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心血管支架
本成果规划厂区占地200亩,首期投资2亿元,规划在未来1年多的时间内建成年产5万套心血管支架、2万套心脏瓣膜、20万套可降解金属骨螺钉、骨夹板生产线,预计在2015年取得各项产品注册许可证,带动实现产值将达10亿元。该成果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我国高端心血管医疗器械产品的空白。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8
河南大学研发心血管疾病新型抗体药物
​​日前,河南大学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马远方教授团队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和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于4月22日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在线发表。河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实验室副教授王耀辉为论文第一作者,张海龙、王志增、魏寅祥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马远方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陈有海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急性心肌梗死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发病后尽早进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开通堵塞血管,放置支架,但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时间窗口窄-冠状动脉堵塞后缺血区心肌细胞以每小时20%的速度死亡,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而能在120分钟(美国为90分钟)的黄金救治期内完成PCI手术的病人少之又少,均因各种原因被耽搁。二是再灌注损伤-即使血管开通,也会引起“二次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心肌损伤,后期很多病人发展为心力衰竭。针对上述两大问题,马远方教授团队经过十余年潜心研究,研发出一种新型抗体融合蛋白-sDR5-Fc,可通过阻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大量动物模型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可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41%,减少小型猪心肌梗死面积67%,减少恒河猴心肌梗死面积76%。尤其令人兴奋的是,sDR5-Fc单次静脉用药可延长心梗模型恒河猴黄金救治期120分钟,且能显著提高后期心功能,防止心衰发生。   图1. sDR5-Fc对模型动物的心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表明,sDR5-Fc一方面可直接阻断心梗后心肌细胞凋亡;另一方面,可同时抑制缺血区炎症反应。研发团队已据此获批2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1项PCT(美国)专利。目前,相关专利已成功转让,正在开展sDR5-Fc的临床前研究。未来,一旦新药研发成功,团队或因在国际上率先提出“TRAIL 作为心梗治疗新靶点”学说而抢占心血管疾病基础及应用研究高地。而该抗体药物也极有可能成为延长急性心梗黄金救治期、挽救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特效药、必备药。这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是国际转化医学领域顶尖杂志(2018年IF:17.16)。论文涉及的所有实验全部由团队人员在河南大学完成。本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河南省教育厅、开封市科技局和河南大学支持。论文链接: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12/540/eaaw3172/tab-pdf
河南大学 2021-04-11
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药赤芍总苷片
该产品是从中药赤芍中提取的有效成份,主要用于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心肌病、肺心病)引起的心肌损伤,并能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脏病,占总病死率54%以上。目前国内治疗心血管病的二类中药较少,该药的特点是结构成份清楚,治疗效果和机理明确,毒副作用小,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具有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治疗心血管疾病二类中药“赤芍总苷片”
该产品是从中药赤芍中提取的有效部位,主要用于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心肌病、肺心病)引起的心肌损伤,并能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脏病,占总病死率的54%以上。目前,我国有近亿心脏病患者,每年用于心脏病治疗的费用保持惊人的增长速度。据统计,2000年中国医药市场总销量在几千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数字化心血管风险评估系统
iED 是由清华大学信息研究院联合武警总医院、倍肯公司专门为心脑血管意外早期现场快速鉴别诊断研发设计的。可在院前急救现场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采集分析,帮助现场急救医护人员进行心梗的自动诊断及处理,并将患者的生命体征等信息实时发送到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和专家手机上,专家可以在患者到达医院前给予病情分析与指导,指定合理化的治疗方案。 
清华大学 2021-04-11
心冲击图心血管保健设备
1 成果简介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平均每 3 个死亡病例中就有一个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全球每年因心脏病和中风死亡的人数高达 1720万,其中 80%来自中低收入的国家和地区。高血压是引发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心脏联盟预计, 2025 年前,在全世界范围内, 25 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每 3 人就有 1人将罹患心血管疾病,据估算, 2010 年,全球心脏疾病诊断 市场将达到 94 亿美元, 市场规模巨大。根据《中国心血管病2009 年报告》,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至少 2.3 亿,其中高血压患者 2 亿,脑卒中患者 700 万,心肌梗死患者 200 万,心力衰竭患者 420 万,风心病患者 250 万,先心病患者 200 万,每 10 个成年人中就有 2 人患心血管病。估计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 150 万人,总死亡每 3 人中至少 1 人因心血管病死亡,每 10 秒就有 1 人死于心血管病。  上图: 心冲击图心血管保健设备 心冲击图信号的大小和心脏的收缩、舒张能力、血液在体内的流速、流量有关。正常人的血液循环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大约在 1.5~4N 之间。心冲击图仪就是通过血液在心血管循环中对人体的反冲作用力来反映心脏和血管功能。它主要反映的是心脏的力学性能。它具有非创伤性检测、检测方便快捷等优势心冲击图仪是一种技术领先的,专为健康群体和各种心脏病患者提供的一种快速简便无创的低成本心脏功能诊断设备。此技术是在心脏功能诊断领域中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诊断方法之后的又一种全新的诊断手段。与其他诊断技术相比,心冲击图的优势有制作成本和运行成本低; 使用此技术诊断时, 快速简便无创伤,无副作用;对心脏的力学功能进行直接检测。 课题组从 2005 年开始从事心冲击图研究,掌握了心冲击图采集,创新性开发出心冲击图心血管保健设备。该仪器由信号采集、信号处理和显示终端组成,可以同时同步采集心冲击图、心电图以及脉搏波和呼吸信号, 仪器的特点如下:实时采集,多路监护;无创、 无接触监护心脏与呼吸功能;数据自动保存;操作简便,性能稳定,维护简易。上述优点表明该仪器可以作为心血管以及呼吸监控专用仪器。查新表明,国内外目前尚未发现有相似原理的仪器。 性能参数:灵敏度高,信噪比达到 80dB;实时监护;工作温度/湿度 -15~100℃, 45~80%;低功耗。2 应用说明据心冲击图特点,心冲击在心率、呼吸率以及心脏功能检测上有很大的优势,考虑到采集姿势以及功能要求的不同, 设备可用于卧床病人监测、心率体重检测、轮椅病人心血管功能监测、 无接触睡眠监测、心血管功能日常监测、放疗呼吸相位监测等多领域。3 效益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而污染预警和溯源的需求比较迫切,因此本仪器具有较大的推广空间。本仪器价格每台约 2000 元。而本仪器运行稳定、灵敏。总体上,仪器成本低,维护省,快速,无二次污染, 24 小时连续使用,具有明显的经济和技术优势。4 合作方式转让或者联合推广。5 所属行业领域医疗健康领域。
清华大学 2021-04-13
心血管微创手术磁导航技术
心血管微创手术磁导航技术是指手术者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操作由两个半球形的永久磁体和推进系统组成的设备,利用磁场来引导导管行进的方向,从而对一系列复杂多变、危险系数大、常规介入手术方法失败的多种心脏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一项新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心血管微创手术磁导航技术是指手术者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操作由两个半球形的永久磁体和推进系统组成的设备,利用磁场来引导导管行进的方向,从而对一系列复杂多变、危险系数大、常规介入手术方法失败的多种心脏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一项新技术。国内外多项病例报告显示,该技术不仅能够减少术者和患者的X射线暴露时间,而且能够提高各种介入手术的成功率,扩大了介入手术的适应病症范围,同时减少了手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潜在的风险。 由于磁导航系统价格昂贵,一个配备有磁导航系统的电生理导管室的造价是常规电生理导管室的3倍左右,这是磁导航系统在国内普及遇到障碍的原因之一。此外,传统的磁导航技术中,实现一个磁场坐标的定位需要同时使用三个单轴磁场传感器,且传感器与计算机通过有线连接,这种方案限制了磁导航的定位精度,同时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因此,如何对现有磁导航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使其成本降低的同时还能让手术更加精准,过程更加简单,是未来国内磁导航需要攻克的难题。 图1 单器件实现三维磁传感原理 图2 系统框图 三、技术优势 本成果提出的磁导航技术方案中,一个磁场传感器便可以实现三个方向的磁场感知,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和集成度,极大地缩减附有传感器端的导管尺寸,同时利用无线传输技术使心脏微创介入手术变得更加简单。 性能指标 线性度范围:x方向:±20Oe,y方向:±20Oe ,z方向:±20Oe; 灵敏度:x方向:377V/A/T,y方向:345V/A/T ,z方向:625V/A/T; 线性度误差:x方向:2.3%,y方向:2.9% ,z方向:3.3%。 四、专家介绍 游龙,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旋电子器件及系统课题组组长。自2001年起一直从事自旋电子技术国际前沿课题包括磁记录、磁传感和磁逻辑等领域相关的物理、材料及器件研究。近五年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在非挥发性随机存储器、自旋神经形态器件、自旋逻辑计算电路、自旋信息安全芯片和磁场传感器等领域开创性地提出了多项重要的新技术概念和设计方案,尤其首次实现了使用单个器件对三维磁场的探测以及存储。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已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Electronics,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PNAS), Nano letter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一种治疗脑血管与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成果属于很少见的弥足宝贵的“脑心同治”的发明专利。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一直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患病人群与死亡率都居高不下,一直是各国药企追逐的热点,也是我国厂家企盼的品种。但纵观我国所开发的相关品种,单治脑血管或单治心血管的多,而“脑心同治”的品种极少。然而,在临床就诊的脑血管与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兼有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症状,二者亦相互影响,并且互为诱因。因此,开发对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同时产生效应的药物非常必要。 二是本成果避免了其他中西品种都具有的较严重毒副作用。目前,针对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西医多采用强心、利尿及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但这类药物长期使用会对人体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如以硝酸甘油为代表的硝酸甘油类制剂为目前心血管疾病常用药,但是此类药物具有较大的副作用,例如出现头痛、面红、耳鸣、眩晕、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另外青光眼、脑出血、颅内高压患者必须忌用。 那么,现有的中成药品种有没有副作用呢?当然也有。在临床上也已有一些治疗脑血管或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但其中很多都属于“救急”的品种。很多“救急”的药物,都有较严重的毒副作用,西药最甚,中成药也不例外,只可用于“救急”,而不宜长久服用,然而所有患者却都需长期服药,其中绝大多数患者还需终身服药。如治疗冠心病的冠心苏合丸即含有乳香、冰片、青木香、檀香、苏合香油等成分;另一品种复方丹参片也含有冰片等。这些芳香药成分很耗伤人体气血津液,久服对病情反而不利。但是,我们合作的品种(专利)却几乎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同时,脑血管与心血管疾病在急救之后,需要继续采取有效的治疗,并且,在“救急”之后就必须尽快跟进的继续治疗,才是最重要的、治本的治疗,而在临床上,恰恰西药缺乏这方面的有效品种,而相关的中成药也不常见,特别是同时治疗脑血管与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和西药更是严重缺乏(我们的专利品种则是适于马上跟进继续治疗,可长期服用的“长效品种”)。 三是本成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当然,“疗效”并不等同于“治愈”,这一点须首先要说清楚。本成果(专利)中组方的很多药味,大多是经过多年临床反复验证过对“脑心血管病”卓有疗效的品种(但其中水蛭必须用吸血水蛭,否则便没有疗效——水蛭专家多次试验证明只有吸血水蛭才含有有效成分)。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4-22
新冠病毒感染与心血管系统的相关性研究
2020年3月6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翔、马依彤联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金盈等研究人员在《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上发表一篇研究成果,题为“COVID-19 and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对新冠病毒感染与心血管系统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与2003年SARS-CoV相比,新冠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尽管COVID-19的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一些患者有严重的心血管损害。此外,一些患有基础性心血管疾病(CVD)的患者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新冠病毒感染是由病毒的刺突蛋白与ACE2结合引起的,ACE2在心脏和肺中高度表达。伴CVD的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可能与这些患者中ACE2的分泌增加有关。MERS-CoV和SARS-CoV均会引发急性心肌炎和心力衰竭。 此前的一系列研究表明,COVID-19确诊患者中有一部分发生心肌损伤,且一旦发生心肌损伤,大多被送入ICU。经检测,ICU患者心肌损伤的生物标记物水平明显高于非ICU患者。 分析原因,ACE2相关的信号通路可能在心脏损伤中起作用。其他心肌损伤机制包括1型和2型辅助性T细胞反应不平衡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以及由COVID-19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和低氧血症,导致心肌细胞受损。代谢组学分析显示,具有SARS-CoV感染史的患者脂质代谢失调。但SARS-CoV感染导致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紊乱的机制仍不确定。鉴于新冠病毒与SARS-CoV具有相似的结构,这种新型病毒也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慢性损害。患有合并症的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的老年人。此外,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则CVD患者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症状。因此,CVD患者占COVID-19死亡的大部分。感染新冠病毒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当ACS患者感染新冠病毒时,更容易发生心脏供血不足,导致这些患者的病情突然恶化甚至死亡。COVID-19治疗期间与药物相关的心脏损害亦值得关注。许多抗病毒药物会导致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或其他心血管疾病。 总之,新冠病毒被认为可通过ACE2感染宿主细胞,从而导致COVID-19,同时也导致心肌损伤,尽管具体机制尚不确定。CVD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预后不良。因此在治疗COVID-19时应特别注意心血管保护。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4-10
运动员心血管血流动力学无创监测系统(SCS)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1 2 3 4 5 6
  • ...
  • 16 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