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建筑物多层地下结构支护施工方法及支护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多层地下结构支护施工方法及支护装置,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挖掘工作井、安装工作井支护装置、挖掘水平挖掘井、安装水平挖掘井装置,继续向下挖掘工作井、安装对应的工作井支护装置、挖掘水平挖掘井、安装水平挖掘井装置,依次类推从上到下进行工作井和水平挖掘井的挖掘及支护装置的安装,施工方便,能够从上到下进行支护,在挖掘的过程中进行支护装置的安装,进一步提高了低下施工的安全性,减少了低下施工的安全隐患和地面下陷的风险。
聊城大学 2025-01-08
一种提高微型光谱仪紫外响应和分辨率的滤光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微型光谱仪紫外响应和分辨率的滤光片,包括基板、镀膜层和镀膜保护层, 所述镀膜层分为三个区域,在不同区域分别镀有紫外转换膜,紫外截止滤光膜,可见光截止滤光膜。本 实用新型同时解决了紫外效率低、可见光、红外光波段存在高次衍射光的问题,并且可以根据光谱仪的 光谱范围选择镀膜的层数、类型、区间长度,具有安装拆卸方便,结构简单,使用灵活的特点,且镀膜 之间不会相互产生干涉。 
武汉大学 2021-04-13
微型喷雾泵生产装备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技术及产业化
主要技术内容: (1)破传统喷雾泵生产设备机械结构设计,采用凸轨、凸轮机构,创新性研制了高精度、高效率的喷雾泵电化铝壳抓口机、喷头打喷咀机等系列装配设备,提高了设备的装配精度和效率。提出集成基于等价输入干扰估计器与参数智能辨识的智能驱动控制技术,成功解决了微型喷雾泵现场设备层不确定干扰、电机参数的时变性对装备电机控制性能影响问题,提高了生产装备控制的精度及可靠性。 (2)集成 RFID 与 WSN,构建微型喷雾泵生产过程信息采集网络,创新性地引入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采集网络节点部署;动态选择通信节点数目,在获得最大网络覆盖范围的同时,避免节点间的冲突,降低网络能耗,保证了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3)创新性提出并实现了微型喷雾泵制造过程多目标资源优化调度技术。建立生产车间多目标资源优化调度模型,提出基于种群年龄模型的动态粒子数微粒群优化算法来求解优化问题,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成功实现了微型喷雾泵生产全流程的精益管控,全面提高了生产质量与资源效率。 (4)创新性研发了一种面向制造全过程的信息集成平台。将生产过程信息、管理信息等数据高度融合,实现底层物联网到互联网的无缝连接;解决了常规DCS、MES、ERP 三层架构存在的数据交换困难、系统庞大、功能定制性差、难以适用于中小型制造业等缺点,为微型喷雾泵制造装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提供了解决方案。 行业意义: 项目通过攻克微型喷雾泵生产装备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的关键技术,突破国外先进技术的壁垒,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体系,项目成果提升了微型喷雾泵加工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绿色制造技术,可带动和促进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向高档化的高层次技术方向发展。 获奖情况:2015 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成果的技术指标、创新性与先进性: (1)引入凸轮、凸轨等机构,并结合等价输入干扰估计器、智能辨识等方法设计控制策略,从机械和控制两方面进行突破,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 (2)集成 RFID 与 WSN,采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网络节点,动态选择通信节点数目,降低网络能耗,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高。 (3)建立以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机器空转时间、降低产品次品率为等为目标,采用种群年龄模型的动态粒子数微粒群优化算法求解生产过程优化调度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实现微型喷雾泵生产全流程精益管控。 (4)采用完全不同于传统 DCS、MES、ERP 三层架构的模式,直接面向生产、管理全过程,开发信息集成平台,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度高、适用于中小型制造业。 技术的成熟度:相关技术已经形成产品,在无锡圣马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下游企业进行了产业化。 应用情况: 针对微型喷雾泵加工装备产业当前普遍存在材料消耗大、能耗高、可靠性差、加工效率低、品种适应性差等问题,本项目以提高生产装备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为目的,在装备高性能自动化控制、信息的采集与传输、优化调度、精益管控、平台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对成果进行了提炼、集成,从2012 年开始,针对本项目整体技术展开全面推广,应用于江苏、广东等地区的10 多家轻工装备制造及使用企业。 应用实践证明了,本项目成果总体技术创新程度高、成熟度高、附加效益显著,显著提升了我国塑料装备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我国塑料装备的设计制造智能化水平,推动了我国塑料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 
江南大学 2021-04-13
开盒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开盒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盒胚的料仓,用于抓取盒胚的机械爪,所述料仓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一侧并向所述第二侧板凸起的凸起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一侧并可向所述第二侧板方向移动以撞击盒胚的第一移动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盒装置,通过凸起件和第一移动件的设置,先使盒胚与凸起件相撞使盒胚初步变形,在盒胚初步变形后,第一移动件再撞击盒胚棱边,可以确保盒胚的成功打开。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饲料储运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饲料储运装置,包括储运桶、移动小车和起吊机构,储运桶用于存储饲料;移动小车上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内部具有容纳并定位储运桶的容纳空间;起吊机构设置在支撑架的上端,起吊机构用于将储运桶由地面吊起并放置在容纳空间内或者将储运桶由容纳空间吊起并放置在地面上。从而能够实现青贮饲料的便捷储存和运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窖贮和池贮的青贮饲料运输不便的问题。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婴儿体检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涉及一种婴儿体检装置,包括体检台,体检台底部设置调平底座,体检台上设置电加热板,电加热板上方设置柔性垫,体检台两侧设置护边,体检台两端设置挡板;称重传感器、超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AD转换电路,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体检台中部,超声传感器相对设置在体检台两端的挡板上,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柔性垫下方,AD转换电路将称重传感器、超声传感器、温度传感采集到的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音乐播放器播放安抚音乐;控制面板设置体重、身高、加热、音乐按键;数据传输接口接收AD转换电路的处理数据,并传送到PC机;显示屏显示检测结果。具有测量快速、结果准确、过程舒适、数据采集方便快捷的优点。
青岛大学 2021-04-13
山茶播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茶播种装置,涉及林业播种技术领域。包括播种装置主体,手持杆,容纳种子的储存箱,测土壤PH值的土壤酸度计,手持杆包括操作台、中空的上段和中空的下段,操作台与上段连接,上段另一端与储存箱顶部连接,储存箱底部的出种口与手持杆的下段连接,储存箱顶部设入种口,土壤酸度计包括头部和金属读取针,头部上部是电流表,头部嵌入操作台,金属读取针沿着上段、储存箱,延伸至下段的底端,操作台上设按钮与按钮连接的弹力装置,弹力装置另一端与位于上段内的导向杆连接,导向杆底端与出种口处的阻片左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手持杆底端呈尖锐状。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播种方便,容易判断土壤PH值的有益效果。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扰动挖掘装置
本发明涉及挖掘根茎类作物的机械,尤其是一种扰动挖掘装置。包括机架和电机,电机设置在机架上,其中,还包括减振限位机构、对行调整机构、控制机构和挠动挖掘机构,机架的前端设有对行机架,减振限位机构的上端固定在对行机架上,减振限位机构的下端连接有对行调整机构,对行调整机构上设有控制机构,机架中后部的下方设有挠动挖掘机构,挠动挖掘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其结构紧凑,提高了根茎类农作物的准确挖掘率。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树木涂白装置
一种树木涂白装置,包括机架和机架上安装的涂白机构;所述涂白机构包括涂白基座,滑动安装在涂白基座上的驱动滑块,以及与涂白基座相连的涂白组件;所述涂白组件包括指节和驱动杆;所述指节上均安装有喷头。树木涂白装置通过涂白组件的喷头喷射涂白剂,对树干进行涂白,涂白组件具有多个指节,在驱动杆的驱动下,能够改变整体的形状,可呈弧形和直线形,使喷嘴周向分布进行涂白作业,或者直线分布进行喷药作业,增加设备的功能性,提高设备的使用灵活性。并且多个指节,能够改变其呈弧形的弧度,不同粗细树干的涂白,进一步提高设备的适用性。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枣类收获装置
一种枣类收获装置,包括机架和机架上安装的采摘机构,采摘机构包括采摘基座,以及安装在采摘基座上的采摘组件;所述采摘组件包括采摘支架和采摘器,所述采摘器包括设置有多个梳齿的转轴;所述采摘组件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采摘基座两侧。枣类收获装置通过采摘器设置的梳齿,对树枝进行梳理,树枝不易折断和损伤。采摘组件设置两个,旋转方向相反,能够将果实向内侧波扫,扫向采摘支架之间的收集空间,使收集的果实集中后再向下掉落,减小了果实采摘时掉落的分布面积,进而减小了收集装置的分布面积,降低了设备的面积占用,使枣类收获装置能够在果树间距较为密集的果园中使用,并且降低了果实落地摔坏的概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0 21 22
  • ...
  • 281 28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