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跨度与多高层建筑结构物振动控制新技术
本项目科技成果可以有效解决大跨度或多高层民用、商用或工业用途筑结构物中的振动问题,振动类型可以是由地震和风等环境荷载诱发的结构振动,也可以是由电机和旋转机械等工业设备引起的建筑物振动反应。 科研项目“多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的消能与控制”系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专题,课题编号101-9914006-3,由国家计委下达。本项目是在日本、美国和新西兰等地震多发国家近十年来广泛关注的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也备受重视。其基本思想是使被设计的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符合基于三个水准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实质是强调满足生命安全和损坏控制这样两个设计目标,但是解决的手段依靠的是包括消能减震技术在内结构控制技术。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以被动控制技术为主,开发了包括挤压型铅合金阻尼器和弯剪型铅合金阻尼器在内的各种工程实用的阻尼器。项目研究成果2007年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建设部,获奖年度为2006年),其中的弯剪型铅合金阻尼器获国家发明专利。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复杂高层建筑高效抗震结构体系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具备双层定型相变材料层的建筑外墙结构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双层定型相变材料层的建筑外墙结构体,其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定型相变墙板层、第一隔热层、墙体层、第二隔热层和内定型相变墙板层,其中外、内定型相变墙板层分别由相变 露环境下全年冷负荷最小,并当墙板层温度等于或高于 Tm1 时相变材料由固态融化为液态;该相变温度 Tm2 被设定为在其暴露环境下全年热负荷最小,并且当墙板层温度等于或高于 Tm2 时相变材料由固态融化为液态。本发明中还对两种定型相变墙板层的相变材料的组分及配料比进行了设计。通过本发明,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外墙冷负荷和热负荷,显著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大型建筑屋面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
1 成果简介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对于大型工业厂房、体育馆、展览馆、候机楼等跨度大、结构复杂的屋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安全设施系统。其功能是依靠水流自身的重力或水流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的负压抽吸力将降雨产生的屋面积水安全、快速的排放到市政雨水管道内,避免发生雨水通过天窗翻入建筑物内以及地面冒水等现象。 与现有的屋面排水系统相比,“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采用了更先进的设计原理、理论和方法, 因此具有优异的排水能力、 自清洁能力、经济性和可靠性。 建国初期,我国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主要参考前苏联的设计方法,工程建设中完全采用重力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导致 20 世纪 50 年代屋面雨水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很多问题,造成重大损失。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开始,由清华大学和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合作,清华大学王继明教授主持开始研究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及计算,研究组采用了掺气水流等更合理的理论,经过两个阶段的研究,研究成果于 1988 年编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 15-88,经过 20 年的实践验证, 取得了非常满意的应用效果。 近年来,研究组在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完善了原有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更具应用价值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方法及“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本成果获得 1996 年教育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这是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工业、运输、娱乐、体育、民用等事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大型建筑的建设,安全可靠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价值。2 应用说明“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 由清华大学等单位结合国内具体情况经过长年试验研究、验证获得,属于自主开发产品。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设计程序、雨水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斗、连接管、悬吊梁、立管、固定件、排气装置)、施工要求和规定等。 应用时主要通过设计程序确定出专门雨水斗的位置、个数、悬吊梁的高度等关键参数,然后由建筑单位进行施工。施工过程要满足相应的要求和规定。3 效益分析针对屋面雨水排水量 72 L/s,屋面雨水天沟长度 60m,且排水管材为焊接钢管的初始条件,分别采用现有屋面排水系统和“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 进行排除,结果显“改进型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建设材料消耗最少,建设成本比现有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节省 30%以上。
清华大学 2021-04-13
文物古建筑及古树名木物联网智能无损检测技术
作为珍贵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及古树名木受到各级政府的重点保护,定期勘查和分析文物古建筑及古树名木健康状况成为文物保护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园林古建筑及古树名木进行无损检测可直接为养护管理服务,也可为建立其健康档案提供依据,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研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林木应力波无损检测仪,开发了相应的断层成像软件;提出了结合物联网、应力波、微钻阻力、探地雷达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无损检测方案。项目组拥有美国产的 TRU 树木雷达探测仪、德国产的 PICUS 三维断层成像检测仪和 Resistgraph 微钻阻力仪、美国产的SOC710VP® 便携式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等先进林木检测仪器。能够对各种类型的古树名木、进口原木、城市行道树、文物古建筑木结构进行健康监测或质量分级。 该项目成果获得了 2015 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 年 3 月 17 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为本项目成果制作了 1 小时的专题节目。 技术指标: (1)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文物古建筑、古树名木养护等信息的远程智能监控与管理; (2)利用基于连续波阵面展开及曲线路径跟踪的图像反演算法,提高林木应力波断层成像精度; (3)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木材性能退化分析评估方法,准确分析木材的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以及结晶度和聚合度; (4)建立雷达电磁波介电常数与木材含水量、纤维方向角之间的关系模型,准确分析古树名木内部结构及根系分布情况。 效益分析: 我国几百年甚至更久远的古典建筑及古树名木众多,极具保护价值。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园林古建筑及古树名木保护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信息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应用情况: 本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北京天安门管委会、浙江省林业厅、杭州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锡市园林局、扬州市园林局、杭州市园文局、杭州灵隐寺、丽水市林业局、湖州市林业局、余杭区林业局、上海建工集团、浙江德升木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实际应用,成效显著。典型应用案例包括北京天安门朝房检测、北京宋庆龄故居检测、杭州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健康检测、扬州瘦西湖公园古树检测、扬州个园及何园景区古树检测、无锡梅园古树检测、杭州城市行道树检测等文物保护项目。 授权专利: 基于单层线性网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验证方法 CN201010290813.0 基于应力波技术的木材无损检测系统 CN201120310446.6
江南大学 2021-04-13
全水深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监测潜标
项目成果/简介: 潜标可实现全海深海洋环境的定点、长期、连续、多层次、多要素同步观测,并具有隐蔽性好、不易被破坏等优点,是开展海洋环境长期连续观测最有效的手段。 自主研发系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潜标:2008年以来,团队突破了深海潜标系列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海洋动力环境多尺度同步观测潜标”、“定时卫星通讯潜标”等系列高可靠性深海潜标,实现了海洋动力环境长期连续准实时观测。相关研发成果已获4项国际发明专利及8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基于研发的潜标,在南海、西太平洋、东印度洋累计布放潜标400余套次,总结出一套安全高效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潜标布放回收作业流程,作业成功率达到100%,解决了我国海洋环境长期连续观测技术瓶颈,大幅提升了我国海洋环境长期连续观测水平。 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自2009年以来,在南海开展潜标布放回收航次22次,累计布放各类潜标350套次,目前同时在位观测潜标42套,观测海域横跨吕宋海峡、南海深海盆、南海东北部与西北部陆坡陆架区,最长工作时间已接10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于2017年完成潜标观测站位在南海深海盆的全面覆盖,实现了南海复杂环境的长期连续观测。上述成果入选2017年度“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 构建了横跨西太平洋热带-副热带的全水深潜标观测阵:2015年以来,在西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布放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潜标60余套次,构建了横跨热带、副热带(0-22°N)的西太平洋潜标观测阵,实现了西太平洋低纬度流系时空特征、中尺度/亚中尺度过程及混合的长期连续观测,有力支撑了西太平洋海洋动力环境研究工作的开展。 成功布放回收国际上首套万米综合观测潜标:基于自主研发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潜标,2016年1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成功布放国际上首套万米多学科综合观测潜标,并于2016年9月成功回收。目前以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渊海域构建了由6套潜标构成的海沟观测阵,实现了深远海域海洋动力环境的长期连续监测,体现了我国深远海长期连续调查的技术水平。项目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效益分析: 该系统主要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的长期连续监测,是海洋环境监测最基本的设备和手段,可为海洋动力过程科学研究、海洋数值预报模式同化验证、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等提供数据和平台支撑,具有重要的科学、社会和军事意义。随着当前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海上经济贸易、海上军事活动等方面的迅速发展,对海洋动力环境的观测和认知的需求日益迫切,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潜标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前景。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US 9,372,082 B1 US 9,423,251 B2 US 9,593,947 B2 US 9,557,171 B2 201410252441.0 201410252601.1 201410821320.3 201510243938.0 201510244120.0 201510244469.4 201510244144.6 201410820855.9技术成熟度:通过中试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核辐射综合监测信息处理系统
为了生态环境安全,满足某些区域特殊环境核辐射的监测需要,沈阳理工大学与沈阳某研究所联合开发了核辐射综合检测信息处理系统。该成果利用3G无线网络实现区域环境核辐射的实时监测,实现测量数据和信息无线网络传输与处理,对核辐射参数及相应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综合测量。该系统可以用于涉核区域环境核辐射剂量的无线远程监测,能够将实时数据和辐射剂量的分布情况形象地显示在上位机图形界面上,具有数据无线传输与控制、数据存储、历史数据查询、节点的远程控制等多种功能。该项目已经于2012年底通过部级鉴定并申报科技进步奖。
沈阳理工大学 2021-05-04
区块链实时分阶段性能监测平台
本项目通过创新数据获取方法、创新区块 链性能分阶段评估指标,建立了耦合度较低的 后端数据获取、云端数据处理、前端数据可视 化的性能评估平台原型
中山大学 2021-04-10
基于 WSN 高铁运行环境监测系统研发
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营关系到旅客生命财产安全,高速列车运营环境监控是铁路安全 运营的重要保障。开展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的高速列 车运营环境监测理论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高速列车 WSN 亟需解决的问题: ➢ 接触网和车载设备对 WSN 的强电磁干扰问题 ➢ 高速列车运行时,对 WSN 质量的影响 ➢ 大规模传感器节点动态负载均衡和实时路由控制问题 ➢ 计算资源有限条件下,低信噪比监测数据的处理、融合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1
智海浅海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技术简介 智海浅海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可应用于海水养殖场、海洋牧场和海洋保护区等近海区域的海洋环境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监测系统由无人潜航器、无线传感浮标和无人船搭载的各种传感器及配套的监测软件组成,可用于监测海水温度、PH值、溶解氧、浊度、盐度、氨氮含量等环境参数,也可利用无人潜航器上搭载的摄像机、水听器和鱼探雷达监测生态系统状况,采集水下视频与水声信息。 创新点及性能指标 1.智海无人潜航器专为浅海、河流和湖泊的生态与环境监测而设计,根据应用场景配备深度、温度、PH值、溶解氧、浊度、盐度与氨氮含量等传感器。搭载前后两个低照度摄像机、照明设备、水声通信系统与避障传感器,嵌入了本公司设计的柔性障碍物识别算法,可根据任务设置与海图匹配自主巡航。智海无人潜航器的最大下潜深度为100米、单次最大续航里程为9.8哩,最大潜航速度8节。 2. 海水水质自动监测浮标搭载常见的水质传感器、通信终端和北斗定位终端,并结合了现代化的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浮标设计及制造技术,是实现环境水质监测自动化、网络化、在线监测的有效技术手段。 3. 锚缆供电浮标: (1)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具有极强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内存容量大,断电时数据不丢失,并具备数据补发功能; (2)自供电浮标:太阳能板与蓄电池联合供电,实现阴雨天,整体系统仍能正常工作;锚缆供电浮标:由区域供电中心通过锚缆供电; (3)浮标固定:根据不同的水下情况选择不同的锚缆和抛锚形式,锚缆能够耐受礁石磨损和恶劣情况的牵引拉拽,防止浮标漂移丢失。
山东科技大学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9 40 41
  • ...
  • 72 7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