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流化床内气固反应实时工况测量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化床内气固反应实时工况测量系统,包括:气路单元、流化床反应器单元、炉温控制单元和实时工况测量单元;该气路单元包括气源、流量计、空气预热器;该流化床反应器单元包括流化床和布风板;空气预热器通过气路与流化床底端相连,流量计与气源和空气预热器相连;布风板置于流化床底端,反应气由布风板进入气固反应区;该炉温控制单元包括温度显示控制装置、炉温加热棒;温度显示控制装置利用电子控制装置调整炉温加热棒的电流,从而达到控制高温炉本体炉膛温度的目的;该实时工况测量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气固反应的实时工况数据,与计算机相连进一步可以得到固定样品颗粒实时反应速率以及反应动力学参数。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微波耦合加热移动物体的一种计算方法
1 成果简介 微波耦合加热移动物体的过程,在数学与物理的建模上,通常认为是极其复 杂的过程,普通人员很难掌握,另外,模拟仿真计算还极其耗时。 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利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和不同物理量(电磁场、温度场 和流场)在不同坐标系之间转换,提出了一种计算微波耦合加热移动物体的数值 计算方法。此法具有操作过程简易,计算精度高且耗时少的特点,理论上,此计 算方法还适用于微波耦合电磁搅伴器时的加热过程计算。 2 关键技术 从物理场的角度而言,微波加热是一个典型的多物理场问题,主要涉及的是 电磁场与温度场能量的转换与传导,以及流场(如周围空气)与加热物之间的共 扼传热。 在现代工业与科研中,广泛应用微波加热。如《Science》和《nature》,分 别在 2016 与 2018 年,刊登了利用微波制作石墨烯技术。但由于微波最大的缺 陷,就是加热的不均匀性,又极大地影响了微波的应用。 为了改善加热的均质性,通常使加热物运动,如旋转或采用磁搅伴器。380 微波治疗肿瘤,被国际医学界称为绿色疗法,肿瘤细胞死亡最可能萎缩和死 亡在 42.5℃~43.5℃之间,温度低了则治疗肿瘤无效,而温度高了,又会损伤周 围健康器官,由于在人体上操作,故要非常谨慎的,所以又限制了微波应用。若 能有一种快速预测的计算方法,能立即得到加热的温度场分布,则是一个非常有 意义的事! 针对移动物体的微波加热,传统模型计算极其复杂,只有少量专业研究人员 会计算,一般人员很难掌握,同时计算又极其耗时。本方法在此方面进行了大胆 的探索。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发表了一篇 SCI 论文,专门论述了该方法,详见: PU GUANGYi, PU CHENG XI, J. WANG, C. F. SONG, “A method for coupled microwave heating process and heat transfer simultaneously of moving objects,” 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vol. 42, no.1, e13468, 2018. DOI: 10.1111/jfpp.13468. 4 项目成熟度 该方法计算工作量小,计算方便,且精度高,适合加热运动物体或电磁搅拌 装置,或同时加热运动物体及有电磁搅拌的情况。现在 CAD 与 CAE 技术发展非常 迅速。所以,理论上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商业软件进行建模与计算。 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1) 微波治疗肿瘤方面。由于微波能够穿透到肿瘤内部,直接“杀死” 肿瘤细胞,理论上,远比高能射线如γ射线效果好,且对人体副作用小。先 前没有广泛使用,原因之一是不好控制加热的不均匀性。若能在治疗之前, 先预先计算出加热物温度场分布,即预测出温度场的分布,则可以控制微波 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2) 石墨烯的过程制作。 (3) 食品及其他工业与科研的应用。 
江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医疗垃圾焚烧飞灰微波烧制多孔陶粒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垃圾焚烧飞灰微波烧制多孔陶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医疗垃圾焚烧飞灰与辅料充分混合,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水并经成型机造粒成型;(2)造粒成型并干燥得到颗粒生料,在颗粒生料周围填充微波耦合剂粉末;(3)将填粉后的颗粒生料进行微波烧结,烧结后冷却至常温得到多孔陶粒。本发明能够借助飞灰中高含量活性炭在微波场中的“热点”效应将飞灰中二恶英即时彻底分解,同时将大部分重金属包裹固化在烧结产物网格中,并将飞灰快速烧结成多孔陶粒,该陶粒可用于建筑集料或废水滤料,在实现医疗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理的同时进一步将其资源化利用,一举多得。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4-11
生物质微波热化学定向转化制炭基缓释肥技术
“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地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地持续生产能力及节省人力物 力的有效方法。但是此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时间周期长,而且容易造成耕地问题 保水性变差等一系列问题。据调查,我国仅因氮肥流失造成的损失每年在 400 亿元以上,且部分地区由于施肥不当已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 数据显示:若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1%的话,相当于土壤从空气中净吸收 了 306 亿吨 CO2。每增加 0.1 个百分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就可释放 600-800 千克 /公顷的粮食生产潜力。如果将秸秆经过热解炭化转化为生物炭,并与化肥进行 调质处理后施用可实现两全其美。 
山东大学 2021-04-13
微波耦合加热移动物体的一种计算方法
1 成果简介 微波耦合加热移动物体的过程,在数学与物理的建模上,通常认为是极其复 杂的过程,普通人员很难掌握,另外,模拟仿真计算还极其耗时。 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利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和不同物理量(电磁场、温度场 和流场)在不同坐标系之间转换,提出了一种计算微波耦合加热移动物体的数值 计算方法。此法具有操作过程简易,计算精度高且耗时少的特点,理论上,此计 算方法还适用于微波耦合电磁搅伴器时的加热过程计算。 2 关键技术 从物理场的角度而言,微波加热是一个典型的多物理场问题,主要涉及的是 电磁场与温度场能量的转换与传导,以及流场(如周围空气)与加热物之间的共 扼传热。 在现代工业与科研中,广泛应用微波加热。如《Science》和《nature》,分 别在 2016 与 2018 年,刊登了利用微波制作石墨烯技术。但由于微波最大的缺 陷,就是加热的不均匀性,又极大地影响了微波的应用。 为了改善加热的均质性,通常使加热物运动,如旋转或采用磁搅伴器。 微波治疗肿瘤,被国际医学界称为绿色疗法,肿瘤细胞死亡最可能萎缩和死 亡在 42.5℃~43.5℃之间,温度低了则治疗肿瘤无效,而温度高了,又会损伤周 围健康器官,由于在人体上操作,故要非常谨慎的,所以又限制了微波应用。若 能有一种快速预测的计算方法,能立即得到加热的温度场分布,则是一个非常有 意义的事! 针对移动物体的微波加热,传统模型计算极其复杂,只有少量专业研究人员 会计算,一般人员很难掌握,同时计算又极其耗时。本方法在此方面进行了大胆 的探索。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发表了一篇 SCI 论文,专门论述了该方法,详见: PU GUANGYi, PU CHENG XI, J. WANG, C. F. SONG, “A method for coupled microwave heating process and heat transfer simultaneously of moving objects,” 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vol. 42, no.1, e13468, 2018. DOI: 10.1111/jfpp.13468. 4 项目成熟度 该方法计算工作量小,计算方便,且精度高,适合加热运动物体或电磁搅拌 装置,或同时加热运动物体及有电磁搅拌的情况。现在 CAD 与 CAE 技术发展非常 迅速。所以,理论上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商业软件进行建模与计算。 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1) 微波治疗肿瘤方面。由于微波能够穿透到肿瘤内部,直接“杀死” 肿瘤细胞,理论上,远比高能射线如γ射线效果好,且对人体副作用小。先 前没有广泛使用,原因之一是不好控制加热的不均匀性。若能在治疗之前, 先预先计算出加热物温度场分布,即预测出温度场的分布,则可以控制微波 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2) 石墨烯的过程制作。 (3) 食品及其他工业与科研的应用。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微波烧结法制备高性能铁氧体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烧结法制备高性能铁氧体材料的方法,是将纳米铁氧体粉料 与烧结助剂 CuO 混合后湿球磨并干燥后得到混合料,然后向混合料中加入粘结剂聚乙烯醇, 造粒得粒料;将粒料过 200 目筛,随后以 10-30MPa 的压力常温预压得预压成型料,再将预 压成型料以 200-300MPa 的成型压力常温冷等静压成型得成型料,随后脱胶处理,然后置于 微波烧结炉中于 1000-1200℃空气中微波烧结 10-30 分钟,冷却后即得成品。本发明工艺简 单,生产周期短,具有升温速度快、加热时间短、烧结温度低、材料较大体积区域中实现零 梯度均匀加热、高效节能的特点,烧成铁氧体材料具有较佳性能,经济效益可观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一种用于微波元件的建模和优化新的采样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以其对复杂非线性问题的鲁棒性和高效建模能力,在微波元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微波器件模型与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建模方法上。采样是建模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和优化的效率和准确性,却很少被研究。 传统的取样方法广泛应用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建模与优化,包括蒙特卡罗抽样和拉丁超立方体抽样。这些采样方法的重点是提高设计空间中分布样本的均匀性。由于微波元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频率及脉宽可调的微波信号生成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频率及脉宽可调的微波信号产生方案,基于由一个宽带光源、一个可调的差分群时延元件,一个带宽可调的光滤波器,及一个频域到时域映射模块构成的微波产生装置;微波信号产生方法为:将光源产生的宽谱光注入光谱构造模块中,使用可调的差分群时延模块及光滤波器构造目标光谱,最后利用频域到时域映射装置产生指定频率及脉宽的微波信号。本发明方法在保证了产生微波信号高频性能的基础上,实现了信号频率及脉冲宽度的可调性,增强了一般微波信号生成方法的灵活性。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19
生物质微波热化学定向转化制炭基缓释肥技术
“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地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地持续生产能力及节省人力物力的有效方法。但是此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时间周期长,而且容易造成耕地问题保水性变差等一系列问题。据调查,我国仅因氮肥流失造成的损失每年在400亿元以上,且部分地区由于施肥不当已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 数据显示:若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的话,相当于土壤从空气中净吸收了306亿吨CO2。每增加0.1个百分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就可释放600-800千克/公顷的粮食生产潜力。如果将秸秆经过热解炭化转化为生
山东大学 2021-04-14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非辐射复合能量损失的研究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近年来,该类太阳能电池因其快速增长的光电转换效率和逐步提升的器件稳定性,吸引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为光伏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由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存在非辐射复合损失,所以目前的光电转换效率依然低于肖克利-奎塞尔(Shockley-Queisser)理论所定义的极限效率。因此,最大化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是进一步提升电池器件效率的未来研究重点。 鉴于此,研究团队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对“最大化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这一论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系统总结。该综述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非辐射复合的起源,并详细讨论了非辐射复合损失的定量化测试方法;其次,系统总结了在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再次,依据肖克利-奎塞尔理论,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所能够获得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进行了科学预测;最后,在展望部分,前瞻性地指出了最大化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的未来努力方向。图1.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活性层内的电荷载流子产生与复合动力学机制 在理想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材料中,所有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最终将通过发射光子的方式进行复合(即:辐射复合)。然而,在实际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存在大量的非辐射复合通道(如图1所示),绝大部分光生载流子将优先通过其他非辐射途径进行复合(例如,缺陷辅助复合,俄歇复合,界面诱导复合,电声耦合,带尾态复合等)。这些非辐射复合损失过程极大降低了电池在稳态下的光生载流子浓度,从而减小了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层中准费米能级劈裂的能级差,最终造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较大的电压损失。因此,最大化降低或抑制这些非辐射复合通道是提升器件开路电压和光电转换效率的关键。 针对各种非辐射复合通道,该综述首先介绍了目前量化分析非辐射复合损失的常规测试技术以及测试要点,如图2所示。图2. 量化钙钛矿薄膜和完整器件中非辐射复合损失的表征技术 随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进一步梳理了近年来在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团队去年在《Science》杂志上报道的基于溶液二次生长方法构建渐变结的策略(如图3所示),在降低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方面效果显著(Science 360, 1442-1446)。此后,一系列研究报道显示,相似的策略在正式常规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也可以获得正向的实验结果。由此说明,在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材料中构建有效的渐变结对后续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图3. 渐变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和渐变结的时间分辨光谱 此外,该综述还以当前最高效率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为参照,先假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与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的情形一致,再依据肖克利-奎塞尔理论,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所能够获得的性能参数进行科学预测,进而给出电池器件所能达到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如图4所示。图4. 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与当前最高效率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的情况相同时,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实现的最优器件性能参数 最后,该综述也指出,目前提升器件性能的两条主要途径是最优化光子俘获和最大化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如果能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探索更可靠的协同优化策略,这可能会是将器件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接近理论极限的可行方案。为此,综述也对一些未来的努力方向进行了展望。 总的来说,该综述为最大程度地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提供了理论总结,也为开展实验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对进一步提升电池效率,推动该类电池产业化应用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 28 29
  • ...
  • 86 8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