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微波耦合加热移动物体的一种计算方法
1 成果简介 微波耦合加热移动物体的过程,在数学与物理的建模上,通常认为是极其复杂的过程,普通人员很难掌握,另外,模拟仿真计算还极其耗时。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利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和不同物理量(电磁场、温度场和流场)在不同坐标系之间转换,提出了一种计算微波耦合加热移动物体的数值计算方法。此法具有操作过程简易,计算精度高且耗时少的特点,理论上,此计算方法还适用于微波耦合电磁搅伴器时的加热过程计算。 2 关键技术 从物理场的角度而言,微波加热是一个典型的多物理场问题,主要涉及的是电磁场与温度场能量的转换与传导,以及流场(如周围空气)与加热物之间的共扼传热。在现代工业与科研中,广泛应用微波加热。如《Science》和《nature》,分别在 2016 与 2018 年,刊登了利用微波制作石墨烯技术。但由于微波最大的缺陷,就是加热的不均匀性,又极大地影响了微波的应用。为了改善加热的均质性,通常使加热物运动,如旋转或采用磁搅伴器。微波治疗肿瘤,被国际医学界称为绿色疗法,肿瘤细胞死亡最可能萎缩和死亡在 42.5℃~43.5℃之间,温度低了则治疗肿瘤无效,而温度高了,又会损伤周围健康器官,由于在人体上操作,故要非常谨慎的,所以又限制了微波应用。若能有一种快速预测的计算方法,能立即得到加热的温度场分布,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 针对移动物体的微波加热,传统模型计算极其复杂,只有少量专业研究人员会计算,一般人员很难掌握,同时计算又极其耗时。本方法在此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发表了一篇 SCI 论文,专门论述了该方法,详见:PU GUANGYi, PU CHENG XI, J. WANG, C. F. SONG, “A method for coupled microwave heating process and heat transfer simultaneously of moving objects,” 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vol. 42, no.1,e13468, 2018. DOI: 10.1111/jfpp.13468. 4 项目成熟度 该方法计算工作量小,计算方便,且精度高,适合加热运动物体或电磁搅拌装置,或同时加热运动物体及有电磁搅拌的情况。现在 CAD 与 CAE 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所以,理论上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商业软件进行建模与计算。 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1) 微波治疗肿瘤方面。由于微波能够穿透到肿瘤内部,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理论上,远比高能射线如γ射线效果好,且对人体副作用小。先前没有广泛使用,原因之一是不好控制加热的不均匀性。若能在治疗之前,先预先计算出加热物温度场分布,即预测出温度场的分布,则可以控制微波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2) 石墨烯的过程制作。 (3) 食品及其他工业与科研的应用。 
江南大学 2021-04-13
复杂工况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与在役修复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焊接装备团队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成功开发出面向复杂水下空间环境的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系统,在水下机器人移动平台、水下机器人焊接电源、潜水送丝装置、微型排水装置、水下视觉检测、工艺过程计算模拟、质量评价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研制的机器人水下焊接系统已在中广核等进行示范应用,可应用于强核辐射环境水下焊接与在役修复,水下焊接制造过程稳定,焊缝成形美观,焊接接头质量优良。通过产学研用合作,部分核心技术已在国内焊接设备上市公司等进行技术转化。 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国际PCT 5项、国家专利81件(发明42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1件。研究工作被科技日报作为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第28项)进行了重点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现场制造、在役修复的需要,还可以提升特种舰船以及海洋维权装备在恶劣环境下的自动化维保能力,也能够应用于核电站强核辐射环境应急事故紧急修复处理。水下机器人焊接制造技术是科技日报重点报道的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总体技术方案电站现场机器人水下焊接实验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0
复杂工况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与在役修复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焊接装备团队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成功开发出面向复杂水下空间环境的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系统,在水下机器人移动平台、水下机器人焊接电源、潜水送丝装置、微型排水装置、水下视觉检测、工艺过程计算模拟、质量评价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研制的机器人水下焊接系统已在中广核等进行示范应用,可应用于强核辐射环境水下焊接与在役修复,水下焊接制造过程稳定,焊缝成形美观,焊接接头质量优良。通过产学研用合作,部分核心技术已在国内焊接设备上市公司等进行技术转化。 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国际PCT 5项、国家专利81件(发明42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1件。研究工作被科技日报作为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第28项)进行了重点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现场制造、在役修复的需要,还可以提升特种舰船以及海洋维权装备在恶劣环境下的自动化维保能力,也能够应用于核电站强核辐射环境应急事故紧急修复处理。水下机器人焊接制造技术是科技日报重点报道的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 总体技术方案 电站现场机器人水下焊接实验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5-11
一种具有铁锈转化功能的自修复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具有铁锈转化功能的自修复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防腐涂层领域。具有铁锈转化功能的自修复涂层,其特征在于:将封装铁锈转化剂和缓蚀剂的纳米容器分散到环氧树脂中,涂层中的铁锈转化剂能够在缓蚀剂成膜前把疏松的铁锈转化,使自修复涂层释放的缓蚀剂直接在碳钢表面生成致密的保护膜,从而大大增强自修复涂层的保护效果。具有铁锈转化功能的自修复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封装铁锈转化剂的纳米容器、封装缓蚀剂的纳米容器分散到环氧树脂中,将上述环氧树脂与一定量的环氧树脂固化剂、分散剂、稀释剂、消泡剂混合制成涂层,将上述涂层涂覆在碳钢表面形成具有铁锈转化功能的自修复涂层。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预制装配钢结构可修复的抗震耗能连接节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预制装配钢结构可修复的抗震耗能连接节点,包括设置为四角柱形状的预制柱以及分别安装在预制柱的竖直四个侧面的四个预制梁,所述每个预制梁均分为两段式,其两段式包括内梁以及相对应的与内梁连接的外梁,所述内梁的一端安装在预制柱内,内梁的另一端设置在预制柱外;所述内梁的两侧侧壁以及与内梁相对应的外梁的两侧侧壁上均安装有钢板,所述钢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内梁内部预设有穿出内梁侧端面的工字钢,所述外梁内部设置有工字孔,所述外梁通过工字钢插入工字孔从而与内梁连接一起。本实用新型综合强度高,抗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主客体作用自修复功能敷贴的制备方法
针对伤口敷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裂研制的新型敷贴
东南大学 2021-04-13
适合骨再生修复的生物活性多孔结构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骨再生修复的生物活性多孔结构支架,该支架包括内、外支架两部分,内支架被外支架包围,所述的内、外支架均是内部孔道结构完全贯通的多孔支架,其中所述的外支架具有高的孔隙率和高的力学强度,所述的内支架具有比外支架慢的降解速度,同时又具有高的力学强度,本发明的支架具有好的力学匹配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骨组织修复性能,而且支架的形状,尺寸可控,孔径大小可控,支架中的内支架、外支架的材料组成和材料的分布可控。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多孔结构支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简单,方便,生产成本低,能够实现按骨缺损修复的需求个性化定制相应的按需求分级降解的多孔支架。
浙江大学 2021-04-13
高耐蚀海工涂料用自修复聚合物蜡微粉
  本项目的提出建立在申请人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及已有的工作基础上,项目的目标产品为具有自修复功能,主要应用于海洋工程高性能防腐涂层的复合聚合物蜡微粉。避免全新的分子结构的设计,将多见于树脂材料的自修复性能迁移到海洋工程等领域用的高性能防腐涂层上,再加上应用极为简单,可直接添加到涂料体系中去,在兼容市场现有涂料产品配方和涂装工艺基础上实现涂层表面自修复功能。
南京大学 2021-04-14
一种移动式等离子体污染水体修复装置
项目简介 本成果是一种移动式等离子体污染水体修复装置,属于水环境净化技术领域。通过 与船体链接实现随船体自由移动,使水体得到原位处理,采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水 中的污染物,使水中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降解成低毒或无毒的小分子物质,甚至完全 矿化,达到降解氧化、脱色和杀菌的效果;采用碘化钾溶液对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处理, 达到吸附除臭的效果。装置包括船体、脉冲电源、空压机、气体流量计、反应壳体、浮 筒、阴极、阳极、放电反应区、网状进水口、曝气头、碘化钾溶液、
江苏大学 2021-04-14
一种污染土壤的序批式修复方法及装置
项目简介 本成果是一种污染土壤的序批式修复方法及装置,属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装222 置包括电化学修复池、管式混合器、修复电极、卡槽、阴极区控制阀、阳极区控制阀和 穿孔管。将污染土壤置于修复池内,调整体系的电化学参数,土壤中的污染物在电场作 用下迁移到电极处,并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去除,运行结束后,可进行下一轮的土壤修复 工作。该成果操作方便、结构简单、运行稳定高效。 性能指标 (1)运行稳定高效,通过电场迁移和氧化还原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污染物,通过控
江苏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26 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