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全自动核酸提取工作站
AH48全自动核酸提取工作站,基于上吸磁珠法提取纯化核酸原理,整合振荡式核酸提取纯化与移液臂组合,实现大量样本核酸的快速高效制备纯化。工作站集试剂样本自动加载,核酸提取,PCR体系构建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操作。整个工作过程无需人工干预。配合相应的核酸提取试剂,可处理血清,血浆,全血,拭子,羊水,粪便,组织灌洗液,组织,石蜡切片,细菌,真菌等多种样品类型,广泛应用于检验,疾病防控,动物检疫,出入境检验检疫,食品安全,法医痕迹检验,科学教研等领域。 所提取出的高质量核酸(DNA和RNA)可用于高灵敏的下游分析,如定量PCR、临床分子诊断、基因表达分析、基因分析、法医及传染性疾病研究等;纯化后的核酸可直接应用于下一步的酶切、鉴定以及疾病诊断、治疗等。
美析(中国)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08
中药CF油美容作用的深入研究
所选中药CF,在美容作用方面,有一定的现代文献基础和美白、保湿类成分基础,《本草纲目》亦称该药“令人白净肌肉细”。该中药来源广泛,成本低廉。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中药“消炎灵”治疗前列腺炎
项目进展情况:已完成急毒、长期毒性药理及临床观察6年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中药配方颗粒自动、半自动调配系统
研发阶段/n项目简介:该系统用于多种中药颗粒的按配方自动化精确称量和调配,真正意义上的方便了配药、规范了药品管理、避免了中药使用过程中人为错失造成影响,而且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加速了中医学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进程。该设备2004年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技术特点:该系统包括计算机管理与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机械手)、自动称量计量技术及自动包装技术等,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及机电一体化系统工程。该设备能够按医生处方或患者所需的用药剂量、味、剂数等配方参数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糖尿病中药新药-杉糖平(产品)
成果简介: 正在开发的降糖新药——杉糖平片为中药制剂,与各种降糖西药相比,具有多种降糖机制和多重疗效,并预期能够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 与已经上市的各种降糖中成药相比,本品源自单味药材,药物成分仅为单一 的总黄酮(按中药、天然药物第五类申报),化学成分清楚,质量易于控制,组分之间的比例相对恒定(用指纹图谱控制),产品稳定性好,药理作用肯 定,毒副作用小,因而将其开发成降血糖中药、天然药物的前景是良好的。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中药材及中成药超细粉碎技术
该技术可以生产微米级的中药粉体,由于直接在中药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加工,所以对中药原材料中的有效成分几乎全部保留,也基本保持了中药原有的色,香,味。同时,与原有的中药粉体生产工艺相比,本技术生产的中药粉体具有颗粒均匀,分散度小,颗粒度更细,极大地增加了药材的表面积,通过药剂学理论,我们知道,增加药材的表面积.可以增加药物与人体内酶的作用.更易于人体的吸收。 该技术适用于多种动物及植物类中药,如各种动物的器脏、骨和各种植物的花,叶、果实、报、茎、全草类的中药材.也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由于对中药进行了深加工,使其颗粒度达到了微米级,易于保管,不易发霉,虫蛀等,可以长时间储存.用技术生产的微米级中药粉体,产品卫生,洁净,无杂质,并且可以做到用量准确,生产、运输方便,易于更深一步的加工处理,能够实现生产自动化,生产条件恒定,产品质量稳定,有利于中药走向国际市场
四川大学 2016-04-18
国内首创的中药质量快速检测系统
项目团队以守护中药健康为使命,首创中药质量快速检测系统,包括3大产品,实现2大功能,独创中药质量快检全检模式,AI赋能,开辟中药质量全新赛道。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王泽伟 医学院/临床医学 2020/2024 沈心远 药学院/药学 2019/2023 苏语嫣 药学院/药学 2019/2023 刘慧 药学院/药学 2019/2023 张明月 竺可桢学院 2020/2024 张嘉颢 竺可桢学院 2020/2024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范骁辉 浙江大学药学院 副院长/教授 中药系统生物学、单细胞时空转录组方法及应用药品监管科学 王毅 浙江大学药学院 副所长/系副主任/教授 中药药效物质、高内涵药物筛选、现代中药创制与大品种二次开发 杨慧蓉 浙江大学药学院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讲师 / 四、项目简介 项目团队以守护中药健康为使命,首创中药质量快速检测系统,包括3大产品(检测试剂盒、手持式拉曼光谱仪、中药质量智能检测云平台),实现2大功能(中药主要成分实时检出和15分钟非法添加物快速检验),独创中药质量快检全检模式,AI赋能,开辟中药质量全新赛道。国内目前尚无同类型产品,我们是国内唯一一个专门针对中药质量检测,高度专一的成本低、智能、快速检测产品。智鉴科技,誓做中药健康的守护者。
浙江大学 2022-07-26
微波/超声波复合智能化系统及其应用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通过跨学科合作,开展在化学领域应用电子学新技术的 研究。 大多数化学实验室采用传统的加热方法,即利用传导的方式加热。 微波/超声波相结合的技术与传统加热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可以大大降低加热时间,省溶剂(可较常规方法少 50%~90%)、节约能源、 减少废物的产生,同时可以提高回收率和提取物的纯度。另一方面利 于环境保护,无污染,属于绿色工程,它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 新技术。 微波/超声波复合智能化系统可应用于合成化学、药物有效成分 的提取及分析样品预处理领域,设计并研制出新型微波和超声波相结 合的复合多功能智能化仪器装置,研究其对化学反应、药物提取及环 境污染物萃取的促进作用,为合成化学、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分析 样品预处理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和方法。 本项目成果可为加大环境污染物的监测的力度,使其样品分析摆 脱耗费大量的有毒的有机试剂,程序繁琐,工作量大的现况,为其分 析样品预处理,拓展一种高效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如对加标土壤样品 (土壤样品中的多溴代联苯醚)进行复合萃取,分别采用微波辅助萃 取、超声波辅助萃取、微波-超声波复合萃取方法,得到的实验数据 是:在相同萃取 20 分钟时间内,使用微波辅助萃取和超声波辅助萃 取,其萃取效率分别为 42-75%、45-86%而采用微波-超声波复合 萃取体系时萃取效率则可提高到 92-114%。和常规的索氏提取相比, 微波-超声波复合萃取使用的溶剂量降至原来的 10%左右,萃取时 间降低至原来的 5%左右。可见复合萃取对萃取效率有较大的增强效 果。这一实验结果预示着:本项目成果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可为 分析样品预处理提供一种新的高效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另外,对兔疫 球蛋白 lgG 生物制品等的灭菌也开始进行有益的应用探讨,受到相关 企业的关注。 技术指标及特色: 1. 样机技术性能:◆微波功率从 0~1000W 连续可调,微波频率 f=2450MHz; ◆温度范围:室温~300 度; ◆研制出 38KHz 超声波发射系统,功率从 0 至满负荷连续可调, 在控温系统中超声波功率也随之改变; ◆消解/萃取瓶体积:50~1000 毫升。 2.专利申请七项。 3. 三项技术创新为产业化与拓展应用领城打下基础: (1)将微波场与超声波场两种不同性质的场施加于同一反应物 体,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协同作用,为在化学、生物以及医学领域 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在课题中解决了超声波高效 耦合问题; (2)实现了微波/超声波协同作用下反应物的控温算法,采用可 扩展标记语言 XML 来存储和表示模糊控制算法,并用面向对象的设 计思想结合 C++对该算法进行了实现,利用 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 言)可视化技术建立良好的人机界面; (3)具有在线实时检测和显示微波泄漏量,当超过国家标准时, 自动切断系统的电源,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微波/超声波复合智能化管道流动式反应装置已完成小试,正在 进行中试研究。
南开大学 2021-04-11
甘氨酸钠碳酸盐的微波合成方法
成果描述:该产品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特别是面食产品(面包类产品)发酵的中和剂,也可作为痛风病人缓解痛风病痛的药剂,以前是用湿法合成,产率低、时间长、纯度不高,我们现研究用微波“湿一固相”合成方法在10~30分钟内(视反应物量多少)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快速合成得到所需的产品,产率高、纯度也高、时间短,可大大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生产中无三废排放属清洁工艺。市场前景分析:1、可应用于面包行业作为发酵产品的中和剂,以代替目前用的小苏打,从而避免用小苏打产生配料变稀的情况,而且可同引入甘氨酸同步制成营养型面包。 2、可中和血液中的尿酸,作为医治痛风病人病痛的药剂。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产率95%以上,纯度95~98%以上。本产品过程中无三废,主要消耗为能量(电能),而且本法比湿法可节约能量20~30%(主要是反应条件不同,合成时间大大缩短,且产率提高)。
四川大学 2021-04-10
可微波无铝油条工业化生产技术
“可微波无铝油条工业化生产技术及装备”获 2010 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 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项目简介 油条作为我国传统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被接受度,但是目前油条 主要由地摊小贩加工,制作过程繁琐,并且存在突出的食品安全隐患;少数企业 和餐饮连锁店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但在传统配料使用和工艺模仿的条件下,产 品脆性保持时间短、有效复热方式欠缺、产品吸油量大、加工成本高以及明矾、 碳酸氢氨等不健康配料的应用等问题越发明显,阻碍了油条产业的发展。本技术 针对传统油条含铝配方的危害、冷冻后品质的劣变、复热条件的缺失以及人工操 作的弊端等问题,研究开发了可微波无铝配料、面团连续生产工艺以及面坯成型对接、辐射油炸设备,实现了传统油条由手工操作向工业化、安全化加工的转化,由粗放消费向健康化、便捷化食用的转化。
江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53 5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