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电磁加热含碳球团连续直接炼钢装置
(专利号:ZL 201510465862.6)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含碳球团连续直接炼钢装置,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炼钢炉本体,在炼钢炉本体的顶部设有布料口和煤气出口,其布料区、还原区和软熔区组成双圆台形结构,渣铁熔分区呈圆柱形结构;在布料区和还原区的炉体四周设有至少两排微波加热装置,在软熔区和渣铁熔分区的炉体四周设有电磁感应加热装置。通过使用本发明中的电磁加热含碳球团连续直接炼钢装置,可以融炼铁、炼钢装置于一体,不需进行吹炼便可直接由含碳球团生产出合格的优质钢水,避免了传统的炉渣泡沫化和铁水渗碳需二次脱碳的难题,生产效率高,实现了连续炼钢,且基建成本和设备投资大幅节省。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基于进化计算的平面度、圆度、球度误差评定软件
项目概况 本软件适用于机械行业精密检测,可对平板的平面度误差、轴类零件的圆度误差及球 类零件的球度误差进行精确计算,在不改变硬件测量设备的前提下,通过采用该软件能够大 大提高设备的检测精度,增强设备的通用性和柔性,对机械行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软 件可推广应用于三坐标测量仪等新型测量设备中。。 本项目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主要特点 ISO1101 和 GB/T1182-1996 规定,形状误差的评定应符合最小区域法,并以此为仲裁 方法。但因传统算法无法对各种形状误差以及同一种误差不同的测点形式寻找出统一的误差 表达式,导致算法太烦琐、不易在计算机上实现,为此目前检测设备在对形状误差检测时, 其评定结果多是根据最小二乘法计算,但最小二乘法提供的仅是形状误差的近似评定结果, 并不保证解的最小区域性。随着数控和精密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产品的加工和装配精度 要求越来越高,能否实现机械零件形状误差快速、精确评定对产品质量和成本至关重要。本 软件的研制即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展开。 技术指标 该软件采用进化计算求解平面度、圆度及球度误差的最小区域解,其计算结果比按最小 二乘法的计算结果小 1.8%~30%;用户在使用时,只要根据软件提示选择待评定的形状误差 类型,导入测量数据,不论测点形式如何,软件都能快速地将形状误差的最小区域解计算出 来,克服了传统算法存在的无法对多种形状误差或同一种误差不同的测点形式寻找出统一的 误差表达式,导致算法太烦琐、不易在计算机上实现,从而不便于在三坐标测量仪等新型精 密仪器中推广应用的缺陷。 市场前景 本软件采用基于实数编码的进化算法能够快速精确地求解平面度、圆度及球度形状误差 的最小区域解。该软件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计算准确且计算速度快,能方便地导入测 量数据、显示形状误差进化过程曲线及计算结果,同时具有打印输出等功能,易于在新型精 密仪器中推广应用。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基于进化计算的平面度、圆度、球度误差评定软件
项目概况 本软件适用于机械行业精密检测,可对平板的平面度误差、轴类零件的圆度误差及球 类零件的球度误差进行精确计算,在不改变硬件测量设备的前提下,通过采用该软件能够大 大提高设备的检测精度,增强设备的通用性和柔性,对机械行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软 件可推广应用于三坐标测量仪等新型测量设备中。。 本项目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主要特点 ISO1101 和 GB/T1182-1996 规定,形状误差的评定应符合最小区域法,并以此为仲裁 方法。但因传统算法无法对各种形状误差以及同一种误差不同的测点形式寻找出统一的误差 表达式,导致算法太烦琐、不易在计算机上实现,为此目前检测设备在对形状误差检测时, 其评定结果多是根据最小二乘法计算,但最小二乘法提供的仅是形状误差的近似评定结果, 并不保证解的最小区域性。随着数控和精密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产品的加工和装配精度 要求越来越高,能否实现机械零件形状误差快速、精确评定对产品质量和成本至关重要。本 软件的研制即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展开。 技术指标 该软件采用进化计算求解平面度、圆度及球度误差的最小区域解,其计算结果比按最小 二乘法的计算结果小 1.8%~30%;用户在使用时,只要根据软件提示选择待评定的形状误差 类型,导入测量数据,不论测点形式如何,软件都能快速地将形状误差的最小区域解计算出 来,克服了传统算法存在的无法对多种形状误差或同一种误差不同的测点形式寻找出统一的 误差表达式,导致算法太烦琐、不易在计算机上实现,从而不便于在三坐标测量仪等新型精 密仪器中推广应用的缺陷。 市场前景 本软件采用基于实数编码的进化算法能够快速精确地求解平面度、圆度及球度形状误差 的最小区域解。该软件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计算准确且计算速度快,能方便地导入测 量数据、显示形状误差进化过程曲线及计算结果,同时具有打印输出等功能,易于在新型精 密仪器中推广应用。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一种应力、截面形状可测的球囊扩张导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力、截面形状可测的球囊扩张导管,主要包括球囊、外导管、内导管和Y形导管座,所述内导管内设置有标有刻度的导线、其一端与设置于Y形导管座一侧的导管连接器相连接;所述外导管连接在Y形导管座上、其另一端连接球囊;所述Y形导管座设置有用于内导管置放的导丝腔体和用于造影剂注入的充盈腔体;所述球囊有三层,中间层为尼龙网,内外层均为医用乳胶,在球囊的内表面贴有应力传感装置,应力传感装置通过固定于内导管上的导线输出信号。本实用新型球囊扩张导管应力、截面形状可测,在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中,通过球囊的扩张过程对患者主动脉根部置入球囊的受力情况、变形情况进行评估,可为下一步人工瓣膜的置入提供指导。
浙江大学 2021-04-13
可用于生化检测的多色荧光纳米硅球的制备
1、成果简介:   本研究组一直以来从事纳米材料的生化分析研究,完成了多种量子点和微球的合成、修饰和相关的生化分析检测,在多色量子点的标记和光谱识别研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掌握了多种量子点和石墨烯量子点、纳米金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表面修饰技术,成功地检测了生物样本中的多种重要成分。  我们创新性地设计了可用于检测的多色荧光编码的纳米硅球,具有包含多个量子点的独特结构和可调谐的荧光比率信号,功能修饰后的探针不仅提高了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灵敏度,
吉林大学 2021-04-14
一种应力、截面形状可测的球囊扩张导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力、截面形状可测的球囊扩张导管,主要包括球囊、外导管、内导管和Y形导管座,所述内导管内设置有标有刻度的导线、其一端与设置于Y形导管座一侧的导管连接器相连接;所述外导管连接在Y形导管座上、其另一端连接球囊;所述Y形导管座设置有用于内导管置放的导丝腔体和用于造影剂注入的充盈腔体;所述球囊有三层,中间层为尼龙网,内外层均为医用乳胶,在球囊的内表面贴有应力传感装置,应力传感装置通过固定于内导管上的导线输出信号。本实用新型球囊扩张导管应力、截面形状可测,在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中,通过球囊的扩张过程对患者主动脉根部置入球囊的受力情况、变形情况进行评估,可为下一步人工瓣膜的置入提供指导。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可同步通气的气道球囊扩张导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同步通气的气道球囊扩张导管,由通气设备接口、压力阀和加压水枪接口、导管本体、通气导管、环形槽、显影标记、球囊、侧孔组成,通气导管的尾端连接通气设备接口,近头端设置环形槽,球囊套于通气导管外,两端密封固定并分别设置显影标记,通气导管穿出球囊的部分设有侧孔并逐渐内收形成梯形状,导管本体与通气导管平行设置,导管本体的头端开口于球囊内,尾端连接压力阀和加压水枪接口。本实用新型通气导管采用前端镂空后端整体的设计,即保证了导管的灵活性又兼备了推送强度;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在球囊扩张狭窄气道的同时给予通气支持,极大的保障了患者安全。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便利,价廉高效。
浙江大学 2021-04-13
XM-429眼球与眼眶附血管神经放大模型
XM-429眼球与眼眶附血管神经放大模型   XM-429眼球与眼眶附血管神经放大模型可拆分为10部件,由眼眶、眼球壁、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玻璃体、眼球外肌以及眼眶壁和鼻甲等组成,显示眼(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副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和眼球外肌)以及眼的血管和神经等结构。 尺寸:放大,28×32×41.5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李微研究员团队发表关于远程导向基团控制糖苷化立体选择性合成复杂活性糖苷的研究成果
李微课题组利用N-phenyltrifluoroacetimidoyl (PTFAI)和2-diphenylphosphinoyl-acetyl (DPPA)这两种基团,分别通过远程导向以高立体选择性实现了多种糖基的α和β糖苷化。
中国药科大学 2022-05-31
用于腹盆部PET、CT 及MR 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相关专利涉及一种用于医学影像学诊断、治疗的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 PET、CT 及 MR 图像融合的腹盆部立体定向框架,该装置固定后可通过更换装载不同造影材料的定位棒,为不同影像数据添加定位信息,通过“外部特征点提取法”实现任意两组或三组独立影像图像的精确融合。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4 45 46
  • ...
  • 89 9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