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钢管混凝土桥墩的静力和抗震性能研究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消能自复位的桥梁抗震挡块构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能自复位的桥梁抗震挡块构造,包括盖梁、梁体,所述盖梁顶面上设置有减隔震支座,所述梁体支撑于所述减隔震支座上,在所述盖梁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挡块,将一块突出部分宽度方向带贯穿孔凹形钢板的平整端端部嵌固于所述挡块中,在所述凹形钢板与一块突出部分宽度方向带贯穿孔、平整端端部带斜坡面的翻转钢板的孔内穿设铰轴销钉并将二者连接在一起形成活动铰,在所述梁体预埋件上焊接一块悬臂端端部与翻转钢板有相同坡角的钢板,所述翻转钢板端部布置有若干弹簧,所述弹簧将翻转钢板与盖梁连接在一起。地震作用下,本发明通过活动铰和若干弹簧可耗散地震能量和实现梁体自复位,减少落梁事故的发生,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18
同济曙光岩土及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分析软件
同济曙光软件通过建立统一图形平台的开发方法,采用层次式模块架构法,开发既 有一定通用、灵活性,又能与规范相结合的岩土及地下工程分析软件。能够较好解决目 前现有的大型商业有限元通用软件过于“通用”,造成使用复杂,无法与规范结合的问 题;而专业软件又过于“专业”,灵活性与通用性不强等问题。 同济曙光软件系列产品包括有限元通用分析平台、国内唯一的有限元商业反分析软 件、公路隧道设计计算分析软件、盾构隧道设计计算分析软件、边坡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软件等模块,并正根据市场和工程需要研发新的系列地下工程相关软件。 
同济大学 2021-04-13
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软件
本软件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中跨区间无缝线路的设计,满足养护维修的需要。本软件将一般设计院较难掌握的复杂功能集成于一体,主要包括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桥上无缝线路设计和无缝道岔设计的功能。其中,桥上无缝线路设计软件模块可以对简支梁、连续梁、刚构梁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梁型上的无缝线路进行计算,计算内容包括钢轨受到的伸缩和挠曲附加力以及相应情况下桥梁支座受力等;无缝道岔设计软件模块可应用于单组道岔,以及由两组或三组道岔组成的道岔群,可进行道岔和道岔群的单轨温差时的各项计算和检算或可铺设轨温范围的计算。本软件还可根据计算结果绘图、进行强度、稳定性和断缝检算,最终自动生成详细的计算报告书。 本软件根据一体化模型的建模思路,采用VB.NET语言对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二次化开发,是基于ANSYS的纯中文界面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软件。其中,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桥上无缝线路设计软件模块通过建立桥梁-轨道纵横垂向空间耦合模型,充分考虑了桥上无缝线路的实际情况,通过有限元单元模拟钢轨、桥梁、扣件等组成部分,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合理。 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无缝道岔设计软件模块通过建立纵横向空间耦合的道岔模型,充分考虑了道岔的实际情况,通过有限元实体单元模拟钢轨、轨枕,并且通过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扣件、间隔铁和限位器等的实际阻力情况,相对于同类型的道岔计算软件,本软件建立的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计算结果也更加准确、可靠。相对于同类软件,本软件最大的优势在于:除了单组道岔外,还可以计算和检算两组或三组不同号码道岔之间以及不同夹直线长度的任意组合,软件功能更加强大,使用范围更广。 经多次实践检验,本软件的计算和检算结果准确可靠。    应用范围: 本软件主要应用于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对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中跨区间无缝线路(包括桥上无缝线路和无缝道岔)的设计,也可以满足养护维修的需要。便于设计单位和现场施工人员的使用,可以加快设计进度。 城市轨道交通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软件已在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下属沈阳设计院和中铁五院等设计院开始应用,普遍反映良好,市场化前景广阔。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复合材料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与仿真软件(CPSD)
复合材料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与仿真软件(CPSD)源于军工科研项目,是一款集成在全三维数字化环境下的集工艺设计与仿真于一体的软件系统,解决复合材料零件铺层工艺设计模式改进、精细化水平和设计效率提升的问题。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复合材料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与仿真软件(CPSD)源于军工科研项目,是一款集成在全三维数字化环境下的集工艺设计与仿真于一体的软件系统,解决复合材料零件铺层工艺设计模式改进、精细化水平和设计效率提升的问题。该软件集复合材料零件的模具型面生成、铺层工艺设计、仿真分析、工艺验证及可制造性评价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高效铺层设计、高精度仿真和全过程三维数字化、可视化、知识化、集成化的特点,为实现复合材料零件的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撑。航天、航空、汽车、能源等行业大量采用复合材料零件,需要专业的基于三维模型的复合材料快速设计与制造软件,实现从经验的手工设计到全三维数字化设计的转变,从而提升复材零件的智能制造水平。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纵横公路工程设计数量表算量软件V3.3
纵横公路工程算量软件通过自动读取Excel格式的工程数量表,能实现定额工程量、清单工程数量的自动统计。让造价人员专注于造价分析,而不是算工程量。 在项目前期阶段,能快速形成造价文件的项目表、定额结构,一步完成「量」的采集、「价」的预配。由此,即可便于用经验法判断设计数量的合理性;快速地初步分析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性。 在项目招标与实施阶段,软件能快速统计工程量清单、建立分部分项工程计量台账,节约施工图复核的周期,加快推进项目实施进度。软件生成的计量台账,作为项目业主施工图复核的结果,据此与施工企业施工图复核结果对照检查,确保公平。
珠海纵横创新软件有限公司 2023-02-15
积木式建筑模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一种静态模型的建筑模型,尤其是一种积木式建筑模型,它以建筑中的常用部 件为基本模块,由柱(1)、雨蓬(2)、屋面(3)、台阶(4)、墙(5)、门(6)、踏步(7)、平台(8)、 接头(9)、 梁(10)、楼面(11)、窗(12)组成,各基本模块之间采用榫卯形式连接,可搭接成各种形式、 风格的建筑模 型。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空调型”建筑涂料
本发明提出一种在夏季能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且又大量发射自身热量,而到冬季时可 自发转换成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且又很少发射自身热量的涂料,即吸收发射比可逆转换 的“空调型”涂料。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由氯化钴与六次甲基四胺混合物、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和三芳 甲烷内酯类化合物组成的在低温下可吸收太阳能、在高温下可反射太阳能的吸收发射可 逆转换材料,以及由氧化钒化合物和氧化钨化合物组成的低温下为低发射率、高温下为 高发射率的可逆转换材料,因此本发明实现了冬季吸热和夏季绝热的可逆转换,本发明 所需原料来源广泛、制作工艺简单,因此易于推广应用。
同济大学 2021-04-11
建筑云雾空调系统
大气改善调节系统是集成了化工原理、环境工程、智能控制和机械设计为一体的高效节能产品。 以环境整体作为能量动态变化和控制的参照系,采用人工智能系统,精确计算自然蒸发速率,控制喷雾量,在环境中形成20微米以下的干雾(相当于自然界中的云),利用水的热辐射吸收,有效的消除太阳辐射能量在局部积累,通过水蒸发带走局部热量,准确调节整个环境的温湿度,以此达到环境整体降温的效果,具有防热效果好、空气流通好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阻挡消除灰尘、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对空气进行消毒杀菌等作用。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4-14
长春建筑学院
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培养建筑师、设计师、工程师的摇篮——长春建筑学院。 长春建筑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农、艺、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省属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2000年6月;2004年2月,经教育部确认为实施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2011年4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17年12月,被确定为吉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有奢岭、高新2个校区。奢岭校区坐落在5A级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南端,风光旖旎,生态环境宜人;高新校区坐落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火炬路1519号。校园占地面积83.43万m²,建筑面积39.20万m²,共有专任教师696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317人,学校图书馆藏书115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87万元。 学校设有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城建学院、电气信息学院、交通学院、管理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健康产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思政教研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研部15个教学单位。开设了41个行业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管、文、农、艺、医6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土建工程类、电气信息类、管理类、艺术设计类、健康类五大主干学科专业集群。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品牌专业及特色专业;工程造价、环境设计专业为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特色专业。 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4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306人。拥有长白山技能名师2人、吉林省教学名师2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教育科学专家库专家20余人。学术梯队结构合理,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崭露头角,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培育、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智力潜能,依托行业办学,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五位一体”教学体系为基础,以人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全面育人体系为支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四实”平台为载体,以常态化自我评估机制为保障,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形成了职场时态下的文化创意类人才培养模式、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等在省内高校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学校是吉林省教育厅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2个省级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省级精品课4门、省级优秀课2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和省级校企合作开发立项建设课程各1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以及其他省级各类教学大赛奖57项。 学校是吉林省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高校。学科和学术平台建设在土木建筑、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现有9个省级重点科研平台、1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分别为吉林省发改委重点工程实验室——吉林省污水处理工程实验室;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筑环境感知与控制实验室: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能源应用与环境控制实验室;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吉林省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吉林省首批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高校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建筑节能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高校重点工程研究中心——VR创新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本土文化艺术数字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团队;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土木工程。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在工程、艺术两个类别的控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艺术设计三领域形成了一定研究与创新优势。其中,控制工程领域,依托省发改委“建筑环境感知与控制重点工程实验室”,承担重大横向课题;在污水处理系统先进控制技术、高抗扰信号处理技术--认知雷达研究等方向处于学术领先地位;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依托省高校“建筑节能工程研究中心”和“土木工程重点学科”,形成了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与加铺等特色方向;艺术设计领域,依托“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等省高校人才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平台,承担文化部文化创新工程、科技提升计划2项课题和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1项,在文化产业园区“政、产、学、研、资、介”一体化模式理论和实践探索、区域民俗文化研究等方向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成果。 学校获得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以及其他科研奖近80项。 作为吉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学校始终注重“特色办学”,建有多结构、高水平和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群,为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实践育人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校扎实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的校园风气;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大力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组织开展具有品牌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学校强化校、院两级管理,突出分院管理主体责任。开设了全省首家高校行政服务大厅,可同时办理123项业务,极大方便了师生。 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典、新加坡、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5年、2017年,学校先后成功举办两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海峡两岸70余所高校的校长出席论坛,对促进海峡两岸大学交流与合作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始终保持在90%以上,初次就业率始终高于吉林省本科初次就业率,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其中,25%左右的毕业生进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国有企业就业;3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就业;45%左右的毕业生服务于吉林省经济发展。 学校培养出的2.2万名毕业生在专业素质、实践能力、敬业精神、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管理精英和技术骨干。毕业生在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下得去、用得上、信得过、干得好的新长建品牌。 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学校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创新为办学宗旨,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转型发展为重点,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提升,实施优特强发展战略,正朝着建成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农、艺、医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阔步前进。
长春建筑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145 1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