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超硬非晶碳薄膜的制备装置和工艺
项目为一种超硬的非晶四面体碳(ta-c)薄膜的制备装置和工艺,该薄膜具有极好的物理化学特性,在碳基薄膜中,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SP3键含量最高,超过85%,特性最接近天然金刚石的薄膜,硬度达到HV≥85Gpa,可见光和红外光透明,透光率达97%,吸收紫外光,达98%,薄膜均匀性好,薄膜平整度达0.2nm,摩擦系数≤0.08,电阻率达(1012Ω·cm),击穿电压3.5×106,(),热导率18(),密度3.5(g/cm3),薄膜致密耐腐蚀作用极好。 该项目可用于高精度专有刀具、模具和摩擦滑动部件,提高使用寿命,减小摩擦,如手术和美容刀具、丝锥、PCB钻、拉丝模、冲压模具、压缩机滑块,滑动环等;用于视窗、镜片和传感器表面,可防止划伤,增强散热,利于红外光传递,等;用于激光透镜,可提高损伤阈值;用于射线辐射测量传感器,可抗射线辐射损伤,提高测量的灵敏度。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多壁纳米碳管表面化学镀镍锌的方法
研发阶段/n一种多壁纳米碳管表面化学镀镍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首先在镀镍锌之前对碳纳米管进行预处理,通过纯化、氧化处理获得较纯净纳米碳管,再通过活化、敏化处理在纳米碳管表面形成催化金属核;b.将预处理后的纳米碳管加入镍锌镀液中,反应过程用超声波振荡器充分散,Ni-Zn-P在纳米碳管表面的催化金属核上沉积并长大,继而形成连续结合镀层,镍的自催化活性使沉积持续进行,从而得到较厚的镀层。将经过以上处理的纳米碳管用作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时,可以和金属基体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优良特性。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氮掺杂碳中空微球在燃料电池阴极中的应用
成果介绍项目采用氮掺杂碳中空球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材料,构建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器件,提高燃料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循环寿命。技术创新点及参数采用无模板法控制合成氮掺杂碳中,空球实现分子水平上对材料构筑过程及对该含氮多孔材料结构、组成及其对氧还原催化活性的有效调控。市场前景在当前环境下,寻找新型高效的催化剂以降低贵金属铂的用量,并对氧还原反应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该项目未来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重大。
东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碳气凝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气凝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碳气凝胶催化剂的组成为碳材料,形态是任意形状的整块固体,形成固定床催化剂;所述的碳材料指的是氧化石墨、多孔氧化石墨烯、羧化碳管及其改性产物及其组合。制备方法为:将碳材料溶液浓缩到5‑300 mg/mL,装载到特定的反应器内,然后放在冷冻干燥器里冻干;或者,将碳材料溶液喷雾干燥后,装载到特定的反应器内,密度为5‑300 mg/cm3。本发明利用碳气凝胶催化剂高效催化各种有机反应的进行,具有快速高效、工艺简便、收率高、高选择性、高循环性等特点;可大量地取代过渡金属,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有机反应的催化领域。
浙江大学 2021-04-13
高效、节能、低碳内燃机余热能梯级利用基础研究
从内燃机能量平衡来看,动力输出功率一般只占燃油燃烧总热量的30%~45%(柴油机)或20%~30%(汽油机),除了不到10%用于克服摩擦等功率损失之外,其余的余热能没有得到利用,主要通过冷却回路的散热以及排气被排放到大气中。因此,将内燃机的余热能回收再利用是提高总能效率、降低油耗的一个有效途径。本项目从提高内燃机总能效率,降低油耗和CO2排放的目的出发,开展内燃机余热能梯级利用的研究,探索新理论和新方法。重点解决:①内燃机联合热力循环非稳态热能流转化规律和效率协同优化;②内燃
天津大学 2021-04-14
一种丙烯酸镁-超细水泥双液复合灌浆材料
成果描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烯酸镁-超细水泥双液复合灌浆材料。灌浆材料主料分为A、B组分,其中A组分的成分及重量配比为:超细水泥:水:活性氧化镁:粉剂萘系高效减水剂:硅粉=100:50-100:0-5:0.5-1.5:2-5,B组分的成分及重量配比为浓度为36%-40%的丙烯酸镁溶液:氯化钙:三乙醇胺:过硫酸钠=10-30:0.5-3:0.1-0.5:0.01-0.05。本发明是采用聚合物与超细水泥复合而成的灌浆材料,具有可灌性好、凝结时间可调、浆液结石强度高等优点。本发明在破碎松散地层固结、地基改良、建筑物基础加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市场前景分析: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增韧剂
聚合物作为结构材料,强度和韧性是重要的相互制约的力学性能指标,塑料增韧一直是材 料工业化应用的重要课题和应用研究的热点。广泛应用的塑料增韧方法是通过添加各种弹性体 作为增韧剂,来大幅度提高塑料基体的韧性。但是上述传统的增韧方法虽然可以让材料的冲击 韧性成倍增长,但由于增韧改性剂具有较低的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给塑料的应用带来固有 缺陷,如材料的刚度、强度、热变形温度大幅度降低。虽然应用高模量的填料改性聚合物可以 有效地提高刚度、强度和热变形温度,但是材料的韧性却大幅度下降。因此如何同时增强、增 韧,并取得强韧化效应,关系到是否能扩展结构材料的应用范围。 在众多弹性体改性剂中,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CR)由于具有核层弹性体粒径 可控,壳层与塑料基体的相容性好,并且在共混过程中易于分散的优点,添加少量的丙烯酸酯 共聚物,就可以显著提高塑料如聚碳酸酯、聚氯乙烯等材料的韧性。 采用种子乳液连续聚合法和预溶胀法聚合法,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的窄分布粒径 (60 nm-400 nm) 的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共聚物 (ACR) ,根据不同的塑料增韧需要,壳层组分可以 改变,保持其加工稳定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可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制备技术
目前使用的一次性聚合物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已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因此,合成在自然环境中能够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熔点为113℃,性能介于聚乙烯、聚丙烯之间。目前高分子量PBS的制备主要采用直接缩聚法,需要很高的真空度(0.2mmHg以下),在工业化中存在较大困难,对设备要求高。本技术建立了一种缩聚-扩链法,先以丁二酸与丁二醇进行熔融缩聚,制备特性粘度在0.5以下的PBS预聚体,再经扩链,获得特性粘度在0.7~1.0dL/g之间的PBS。这种方法原料配比较易控制,所需设备较为简单,不需要太高的真空度,便于工业化推广。技术指标PBS外观:无色或淡黄色固体;特性粘度:0.7~1.0 dL/g;熔点:112~115℃。可用做生物降解地膜、食品包装材料,汽水、可乐、洗发水瓶,以及纸质食品包装盒的可降解涂层,可降解热溶胶等。本技术所得的产品与日本Showa Highpolymer公司的BIONOLLE产品(PBS)相当,性能相近,且在扩链剂方面有创新。所得产品应用范围广泛,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所需设备如下: 1、聚酯反应釜:能够加热至220℃,承受1mmHg的负压; 2、真空系统:从常压到1mmHg负压可调; 3、直接造粒系统:能够进行聚合物的熔融切片、造粒。 本技术具有显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两步法退火制备钽钪酸铅基铁电薄膜的方法
一种两步法退火制备钽钪酸铅基铁电薄膜的方法,工艺步骤包括制备过渡层、制备钽钪酸铅基铁电薄膜、钽钪酸铅基铁电薄膜的退火处理;钽钪酸铅基铁电薄膜的退火处理是将钽钪酸铅基铁电薄膜放入退火炉内,在氧气流中以40℃/秒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850℃后即刻停止加热,使其随炉冷却至500℃~600℃保温3分钟~5分钟,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钽钪酸铅基铁电薄膜钙钛矿相纯度可达100%,结晶性能好,表面均方根粗糙度较低,而且还具有剩余极化强度高和高度择优取向的特点。
四川大学 2021-04-11
聚醚-丙烯酸酯新型双功能聚合物电解质
研发内容:聚醚-丙烯酸酯新型双功能聚合物电解质。 主要性能:耐受氧化电压为 4.5 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9 70 71
  • ...
  • 99 1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