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建校于1956年,位于重庆市主城南岸区茶园新区梨花大道,占地520余亩,是重庆唯一一所公办建设类高等院校。学院始终秉承“厚德、笃学、求实、创新”校训,始终坚持“习学相融,知行统一,培育建设英才,服务城乡发展”理念,充分彰显城乡建设行业特色,先后为国家输送了近7万名高素质技能型的技术精英、管理能手和经营骨干。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课教师大部分具有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和丰富的从业经历。学院有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有国家级、市级重点实训基地9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70余个,3.2万平米综合实训基地和1万平米建筑产业现代化实训基地将于2020年9月投入使用,形成完善的国家级、市级、校级实训体系。学院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不断加强校企合作,2019年牵头组建“重庆市智能建造职教集团”,与中交集团、中治赛迪集团、重庆建工集团、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金科地产集团、重庆中科建设集团、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定向等方式培养人オ。围绕服务重庆重点产业发展,学院与重庆文理学院合作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工程、与重庆科技学院合作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本贯通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围绕退役军人学历教育、创业就业培训服务,学院牵头成立“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博众城市发展管理研究院军民融合学院”。学院与澳大利亚高登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与新西兰国立理工学院开展学分互认,2019年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就业率稳定在较高水平,优质就业率稳步提升。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学院以 “青海省省级重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以及全面推进高职内涵建设”的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抓手,全面深化内涵建设,取得了良好的质量发展。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立足青海,面向行业,形成了“密切行业 突出支撑 集群发展 强化特色”的专业发展格局。坚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大力推行工学交替,积极探索订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青海省地方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和人才规格的需求,在办好传统专业的基础上,拓展新专业。学院设有5个系23个专业,其中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太阳能应用技术、通信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为省级示范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为院级建设特色专业,学院持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现有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5个省级实训基地;拥有为学生实习实训服务的院内实训、实验室39个;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并与百余家建筑、通信类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合作关系,建有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18个;在学院设有全省建设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 学院注重立德树人,不断夯实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基础,自2012年启动了“3211”育人工程(3个主阵地育人,2个渗透育人,1个育人机制,1支师德高尚的育人队伍),构建了“多视角、立体化、全过程”的育人体系;学院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资助体系,积极落实国家、省厅、学院各类“奖、助、补”等资助政策,为优秀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等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学以致用和回报社会。 学院高度重视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此项工作作为学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心任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内强素质、外联企业、全员参与、促进就业,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8%以上,并多次在全省高校就业评估中被评为“全省就业先进集体”, 2009年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以坚定的信心,进取的精神,扎实的工作,深化内涵式建设发展,为创建极具行业和同类院校影响力的新建院而努力奋斗。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建筑火灾防烟空气幕
高层建筑火灾时通常采用的防、排烟方式是设置挡烟垂臂、机械加压送风、机械排烟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不利于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快速疏散,另一方面加压送风输送的新鲜空气对火灾进一步发展有较强的助推作用,而防烟空气幕可以克服以上防、排烟方式的缺点。本项目通过确定火灾时影响烟气流动的因素,分析烟气流动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烟气流动数学模型及空气幕射流流动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实验研究验证和完善理论研究数学模型,完成防烟空气幕结构设计。确定防烟空气幕的基本型式和结构设计的计算数学模型,在理论和实验的基础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现代木结构建筑及桥梁
成果简介: 现代木结构是三大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之一,具有绿色生态、健康宜居、抗震能力强等特点。但国内研究起步晚、发展慢,在制造工艺、设计理论、连接技术、防灾防护及配套集成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先进国家。项目组经过十五年技术攻关,攻克了现代木结构的制造工艺、构件增强、节点连接、防火抗震等成套关键技术,有力推动了现代木结构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IBV智能建筑可视化
IBV以基于数字孪生的三维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理念为目标,通过直观、动态的形式,展示园区各类建筑及设备的空间分布、运行状况和统计数据,实现对园区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方位展示与管理。
北京优锘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4
一种用PVC-FRP管加固混凝土柱的方法
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用PVC-FRP管加固混凝土柱的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适用于民用建筑、工业厂房及桥梁结构中混凝土柱的维修与加固。本发明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柱,在混凝土柱外套PVC管,并在PVC管内配置钢筋,采用FRP布缠绕在PVC管的外面,形成对PVC管混凝土柱的约束作用。外套的PVC管内压应达到1Mpa以上,FRP布可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或芳纶纤维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的PVC-FRP管加固混凝土柱的方法与传统的加固方法相比,具有承载力高、截面尺寸小、延性和耐久性好、施工方便、造价低等优点。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板砌体墙体组合梁托换加固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砌体墙体组合梁托换加固结构,涉及砌体结构墙体加固技术领域,紧贴在需要托换加固的砌体墙体表面上的加固钢板;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加固钢板上的用于将所述加固钢板紧固在需要托换加固的砌体墙体上的对拉螺栓;本实用新型的钢板砖砌体组合梁托换加固结构有效地增大原砌体结构墙体托换成组合梁后的强度和整体刚度以及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的加固钢板、槽钢和对拉螺栓组件采用工厂化制作,现场安装,机械施工程度高,施工简便,造价低;利用结构胶填充需要加固的砌体结构墙体与加固钢板之间形成的空隙,不但改善了墙体的受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cPCI6U加固高性能实时处理系统(产品)
成果简介:cPCI6U加固高性能实时处理系统是一套基于HPPMI架构、采用cPCI/PMC工业标准和ADI公司的SHARC/TigerSHARC系列DSP技术而构建的标准化、模块化、可扩展、可重构的雷达实时数字信息处理系统平台。该系统采用标准ATR加固设计,处理能力可扩展、对外接口可替换,可以广泛应用于机载、车载等恶劣工作环境下的高性能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任务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 技术特点:  并行处理规模可扩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滨海地区大面积超软土加固技术与应用
"项目组针对目前存在工程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自主创新突破,形成系统的滨海地区大面积超软土地基变形计算新方法、改进施工工艺及真空预压法加固关键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围海造陆工程、疏浚巷道工程、污泥固化工程等。(1)滨海地区大面积超软土地基变形计算新方法;(2)适宜大面积超软土地基的高效节能施工设备及工艺;(3)适宜大面积超软土地基的防淤、破淤加固新技术。"
天津大学 2021-04-11
装载加固用档块新产品的完善及推广应用
装载加固用档块是“制造运输用稳固档块的模具及稳固档块”的简称,专利号:ZL 2014 2 0097450.2。该新产品用于铁路平板车运输冷、热轧、不锈钢等卷材以及其他大型货件时的加固场合;以避免平板车装运大型件时,在列车运行和调车作业过程的加速、制动、连挂等环节中,受冲击、振动等外力作用,货件在铁路车辆内产生滑动、窜动等现象,导致车辆偏载、偏重而发生事故。本研究成果----装载加固用档块,是与紧固器、钢丝绳结合起来使用的。该产品“以复合材料代替木材”,便于生产、使用与质量的控制。该产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219 2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