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锐钛矿 TiO2 纳米树状阵列及其在太阳能电池制备中的应用
一种锐钛矿 TiO2 纳米树状阵列的制备方法以及用锐钛矿 TiO2 纳米树状阵列为电极的纤维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 打磨、清洗金属丝;在(NH4)2TiF6 和 H3BO3 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形成 TiO2 纳米颗粒种子层;制备二水合草酸氧化钛钾、二甘醇、水的反应 溶液,金属丝在反应溶液中反应生成锐钛矿 TiO2 纳米树状阵列;再进 行退火处理、敏化处理;将电极封闭在电解液内,加工得到纤维染料 敏化太阳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模糊概率的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概率的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的跟 踪方法。所述跟踪方法包括:以ε为采样间隔,获得 N 个采样点 [ui,P(ui)],i 为小于等于 N 的正整数;其中,ε为 0.05UOC/Ns~ 0.5UOC/Ns,UOC 为光伏电池的开路电压,Ns 为光伏电池的串联数; 通过构造扩散函数 fD 和隶属度函数 fM,求取概率函数 Pro(i),对概率 函数 Pro(i)的结果从大到小排序,并依次选取排序靠前的概率对应的 Xi 的并集作为最大功率点的搜索范围,使得所述排序靠前的概率函数 Pr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以三苯胺酞菁为空穴传输层的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传统的空穴传输材料——以Spiro-OMeTAD为代表的芳胺类化合物由于其结构多样性、易于调节的前线轨道能级、较好的成膜能力和高的热稳定性与形态稳定性,在多个技术领域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氮原子的易氧化和有效传输正电荷的能力,使芳胺基团成为强电子给体。然而,由于芳胺的非平面构象及核心氮与芳基之间的扭曲,芳胺化合物大部分是无定形的。这降低了芳胺化合物的电荷载流子迁移率,并导致芳胺化合物需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多模式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多模式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汽车动力电池优化控制领域。该变换器包括电池侧全桥单元、谐振电路、高频变压器、直流侧全桥单元;由电池侧全桥单元将电池的输入电压转换为高频方波,通过谐振电路,经由高频变压器流入直流侧全桥单元,输出直流电压;谐振电路可在在LLC工作模式与LLCC工作模式之间自适应切换;通过预定的开关管可使谐振电路与电池形成LC回路,利用电池内阻的欧姆效应产生可控热量。本发明将谐振电路与电池热管理功能融合,通过开关控制使谐振网络与电池形成闭环回路,直接利用电池内阻的欧姆效应实现内部加热。无需外接加热装置,在低温环境下同步完成能量传输与电池预热。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一种锂空气电池Co-Pd双原子正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空气电池Co‑Pd双原子正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化学及催化技术领域。包括:将碳纳米管与醇溶液混合,得到碳纳米管溶液,将所述碳纳米管溶液与钴盐、锌盐混合,得到含钴混合物;将2‑甲基咪唑与醇试剂混合,得到2‑甲基咪唑溶液,将所述2‑甲基咪唑溶液与含钴混合物混合、搅拌、离心和干燥后,得到CoZn‑CNT等。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构建锂空气电池表现出低的充电平台(3.2V)和低的过电位(0.6V),解决了锂空气电池普遍存在的过电位高问题(1.5V);并且具有高的放电平台(2.8V)和良好的放电容量(15000mAhg‑1)。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中小型移动式室外生物质热水发生器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物质能转化装置,尤其是一种中小型移动式室外生物质热水发生器,其主要包括由容水室,燃烧室和保温层等共同围成的发生室,投料口,控氧调节口,排气调节口,水位观测器,测温及注水孔,出灰口等;其能够适应北方高寒地区恶劣的野外使用环境,不需要自来水管道连续供水,不需要提供其它能量源,通过控氧调节口,排气调节口的调节,可按要求提供不同温度的温热水,并利用排气余热解决水位观测,温度测定问题,在包括畜牧业,家禽养殖业在内的多种涉及野外作业的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5-04
一种基于声音的生物种群识别方法及系统
成果描述:本发明申请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偏僻的野外或者野生动物保护区,对珍稀物种检出,从而追踪它们的生活轨迹,或者在某些仓库农场对破坏储存物的害虫或者家养动物的天敌的检出是非常重要的。本专利建立一种实时的基于生物声音的只能检测方法,分析提取了动物声音的时域特征,频域特征,通过对特征的分析、分类,及时有效的检测出生物的运动痕迹。市场前景分析:生物活动轨迹的追踪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粮食以及动物保护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作用。本发明着重从声音的频域、时域进行特征提取,然后选取特征组合,对特征进行有效的分类。研究实验表明,本算法的平均准确率达到89.9%。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本篇专利提出的识别系统的流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环节,即流程成为:预处理->声音提取->特征提取->特征选择->模型训练;并且还提出了新的算法,采用了许多最近提出的特征,比如MFCC[6-9]。经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相比之前的方法正确率提高了20%左右,达到了89.9%。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新冠病毒、流行病学、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2020年2月3日,复旦大学张永振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一名在海鲜市场上工作的患者,该患者于2019年12月26日入住武汉市中心医院,患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综合症,包括发烧,头晕和咳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品的基因组RNA测序,鉴定了一种新型的RNA冠状病毒,在此称为为WH-Human-1冠状病毒(也是后面称为的2019-CoV)。 
复旦大学 2021-04-10
生物质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
聚乳酸被全球公认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质塑料,它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相容性、力学性质、热塑性、成纤性、透明度高,适用于吹塑、挤出、注塑等多种加工方法,加工方便,部分性能优于现有通用塑料;但其同时也存在着强度较低、脆性大、耐热性差等不足,使得其应用仅局限于生产通用塑料、薄膜等领域,要想应用于条件较为苛刻的汽车、航空航天、建筑业等领域,必须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其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本项目拟采用课题组多年来积累的研究成果,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进行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工作,最终形成具有市场潜力的系列化改性聚乳酸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例如天然纤维增强聚乳酸、高韧性聚乳酸、高填充级聚乳酸、阻燃级聚乳酸和纤维级聚乳酸等的制备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制备的改性聚乳酸树脂将具有更加优异和针对性的性能,主要用于生产聚乳酸纤维、薄膜、板材和容器等,可应用在生活快消品、农用地膜、飞机/汽车内饰用材料等领域。项目目标是通过深入研究,对部分尚不完善的技术环节进行最后的攻关,然后整合已有的技术与专利成果,并进一步放大实验和标准化测试,形成一系列可直接产业化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技术包,最终顺利完成相关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工作。 本项目研究采用的原材料为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经过本团队十多年的研发,目前已实现产业化。本项目的主要工作是梳理课题组多年来对聚乳酸树脂改性的相关技术,与授权专利等成果整合,进一步放大成系列化的产品技术,最终顺利相关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工作。 项目中的大部分关键技术均已被攻克,目前需要做的是有目的的对所有技术进行梳理和整合,查漏补缺,对部分尚不完善的技术环节进行最后的攻关,从而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的产品技术,并与相关授权专利进行整合,最后打包形成一系列可直接产业化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技术包。目前70%的聚乳酸市场在对性能要求不太高的包装行业中,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该市场容量会继续增加,但由于聚乳酸整体市场的快速增长,包装材料所占聚乳酸市场比例会逐渐缩小。在汽车、家电及电子产品行业中对更高性能聚乳酸改性材料的使用是个新趋势,市场份额虽然不大,但会持续增长。目前聚乳酸在全球市场的总容量预计为100亿元,且有很好的成长潜力。本项目技术面对的正是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潜在市场,其产业化预期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产品在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护方面的贡献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 2021-04-11
基于蚯蚓生物效应的城市污泥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
利用蚯蚓动物反应器将有机废弃物与脱水污泥进行同步处理,能够解决区域一定范围内的以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主的有机废弃物污染问题。蚯蚓的适应和消化能力强,能够起到分解混合物中的有机物,调节系统的氧化还原条件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等作用,迅速的完成将污泥到处理产物(蚯蚓粪和蚯蚓)的转化。本研究从资源循环利用角度出发,主要研究蚯蚓动物反应器对污泥处理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处理产物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更好的将有机废弃物与污泥一并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与理论依据。
浙江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9 140 141
  • ...
  • 179 1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