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翘嘴鲌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新技术
可以量产/n成果简介:(1)研究了翘嘴鲌繁殖力和繁殖习性,分析得到了翘嘴鲌成熟年龄和产卵群体及其性腺发育的周年变化规律。(2)对翘嘴鲌人工繁殖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技术开发。提出了翘嘴鲌催产方法和孵化方法等关键技术措施,经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鱼苗催产率达100%,受精率稳定在82%以上,孵化率稳定在91%以上。(3)系统进行了翘嘴鲌夏花苗种培育技术研究。提出了夏花苗种下塘前苗池的准备、鱼苗放养时间和密度、苗池的日常管理,以及不同的培育方式等技术措施,探索出一套独有的鱼苗培育技术和方法,经生产应用,鱼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旱地小麦早、深、平高产节水栽培技术
2007 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深耕加深耕作层,耕深 以 25-30cm 为宜。肥料运筹要突出早、深的特点,并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氮 磷钾配合施用。一般亩施有机肥 3000-5000kg,纯氮 16-18kg,P2O512-15kg, K2O8-10kg,硫酸锌 1kg,硼砂 0.5-1kg。所施肥料结合深耕全做基肥施入土壤。 选用高产优质抗旱小麦品种。平播:不起垄等行距(20-22 厘米)精细播种。培 育壮苗,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适时播种,要求基本苗 12-16 万,冬前总蘖数 70-80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预测微生物学建模技术及应用
以肉类食品为主要基质,构建了单增李斯特菌、肠炎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气单胞菌、生孢梭菌等主要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或研究替代菌的生长、残存、失活、损伤、修复等状态以及低温、酸化、渗透压、气调包装等环境条件下的动力学和概率模型,特别是通过生长模型探讨了在货架期预测方面的应用可能性,设计了电子 TTI 结构模式,并对冷冻损伤型的气单胞菌建立了适用的失活模型,初步探讨其冷冻损伤和修复机制,另外完善了两菌竞争拮抗建模理论(单增李斯特菌与植物乳杆菌、肠炎沙门氏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构建了新型防腐剂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半干法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
来自锅炉的烟气由净化塔下部通过布风装置进入净化塔。雾化水由净化塔喉 部的双流体雾化喷嘴喷入净化塔,以很高的传质速率在净化塔中与烟气混合,烟 气中小液滴与氧化钙颗粒以很高的传质速率与烟气中的 SO2 等酸性物质混合反 应,生成 CaSO4 和 CaSO3 等反应产物。这些干态产物小部分从净化塔塔底排灰口 排出,大部分经过布袋除尘器分离、收集。锅炉烟气经过净化塔脱硫净化后,进 入布袋除尘器系统。为提高 Ca2+的利用率及脱硫效率,本设计设置了脱硫灰再 循环系统,根据反应器中脱硫灰的浓度和脱硫效率来调节循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提高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矫正理论和技术
提供疲劳寿命的矫正工艺参数优化。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硫磺法利用煤基沥青制活性炭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化工厂含氢尾气中氢气的回收利用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步法直接制烯烃新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纳秒脉冲电场调控干细胞和促进分化技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干细胞为核心的再生医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节软骨损伤及其退行性病变-骨关节炎给社会带来越来越大的劳动力损失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本项目利用纳秒脉冲电场选择性降低DNA甲基化,提升干细胞干性,促进干细胞多向分化。应用范围 本项目可用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制备;干细胞分化前准备和成骨、成脂以及成软骨分化;体内骨、软骨再生;骨关节炎的早期干预和对症治疗;细胞治疗;细胞分泌因子调控等领域。 项目阶段 1.纳秒脉冲电场是新兴的、能够精确控制场强和脉宽的电场技术,可以比传统电场更加精准地控制参数,以及提升场强到KV/cm。它有效地穿透细胞膜、作用到细胞器和染色质,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2.我们发现纳秒脉冲电场的不同参数组合(场强、脉宽、频率、刺激个数、应用时间点等)会引起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基于该理念,实验室前期工作发展了使用纳秒脉冲电场:a.选择性DNA去甲基化;b.提升干细胞干性;c.促进干细胞分化(成骨、成脂和成软骨);d.促进处理后的干细胞体内软骨再生的能力;e.提升细胞分泌因子能力;f. 改良传统的“电击杯”(BTX electroporationcuvette #45-0125),开发出能够连续为细胞施加刺激的导电薄膜。
北京大学 2021-04-13
油田区域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1 成果简介我国油气田和石油炼化企业普遍存在原油落地污染土壤现象,据统计,我国石油污染土壤面积 500 万公顷。这些土壤不仅不能使农作物很好生长,且代谢产物的毒害作用更是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从而危害人类的健康,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2 应用说明从 2001 年开始,清华大学就一直致力于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上基础理论和工程实施方面的研究;筛选出几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开发了细菌-真菌协同强化修复技术;研发出一套高效的实际石油污染场地的生物修复工程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治理展开了基础理论研究,并将修复评估体系延伸到微生态角度,建立其标准。本项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9 项。并在中原油田实施了 170m2 的污染土壤生物治理小试和11 亩的实际石油污染土壤的中试的工程实施,使得 19 年寸草不生的污染场地恢复种植能力,种植作物为小麦,修复后耕地所种植的小麦能够正常出苗和生长,其产量达到正常耕地种植水平,并经过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两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其品质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该项目专家鉴定意见为:“ 该项目开发的技术属原始性创新,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9 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建议组织好推广应用,深入开展油污土地修复研究”。3 效益分析本项技术可以复耕我国大面积额的石油污染耕地,改善污染耕地的理化性质,从而彻底改变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并且解决了污染问题。由于污染造成的耕地污染,石油企业需向当地农民支付每亩每年赔偿金 1300 元。 国际上目前修复成本在 1000~10000$/亩,本项技术的总修复成本在 1500~2050 元/亩, 工程实施开展 3 年内见效,本研究发展的油盐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有很好的经济性。图 1 修复前                                                图 2 修复后
清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59 460 461
  • ...
  • 727 72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