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多元素快速分析仪
DHF多元素快速分析仪可同步测量6种元素、数据自动处理,可以准确、快速定量分析二十多种元素的含量,适用于陶瓷、耐火材料、水泥、玻璃等硅酸盐行业和钨、钼、镍、钴、铜等有色金属及冶炼行业的定量分析。
湘潭市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2021-02-01
碱含量快速测定仪
执行标准:CECS 53-1993 离子选择电极法(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ISE法是当前测试碱含量最快速的方法。该方法将电极标定后,可以在4-6分钟内测试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的碱含量。 北京耐尔得公司研发的NELD-AL491型碱含量快速测定仪,以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当量Na2O千克数来表示的。当量Na2O即等于Na2O含量与0.658*K2O含量的总和。设备操作简便,测试准确快速,数据可随时打印。
北京耐尔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3-03-17
高速公路与关联城市快速路交通信息共享与协同控制系统
该项目是863计划项目,现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项目成果受专利保护。 1、项目概述 本项目针对高速公路进出城路段交通拥堵严重、事故频发,以及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和城市快速路监控系统各自为政、协同性差的普遍现象,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交通特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不同监控系统的信息共享;借助信息共享平台,系统分析了结合部的动态交通特征,提出了适应不同交通条件的短时交通特征预测技术;采用分层递阶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的方法,研发了多匝道的协同控制系统软件,并实现了结合部道路交通系统的微观仿真。 2、技术创新点 在监控系统的信息共享研究方面,初步建立了交通特征信息共享的平台,其中对异构监控系统之间交通特征级信息共享的内容和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异构信息进行了融合处理,实现了特征级信息的发布。 在短时交通特征预测研究方面,已对京津塘高速公路及北京市快速环路监控系统的海量交通流实测数据进行了特征与关联分析,完成了短时交通特征的预测,并实现了交通拥挤的预判。 在结合部的协同控制方面,利用模糊神经网络的建模和学习方法,对高速公路多匝道控制系统算法进行设计,并进行了控制效果仿真。   3、能为产业解决的关键技术 (1)基于服务水平的特征级交通动态信息融合技术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监控系统所采集的交通流基础数据格式和像素级融合技术都有所不同,控制目标参数不统一的现实情况,项目提出的交通特征信息共享平台首先要处理现有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服务水平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其次需要解决区域交通监控系统的特征级数据融合问题,寻求基于服务水平的动态信息融合技术和方法。 (2)交通特征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技术 针对集中式信息共享平台投资大、实施困难的缺点,提出采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以及分布式技术建立交通信息共享平台,为异构监控系统的信息共享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建设思路。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投资、操作方便,就现有的管理体制来说,也容易实现。 (3)基于关联分析和智能控制技术的短时交通特征预测模型 将时间序列理论与关联理论引入交通状态分析,并根据不同交通条件建立的短时交通预测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预测方法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利于预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结合部实现协同控制的关键技术 基于区域道路交通网络动态信息采集系统数据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共享,在交通服务水平判定技术的支持下,运用系统论、控制论的思想以及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实现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结合部的协同控制。 4、相关的行业发展水平,以及同类技术产品或成果比较 目前,我国已建设的交通信息系统中,各子系统基本上是作为一个个分支存在的,不仅子系统自身的数据尚未实现充分融合,集成度很低,而且系统之间存在行政分割问题,异构情况严重;在信息共享平台设计上,大都采用集中式为主,需要新建一个监控总中心,投资大,操作困难。 与本项目所提出的预测思路及预测方法相比,现有预测方法的适用性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交通控制所采取的区域控制策略尚未形成较成熟的控制模式,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协同控制模式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技术产品。 应用范围: 本课题针对的主要对象是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的结合部,课题研究成果不仅充分利用了现有的道路监控系统硬件资源,节省了建设成本,而且可以满足结合部的交通控制与管理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在实际的应用和推广中,还需进一步扩充和细化协同控制目标,优化大范围内的多匝道协同控制模型及其算法,并对具体的控制策略和控制设施进行详细设计,以提升协同控制的实际效果。 预期效果: 运用系统论和其他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探索建立区域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交通信息共享平台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在系统平台的基础上研究协同控制的策略和方法,并形成整套协同控制系统算法和软件。在实践中,研究成果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并且能够部分解决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结合部的交通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大型快速锻造机技术与装备
基于自主研发构建了机电液一体化大型设备,电气是基于PLC为基础自做开发的控制程序,完全符合市场需求。机械采用预紧式机架,大大降低了制造、安装难度及生产成本,本且减少整机重量。液压系统采用高压蓄能器瞬间加压,同时利用蓄能器回收高压油,大大降低了功率的使用,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加压速度。 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调试周期短等优点;同传统的快速锻造机相比,采用高压蓄能器提高液压系统的加压速度、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整节能效果显著。
太原科技大学 2021-05-04
混凝土结构隐患震波快速测试技术
混凝土构筑物在建设及生产使用中其表层、内部及接触带会产生各种变形、破坏及地质异常,严重影响混凝土体的安全使用。目前利用震波测试方法可对介质内部结构及异常进行探查与评价。相比较来说,震波探测方法较雷达测试方法抗干扰能力强,评价参数多样。本技术采用拟雷达式数据采集方式,通过改进震波单发单收装置为轮式连续滚动装置发收信号,实现对震波数据的速采、速显、速存,根据获得的连续剖面波场属性参数判断结构体内隐患状况。通过分析震波特征属性参数,结合波速、频率及波幅特征变化进行混凝土介质异常的位置识别与特征判定。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1
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子医学研究院谭蔚泓院士和杨朝勇教授等的团队与湖南大学蒋健晖教授等团队发明了一种便携傻瓜式的现场快速分子诊断新技术,突破了核酸快提、恒温逆转录扩增、便携式实时荧光检测和比色检测三个关键技术,开发了新型冠状病毒家庭简易快速检测试剂盒和相关技术,目前该项目获得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办公室(国家科技部)会同药监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快速检测产品研发”项目优先支持,并被推荐纳入药监局应急审批通道。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动物外伤快速愈合喷剂
无论是在畜牧业养殖过程中,还是家庭宠物养殖过程中,养殖动物很容易受到外伤, 在宠物受伤时,不方便用敷料,也不可以用药膏,任何让他感到不舒服的东西都会被它 挠掉,还会时不时的舔舐伤口,当伤口很深的时候,口腔内的细菌会让伤口感染。我们 研制出了一款动物外伤快速愈合喷剂,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喷雾在伤口的表面会形成很薄 的液膜,吸附性非常的好,同时可以阻挡住细菌感染伤口。截止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 四批的动物实验,能够使伤口愈合时间大大缩减,促进表皮细胞组织再生,他消毒杀菌, 预防交叉感染。促进伤口愈合速度是其他产品的1.5-2倍。本产品采用海洋生物提取物, 以及多种中药材复合制剂,能够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特别是在手术后伤口愈合的过程中 效果非常明显;适用于各种宠物表面创伤,包括手术创伤、机械创伤、打伤咬伤、粘膜 冲洗及慢性溃疡等,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 技术成熟度达到了实验室批量生产程度,并且本产品经过前期实验可以很方便的进 行工业批量生产。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气动或液压元件快速连接装置
气动或液压元件快速连接装置,由阀块与阀块背部的定勾板构成,定勾板端 部设有挂在阀块上支架上 的弯钩,阀块与阀块背部的定勾板固定,定勾板上端部 的弯钩挂在阀块支架上,另设有一块与定勾板贴合 的动勾板,动勾板上设有孔槽, 并设有连接销置于孔槽内,动勾板沿着连接销滑动,动勾板上端部固定一 弹簧, 下端部设有挂在阀块下支架上的弯钩。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火灾快速消烟技术与装置
目前主要应用的消烟措施是物理原理的强制排烟、喷射水雾和化学原理的喷射消烟剂,这些措施只有在非常重要场合才可能设置为固定式的火灾时自动启动形式,绝大多数是要等消防员赶到火灾现场才能实施,可能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而且强制排风有“风助火势”之嫌,喷射水或消烟剂无疑因物品将全部报废、而增大火灾损失。传统消烟措施的另一类是已有应用、一直也是研究热点的静电吸附原理的消烟技术。遗憾的是,目前的产品,或者把整个场区做成一个强电场、极不安全;或者引入风力循环,依然有可能强化火势。 本消烟装置能把火灾时产生的烟雾在上升到达天花板时快速吸附清除其中的细微颗粒物,避免烟雾在天花板处堆积后再下压至呼吸带、降低能见度、使人员难以逃生。同时也由于消防员能更接近火源、尽快彻底灭火,可避免由于起火后自动升温自动喷水、导致更大的财产损失。该技术因利用了“颗粒汇”效应及热烟气密度轻自动上浮的特性,无需风机及管道、无需气流输送等,能在近乎静止状态消烟,可完全避免传统抽风机排烟等措施可能导致的“风助火势”的风险。 
清华大学 2021-04-11
快速成膜和创面修复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小英教授团队提出一种由天然高分子和无机材料纳米杂化获得的冠状病毒防护材料,实现快速成膜,在口罩和防护服的最外层形成一层具有抗菌抗病毒效果的透气防护层。此外,针对医护人员长期带口罩而产生的疼痛、麻木、压红,甚至破损等问题,使用改性天然高分子和无机抗菌材料复合的超薄海绵作为防护夹层,实现集抗细菌感染、快速愈合和平衡修复为一体的创面修复,该技术已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华侨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展了合作研究。 团队研发的超薄海绵防护夹层点击查看原文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575 5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