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干式电磁选矿设备
一、 项目简介目前大部分导磁性矿物(如铁矿)的选矿方法主要是湿式选矿,选矿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且造成水源污染。在矾钛铁矿丰富地区,尾矿粉中还有三氧化二铁、镍金属化合物、钴金属化合物及铁钛混合体等导磁性矿物不能用传统的湿式磁选办法分离出来,作为尾矿暂时存储起来,占用了大量的场地、污染环境。本项目通过电磁方法,将粉碎到一定颗粒度的矿石与空气混合,形成一定浓度的矿物流体,在矿物流体通过一定磁场强度的磁场时,将某种特定的导磁矿物捕获,以实现矿物的分选。该设备为塔状结构设有物流通道和卸料通道,不同导磁性的矿物质在不同磁场强度的作用下可分层依次选出,尾料从塔的顶端流出,密闭回收,避免扬尘污染环境。该干式电磁选矿设备为机电一体化装置,由选矿塔体、电磁塔盘、可控整流电源及自动化监控装置组成。已完成原理性样机试验、实验结果获选矿企业认可。申报多项专利、已获两项授权(2005201310622、2005201310637)。二、 市场前景河北承德地区、四川攀枝花地区是我国钒钛铁矿集中区域,新矿的开采及大量的尾矿处理需求,为本项目的应用提供广阔市场。在我国注重可持续发展、大力保护环境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今天,本项目将得到用武之地。三、 规模与投资投资规模1000万元左右(不含流动资金)。四、 生产设备数控车床、金属切焊接设备、金属卷板设备、运输吊装设备等五、 效益分析年产100套干式电磁选矿设备,年产值4000-6000万元,年利税400-600万元。六、 合作方式专利技术许可、合作开发产品、提供配套电气设备及技术支持。项目负责人:王华君 郝岩彪所属学院: 电站装置工程研究中心联系电话: 022-60204320 022—26564314-8813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医用干手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干手法,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包括外壳,外壳上有干手窗,外壳内部有一个或 两个可转动的摇臂,摇臂上悬挂毛巾卷,摇臂的旋转轴与定时电机连接,所述外壳内壁的顶部设置有消 毒单元,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有加热单元。所述的定时电机选用现有的具有定时功能的电机,旋转角度 根据毛巾卷的数量而定,如两个毛巾卷则每次旋转 180°,三个毛巾卷每次旋转 120°,以此类推。使用本 发明
武汉大学 2021-04-14
干式铁心电抗器
国内外同类产品以及与同行企业的比较:设计软件先进。适用环氧玻璃纤维缠绕线圈结构和环氧浇注线圈结构。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Dry干电极脑电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Dry干电极脑电系统ErgoLAB可穿戴干电极脑电系统是基于人体工程学设计具有高可靠性的脑电测量系统,通过干电极脑电传感器,用于情绪和认知状态评估。在2.5分钟以内即可完成系统配置并开始实验。轻型可穿戴系统,用于实时监测脑电图,在自然条件和真实应用中具有最大的舒适度和最小的侵入性。通过简单的定位,它可以在最佳位置以高可靠性记录干电极EEG通道,以便对情绪和认知行为(前额叶,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皮层)进行基本评估。情绪和认知行为的评估ErgoLAB可穿戴干电极脑电系统的干电极EEG传感器放置在前额叶,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皮层的对称位置,处于优化位置,有利于评估情绪和认知行为。例如,使用ErgoLAB Dry EEG System,可以获得α(情绪)中的额叶和顶叶不对称性,视觉P300和错配负性N400(认知过程),正面的功率比θ/β(记忆)等。自然行为研究ErgoLAB可穿戴干电极脑电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可以帮助用户在记录脑电图时获得自然和自发的行为。一方面,它采用简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舒适设计,配有干电极EEG传感器,使用户佩戴该设备时感觉舒适并忘记他正在佩戴设备。另一方面,由于它是一种便携式设备,没有电缆并具有超过八小时的自主连续测试时间,因此可以在没有干预或研究人员密切关注的情况下实现最大的移动自由度。用户高度接受凭借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ErgoLAB可穿戴干电极脑电系统是一种受到用户高度认可的设备。它是美学和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具有最大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其使用非常舒适,其传感器不需要在电极和皮肤之间施加电解物质,这消除了最终用户对凝胶的拒绝感(它消除了实验完成后清洗头部的需要)。干电极传感器干电极传感器采用特殊材料和制造技术,无需使用导电电解质即可降低接触阻抗和噪声。它们具有有源屏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运动或电磁干扰造成的伪影。设计有旋转结构,可以在头发上滑动,保证电极与皮肤的稳定接触,并具有自适应压力控制,确保用户舒适。ErgoLAB同步技术与集成该设备可与许多其他硬件技术相结合,以获得有关人类行为的更多信息(如生物传感器,眼动仪,人体定位技术,视频和音频记录等)。这种集成可以通过ErgoLAB同步平台完成,能够以极低的延迟保持最高级别的同步,并且无需参与者携带笔记本电脑。ErgoLAB人机环境多模态数据同步采集分析平台,简单,灵活,可靠神经科学研究,整合了30多个互补技术。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配置和自定义的软件功能。从基本模块开始,您可以选择更多超过30种可用于集成的技术。这样你就可以使用单一工具管理所有技术,甚至扩展它们的未来应用领域。ErgoLAB同步平台该设备可用于ErgoLAB人机环境数据模块化平台,用于心理与行为、脑与认知神经科学,人因工程与工效学,健康或神经营销的研究应用。这些平台允许与其他技术同时录制并自主执行分析或使用ErgoLAB的自动分析。此外,对于任何特殊要求,ErgoLAB都有定制的适应服务。与广泛的数据同步通过ErgoLAB云平台将脑电数据与广泛的数据同步,包括常用的生理数据GSR皮肤电,呼吸和心率等、EEG脑电,眼动、fNIRS近红外脑成像,人体动作,行为观察、面部表情、生物力学、人机交互。实现极低延迟的同步水平同时确保您的整体方案的便携性。Pro Glasses 2 提供了独有的硬件同步能力,无需携带沉重的笔记本电脑。数据分析模块如果研究人员希望得到比实时观察更深入、全面的结论, ErgoLAB可提供数据后期分析的强大工具。该软件为可穿戴式眼动追踪研究而设计,功能包括数据的叠加、诠释和可视化等。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熟干海带丝绿色
荣成市精宜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30
复合型预拌砂浆保水增稠剂
本研究成果系PW系列保水增稠剂,包括干拌抹灰砂浆外加剂PW-1、PW-2,湿拌抹灰砂浆缓凝型保水增稠剂PW-4和湿拌砌筑砂浆缓凝型保水增稠剂PW-3和PW-6。其中,PW-1完全取代了石灰膏的使用,不但净化了施工现场,而且每年可以利用10多万吨粉煤灰。
东南大学 2021-04-10
单晶硅切割废砂浆制备白炭黑
在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制造产业中,单晶硅在线切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砂浆。废砂浆经预处理,除去聚乙二醇和大颗粒碳化硅,剩余部分称为环保废砂浆,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硅、小颗粒碳化硅及少量金属杂质。然而,环保废砂浆易自燃,人们对其回收利用研究的很少,一般封存填埋处理,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本项目利用环保废砂浆制备附加值高、应用广泛的白炭黑并分离回收碳化硅的资源化工艺,具有较为重要的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意义。制得二氧化硅含量可达到98%以上,各项指标达到白炭黑产品的国家标准。
天津大学 2021-04-14
SS-4.0砂浆渗透仪(河北路仪)
产品详细介绍SS-4.0砂浆渗透仪(河北路仪) 用于砂浆试件抗渗性能及抗渗标号的测定。土工仪器,混凝土仪器,水泥仪器,沥青仪器,并为你组建各种实验室。 主要技术参数: 最大允许压力 147×104 Pa。 水泵参数 柱塞直径10mm, 柱塞往复频率 54次/分, 流量 0.1升/分。 试模几何尺寸 Φ70×80×30mm。 一次试验件数 6个 自动恒压和手动恒压 外形尺寸 550×500×810mm 重量约 70Kg
沧州西工业区西33号 2021-08-23
建筑乳液
1.成果介绍由于全球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导致每年至少有数千万吨有机挥发物排入大气层,这些工业化合物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涂料工业是严重的污染源之一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公路危桥加固综合技术
各种类型的桥梁在经过一定时间运行后,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稳问题,尤其是早期建设的桥梁,随着交通量增加和超期服役,许多已逐渐变成了危桥,危桥的加固问题不是一般的路桥养护问题,而是关系到能否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技术难题。该项目为省部级项目,2001 年 6 月通过山东省科技厅鉴定,认为该项目所取得的技术成果为国内外首创,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取得的主要工程成果为:(1)1998 年,设计并成功加固了滨洲黄河大桥北接线工程。(2)2000 年,设计并成功加固了 104 国道界河立交桥。(3)2001 年,设计并成功加固了 205 国道高峪铺公铁立交桥。(4)2001 年,设计并成功加固 309 国道淄博立交桥加固工程(5)2004 年,设计并成功加固了山东荷泽人民路公铁立交桥加筋土挡土墙。应用范围:本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核心技术可应用于铁路、公路危桥、挡土墙加固等有关的岩土工程领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730 73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