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电供暖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本成套设备,以电供暖的各个电暖气为控制对象,以建筑内不同房间不同区域的取暖温度为控制参数,自下而上,组成了由单片机现场控制器(控制室单独使用PLC控制器)、PLC中间层算法控制器、工控机为上位机构成监控界面的DCS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控制系统。此系统的目的在于替换传统水暖系统,利用合理科学的软件算法,实现节能、环保、减排的效果。设备兼具教学、实验、科研及实用的功能。 成果技术特点:本套装置由四个单片机组成现场控制器,一个PLC组成的控制室控制器,与中间层面的S7-300PLC控制系统,以及顶层监控层的工控机装置,统一安装到了一个整体的平台上。此平台便于实地集中实验、研究,也有利于集中编程与项目演示。 图1 设备实物图 图2 为智能控制系统电脑操作界面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2025-05-19
基于微流控的pH值在线检测系统
传统pH值测试方法大多采用取样的方式来测定溶液的pH值,对随时变化的工业废水的pH检测相对滞后,不能实时反应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其结果是当检测到pH值偏离正常时,污染已经发生,不能在第一时间控制污染造成的损害。 本项目将pH指示剂固定在微流芯片中,当不同酸碱度的液体流经检测芯片时,特定波长透过光强发生变化,经光电二极管转化为电压信号,再经神经网络系统读出pH值,可实时反映流体pH值的改变,监控生产状况的变化及对污染进行实时报警。
东南大学 2021-04-11
空间微流控芯片技术与生物实验载荷
微流控芯片是空间生物实验与生命信息探测的最新技术。“微流控芯片” 被美国宇航局誉为空间生物学实验的“终结者”。微流控芯片是当前微全分析系统发展的热点领域。结合空间生命特征分子的特点,发展高集成度芯片和芯片检测技术将是一项成本低、信息量高、简便易行的创新技术。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为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封装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封装方法,用于对具有微通道 结构的微米级基片和与基片相固定连接的盖片进行封装得到微流控芯 片,包括下述步骤,S1 根据微流控芯片上的图案制备基片与盖片;S2 根据微流控芯片上的图案制备与其图案相同的自蔓延多层膜;S3 分别 将进行表面处理后的所述基片和所述盖片层叠在所述自蔓延多层膜两 侧面以形成封装结构;S4 对所述封装结构施加压力并引燃所述自蔓延 多层膜,燃烧引起材料融化实现所述基片和所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船舶动力设备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针对船舶机械设备减振降噪需求,提出了结构振动信息作为性能指标的主动减振控制策略。解决了船舶复杂应用环境下,主动减振技术“减振不一定降噪”的难题。攻克超低频、高出力密度主动减振系统执行机构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关键技术,研发了系列化的电磁式作动器和主被动复合减振器,应用于船舶主机、辅机和管路系统振动抑制。突破了现有主动执行机构低频作动能力的瓶颈,发明了准零刚度作动器,有效覆盖国外探测技术的频率下限,解决了新一代船舶对超低频线谱振动和水下辐射噪声控制的迫切需求。提出了稳定性高、收敛速度快、扩展性强的主动减振核心控制算法并形成工程应用软件。突破了参考输入线谱增强、多频振动均衡控制、控制输出饱和抑制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解决了主动减振技术实船应用的稳、快、准的难题。研发了首套兼具工作过程自监测、运行故障自诊断、控制效果自评估功能的集成化、模块化主动控制系统,实现了主动减振系统100%国产化。解决了船舶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关键部件自主可控难题。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船舶机械设备减振降噪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5-05-19
用于微纳操作的微运动平台设计与控制
主要技术要点(创新点) : 设计一种基于柔顺机构仿生物尺蠖运动规律设计的微动机器人。 设计了一种能夹持不同大小和形状不规则物体的新型空间微夹持器。 针对微夹持器在夹持微小物体过程中的粘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振动控制的释放操作方法。项目背景:该成果来源于胡俊峰副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柔顺机构的智能微操作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微操作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微机电系统、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成果主要研究微操作机器人的力学建模、设计和控制。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5-04
连续流强化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
本项目提出的连续流强化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在水平转动筒体的进、出水口端分别设计了入口端和出口端密封旋转接口,同时设置水气的进、出导管,使处理装置处于固液气全充满状态,保证了铁碳床中的溶解氧浓度,填料随装置的转动而相互摩擦使铁碳表面形成的钝化膜不断更新,提高了设备的有效利用容积,增加了废水与外加电场的作用时间,提高了装置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该方法可应用于下列场合: 高浓度废水的预处理:解决对生化处理的抑制作用; 低浓度污水直接处理:达标排放或回用; 生化处理后尚未达标污水的达标处理; 生化处理后污水深度处理以便回用。 实验及工程实践中已经处理过的各种污水包括: 含油污水(油田采油污水,炼油污水,脂肪加工污水等); 有色污水(染料生产污水,印染污水,纺织加工污水等); 化工污水(有机合成,香料合成,木糖醇生产等); 金属加工切削液(油基及水基); 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中水回用;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微流控注射器滤头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注射器滤头及其使用方法,该滤头采用微流控技术对微米颗粒或者细胞进行浓缩富集,其内部设置有螺旋形延伸的微流道以及与微流道连通的Y型分岔流道,样品液的微粒在微流道内除了受流动方向的拖拽力之外,还会受到垂直于主流动方向的惯性升力和Dean拽力,在这两个横向作用力的耦合作用下,微粒将会逐渐聚焦至靠近螺旋中心一侧的壁面,形成规则排列束,并沿Y型分岔流道的内侧分支流出,从而收集到浓缩的样品液;且本发明中微流道和Y型分岔流道均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有效缩小了流道占用的体积,有利于滤头的微型化;该滤头的使用方法简单,适用于野外及低硬件配置的实验室环境使用。
东南大学 2021-04-11
空间微流控芯片技术与生物实验载荷(技术)
成果简介:微流控芯片是空间生物实验与生命信息探测的最新技术。“微流 控芯片” 被美国宇航局誉为空间生物学实验的“终结者”。微流控芯片是当前微全分析系统发展的热点领域。结合空间生命特征分子的特点,发展高集 成度芯片和芯片检测技术将是一项成本低、信息量高、简便易行的创新技术。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为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空间科学、生命科学、芯片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用于病毒自动化检测的微流控系统
一种利用磁性纳米粒子进行免疫测定的微流控芯片装置,该装置通过磁极驱动纳米粒子的运动实现了流体的混沌混合,利用该混合技术可在15分钟内检测出亨德拉病毒(HendraVirus, HeV)抗体,检测限约为0.48 ng/ml,比基于实验室的标准化验所需的时间至少减少了一个量级,可以实现亨德拉病毒的现场快速诊断,同时也可潜在地用于其他生物化学物质的现场检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10 2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