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超声光栅实验仪
1、光学导轨900mm及调节横梁; 2、配有精密垂直微调的横向调节滑座3套; 3、光源: ①通光口径为Φ37的LED长寿命光源; ②配3V变压器; ③优点:通光口径大,外盒金属砂黑铝; 4、狭缝: ①0-3mm连续可调狭缝 ; ②狭缝可360°旋转; ③具有锁紧机构; 5、精密移动装置:测量范围0-50mm,完全满足实验需求的条纹数,测距读数精度为0.01mm,移动平稳; 6、光学液槽:直观透明,液槽夹持架含有俯仰调节装置,便于液槽的调节,液槽内侧面上装有压电晶体及反射板移动装置,可调节反射板与压电晶体的距离及平行度; 7、超声波产生明暗条纹的观测系统:调制的明暗条纹经成像物镜成像到测量分划板上,最后通过目镜,可见清晰的明暗条纹,在系统上有成像透镜的移动装置,转动调节手轮,调节移动装置,可依视觉要求调到相应放大缩小的像; 8、信号源频率≥2MHZ; 9、高频信号线; 10、含有CCD成像系统,12英寸彩色液晶800线监视器;
长春市长城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2021-02-01
磁光调制实验仪
1、测量给定样品介质的磁致旋光角和费尔德常数,验证光振动面的偏转与样品介质的长度及磁感应强度成正比的规律; 2、测定磁致旋光与自然旋光的区别,即磁致旋光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有关,而与光的传播方向无关; 3、正常状态下实现光信号的调制输出。
长春市长城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2021-02-01
永磁塞曼效应实验仪
1、磁场强度可调节,其特点:改变距离即可改变磁场强度; 2、标准具采用高精技术多层镀膜。通光口径:45mm;中心波长:λ=5461Å;分辨率:λ/Δλ≥1×105;反射率: R≥90%;平面度:λ/30;石英隔圈2㎜; 3、望远系统:读数精度0.01mm; 4、磁场强度0-12000高斯; 5、磁轭体积:146×70×100㎜; 6、标准具微动调整架:前后俯仰三维调节方便可调。
长春市长城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2021-02-01
投影仪控制器
了解更多产品详情,请与我们联系 180 6798 3675 公司官网:https://www.lierda.com
浙江利尔达客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热能电能转换仪(温差发电)
320mm×290mm×125mm,利用半导体致冷片,温差60℃以上的水能发电,驱动直流小电扇或点亮发光二极管。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丁香醛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醛绿色合成技术
丁香醛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醛是通用药物中间体,它们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合成经典抗 菌剂——甲氧苄啶,每年全球生产量达5千吨左右,中国是主产国。目前丁香醛与3,4,5-三甲氧 基苯甲醛的生产路线为对甲酚四溴化-水解制得二溴醛、二溴醛甲氧基化得丁香醛、再进行甲 基化制得3,4,5-三甲氧基苯甲醛。这条传统路线的主要缺陷是溴素的消耗极大,后续副产大量 的溴化氢,必须设立耗溴的溴代烷烃工厂。因此丁香醛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醛的生产需依赖 溴素原产地,副产衍生化过长,生产成本较高。随着中国溴素资源的枯竭逐步显现,当前丁香 醛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产业亟需产业升级换代,开发使用新的低溴、绿色的合成技术。这条路线的优点在于: 1. 在溴化反应制备二溴酚中,使用洁净溴化技术,无副产溴化氢,溴素消耗量最小,实现 溴素资源的循环利用,摆脱丁香醛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醛生产对溴素资源原产地的一类,并 且该步反应几乎无废水排放。 2. 在甲氧基化反应制备二甲氧基对甲酚中,使用定量甲氧基化技术,可以直接回收精甲醇 用于循环生产甲醇钠。与此同时通过回收溴化钠进行循环利用,无废水排放。 3. 在氧化反应制备丁香醛中,使用本课题组开发的高效氧化技术,安全、高产、分离简 便,仅有少量中和废水。 4. 这是一项低碳、低溴耗、循环经济、低污染的绿色洁净合成路线,生产成本较老工艺有 较大幅度下降,为产业更新升级所急需。并且该条路线可以联产中间体三甲氧基甲苯,形成合 理的产业链条。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纳米钛酸钡基电子陶瓷粉体的溶胶-凝胶自燃合成产业化
铁电陶瓷粉体及其集成器件的研究与开发是目前最为活跃的领域。大部分铁电陶瓷是钙钛矿型复氧化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BaTiO3基氧化物陶瓷。BaTiO3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42年到1945年间,由美国、苏联、日本各自发现的高介电常数、强介电体的材料。由于其具有优越的介电、压电、铁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陶瓷电容器、微波器件、铁电存储器、温度传感器、非线性变阻器、热敏电阻、超声波振子、蜂窝状发热体等电子器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元件的小型化、高度集成化,需要制备与合成符合发展要求的高质量的钛酸钡基陶瓷粉体。纳米BaTiO3基电子陶瓷具有独特的绝缘性、压电性、介电性、热释电性和半导体性为元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带来可能,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如采用纳米BaTiO3粉末制多层电容器,可以显著减薄每层厚度增加层数,从而大大提高电容量和减小体积。因此,低成本合成钛酸钡基纳米陶瓷粉体对我国信息产业、电子工业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溶胶-凝胶自燃合成(Sol-gel Autoignition Synthesis,SAS)是九十年代伴随着高温燃烧合成的深入研究和超纯、超细氧化物陶瓷的制备而出现的一种低成本制备与合成单一氧化物和复杂氧化物的技术。它是指有机盐凝胶或有机盐与金属硝酸盐在加热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可自我维持并合成所需燃烧产物的材料合成工艺。它的主要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燃烧体系的点火温度低(150℃-200℃),一般为有机物的分解温度;(2):燃烧火焰温度较低(1000℃-1400℃),燃烧时产生大量气体,可获得具有高比表面积的陶瓷粉体。高温燃烧合成燃烧温度一般高于1800℃,合成的粉体粒度较粗,而SLCS则可制得纳米粉末;(3)各组分达到分子或原子水平的复合;(4):反应迅速:燃烧合成一般在几分钟内完成;(5)所合成的粉体疏松多孔,分散性良好;(6):耗能低;(7):所用设备和工艺简单、投资小;(8):自净化:由于原料中的有害杂质在燃烧合成过程中能挥发逸出,所以产品纯度易于提高。 本项目申请者采用SAS技术已经成功地合成了粒度达70nm左右的BaTiO3陶瓷粉体。 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陶瓷电容器、微波器件、铁电存储器、温度传感器、非线性变阻器、热敏电阻、超声波振子、蜂窝状发热体等电子器件。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关键技术及 工业应用
项目属于化学工艺和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的交叉领域,先后列入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 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重点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攻关项目。气态烃非 催化部分氧化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焦炉气、煤层气、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等气态烃化合物制 备合成气,是能源化工领域的核心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项目系统研究了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技术,主要创新点在于: (1) 基于转化过程为传递控制的原理,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型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烧嘴。 (2) 基于烧嘴与流场匹配的思想,提出了新的转化炉拱顶隔热衬里设置结构型式。 (3) 提出了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新的流程组织模式、自动控制及安全联锁保护系统的理 念,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态烃非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成套工艺技术。该技术打破了 GE、Shell等跨国公司的垄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国际领先。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氯化钠浮选药剂合成、复配及 在氯化钾生产中应用
我国氯化钾主要通过盐湖卤水盐田蒸发结晶形成光卤石矿,主要成分包括NaCl和 KCl·MgCl2·6H20,通过脱除氯化钠和氯化镁制备氯化钾产品,目前最先进的工艺是反浮选- 冷结晶工艺,其中反浮选技术是增加氯化钠晶体表面的疏水性,经过搅拌鼓入空气,氯化钠表 面的水层迅速破裂并与气泡形成富含氯化钠的泡沫层。该泡沫层通过刮板分离,实现光卤石中 的氯化钠分离,获得高质量的低钠光卤石。氯化钠浮选药剂的物化性能及加料操作方式,直接 影响氯化钾产品品位。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过程工程研究所基于浮选机理研究、浮选药剂合成与复配设计、浮选工 艺设计优化及工程放大,开发了非催化、无三废排放的氯化钠浮选原料药绿色合成工艺,工业 规模药剂产品有效成分达93%以上;研制了多元药剂复合配方,其氯化钠捕获能力达到国外复 合药剂同等水平,捕钠能力达到4500克氯化钠/克药剂以上。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多枝树形等离激元波导复合纳米结构合成及光学操控方法
本发明包括一种多枝树形等离激元波导复合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其光学操控方法,该合成方法包括多个步骤,每个步骤均可精确控制。树形纳米结构的主干和在其上生长的枝状纳米结构的粗细均可精确控制,在树形纳米结构表面叠加有壳或无壳的量子点形成量子点复合树形纳米结构,无壳量子点可用于化学催化、环境监测、生物传感等应用。光从纳米线一端入射,经纳米线及枝状结构,激励有壳量子点发光,可用于遥感拉曼、新型激光器等应用。通过光学操控可改变入射光的强度和偏振态,控制特定区域的量子点发光,可消除散射中心之间干涉衍射效应产生的串扰效应,从而可用于亚波长的高分辨率探测。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6 97 98
  • ...
  • 234 2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