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聚烯烃/植物纤维微孔复合材料系列
可以量产/n植物纤维具有长径比大、比表面积大、比强度高、密度低(比所有的无机纤维都低)的特点,而且在特定的工艺条件下还可以进行生物降解。它与热塑性塑料共混所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机械性能好、加工性能好、价格低廉、产品重量轻、加工性好等优点,将废旧塑料和植物纤维共混生产复合材料和微孔复合材料,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本技术研发出了两种材料:聚烯烃/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和再生聚烯烃/植物纤维(微孔)复合材料聚烯烃/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将植物纤维经改性处理,提高纤维与塑料基体的相容性,增加二者之间的粘结力,利用柔性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低辐射薄膜
已有样品/n该项目提供了一种新型低辐射薄膜,分别采用金属薄银层来抑制长波长红外波和短波长紫外波的透射,采用周期性结构来增强可见光波段的透射;对可见光的透射率达到70~96%,对紫外波段的透射率降低到15%、对780nm~1200nm 红外波段的透射率降低到10%以下、对1200nm~3000nm 红外波段的透射率降低到25%以下,层数显著降低,很大程度上缩减了成本,简化了工艺流程。该项目提供的薄膜具有防紫外线、透明和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薄膜萃取系统
产品特点: · 整机功能集成化,外观简洁、大方 · 电气化控制简洁、实用 · 内部结构采用多分区、模块化设计,满足不同工艺下使用要求 · 设备可以整体移动、固定,对于需要在不同环境使用具有较高适用性。 · 操作、维护方便,性能安全可靠 · 可以通过不同的萃取时间、方案,完全模拟出萃取线的过程及其结果 产品应用: · 开发新的薄膜配方和材料 · 测试新的薄膜表面/添加剂 · 验证薄膜生产工艺条件 · 测试不同萃取方案对于材料的影响 · 萃取后薄膜样品性能测试 · 小批量薄膜生产 技术参数: · 萃取样品尺寸规格——850mm×850mm · 样品薄膜厚度——20 - 5000 μm · 内部分区——3区 · 萃取介质进出——双泵单独控制 · 辅助萃取(可选)——强力超声波发生器 · 设备尺寸—— 1m×1m×1.3m (长×宽×高)
青岛中科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03
薄膜拉伸机
产品特点: · 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 · 简单、直观的电气化控制 · 通过循环空气或红外加热,薄膜达到精确、可靠的温度 · 通过精准的温度平衡实现完美的工艺控制 · 调试维修方便简单,使用性能可靠 · 可进行纵向、横向或在任何位置的双向同步或异步拉伸 · 可通过不同拉伸速度拉伸薄膜,完美模拟薄膜拉伸流水线工艺 产品应用: · 开发新的薄膜配方和材料 · 测试新的薄膜表面/添加剂 · 验证薄膜生产工艺条件 · 测试不同萃取方案对于材料的影响 · 萃取后薄膜样品性能测试 · 小批量薄膜生产 技术参数: · 设备配置——5铗子配置 · 推荐的初始样品膜尺寸——80mm×80mm · 拉伸比率——10:10 · 最大拉伸尺寸——780mm×780mm(包含铗头区域) · 拉伸样品膜厚度——20 - 5000 μm · 拉伸速度——500mm/S · 最大夹紧力——1000N · 每一轴拉伸力——2000N · 设备尺寸——4m×2m×2m(长×宽×高) · 拉伸样品膜加热系统可到300°C
青岛中科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03
仿生表面纳米涂覆提高PVDF微孔膜亲水性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利用锡须生长填充微孔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锡须生长填充微孔的方法,依次在基片上加工有盲孔或通孔的表面沉积粘附层和金属层,在盲孔内电镀沉积金属直至盲孔开口处,沉积的金属内部自然形成空洞;在盲孔或通孔表面以及相邻盲孔或通孔之间旋涂光刻胶;腐蚀掉旋涂光刻胶处以外部分的金属层和粘附层,从而形成一条连通盲孔或通孔的金属互连线;将金属互连线的两端接电极,通电,促使盲孔内的金属晶须加速生长至晶须填满空洞或金属层晶须加速生长至填满通孔。本发明能够有效填充微盲孔电镀过程中留下的空洞,也可以避免由于电镀液存在表面张力而无法进入微通孔进行电镀的缺陷,从而实现小直径通孔的填充。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薄膜材料生长系统
集成电路产业需要大量高端薄膜生长设备,上个世纪80年代,MBE作为一种尖端技术,国外就对中国进行了技术封锁,禁运中国。甚至在今天,MBE仍然属于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管制类产品,每一台都要经过复杂的审批过程。
南京大学 2021-04-10
柔性透明导电薄膜
中试阶段/n透明导电薄膜是平台式材料,是光电产业上游重要产品。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可以用于大尺寸柔性触控,柔性显示与照明、薄膜太阳能电池,可穿戴设备等战略性新兴柔性光电子产业,解决陶瓷基透明电极面临主要成分的资源短缺和固有的脆性等不利因素,在相关领域取代ITO薄膜及金属网格。本项目开发从材料到薄膜加工工艺的全链条技术,开发一系列面向不同光电器件需求的产品。目前,团队通过第三方机构认证的样品透过率导电性耐弯折特性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正在进行小试阶段的研发工作,高纯原料和部分装备可国产化。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薄膜加工技术
研究团队在薄膜研究方面,前期工作主要集中在:1)高性能透明导电薄膜 研发。所制备的液晶光学窗口元件实现可见区平均透过率大于 90%,明视觉反射 率分别为:8 度 0.24%,15 度 0.21%,30 度 0.27%;方块电阻低于 13 欧姆,理论 电磁屏蔽能力优于 24dB,经用户确认,性能指标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填补了高性能透明导电薄膜研发的空白,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 垄断。该研究工作为透明导电薄膜关键元件在国防军工产品的装备应用提供理论 依据和技术支撑。2)1064 带通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多元氧化物纳米薄膜及薄膜晶体管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3 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