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机器学习的多模态医学影像信息处理与分析
多模态医学影像信息处理与分析,具有重大的应用背景,是国家和社会当 前高度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项目拟基于机器学习方法,主要研究医学影像的特征描述、设备无关性 的特征评价与特征选择、基于内容的多模态医学影像检索、医学影像信息挖掘、 参考库建设与算法辅助研究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等内容。研究目标为: (1)建立统一的特征描述模型,实现跨模态医学影像的统一特征描述; (2)提出有效解决特征提取层面上医学影像信息处理与分析算法的设备无 关性问题的通用框架; (3)在医学影像标注数据有限、数据库为海量等条件下,实现高效率单模 50 态影像检索,有效提高多模态、跨模态医学影像检索的精度,实现用户友好的 检索结果展示; (4)从结构复杂的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中,挖掘有用的知识,构建有效的 辅助诊断模型、实现个人疾病风险预警; (5)完成首期参考库建设与算法辅助研发平台的开发,为项目研究内容的 开展提供有效数据和环境支撑。本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项目执行期 2013.1-2017.12。
山东大学 2021-04-13
肿瘤前期诊断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其分子影像活体诊断系统
常见肿瘤的前期诊断是目前的一个技术难点,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分子荧光探测技术,这些技术的核心是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合成以及这种分子探针的肿瘤靶向特性,我们已经合成了可以进行部分肿瘤标记的近红外分子探针,并在几种肿瘤的前期诊断中获得了成功。同时我们也已经成功开发了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可以进行分子荧光探针应用的相关研究。应用于医疗器械:肿瘤的前期诊断,获发明专利2项,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我们已经合成了可以进行部分肿瘤标记的近红外分子探针,并在几种肿瘤的前期诊断中获得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4
基于投影数字高程模型的正射影像镶嵌线自动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投影数字高程模型的正射影像镶嵌线自动提取方法,包括步骤:步骤 1,获 取单片正射影像的投影数字高程模型;步骤 2,确定待镶嵌正射影像对;步骤 3,将待镶嵌正射影像对 的投影数字高程模型按地理坐标叠加获得叠加图像,将叠加图像二值化得到二值叠加图像;步骤 4,采 用图像形态学方法提取二值叠加图像的骨架线获得骨架线网络,采用 Dijkstra 算法在骨架线网络中搜寻 最短路径,即待镶嵌影像对的镶嵌线。本发明方法能自动获取高质量的正
武汉大学 2021-04-14
基于遥感影像的特征函数空间滤值回归模型并行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特征函数空间滤值回归模型并行化方法,本发明针对遥感影像数 据回归建模过程中变量空间自相关性对模型的影响,提出采用特征函数空间滤值方法,通过将影像进行 分块,利用搭建的并行计算集群进行分布式计算,最后将分块计算的结果返回给主节点汇总,通过对比 串行和并行分别得到的回归模型拟合评价参数 MSE、RMSE、R2、Adj.R2 以及并行加速比 S,验证基于 遥感影像的特征函数空间滤值并行方法在空间统计回归建模中能够消除空间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补偿粒子速度影像仪球面像差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补偿粒子速度影像仪球面像差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在粒子速度影像仪提取极电极板添加跳变电压,以在聚焦电场的基础上添加发散电场,从而补偿原有静电聚焦透镜球面像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补偿粒子速度影像仪球面像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与粒子速度影像仪提取极电极板连接的跳变电压控制单元,用于在提取极电极板上产生跳变电压。本发明可补偿粒子速度影像仪补偿原有静电聚焦透镜球面像差,实施本发明无需改变原有装置结构,实施简便、成本低、成像分辨率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利用激光点云辅助的可量测全景影像生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激光点云辅助的可量测全景影像生成方法,包括:步骤 1,将全景影像进行 虚拟成像获得多幅框幅式影像;步骤 2,选取初始点对,并初始化各框幅式影像的外方位元素;步骤 3, 以初始点对中所有激光点到对应框幅式影像上的投影误差的和最小为条件方程,调整外方位元素初始值, 获得精确的外方位元素值;步骤 4,构建激光点云的空间索引,在空间索引中选取以曝光中心为球心的 球形邻域,球形邻域内激光点云即全景影像的邻域点云;步骤 5,计算邻域点云中各激光点的法向量, 获得邻域点云的特征;步骤 6,将邻域点云的深度和特征投影到全景影像。采用本发明生产的可量测全 景影像具有较高精度,可广泛运用于测量领域及资产调查。 
武汉大学 2021-04-13
一种真正射影像绝对遮挡区域修补方法及系统
一种真正射影像绝对遮挡区域修补方法及系统,包括加载真正射影像及相应的坐标系统参数,分别 加载真正射影像相应的 DEM 三角网格数据和 DBM 三角网格数据,将真正射影像中被 DEM 三角网格所 覆盖的区域内像素点标定为地面点,将真正射影像中被 DBM 三角网格所覆盖的区域内像素点标定为建 筑点;根据邻域范围内相同属性进行像素点修补。本发明能够有效修补真正射影像中绝对遮蔽区域,各 像素属性明确,能够采用相同属性的像素进行修补,因此保证了最大程度的保真,基本不存在地面像素 补到屋顶面上或屋顶面像素补到地面上的情况
武汉大学 2021-04-13
生科院钟伯坚研究组揭示南极嗜冷绿藻基因组水平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钟伯坚教授研究组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对南极海冰生态系统特有的南极衣藻进行了基因组适应性进化研究,为理解南极植物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提供崭新的思路。 该研究利用三代PacBio测序、二代Illumina测序、10× Genomics和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Hi-C)获得了南极衣藻高质量的全基因组序列,其基因组总长度为541.86Mb(Scaffold N50达到19.23Mb)。南极衣藻基因组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绿藻基因组,其基因数目也是绿藻基因组中最多的,共编码19870个基因。基因组结构分析发现重复序列占其基因组序列的63.78%,重复序列含量为已发表绿藻基因组中最高。转座元件(TE)是基因组重复序列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40.67%。分析表明南极衣藻的反转录转座子发生了明显的扩张,是造成其基因组增大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估算了南极衣藻的分化时间大约为34个百万年,与德雷克海峡开放导致南极极端低温形成的时期一致,推测南极衣藻的起源与南极极端低温的形成有关。研究发现南极衣藻通过水平基因转移的方式获得了冰结合蛋白,该蛋白可以与小的冰晶结合,具有抑制冰结晶和生长的功能。通过进一步的功能实验证实了南极衣藻中的冰结合蛋白具有提高生物抗冻能力的作用。因此,推测冰结合蛋白的获得对南极衣藻避免冰冻损伤和适应海冰中极端低温的环境十分重要。
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新冠病毒、流行病学、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2020年2月3日,复旦大学张永振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一名在海鲜市场上工作的患者,该患者于2019年12月26日入住武汉市中心医院,患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综合症,包括发烧,头晕和咳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品的基因组RNA测序,鉴定了一种新型的RNA冠状病毒,在此称为为WH-Human-1冠状病毒(也是后面称为的2019-CoV)。 
复旦大学 2021-04-10
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
2020年2月4日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永振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与中国呼吸道疾病爆发相关的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该病毒基因组从就职于出现首批患者的海鲜市场的一名病人身上获得。基因组分析显示,该病毒与此前在中国蝙蝠体内找到的一组SARS样冠状病毒密切相关。 张永振及同事研究了一名41岁的男性海鲜市场工人,其于2019年12月26日在武汉一家医院住院,表现出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包括发烧、胸闷和咳嗽。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患者表现出呼吸衰竭,治疗三天后病情无改善。团队对从患者收集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分泌物)进行了基因组测序。他们鉴定出了一种新型病毒,并发现该病毒基因组与蝙蝠体内发现的SARS样冠状病毒有89.1%的核苷酸相似性。尽管从单个患者的分析中不可能得出该冠状病毒是当前疫情爆发原因的结论,不过团队的这些发现已被针对其他患者的独立调查研究证实。 
复旦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73 7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