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循环经济规划与评价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发展循环经济的政府制度创新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科学制定地区及产业循环经济规划
南开大学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是教育部“985工程”国家级循环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该研究中心从区域、产业、社会、技术、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对循环经济进行系统、深入地调研,已初步建立了一个涵盖社会经济系统各主要方面的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为循环经济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南开大学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是一个文、理、工交叉跨学科的研究机构,整合了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相关领域的学术力量对循环经济进行跨学科研究,为循环
南开大学 2021-04-14
科学制定地区及产业循环经济规划
项目简介: 南开大学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 (一)机构背景 南开大学创建于 1919 年,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近年来,南开大学围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在推进学科建设过程中,注重绿色循环低碳经济与管理研究的文理工交叉特点,形成了文理并重、多学科交叉的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平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南开大学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是在国家推动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绿色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国内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研究与低碳发展的研究基地之一。该基地是通过环境学科、企业管理、环境管理、资源经济学、环境法、公共管理等学科的文理工整合,组建的文、理、工交叉绿色循环低碳多学科创新研究机构,建有国家级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国内唯一的具有动态全文检索功能的公益性专题网站,在国内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绿色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本中心还获批建设省部级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研究中心通过发挥南开大学环境、经济、管理学科的管理技术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思想智库;为区域推动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管理支撑;建设国家绿色循环低碳决策发展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技术支撑平台;建立区域、园区、企业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与绿色供应链产品的分析、评价、预测、调控、管理的关键管理技术支撑平台,分析总结区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与绿色供应链创新实践案例与模式的科研平台,开展绿色循环低碳与绿色供应链的国际合作交流。 (二)咨询服务内容 中心主要开展国家和地方、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研究与规划实施方案编制等咨询服务。包括区域和产业园区能源资源、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分析与评价;区域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设计;省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制;电子产业、汽车工业等制造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分析与技术开发方案等。 中心还开展国家、地方与产业园区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研究与规划实施方案编制等咨询服务。包括区域或产业园区能源系统的碳排放水平分析与预测;区域与产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主要工业行业碳排放总量估算与减排潜力分析;电力、钢铁、汽车等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的编制;碳排放权交易与管理体系设计与研究;区域或者产业园区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制等。中心还开展产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体系设计与评价研究与咨询服务工作。包括产业园区绿色供应链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制研究;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与产品的资源利用效率分析与评价;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与产品的能源高效利用与碳排放水平分析与评价;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与评价;产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与管理体系设计与规划编制;绿色供应链产品标准与评估研究;产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产品采购体系与平台建设研究;绿色供应链政策体系研究与设计,区域绿色供应链实践模式与评估研究。 中心还开展国家与地方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与咨询服务工作。 (三)工作业绩 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循环经济、低碳发展与绿色供应链等国家及地方重要课题 30 余项,直接为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天津、山东、云南、广西、吉林等部委与省市等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 产业园区低碳发展:我国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与低碳发展: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五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规划,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咨询课题  产业园区循环与低碳发展:天津临港工业区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实施方案, 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项目  产业园区低碳发展:天津滨海新区推进低碳发展指导意见,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低碳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研究,天津滨海新区发改委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国家级研究课题  产业园区低碳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十二五低碳发展规划,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低碳发展:天津滨海新区低碳产业园区模式研究,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工业固废管理联单实验项目评估研究,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泰达循环化改造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与低碳发展:天津空港经济区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天津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临港工业区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天津临港经济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临港经济区生态造陆的关键技术、评价指标与实施指南研究,天津临港经济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临港经济区生态湿地工程项目评估研究,天津临港经济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与低碳发展:天津未来科技城循环低碳发展规划研究,天津市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与低碳发展:天津市子牙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数据库开发与建设,天津市子牙循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关于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政策法规问题的研究,提交天津市市委研究室咨询报告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西青汽车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天津西青汽车工业园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医疗医药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天津医疗医药产业园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风电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天津风电产业园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天津市苗木中心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天津市苗木中心咨询项目  产业园区循环发展:白山市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白山开发区管委会咨询方案  绿色供应链: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供应链中心建设方案,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课题。  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及评价指标研究,国家级重大项目子课题  绿色供应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中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国家级重大课题子课题  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建设与评估研究,国家级研究项目子课题  绿色供应链:APEC 绿色供应链合作的进展及我国的策略选择,南开大学 APEC 研究咨询项目  绿色供应链:中国绿色供应链实践模式与整体体系研究,南开大学APEC 研究咨询项目  绿色供应链:绿色采购工具的 KPI 的应用模式研究,APEC 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咨询课题  国家生态工业园:天津临港工业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天津临港经济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区域循环经济:物质经济代谢分析与调控管理研究,国家级课题  区域循环经济:十二五时期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政策研究, 国家级课题  区域循环经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研究, 国家级重大项目  区域循环经济:天津市十二五深入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政策研究,天津市发改委咨询项目  区域循环经济:十二五循环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及示范行动计划研究,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咨询项目  区域循环经济:天津市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项目,  区域循环经济:白山市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项目,  国家碳交易: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项目:建立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的监管体系,天津市咨询项目  国家碳交易:天津市开展碳交易试点的可行性研究,天津市发改委咨询项目  区域循环与低碳经济:昆明市生态经济规划,昆明市政府咨询项目  国家生态文明: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级重大项目  再生资源产业与园区:再生资源国际大循环研究,国家级科技重大攻关项目  再生资源产业与园区:促进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教育部课题  再生资源产业与园区:再生资源顶层设计发展体系研究,天津市重大项目  循环与低碳经济:钦州港工业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广西钦州港工业区管委会咨询项目,  循环与低碳经济: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北部沿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潍坊市政府咨询项目  循环与低碳经济:北京昌平区循环经济分析与评价,北京市环科院咨询项目  资源能源环境政策: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国家级重点课题  资源能源环境政策:基于空间差异性的环境规制行为影响机制与政策工具研究,国家级研究项目  资源能源环境政策:面向十三五的环境政策评估机制研究,国家十三五环境规划咨询项目 
南开大学 2021-04-13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共性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按照“顶层设计、节点联动、政策保障”的技术路线,以“生产、流通、消费与处理处置”生命周期全过程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和示范工程建设,形成了由“规划集成、清洁生产、废物回收交易、废物资源化、政策管理规范化”五类支撑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共性技术支持体系。其中,在城市循环经济规划顶层设计方面,按照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和空间物质流分析技术,研究编制了《苏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8)》;在生产环节,选择试点企业实施了全过程清洁生产以及组团式水热能综合利用网络的示范工程,突破了电子、电力、化工、印染和采选矿五类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并推广应用到约1000家企业;在流通环节,构建了再生资源交易标准化平台,建立了餐厨垃圾和电子废物等废物回收体系;在消费与处理处置环节,针对东部城市大量产生的废轮胎、餐厨垃圾、焚烧飞灰和电子废物4种典型废物,开发了废旧轮胎常温精细粉碎生产塑化胶粉技术、餐厨垃圾湿热水解资源化处理技术、焚烧飞灰水泥窑煅烧资源化技术、成套化电子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并建立相应的规模化示范工程;在政策保障部分,研究提出了循环经济规划、餐厨垃圾、电子废物等回收政策与管理办法,支撑出台了政府绿色采购、清洁生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支撑循环经济的地方政策、法规以及管理办法,并在苏州市得到了实施。
清华大学 2021-04-10
循环系统模型
1、参照典型人体标本及国内外经典权威教材及图谱制作,如人卫出版社丁文龙主编的《系统解剖学》、人卫出版社南京医学院主编的《人体解剖学图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姜同喻编著的《连续层次解剖图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丁自海主译《格式解剖学》、广东科技出版社胡耀民主编的《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等,造型自然准确、颜色自然,满足教学需要;
张家港市华亿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4-12-23
循环抓取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抓取机构,设置在生产线上,用于实现物件在生产线上的抓取和放置的同步循环执行,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导轨,其呈封闭的环形,设置在生产线的进料区和出料区之间;多个滑轨小车,其设置在导轨上,可在该导轨移动,实现各滑轨小车在循环进料区和出料区间移动;多个机械手,其可加紧或松开,以用于抓取物件或将物件松开,其中每个机械手固定在一个滑块小车上;各机械手在对应的滑轨小车的带动下沿导轨移动,依次将进料区的物件加紧后搬运到出料区放置,实现自动化搬运。本实用新型的机构可实现在生产线上同时抓取多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循环抓取机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抓取机构,设置在生产线上,用于实现物件在生产线上的抓取和放置的同步循环执行,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导轨,其呈封闭的环形,设置在生产线的进料区和出料区之间;多个滑轨小车,其设置在导轨上,可在该导轨移动,实现各滑轨小车在循环进料区和出料区间移动;多个机械手,其可加紧或松开,以用于抓取物件或将物件松开,其中每个机械手固定在一个滑块小车上;各机械手在对应的滑轨小车的带动下沿导轨移动,依次将进料区的物件加紧后搬运到出料区放置,实现自动化搬运。本发明的机构可实现在生产线上同时抓取多个物件,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水的循环
层次清晰的水循环效果,并以不同颜色表示海陆大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等不同区域的水循环过程。
苏州育龙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于2002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是湖北省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7年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商业中学堂”。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汤逊湖畔,占地面积2183亩,校舍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校园绿水环绕,林木葱茏,四季花开,百鸟竞唱,疏朗别致,生机盎然。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校训精神,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协同、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发展思路,聚焦聚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聚焦聚力发展学术生产力、聚焦聚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聚焦聚力“三全育人”“五个思政”、 聚焦聚力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让学生获得更高质量学习经历,培养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的实践、实用、实干人才(以下简称“三有三实”人才)。学科专业体系渐趋完善、优势初显。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日益完善。目前,建有现代服务业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法学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设有“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16个。学校开办会计硕士专业学位项目,开设本科专业57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金融、会计、财税、法律、物流、旅游等学科专业比较优势明显。 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特色鲜明。学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办学声誉。现有在校本科生15699人、研究生503人。在湖北本科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自2012年招生以来有五年“,报录比”居全省高校第一。人才强校战略深入推进、成效显著。学校坚持引育并重、聚才兴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事业心强、充满活力、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03人,其中教授128人、副教授39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0.15%,拥有国家“千人计划”学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学者5人、湖北省“百人计划”学者5人、楚天学者24人、湖北产业教授4人。近年来,学校加强对台引才引智工作,已有全职台湾教师40名,得到国家和省对台工作机构和台湾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准我校为“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是我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科研和社会服务协同推进、成果丰硕。学校坚持以理论研究为先导,应用研究为重点,聚焦现代服务业,重点在区域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碳排放权交易、现代物流、水资源保护及立法等领域构建平台、培育成果,建成了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湖北分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省委省政府改革智库2个。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建立科研机构12个。现正在与荆州市、黄冈市等7个地市开展战略合作。近5年,承担国家自科、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10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6项,36份研究报告得到中央、省部级领导批示,一批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国家和地方政策法律、进入政府的规划和决策。合作办学模式多元、开放共融。学校秉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格局,先后与美、英、法、德等1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40多所著名大学或教育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师生互访、科研合作、联合培养和保荐硕士等实质性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政府、行业和企业开展“六个共同”多元化深度合作,分别与多家知名企业联合创办了农银长江学院、中百藏龙学院、冷链物流研究院等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实习实训和就业创业基地149个,建成国家级实践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5个,创新了校政行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今天,学校正以崭新的姿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能力核心点,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
湖北经济学院 2021-02-01
1 2 3 4 5 6
  • ...
  • 35 3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