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矿用隔
爆
不间断直流电源
煤矿井下可能由于检修和故障会经常断电,而许多设备(如瓦斯监控、数据通信等)不在特殊情况下是不允许断电的。为保证这些设备的电源不间断,矿用隔爆不间断电源是必备。开发的矿用隔爆不间断直流电源是 24V 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环境中向其它矿用设备供电。它还提供供电状态输出信号,蓄电池充放电指示,为检修提供方便。它是井下要求不断电设备的必备。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建筑
乳液
1.成果介绍由于全球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导致每年至少有数千万吨有机挥发物排入大气层,这些工业化合物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涂料工业是严重的污染源之一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CUJ60矿用隔
爆
兼本安型料位计
CUJ60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料位计 ( 以下简称料位计 ) 为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 , 是一种定时检测的连续式料仓料位测量装置,它适用于煤矿井下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气体的环境。料位计的检测机构采用钢绳吊挂重锤测深的原理,电气部分采用数字脉冲技术,显示和报警功能比较齐全 , 该装置作为矿井提升、运输监控系统的粒位检测传感器,已在煤矿井下应用,它也可以单独用作粒位测量仪表,可以节省看仓人员,并有利安全生产和指挥调度。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沈阳
建筑
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地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沈阳,位于风光壮美的浑河南岸。学校是一所以建筑、土木等学科为特色和优势,以工为主,工、管、理、文、农、艺术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原隶属于国家建设部,2000年在国家办学管理体制调整中划归辽宁省管理,2010年成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诞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一所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伴随着共和国前进步伐不断成长和发展的高校。在72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大学使命,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建设行业发展,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1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是国家建筑行业优秀人才的摇篮。学校现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5个博士一级学科及学校总体排名均位列辽宁省属理工类高校第一名。学校入选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13个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个专业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动画、环境设计5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6000人,现有本科生111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500人,外国留学生800余名。学校设有15个学院(教学部),19个直属科研机构和直属科研平台,现有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导师654人,教授199人,副教授428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级专家4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中国博士后“香江学者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及辽宁省创新团队11个。学校本科教育包括7个门类下24个专业类,共50种专业。6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获批辽宁省首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优势特色专业。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我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现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科技平台,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个,省级实验中心及实践基地28个。学校2002~2019年的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辽宁省高校名列前茅。“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科技总经费14.55亿元,累计科研立项44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金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0余项。发表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2200余篇,其中多篇学术论文在《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校在中国高校产学研实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3名。我校入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 ,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学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立项320余项,教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30余项,2次被评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连续6次被评为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或科研、合作办学关系,是国家教育部选定的招收国内访问学者单位,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可以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是辽宁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博士奖学金生招收院校,是辽宁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辽宁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学校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举办的信息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是基地的示范项目。学校与罗马尼亚特来西瓦尼亚大学共同建立了孔子学院。学校校园底蕴深厚、优美宜人。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主校区规划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筑形式现代、质朴、简练,功能设施齐全。教学区为网格式、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庭院组合,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一座长达756米的亚洲第一文化长廊将教学区、图书馆、实验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学校校园获得国家“2008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秉承“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博学善建、厚德大成”的校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建筑大学而努力奋斗!
沈阳建筑大学
2021-02-01
北京
建筑
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 学校源于1907年清政府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1933年更名为北平市市立高级职业学校,1936年增设土木工程科,后历经北京市市立工业学校、北京市建筑专科学校、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北京建筑工程学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发展阶段。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学校1977年恢复本科招生,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1986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2年“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成为博士人才培养单位。2014年获批设立“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5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协议,学校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6年5月,学校“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获批“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2017年获批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2018年5月,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筑学、土木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有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西城校区占地12.3万平方米,大兴校区占地50.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8.8万平方米。目前,学校正按照“大兴校区建成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城校区建成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科技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的“两高”布局目标加快推进两校区建设。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52.9万册、电子图书185万册,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52个,与住建部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是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最为齐全的高校。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学校现有1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单位,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现有3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自动化。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学科设置以工学为主,兼有管理学、理学和艺术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有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拥有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我校全部工学学科参加了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并获档次评价,其中建筑学、土木工程2个学科评估结果为B。 学校名师荟萃、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1019人,其中专任教师644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9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87人,教授106人,博士生导师24人。拥有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北京学者2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才8人,北京市长城学者8人,北京市科技新星8人,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个人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教育部、住建部专业指导和评估委员会委员9人,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高层次人才、学术创新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80余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团队、北京市教委学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创新团队等各类团队28个。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年来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9 项,其中一等奖13 项。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高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10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另有4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 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 个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95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和首都高校“挑战杯”、“创青春”等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4 项、省部级以上奖励743项。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育精英良才。现有各类在校生1184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717人,硕士研究生2171人,博士研究生20人,成人教育学生1842人,留学生92人,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多年来,学校遵循“立德树人、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和“爱国奉献 坚毅笃行 诚信朴实 敢为人先”的北建大精神,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参与了北京60年来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成为国家和首都城市建设系统的骨干力量。校友中涌现出了被称为“当代鲁班”的李瑞环,核工业基地建设的奠基人赵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桂生、沈小克、张宇、罗玲、胡越、包琦玮、高士国、杨伯钢,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毕业生全员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4年进入“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校始终坚持科技兴校,不断强化面向需求办学的特色,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地下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现代城市测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为代表的若干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学校现有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及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城市测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等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近年来,我校教师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共13项,2010、2011、2012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近五年,新增各类科技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90余项;科技服务经费连年超过2亿元。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具有建筑行业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2所高校之一。 学校面向国际,办学形式多样。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战略,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63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首都高校平安校园示范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北京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提质、转型、升级”的工作方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以首善标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上层次、上水平,向着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式、创新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奋进。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2-01
山东
建筑
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地处山东省会——泉城济南,雪山脚下,映雪湖畔,绿色生态廊道纵贯南北,特色建筑与诸子雕塑错落有致,自然风光宜人,人文气息浓郁。 学校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法农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山东省与住建部共建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高校、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教育部创新团队依托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2400余亩,校舍面积70余万平方米。馆藏图书467万余册,其中印本图书201万余册、电子图书266万余册。《山东建筑大学学报》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山东省优秀期刊,并被10大数据库收录。 目前,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和2个研究(设计)院,58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7万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959人,其中专任教师1477人,高级岗位人员927人,博士生导师38人,硕士生导师645人。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双聘院士、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省外专双百计划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59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高校师德标兵等49人次。教育部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创新团队5个。 学校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省级及以上平台23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基地)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7个。6个土木建筑类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评估。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示范课程、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精彩一课”5门,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拥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筑学、山东省“泰山学者”特支计划优势学科建筑节能技术及9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科学成果一等奖以上奖励23项,其中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科技成果一等奖11项。2013年以来,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858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47项,获批省级教研项目5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7项、教学成果奖37项。学校还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智慧城市、建筑遗产保护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五年来,学生在“挑战杯”、数模、电子设计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2100余项。学校棒球队荣获2016年、2017年中国大学生棒球联赛冠军。毕业生综合素质优秀,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现开办1个博士联合培养项目,1个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8个中外合作办学本专科项目和20个学生访学项目。 60余年来,学校扎根齐鲁大地,凝练了“厚德博学、筑基建业”的校训,树立了“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优良校风。建大校友遍及齐鲁、辐射全国,在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进入新时代,学校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主动对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大力推进质量提升、学科引领、人才建设、管理创新和文化塑校五大工程,为开创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崭新局面努力奋进。
山东建筑大学
2021-02-01
安徽
建筑
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学校是安徽省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省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教学管理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学校设有12个学院,现有6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生17600余人,研究生近1600人。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8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8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018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421人。拥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学校现有11个一级学科、4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5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安徽省高校智库。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60多万册,电子图书300多万册。学校紧紧依托“大土建”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凝练科研方向,在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学术团队。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26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90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并取得突出成绩。近年来,获得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8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600多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7项、一等奖21项。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新工科项目2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学校现有节能研究院、建筑科学研究中心、徽派建筑研究所等25个科研机构,拥有建筑设计研究院、岩土勘察设计院、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建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校办企业,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市招生。近年来,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新生录取分数线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突出位置,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足球比赛、“挑战杯”大赛、智能建筑大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和各类建筑、规划、结构设计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1000多项。学校对外交流日趋活跃,已与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白俄罗、韩国以及台湾地区2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校是教育部认定的中外合作办学单位。学校坚持“进德、弘毅、博学、善建”的校训,坚持“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和“质量立校、创新领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走打好“建”字牌,做好“徽”文章的特色发展之路,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实现高水平有特色建筑大学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地址: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紫云路292号(南校区)邮编:230601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856号(北校区)邮编:230022电话:0551—63828012传真:0551—63517457网址:www.ahjzu.edu.cn邮箱:ajd@ahjzu.edu.cn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2-01
吉林
建筑
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为特色,理、工、文、管、法、艺、经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吉林省重点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吉林省城乡基本建设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产业发展决策咨询与技术创新服务基地。 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设立的十所建筑类专门学校之一。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1997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成绩。2010年学校从红旗街老校区整体迁入净月新校区。2013年更名为吉林建筑大学。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学校被确定为吉林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占地面积9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4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13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600余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6亿元。学校不断完善人文环境、文化设施和景观建设,优化学习环境,满足学生成才需要。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6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5000余名,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全日制来华留学生100余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850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280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300余名。学校拥有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资深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二三层次人选、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吉林省第一批百名科技领军人才、吉林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跨世纪中青年骨干教师、吉林省建筑大师和吉林省勘察设计大师等各类高层次专家、学者80余名。 学校设有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等16个学院(部)。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设计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个,建筑与土木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安全工程5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以及建筑学硕士、风景园林硕士2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形成了涵盖理、工、文、管、法、艺、经7个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类别。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学科为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其中建筑学、土木工程为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建设一级学科。 学校开设本科专业52个,拥有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吉林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6个,吉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城乡规划6个土建类专业通过全国土建类专业教育评估,土木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等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 学校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教育教学和高质量社会服务。学校在严寒地区绿色建筑、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建筑防灾减灾、城镇化建设规划、设施与不动产管理(FM)、建筑信息化协同设计(BIM)、历史建筑修复与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学校建有包括“松辽流域水环境”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松辽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吉林省高校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结构与抗震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寒地绿色建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建筑电气综合节能重点实验室、吉林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吉林省建筑一体化集成技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在内的3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各级纵向科研项目800余项;学校获各级政府奖项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授予学校“全国建设系统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致力于培养和造就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服务城乡基本建设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形成了“三实型”人才培养特色。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先后被吉林省发改委、人社厅、教育厅等部门确定为“吉林省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被教育部评为“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评选的六所“中国创业创新典型示范高校”之一。 学校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的校园文化,被评为“吉林省文明单位”“全国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示范单位”,被授予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学校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松辽流域能源与环境教师创新团队”被认定为首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近年来有几十名教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学校大力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组织开展具有品牌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近年来学校在全国和吉林省大学生各类活动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被评为全国优秀组织单位。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位居省内高校前列,多次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毕业生进入全国一线城市的比例达到52%,进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等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的比例为30%以上。学校自建校以来培养的7万余名毕业生活跃在国家城乡基本建设领域,成为建筑科研、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通过互派留学生及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协作。近年来,学校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美国杨斯顿州立大学在建筑学、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等专业合作举办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面对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聚焦创新能力提升,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全校师生员工奋发有为,克难攻坚,为建设“特色鲜明、域内一流、同类领先的教学研究型社会主义现代大学”的目标不懈努力奋斗。
吉林建筑大学
2021-02-01
建筑
遗产保护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课题研究,开展“沁河中游古村镇研究”,、“北京古村镇调查研究”、“山西省古村镇保护利用与减贫方略研究 - 测绘与导则”等项目研究。出版专著“山西古村镇系列丛书”、《北京传统村落》、《山西古村镇历史建筑测绘图集》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爆
轰合成金刚石的连续提纯工艺及其装置
本发明涉及爆轰合成金刚石的连续提纯工艺及其装置。爆轰合成金刚石的连续提纯工艺,将爆轰灰与纯度为95%-98%浓硫酸混合成原料浆料,按一定的流量从底部或下部注入反应釜,50%-60%高氯酸根据物料处理量从反应釜底部注入反应釜,混合搅拌充分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物根据进料量和反应釜容量限定从底部或下部进入下一级反应釜中,从下一级反应釜底部补充高氯酸;经连续分级提纯直至物料颜色从黑色变为灰白色止。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50
5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