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桥梁结构健康检定、维护与加固理论与工程应用
多年来,作为病害桥梁结构分析与加固技术研发的基础,道路、铁路、市政工程中的桥梁工程健康检定始终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主要开展在役桥梁结构病害与劣化的检定技术、病害桥梁结构结构分析与加固技术研发;在役桥梁加固设计与维护方案设计技术研发以及在役桥梁通车能力鉴定与评估。该方向曾获得省部级奖励8项,出版专著教材5部,完成大型桥梁的检定加固工程达数十项。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4-14
一种木结构柱节点的加固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木结构柱节点的加固结构,包括木结构柱节点的加固结构本体;所述木结构柱节点的加固结构本体是由木柱和剜补新木构成,所述木柱和剜补新木通过枋相连接;所述木柱和剜补新木外侧包裹有铁箍,铁箍镶嵌在柱内,所述木柱与梁之间通过键连接,键位于枋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造合理;能够有效的对木结构建筑的木柱起到稳固和保护作用,使其不易发生破坏,并且不需要对结构进行整根柱的更换,方便施工,减少花费。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原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学校始建于1984年,最初由重庆市高等教育老年工作者协会举办,是重庆市首批高职院校之一。2005年6月,转由重庆鸥鹏实业有限公司举办,2008年11月更名为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2020年5月更名为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学校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重庆大学城,占地903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0万余册。校园廊亭水榭,绿树成荫,建筑恢弘大气,形成“一环、二路、三广场、四亭、五廊”的景观特色。学校设有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城规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房地产商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8个二级院(部),有全日制在校生9500余人,教职工560余人,专任教师48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300余人,高级职称160余人。学校特聘中国工程院江欢成院士(上海东方明珠设计者)、魏敦山院士等专家,建成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学校以建筑现代化为主线,以绿色建筑智能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信息化为重点,构建了以装配式建筑技术为特色的土建类、以工业机器人及新能源汽车为特色的装备制造类、以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为特色的信息技术类、以跨境电商及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类和以环境及文化创意(以室内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为特色的设计艺术类五大专业群。共39个专业。学校教学、实验实训条件一流。与企业共建了满足现有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型结构、装配式建筑、工业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建筑设备与智能化、建筑信息化、艺术与设计、经济管理以及基础实验等10大实验实训中心,拥有校内实训室156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大力推进“办学定位与行业发展相融合、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融合、教学人员与专业人员相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融合、理论实践与行业转型创新相融合”(“五个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科学的创新精神。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稳居重庆市高职院校前列。2019年,全校师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00余项,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国赛区决赛一等奖等。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发起成立了重庆建筑科技(国际)职业教育集团、重庆市菁英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与德中洪堡工业集团公司共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研究院及产业化生产基地;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全球顶级研究机构)共建重庆中德未来工厂研究中心;与全球3D全彩打印领导者—以色列Stratasys公司共建“中国—以色列Pantone认证3D全彩打印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与翰海睿智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美国Cloudera授权大数据培训基地共建大数据学院;与北京云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汉沙等企业共建了虚拟现实技术中心;与阳地钢(北京)装配式设计研究院、中兴教育、华龙网、猪八戒网、华数机器人集团等10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萨克森州建筑协会、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等实施合作办学,实施“2+2”等学历或技能联合培养。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已发展成为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虚拟现实应用培训中心、重庆市虚拟现实内容制作与体感设备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中心)、重庆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基地(人才培训类)等;被评为重庆市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高校章程建设试点学校、高校知识产权“贯标”试点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成效突出集体、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等,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育创机器人实践教学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绿色建筑与节能示范平台
1)绿色建筑研究着力提高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研究水平,通过绿色建筑、零能耗建筑等的设计与运营,为厦门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提供示范与推广,带动厦门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2)城市节能基于UCMap及CFD等研究方法,改善城市通风、缓解城市热岛,探讨适应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特点的城市设计、住区规划等解决方案。3)绿色建筑工程实践在工程实践方面,通过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运营,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实践中。
厦门大学 2021-04-11
绿色建筑与节能示范平台
建筑节能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战略,绿色建筑是其中的重点发展方向。厦门市已从2016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作为厦门市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绿色建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控建造技术、3D打印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建筑中的逐步应用,建筑行业迎来了一次新的技术变革,将建筑形式创新与性能优化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参数化、智能化、适应气候为建筑表皮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厦门大学 2021-04-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现有雁塔、草堂两个校区和一个科教产业园区。雁塔校区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古城墙;草堂校区坐落在秦岭北麓,毗邻千年名刹草堂寺;华清科教产业园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东开发区幸福林带南段,东依景色怡人的浐灞生态园;两校区和产业园区总占地4300余亩。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1956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市政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市政类学科精华,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是新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本科学制的建筑类高等学府,我国著名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业部直属重点大学。1959年和1963年,学校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98年,学校划转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现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陕西省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 经过并校60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实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一所以土木建筑、环境市政、材料冶金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工、管、艺、理、文、法、哲、经、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被国际建筑师协会(UIA)授予"建筑教育特别贡献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学校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学校是国务院批准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校拥有原国家重点学科3个(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在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为B+(全国前20%);材料科学与工程为B(全国前30%);管理科学与工程为B-(全国前40%);2016年11月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具有10种类别的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拥有16个授权领域。博士点涉及工学、管理学2个学科门类,硕士点涉及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基本涵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17个学院,63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有权招收保送生,实行本硕连读。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四个专业为五年学制,其它本科专业均为四年制。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设计等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筑学等21个本科专业获准陕西高校“一流专业”建设。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城乡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等9个本科专业相继通过教育部专业评估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成果研究推广中心、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7个,3个甲级资质设计研究院。陕西省依托学校成立了"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研究院”、“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4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9000余人,研究生5600余人,留学生近70人;继续教育学院在册学生95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8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者1000余人;拥有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5名,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师德标兵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全国模范教师2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万人计划”6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0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名、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1名、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9名、陕西省“三五人才”5名、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3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名、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准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29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7个,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十二五”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在国家重大教育教学改革中,学校先后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平台和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入选“全国深化创新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入选教育部首届“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学生第25、26届UIA(国际建筑师协会)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得1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和2个第三名;在第51届IFL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并校60年来,学校扎根祖国西部,铸就了"传承文明、开创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凝练了"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树立了"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优良校风。先后为国家建设输送了27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成为国家土木建筑、环境市政及材料冶金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十三五"期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将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按照"以质量特色求生存,以改革创新促发展,以服务奉献谋支持,以精细管理提效率"的发展思路,对标国家"双一流"、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和追赶超越目标,系统科学谋划,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建设,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2-01
建筑纤维生产技术
小试阶段/n本技术所生产建筑纤维具有的作用:1、用于混凝土路面、桥面、机场道面、工厂地平等抗裂性要求高的工程。可使工程的完好使用寿命长5-10年。2、用于隧道、矿井的墙面、顶板、蓄水池等采用特种施工方法的工程。采用喷射工艺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掺入纤维将有效减少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率,降低管道磨阻,使混凝土的回弹率墙不超过8%,拱顶不超过12%,提高施工效率,改善作业环境,并有利于推广湿喷技术。3、用于军事防护工程、码头护岸、桥墩、河道、水坝等工程。对混凝土抗裂能力、抗冲击抗磨耗能力的改善作用将使工程的使用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建筑能源审计与节能改造
通过对建筑环境与设备系统的现场测试、建筑能源使用情况、建筑设备系统设计原始资料等,对建筑能源使用状态进行审计,根据业主要求,可进行绿色建筑认证与既有建筑改造项目 LEED-EB 认证(研究团队成员具有 LEED AP 资质),向业主提供建筑能耗使用评估分析报告,根据分析报告提出建筑能源使用薄弱环节,提出建筑及其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方案,以及改造后的节能率。研究团队多年来通过工程实践已进行了多项建筑能源审计与节能改造方案设计。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建筑机电抗震设计软件
成果介绍建筑机电抗震设计软件BMSD 各项功能的研发严格遵循《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中的规定,可推动建筑机电抗震设计全流程规范化、科学化、智能化发展。遵循规范条例,为设计院提供抗震支吊架图纸快速校审。技术创新点及参数地震作用计算:平面布置:节点验算:智能拆分:快速设计:一键校审。
东南大学 2021-04-13
绿色建筑与工业化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建部课题一批课题,开展“绿色建筑参数化生成理论及整体设计方法研究”、“建筑低碳技术集成及减排效果评价研究”、“基于信息技术( BIM )的绿色建筑部品数据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等研究。完成美国能源部太阳能建筑竞赛项目设计建造并获得“能耗平衡一等奖”,连续三届获得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219 2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