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纳
/微米孔
结构
聚酰亚胺杂化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序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质子传输性质研究(编号:20704004)。主要是应用基础研究,探索构筑新型高性能杂化质子传输膜的新方法。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新型纳/微米孔结构聚酰亚胺杂化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将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粒子与磺化聚酰亚胺溶液共混;或在聚酰亚胺及其前驱体溶液中直接加入含有模板剂的二氧化硅溶胶;或以胶体晶模板法制备三维大孔聚酰亚胺膜并向大孔中灌入含有磺酸基或巯基的二氧化硅溶胶,从而将无机的二氧化硅引入到聚酰亚胺中,形成了具有纳/微米孔结构有机-无机杂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本发明由于在制得的复合质子交换膜中引入了无机二氧化硅,所以膜的机械性能有明显的改善,甲醇渗透率也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同时由于存在介孔或微孔结构,为质子传输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从而有利于质子传导率的提高(大约提高20-50%)。与当前报导和应用的质子传输膜相比,加工方法相对简单,成本低,特别适合于高温条件应用,因此相对于商业化的Nafion117有一定的优势,且在质子传输特性和抗甲醇性方面有较大的改善。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4-29
细胞立体
结构
模型细胞超
微
立体
结构
模型XM-847
XM-847细胞超微立体结构模型 XM-847细胞超微立体结构模型为立方形半模式细胞立体的超微结构,细胞三面剖开细胞膜,切开细胞核的1/4部分。暴露各种细胞器及核的结构,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粗面及滑面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粒等,细胞核切面显示核膜、染色质和核仁,同时还显示核糖体、溶酶体,微丝、微管、分泌泡等。此外,细胞膜还显示微绒毛(已切除)及基底膜內褶等结构。 尺寸:36×27×52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铜聚合物基
微
纳
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与成型机理
1、高密度接枝改性的 CNTs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2、应用电场力协同制备聚合物复合材料 3、聚合物基微纳复合材料流变学及界面特性4、在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Chem. Comm., Acta Biomater., Carbon,Macromolecules 等发表相关论文多篇,申请发明专利 40 余项,其中已授权 24 项。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应用于高质量成像系统的光学
微
纳
阵列制造技术
传统图像传感器模组制造(a)和晶圆级图像传感器模组制造(b)的比较; (c)为封装切割后的晶圆级图像传感器模组利用晶圆级技术,使得 图像传感器模组镜头的生产都采用半导体制备技术,平均每片晶圆上 都有成百上千个光学元件,经过大规模微纳集成后,可以大幅缩减图 像传感器模组的尺寸,同时将
复旦大学
2021-01-12
在
微
纳
尺度上进行固固界面热传输的定量化研究
工作的研究对象为无穷大固体表面以及在其上微纳尺度的悬臂。该研究发现,随着固体表面粗糙度增大,界面热阻呈指数化增大,同时测量获得的数据也更加弥散。单层石墨烯加入到固固界面之间能够有效降低界面热阻,同时测量的热阻弥散度也快速减小。结合计算模拟的结果,这里发现的奇特热阻的弥散现象(不确定性)可以解释为当悬臂和界面粗糙度的尺度可以比较时,每次悬臂与无穷大固体表面的接触面积将出现极大的差异。 单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XM-847细胞超
微
立体
结构
模型
XM-847细胞超微立体结构模型 XM-847细胞超微立体结构模型为立方形半模式细胞立体的超微结构,细胞三面剖开细胞膜,切开细胞核的1/4部分。暴露各种细胞器及核的结构,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粗面及滑面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粒等,细胞核切面显示核膜、染色质和核仁,同时还显示核糖体、溶酶体,微丝、微管、分泌泡等。此外,细胞膜还显示微绒毛(已切除)及基底膜內褶等结构。 尺寸:36×27×52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凸凹模移动式
波纹
板成形装置
波纹板广泛地应用在工业、日常生活的各领域之中,其主要目的是将金属平板加工成具有一定规律的波浪形来增加机体的刚度、强度,特别是在燃烧领域,常常通过采用波纹板来增加面积,提高散热效率。不同行业由于波纹板的形状、尺寸和要求不同,其加工工艺不同,但都存在表面产生塑性压痕或拉痕和成形后波纹节距精度不足,板料厚度不均匀的问题。本项目就是要设计一种通用的定位凸模可以上下浮动、左右滑动,定位凹模可以左右滑动,波纹节距在成形过程中可以随时调节的成形装置,以提高波纹板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技术指标:得到波纹板指标为:(1)定位凸模和定位凹模可以左右滑动,并依靠滚珠直线导轨导向,波纹节距变化可控制在0.01mm内。(2)定位凹模和定位凸模为柔性结构,减少或消除了成形过程中板料与凸、凹模的相对运动,减小了接触阻力,成形压痕可控制在0.05mm内,极大提高了波纹板的表面质量。(3)移动定位凹模和定位凸模还可以实现对波形的校正,波形尺寸可控制在0.05mm, 形状精度可控制在0.03mm。 本装置为一种通用的定位凸模可以上下浮动、左右滑动,定位凹模可以左右滑动,波纹节距在成形过程中可以随时调节的成形装置,为高效、高质量地实现波纹板的生产提供了有效方法,避免了采用其他加工方法效率低、板面质量差、成本高的缺陷,同时也可将该技术扩展到散热片领域。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纳
豆及
纳
豆激酶的高效生产技术
一、成果简介 纳豆是日本的一种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由纳豆菌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发酵大豆制备而成,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纳豆的营养价值丰富,一直被视为药食同源的食品。研究发现纳豆中含有大 量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如纳豆激酶、异黄酮、皂青素、维生素K2等。常吃纳豆可改善人体肠道微 生态平衡、预防痢疾、肠炎和便秘等疾病;同时还能起到降低血脂、预防大肠癌、降低胆固醇、软 化血管、预防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全焊接双
波纹
板式气体换热器成套技术
焊接双波纹板式气体换热器主要应用于废气的余热回收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该技术利用常州大学专利技术,利用摸具液压使0.6~1.0mm的板材成形,经翻边、焊接组装完成,由于是焊接,适用温度可达550度,如果采用更好的材料,适用温度可达到900度。
常州大学
2021-04-14
一款可通过光合作用靶向治疗肿瘤的
微
纳
机器人
微纳机器人指的是尺度介于微纳米级别,可以对微纳空间进行精细操作的机器人。由于其具有灵活运动、精确靶向、药物运输等能力,在疾病诊断治疗、靶向递送、无创手术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现阶段针对微纳机器人的有关研究大多聚焦在体外,在体内治疗应用的更多预期功能仍然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周民研究员团队研制出一款微纳机器人,通过以微藻作为活体支架,“穿上”磁性涂层外衣,靶向输送至肿瘤组织,成功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并有效实现磁共振/荧光/光声三模态医学影像导航下的肿瘤诊断与治疗。 这项研究被刊登在材料领域著名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并被遴选为当期封面。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交叉学科直博生钟丹妮,论文通讯作者为周民研究员。 光合作用解决供氧不足 在肿瘤治疗中,为何需要微纳机器人靶向提供氧气呢? 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在快速增殖中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导致肿瘤组织内部存在缺氧微环境,这成为众多肿瘤治疗方法出现耐受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临床肿瘤治疗采用的放疗和光动力治疗中,患者通过高压氧仓吸氧来解决肿瘤内部氧气不足的问题。但这种方法往往收效甚微,并不能达到靶向供氧到肿瘤部位,难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螺旋藻,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微藻,作为水生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那么如何将该微藻送进肿瘤?课题组提出将超顺磁性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通过浸涂工艺,均匀涂层至微藻表面。磁性工程化的微藻能够在外部磁场控制下,能够定向运动至肿瘤。 磁性工程化螺旋藻,在磁铁控制下能定向移动 “研究的创新性在于无机和有机的微纳体,选择性把药物输送到肿瘤缺氧部位。”周民介绍,他们所研制的微纳机器人是一种光合生物杂交体系统,这个系统既保持了微藻高效的产氧活性,还兼有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定向磁驱能力。 微纳机器人通过光合作用提高肿瘤氧气浓度 在具体治疗中,通过体外交变磁场将微纳机器人靶向运送并积累至肿瘤,通过体外光照,由光合作用原位产生氧气来减轻肿瘤内部乏氧程度,从而提高放射疗法的效率。“在小鼠的原位乳腺癌模型中,经增强的联合治疗展现了明显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增强放疗/光动力协同治疗抑制肿瘤生长并可降解 叶绿素一面照出肿瘤变化的镜子 光合生物杂交微纳泳体系统不仅对于放疗具有积极作用,在经过射线处理后释放的叶绿素能作为光敏剂,进而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来杀死肿瘤细胞,实现协同光动力治疗。“正常的光动力治疗需要氧气和活性氧才能顺利开展,目前的微纳机器人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需求。” 此外,微藻中含有的大量叶绿素,也具有的天然荧光和光声成像功能,可以无创性地监测肿瘤治疗情况和肿瘤微环境变化。“药物遇到荧光,就能够表达出来。叶绿素是一面镜子能够找出来它。” 基于叶绿素的治疗及成像功能
浙江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154
15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