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诊断与改进平台
安徽卓智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22-09-13
铁电高分子脉搏波传感器:移动的健康诊断平台
我校发明了一种小型、低成本的铁电高分子柔性传感器,简单地贴合在手腕等部位,即时采集脉搏波信号,获得节律、波形等与心血管功能密切相关的参数。传感器能追踪健身和服用血管扩张药状态下脉搏波的变化;精确区分心脏输出的主波和次级反射/重搏波,评估血管硬化程度。传感器能耗为微瓦级,扣式锂电池驱动预计可工作两年;与智能手环等相整合,可在线关注心血管系统健康,定制个性化健身和心脏药物服用计划。该研究曾入围2016春季美国材料研究学会iMatSci的20个项目。
南京大学 2021-04-14
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电伴热控制器
成 果 简 介 电伴热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地铁等领域,本研究成果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伴热控制器。系统采    用六管设计,每管采用一主一备方式;可采集 32 路温度 、12 路回路电流、6 路漏电电流;具有主输出 12 路, 报警输出 11 路;具有RS485、CAN、以太网通讯接口。采用物联网和云服务技术,设计了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WEB 服务器,可实现PC 端远程监控与移动互联网微信客户端绑定设备、实现人与设备的实时交互, 设备监控、智能数据分析、消息分发、远程升级等服务。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肿瘤医学图像智能诊断算法
简介: 1、胰腺肿瘤CT图像诊断算法。针对胰腺肿瘤分类问题,从医学CT图像出发,搭建深度学习模型。对于肿瘤分类,我们将问题建模成两部:胰腺定位查找和胰腺肿瘤分类。我们建立级联分割网络,从病人腹部的CT图像中将胰腺器官分割出来。级联分割网络比之前的层级分割网络结果提升10各点。之后建立多模态分类网络,针对CT图像的特性,将多切片多造影剂时期多区域的数据进行融合,在胰腺肿物分类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层级分割模型示意图  分类模型可视化热图   2、现有的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的医疗诊断措施为病理活检,是一种过度医疗。基于乳腺钼靶图像的术前无创的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预测手段能够有效避免过度医疗。我们构造了基于乳腺钼靶图像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来处理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问题。我们对乳腺钼靶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和数据集的整理、划分。我们构造了三个不同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患病侧单体位网络、患病侧双体位网络和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其中,患病侧单体位网络分为 CC 位网络和 MLO 位网络。在乳腺钼靶数据的测试集上,患病侧 CC 位网络、患病侧 MLO 位网络、患病侧双体位网络、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的结果依次递增。这表明了同时使用同一患者的四张钼靶图像的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更适合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预测任务。对于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我们不仅使用了双侧测试集 1,还使用了额外的双侧测试集 2 进行测试。 钼靶乳腺图像预处理   双侧双体位深度学习网络   优势:从客观的医学图像数据出发,结果可重复,而且高效快捷,提高识别准确率的同时,便于临床推广。  
中国人民大学 2021-05-15
肿瘤医学图像智能诊断算法
1、胰腺肿瘤CT图像诊断算法。针对胰腺肿瘤分类问题,从医学CT图像出发,搭建深度学习模型。对于肿瘤分类,我们将问题建模成两部:胰腺定位查找和胰腺肿瘤分类。我们建立级联分割网络,从病人腹部的CT图像中将胰腺器官分割出来。级联分割网络比之前的层级分割网络结果提升10各点。之后建立多模态分类网络,针对CT图像的特性,将多切片多造影剂时期多区域的数据进行融合,在胰腺肿物分类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层级分割模型示意图 分类模型可视化热图 2、现有的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的医疗诊断措施为病理活检,是一种过度医疗。基于乳腺钼靶图像的术前无创的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预测手段能够有效避免过度医疗。我们构造了基于乳腺钼靶图像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来处理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问题。我们对乳腺钼靶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和数据集的整理、划分。我们构造了三个不同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患病侧单体位网络、患病侧双体位网络和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其中,患病侧单体位网络分为 CC 位网络和 MLO 位网络。在乳腺钼靶数据的测试集上,患病侧 CC 位网络、患病侧 MLO 位网络、患病侧双体位网络、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的结果依次递增。这表明了同时使用同一患者的四张钼靶图像的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更适合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预测任务。对于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我们不仅使用了双侧测试集 1,还使用了额外的双侧测试集 2 进行测试。钼靶乳腺图像预处理 双侧双体位深度学习网络 优势:从客观的医学图像数据出发,结果可重复,而且高效快捷,提高识别准确率的同时,便于临床推广。
中国人民大学 2021-04-10
人工智能诊断腹膜转移
  肠癌合并同时性腹膜转移(PC)的发病率约为5-10%,复发时合并腹膜转移发病率为25-44%。“腹膜转移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可以增加彻底减瘤手术的机会,未来能够明显延长肠癌患者的生存期。”王辉教授说。2018年团队和深圳腾讯AI lab建立了合作关系,研发一个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ResNet3D系统。经查,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诊断肠癌腹膜转移的AI平台,能够自动识别原发肿瘤特征,同时提取肿瘤临近腹膜的影像学特征,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SVM分类器。训练组一共纳入了19814张CT图像,验证组包括了7837张CT图像。    研究发现,ResNet3D的AI系统仅需花费34秒就自动识别并诊断了所有验证图像。“ResNet3D+SVM分类器”的肠癌腹膜转移诊断的准确性高达94%,AUC为0.922,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达94%,明显优于常规增强CT的诊断能力。
中山大学 2021-04-13
智能诊断与动态测控技术
智能诊断与动态测控技术,开发了复杂装备远程诊断与智能维护系统、嵌入式数控系统在机监测系统、动车组远程诊断及虚拟维修维护系统等,可用于数控等复杂装备的在线在机监测、复杂装备的远程智能诊断、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与维护、高速列车远程诊断与虚拟维护、高速列车故障统计与分析,据此已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创新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项目,并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先后承担了“动车组远程诊断及虚拟维修维护—信息分类和数据提取”、“动车组运维故障统计分析系统”、“动车组典型零部件可靠寿命预估方法研究”等项目。 动车组远程诊断及虚拟维修维护系统 复杂装备远程诊断与智能维护系统
天津大学 2023-05-12
智能诊断与动态测控技术
智能诊断与动态测控技术,开发了复杂装备远程诊断与智能维护系统、嵌入式数控系统在机监测系统、动车组远程诊断及虚拟维修维护系统等,可用于数控等复杂装备的在线在机监测、复杂装备的远程智能诊断、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与维护、高速列车远程诊断与虚拟维护、高速列车故障统计与分析,据此已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创新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项目,并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先后承担了“动车组远程诊断及虚拟维修维护—信息分类和数据提取”、“动车组运维故障统计分析系
天津大学 2021-04-14
中医智能诊断系统1.0
“依脉中医四诊智能诊断系统”是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将中医脉诊、舌面诊、问诊等子系统整合,自动辨识人体体质,并通过智能辨证分析开展个体化中医养生干预服务,给予合理的养生调养指导和经典处方建议等。 智能脉诊单元 智能脉象采集模块选用航天级压力传感器,独创磁吸式腕带,通过“无级快速气动加压-连续缓慢减压”模式,充分模拟中医脉诊过程中的“浮中沉”指法,对受试者脉搏压力信号进行采集。通过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能够实时显示被试的脉象图,并通过一系列算法提取脉搏原始数据中的特征值,与中医脉象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实时比对,智能分析出受试者的中医脉象类型。系统通过权威算法分析被试脉象数据,自动获取最佳脉图,并能够输出多种时频指标,助力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 智能舌面诊单元 智能舌面诊单元采用球形柔光罩,充分模拟自然光,选用专业级单反相机进行成像。系统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动态形状模型(ASM)等多项成熟技术,能够智能分析舌色、舌形、舌态、苔色、苔质、舌络、面色等特征,记录和跟踪不同时期的舌象、面色特征变化,对疾病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健康状态的辨识、干预效果的评价提供客观化依据。 体质辨识系统 体质辨识系统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等文件要求设计,开展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辨识、准确快速识别人体9种体质及其兼夹体质。并开拓展设计了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检测问卷及孕产妇、0-14岁儿童、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质辨识问卷,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智能辨证分析系统 通过对设备客观化采集到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综合辨证分析,自动得出人体健康状况综合评价结果,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健康养生方案(经典方剂、中成药、季节调养、针灸、穴位按摩等)。 系统可对用户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后台可自动生成智能报表,查阅用户档案,分析中医客观化诊断信息,挖掘潜在规律。助力中医诊断信息客观化研究。
依脉人工智能医疗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2022-06-13
智能中医诊断系统3.0
“依脉中医四诊智能诊断系统”是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将中医脉诊、舌面诊、问诊等子系统整合,自动辨识人体体质,并通过智能辨证分析开展个体化中医养生干预服务,给予合理的养生调养指导和经典处方建议等。 智能脉诊单元 智能脉象采集模块选用航天级压力传感器,独创磁吸式腕带,通过“无级快速气动加压-连续缓慢减压”模式,充分模拟中医脉诊过程中的“浮中沉”指法,对受试者脉搏压力信号进行采集。通过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能够实时显示被试的脉象图,并通过一系列算法提取脉搏原始数据中的特征值,与中医脉象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实时比对,智能分析出受试者的中医脉象类型。系统通过权威算法分析被试脉象数据,自动获取最佳脉图,并能够输出多种时频指标,助力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 智能舌面诊单元 智能舌面诊单元采用球形柔光罩,充分模拟自然光,选用专业级单反相机进行成像。系统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动态形状模型(ASM)等多项成熟技术,能够智能分析舌色、舌形、舌态、苔色、苔质、舌络、面色等特征,记录和跟踪不同时期的舌象、面色特征变化,对疾病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健康状态的辨识、干预效果的评价提供客观化依据。 体质辨识系统 体质辨识系统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等文件要求设计,开展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辨识、准确快速识别人体9种体质及其兼夹体质。并开拓展设计了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检测问卷及孕产妇、0-14岁儿童、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质辨识问卷,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智能辨证分析系统 通过对设备客观化采集到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综合辨证分析,自动得出人体健康状况综合评价结果,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健康养生方案(经典方剂、中成药、季节调养、针灸、穴位按摩等)。 系统可对用户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后台可自动生成智能报表,查阅用户档案,分析中医客观化诊断信息,挖掘潜在规律。助力中医诊断信息客观化研究。
依脉人工智能医疗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2022-06-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13 31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