量、纤维方向角之间的关系模型,准确分析古树名木内部结构及根系分布情况。 效益分析: 我国几百年甚至更久远的古典建筑及古树名木众多,极具保护价值。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园林古建筑及古树名木保护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信息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应用情况: 本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北京天安门管委会、浙江省林业厅、杭州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锡市园林局、扬州市园林局、杭州市园文局、杭州灵隐寺、丽水市林业局、湖州市林业局、余杭区林业局、上海建工集团、浙江德升木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实际应用,成效显著。典型应用案例包括北京天安门朝房检测、北京宋庆龄故居检测、杭州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健康检测、扬州瘦西湖公园古树检测、扬州个园及何园景区古树检测、无锡梅园古树检测、杭州城市行道树检测等文物保护项目。 授权专利: 基于单层线性网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验证方法 CN201010290813.0 基于应力波技术的木材无损检测系统 CN201120310446.6
江南大学 2021-04-13
FBG光谱特性实现航空结构健康监测的关键技术研究
本项目以前期积累的有关FBG传感技术在航空结构健康监测中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基础,把握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研究FBG传感器要实现航空结构健康监测的实际工程应用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光纤Bragg光栅反射谱重构技术;(2)基于光纤Bragg光栅反射谱的损伤特征参数的提取及评估方法;(3)光纤Bragg光栅的应变信号/温度信号的分离方法。以推动FBG传感技术的实用化进程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基于物联网的多维健康数据智能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
深圳大学与中兴网信长期保持深入合作,积极探索产学研新模式,通过在健康大数据领域的持续研究与实践应用,为国家健康医疗战略、医学实践及全民健康管理提供大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在《基于物联网的多维健康数据智能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中兴网信将深圳大学科研成果进行转换,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多维健康数据平台,通过便携式智能医疗终端、移动互联端以及大数据云平台,紧密联结患者与医生、医院,有效地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通过多维健康数据分析,有效地保障了高危人群健康。项目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多维健康数据平台,通过便携式智能医疗终端、移动互联端以及大数据云平台,紧密联结患者与医生、医院,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通过多维健康数据分析,有效保障高危人群健康。相关技术内容包括基于协同感知技术的智能移动医疗终端及协同滤波研究、基于移动网络切分优化理论的网络优化及安全研究、基于多维异构医疗大数据的分析诊断云平台构建、应用系统开发及成果产业化。
深圳大学 2021-04-10
基于大数据与深度挖掘的工业机器人健康状态评估
一、项目简介 “中国制造2025”与《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促使智能制造成为生产制造企业的主旋律,而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柔性制造单元,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累积销售68459台。然而,工业机器人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保养和维护对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旦工业机器人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将直接影响正常生产。因此,开发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预测系统对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和应用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前期研究基础 与泉州市微柏工业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采用企业与高校共同投资模式,建立“嘉庚学院—微柏工业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实验室现有师生近百人,为高校师生提供研发环境,为企业进行技术难题攻关并培育人才。与微柏签署了为期3年的技术服务合同(2014.12-2017.12,微柏工业机器人技术支持服务,150万元)。 得到厦门大学中央高校业务费资助“基于大数据的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预测方法研究,2016.1-2018.12,35万元”。 四、合作企业 泉州市微柏工业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工业机器人研发龙头企业,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十余年,专注研发六关节与四关节自由度串并联机械手等,自主研发数十种应用在冲压、喷涂、焊接、激光加工等生产作业领域的专业机器人。自主研发了高精度RV减速机检测台,工业机器人零点矫正与运动精度检测装置,焊接机器人防碰撞测试装置等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与整机检测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0项。作为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企业泉州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等,承担了省部级科技项目10余项。
厦门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9 50 51
  • ...
  • 82 8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