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天然二倍半萜类化合物Astellatol的首次全合成
成功设计并完成了该分子的首次全合成工作。该工作的关键步骤包括一个分子内的Pauson-Khand反应、一个二碘化钐介导的还原1,6-自由基加成反应和一个创新的大位阻反式六氢茚满构建策略。 该路线首先从已知手性合成子6(从长叶薄荷酮 (+)-pulegone两步转化得到)出发,经由烷基化、联烯锂进攻、RCM关环和底物控制的立体选择性氢化,顺利得到含有四个手性中心的5/7并环化合物5,再经过几步简单的转化就顺利地构建出了前体4。 受杨震教授、龚建贤教授和蓝宇教授2015年发表的Retigeranic Acid重要研究工作启发(Chem. Eur. J. 2015, 21, 12596),化合物4的Pauson-Khand反应顺利地得到了含有六氢茚骨架的化合物15,单晶衍射显示各手性中心也正好符合要求。然而化合物15的内酯开环却比像想象中要困难,反复尝试后发现DBU/HMPA体系可以实现所需的消除反应,酯化后即得化合物17,经还原氧化后便可以得到构建四元环的前体3。基于该小组之前应用SmI2 介导的还原1,4-自由基加成构建四元环工作的研究基础(Chem. Eur. J. 2016, 22, 12634),他们利用化合物3尝试了SmI2 介导的还原1,6-自由基加成,成功构建了关键四元环结构。 在此阶段,由于C-3/C-4是个四取代、大位阻双键,并且该双键的还原需要在该分子的深凹面方向进行,这使得最后阶段构建反式六氢茚满的工作充满了艰辛。同时,由于反式六氢茚满在热力学上稳定性不如顺式六氢茚满,这使得自由基类型的还原可行性同样较低。而且,由于可能的羟基消除反应以及该羟基可能处于假平伏键位置,单羟基诱导的均相氢化仍然不顺利。于是团队研究人员转变思路,在C-6位增加了一个额外的羟基,再经还原得到顺式二醇。该底物非常顺利地在Crabtree催化剂作用下氢化得到了关键的反式六氢茚满化合物24。此创新性的策略应当同样适用于其他类似骨架的大位阻反式六氢茚满构建。最后,再将化合物24进行几步简单的转化,Astellatol的首次并且是对映专一的全合成工作终于得以完成!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层状二维材料的晶体和缺陷结构精准调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溶剂热方法,成功制备出一种层间距宽化并富有缺陷的1T-VS 2 纳米片,展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由于有机溶剂分子以及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铵离子等的插层作用,该溶剂热法制备出的VS 2 纳米片层间距宽化至1.0 nm,比块体VS 2 材料的层间距(0.575 nm)增加了74%。层间距的宽化引起晶格的畸变而引入众多的缺陷,丰富的缺陷赋予VS 2 纳米片更多的活性位点,层间距的宽化还进一步改变了VS 2 材料的电子结构,从而使得该VS 2 纳米片具有更加优化的氢吸附自由能(∆ G H )。HER测试结果表明,该VS 2 纳米片呈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具有较小的塔菲尔斜率(36 mV dec −1 )、具有较低的过电位(-43 mV@10 mA cm −2 )和良好的稳定性(60 h)。此外,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结果表明,层间距宽化的VS 2 具有更优化的∆ G H (-0.044 eV),媲美贵金属Pt(如图3 ). 。并且,层间距的宽化可以降低缺陷形成能,使材料更易形成缺陷。这里,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相一致,较好地证明了通过层间距和缺陷的精细调控,可以有效提升二维材料的电催化析氢反应活性, 揭示了层间距和缺陷结构调控对提升电催化析氢的基本原理。此项研究工作为层状二维材料的晶体和缺陷结构精准调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开发高性能电催化析氢材料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窗户。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可同时在线活化和喷射脱汞吸附剂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在线活化和喷射脱汞吸附剂的方法, 其通过可同时在线活化和喷射脱汞吸附剂的装置对汞吸附剂进行在线 活化和喷射,其中,该装置包括用于喷射汞吸附剂的喷射机构、设置 在所述喷射机构侧面并与之相通的在线活化机构以及用于监测烟气中 汞浓度的汞浓度在线监测仪(11);根据监测得到的汞浓度,动态调节所 述调节风门(4);同时动态调节所述在线活化机构上的调节阀门(9);从 而对吸附剂进行在线活化,进而实现烟气脱汞。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 汞吸附剂的实时在线活化,适应汞浓度的频繁波动,并较大程度的提 高了汞吸附剂和活性组分利用效率,降低了吸附剂的用量,大大节约 了脱汞成本。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用于旋转机械在线振动监测的趋势曲线图显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旋转机械在线振动监测的趋势曲线图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数据时间段及振动指标;2)读取数据库中的基础监测数据;3)选定绘图策略:将基础监测数据按点集密度绘图或按统计策略绘图;4)分坐标系绘制趋势曲线图。本发明通过选择数据时间段及振动指标,获取基础监测数据,选定绘图策略,并按照绘图策略处理数据,将处理所得分区域绘制趋势曲线图。本发明在趋势曲线图生成过程中,增加了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筛选和运算,使趋势曲线图更加直观、明确;再显示过程中分区域显示,便于进行数据对比。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可视化研究微波等离子体辅助点火的实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研究微波等离子体辅助点火的实验装 置,该装置包括:火花塞系统、微波系统、定容燃烧弹系统、光学摄 影系统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发出三路存在特定相差的同步脉冲 信号,第一路脉冲信号触发所述火花塞系统产生脉冲高电压用于放电 击穿稀薄混合燃气形成初始等离子体团;第二路脉冲信号触发所述微 波系统产生特定频率及特定功率的微波脉冲向所述等离子体团中耦合 能量以扩大等离子体团实现点火;第三路脉冲信号触发所述光学系统 透过所述定容燃烧弹系统的石英窗聚焦于微波天线与高压电极中心开 始拍摄,记录所述实验的全过程。本发明的装置,保留了微波集成火 花塞的点火方式,能够真实的反映微波等离子体辅助点火的作用过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系统纠正热电偶热惯性漂移的动态测温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纠正热电偶热惯性漂移的动态测温方法。 本发明采用数值计算的方式模拟和分析不同偶丝/结点直径的热电偶, 在火焰中的温度响应过程,筛选出热惯性稳定性最优的偶丝-结点匹 配,按照这种匹配的要求定制热电偶,从而达到纠正热惯性漂移的目 的。在测量时,将热电偶结点快速移入火焰内指定的测点,利用数据 采集模块和计算机记录和分析热电偶的温度-时间数据,通过热电偶温 度-时间序列的二阶差商特性,筛选出热惯性稳定的时间区间,然后在 该区间内进行一阶系统响应方程的数据处理,获得热惯性系数和火焰 温度。该发明与传统的热电偶测温相比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高的 准确度。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定制条件下热成形钢摩擦因子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定制条件下热成形钢摩擦因子的测量装置 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加热炉系统,力监测系统,温度监测系统,流量 检测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以及机械运动系统。该方法包括坯料温度连 续变化条件下热成形钢摩擦因子的测量,不同模具温度下热成形钢摩 擦因子的测量,不同冷却速率下热成形钢摩擦因子测量和不同初始组 织条件下高强摩擦因子的测量。随着定制力学性能的高强钢热成形零 件的逐步应用,传统的测定坯料温度,模具温度,冷却速率和初始组 织均一的热成形钢摩擦因子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本发明正是基于 这一点提出了一种定制条件下热成形钢摩擦因子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减少 SO2 对 SCR 催化剂毒害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 SO2 对 SCR 催化剂毒害的装置及方法,属于燃煤烟气脱硝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多孔反应容器和分子筛膜;所述多孔反应容器采用多孔材料制成,用于装载 SCR 催化剂;所述分子筛膜包覆于所述多孔反应容器外表面,所述分子筛膜的孔道直径小于SO2 的分子动力学直径且大于 NH3 和 NO 的分子动力学直径。根据分子筛的筛分特性,NO、NH3 和 O2 可以进入容器内部,并在 SCR 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 N2 和 H2O,生成的 N2 可以从容器开口端流出,而SO2 无法进入,或只有少量 SO2 通过回流进入容器内部,从而大大减小了 SO2 对 SCR 催化剂的毒害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微型旋转机械泵的叶轮固定结构及固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旋转机械泵的叶轮固定结构及固定方法,主要应用于诸如微型的旋转机械泵及其它微型轴端固定场合,其结构主要包括:叶轮、电机轴、填充料。叶轮包括叶片和轮毂并固定在电机轴端,叶轮轮毂一端开设有填料阶梯孔,电机轴插入叶轮轮毂一侧的轴段开设有槽道,槽道的开设方向与轴向垂直。电机轴穿过叶轮轮毂后,电机轴槽道完全处于轮毂一端的填料阶梯孔内,填充料填充并固化在填料阶梯孔与槽道合围的空间内,从而形成轮毂-电机轴咬合结构,最终实现小空间内叶轮固定于电机轴上的目的。轮毂-电机轴咬合工艺结构相比单纯的轮毂-电机轴粘接工艺拥有更高的固定强度。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大型薄壁件的拉形和电磁复合渐进成形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薄壁件的拉形和电磁复合渐进成形方法 及装置,该方法将驱动板置于待变形板料上方,用压板和托板夹持住 驱动板和待变形板料,通过升降油缸带动托板移动使得驱动板和待变 形板料初步拉弯和绷紧,实现拉形过程,调整电磁线圈的位置,使其 正对待变形驱动板进行放电,线圈绕凸模轴线在驱动板的表面旋转一 周,实现同一高度下待变形板料与凸模贴合,随后油缸再次下降并将 板料拉弯,线圈放电使待变形板料再次变形并与凸模贴合,依次类推, 实现板料的拉形-放电-再拉形-再放电的交替成形过程,直到板料变形 结束。本发明可改善材料流动的均匀性,降低板料的减薄率,实现大 型难变形材料的柔性加工和精确塑性制造。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78 979 980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