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微生物发酵生产 L-缬氨酸
L-缬氨酸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体内物质代谢调控和信息传递等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L-缬氨酸属于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也是三种支链氨基酸之一。L-缬氨酸发酵是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国内虽有天然蛋白质水解液分离提取 L-缬氨酸的产品,但由于其产量很低,质量不佳,纯度不高,所以无法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L-缬氨酸具有原料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及易实现大规模生产等优点,是一种非常经济的生产方法。但是, 以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L-缬氨酸,国内大多数菌株的产酸水平不高,特别是 L-缬氨酸的生产水平和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因此,开展发酵法生产 L-缬氨酸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室通过高通量筛选策略,获得一株高产缬氨酸的黄色短杆菌。 
江南大学 2021-04-11
D(一)-对羟苯甘氨酸合成工艺
C8H9NO3;左旋-α-对羟基苯基氨基乙酸是β-内酰胺类半合成抗生素的侧链重要原料,是新型广谱抗生素阿莫西林(Amoxicillin),阿扑西林(Aspoxicillin)、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头孢羟氨苄(Cefodroxil)、头孢罗齐(Cefoprozil)等药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中间体,其在医药工业上应用广泛,发展前途广阔。同时,它还应用于感光领域和用作铁、磷、硅等的分析试剂。   开发的本课题已经过湖北省化工行业办鉴定,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本课题已作为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一甘氨酸钠碳酸盐的合成
在泡腾饮料、泡腾药物和膨松食品中,一甘氨酸钠碳酸盐(mono-SGC)是较理想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来源。与其它用作发泡剂的无机化合物(比如碳酸氢钠)相比较,一甘氨酸钠碳酸盐有更优越的理化性质和应用范围。一甘氨酸钠碳酸盐分解后的产物是甘氨酸和二氧化碳。甘氨酸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与肌力衰竭,在胶原中的含量为25%-30%。所以一甘氨酸钠碳酸盐用作药物和食品中的发泡剂较为安全。一甘氨酸钠碳酸盐在国外已应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中,一项美国专利报道了一甘氨酸钠碳酸盐的制备,但产率只有77%。用我们改进的方法合成一甘氨酸钠碳酸盐产率可达90%。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谷氨酸棒杆菌医药蛋白表达体系
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生产,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工业菌株;具有包括 Sec 和 Tat 分泌途径在内完善的蛋白分泌系统;没有类似于大肠杆菌(E. coli)所带来的内毒素和宿主细胞蛋白污染等问题。这些显著优点使它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外源蛋白表达生产用的底盘细胞。目前国内生物医药领域主要依赖于 E.coli 表达体系生产医药蛋白,原创性外源蛋白表达体系的缺失,在知识产权方面将制约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该项成果有望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一个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谷氨酸棒杆菌安全高效外源蛋白表达体系。
江南大学 2021-04-13
大蒜和洋葱中高纯蒜氨酸的提取
以加压溶剂提取法为基础,并以高效液相色谱为检测手段,考察了无水乙醇作溶剂时,压力、加压时间对蒜氨酸提取量的影响。并经过离子交换树脂柱以及重结晶提纯得到蒜氨酸纯品。该法无需经过灭酶,避免了高温或者低温的工作环境,在室温下就可以完成蒜氨酸的提取。对比国外普遍采用的超低温真空破碎分离提取、冷冻干燥等工艺,设备投资小,工艺过程简单,便于人员操作,对生产人员知识和技术要求不高,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兰州大学 2021-04-14
L-刀豆氨酸的合成工艺研究
项目研究背景: 该工艺以廉价的 L-Cbz-蛋氨酸为原料, 经内酯化反应 得到关键的中间体 N-Cbz-L- 高丝氨酸内酯, 再与丙基溴反应对羧基进行保 护得到羟基丁酸丙酯衍生物,然后 PBr3 作为卤化试剂发生卤化反应,引 入溴离子离去基,含有离去基的侧链与 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发生 N-烷 化反应,引入 NH2-O 健,接着在浓盐酸中脱去保护基并发生水解酞酰亚 胺反应,得到含有
南昌大学 2021-04-14
代谢改造酿酒酵母高效生产葡萄糖二酸
葡萄糖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在医疗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生产葡萄糖二酸的方法主要以化学法-葡萄糖化学氧化法为主,但该方法具有选择性低、成本高、得率低、要高温及产生大量氧化反应副产物不利于后续葡萄糖二酸的分离等局限性。目前生物法合成葡萄糖二酸主要是在大肠杆菌中进行的,但在大肠杆菌中异源合成葡萄糖二酸被许多因素限制。酿酒酵母因具有耐酸能力强、耐低温、可低 pH 发酵、没有噬菌体感染、适合大规模发酵、易分离和高抗逆性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产有机酸的研究,因此酿酒酵母比大肠杆菌更适合葡萄糖二酸的生产并具有更高的工业应用价值。利用酿酒酵母合成葡糖二酸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创新要点 1) 以酿酒酵母 BY4741 为出发菌株,将拟南芥的肌醇加氧酶 MIOX4 和丁香假单胞菌的 UDH 基因在 delta 重复序位点高效表达,敲除转录抑制因子OPI1 获得工程菌 Bga-3,该菌株在分批补料发酵条件下能够产 6 g/L 的葡萄糖二酸,为目前报道的最高值; 2) 通过提高工程菌的转运胞外肌醇的能力和工程菌自身合成肌醇的能力,解决提高葡萄糖二酸产量的关键问题; 3) 进一步协调肌醇用于细胞自身代谢活动和葡萄糖二酸合成之间的分配关系,并通过提高葡萄糖二酸合成途径效率和发酵优化,提高肌醇利用率和葡萄糖二酸合成的产量。 
江南大学 2021-04-11
酱油发酵过程微生物代谢危害物控制技术
传统发酵食品加工过程中生成的胺(氨)类物质,如氨基甲酸乙酯(EC)、生物胺类等是影响发酵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成果在国内外率先进行了微生物干预减少发酵食品中 EC 及其前体的系统研发。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 揭示了酱油发酵过程 EC 前体形成的微生物物质代谢机制; (2) 采用高通量筛选方法获得可在酱油发酵过程中显著减少 EC 前体积累的菌株; (3) 采用非基因工程手段在工业规模将酱油中 EC 含量降至低于 20 ppb,且对酱油主要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未产生影响。本成果已获授权核心发明专利 11 项,形成了包括利用 EC 或其前体菌株的筛 选与选育、微生物干预控制酱油中氨(胺)类有害物的专利群,发表论文 29 篇。 本技术对于解决基于混菌发酵过程的传统发酵食品安全性的提升,具有普适性意 义和推广前景;对于引领生物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应用、提升传统发酵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实现传统发酵食品工业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 的科学意义和工业应用价值。 
江南大学 2021-04-11
促进灵芝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细胞培养方法
研发阶段/n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灵芝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细胞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将灵芝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进行培养,再依次进行一级液体种子培养、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和液体深层发酵,其中,在液体深层发酵过程向发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由真菌菌丝体所制备的诱导子以诱导灵芝多糖和灵芝酸的生物合成。将所得到的细胞培养物分别用浓硫酸-苯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多糖和灵芝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法可有效促进灵芝细胞培养物中灵芝多糖和灵芝酸的生物合成,为灵芝多糖和灵芝酸的工业化和商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可预测老年人群痴呆风险的代谢复合表型
痴呆前期异常改变的代谢通路(左)与痴呆预测模型的ROC(右)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陈兴栋青年研究员团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丁玎研
复旦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98 9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