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岩巷快速掘进综合 岩巷快速掘进综合 配套技术
根据岩巷围岩特性,采用分类布孔原则,提出了中深孔不同深双阶掏槽全断面一次爆破新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岩巷掘进矸石运输系统,通过对岩巷钻爆法掘进主要工序时间进行测试分析,合理配置施工机具和优化施工工艺,提出了适用于岩巷快速掘进的施工工艺流程与劳动组织管理方式,实现了爆破、支护、出矸等施工工艺与劳动组织的有机结合,通过集成、创新,形成了岩巷快速掘进综合 配套技术。 (1)技术先进:全断面一次起爆,炮眼利用率达 95%以上。 (2)施工简单:矸石运输系统采用皮带运输与矸石仓和梭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出矸的连续作业,提高了装运岩能力。 主要技术; ( 1)根据岩巷围岩特性,经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提出中深孔不同深双阶掏槽全断面一次爆破技术。掏槽眼采用大直径炮眼、大直径药卷、不同深双阶掏槽技术;周边眼采用小直径炮眼,小直径药卷,光面爆破技术。研究表明:采用分类布孔原则,缩短钻眼时间,提高掘进速度,钻眼时间随炮眼深度增加明显降低,对普通凿岩机,炮眼深度宜采用 2.0-2.4m。 (2)根据巷道具体情况,系统地研究了岩巷掘进矸石运输系统。采用皮带运输与矸石仓和梭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出矸的连续作业,提高了装运矸石的能力,大大缩短了循环出矸时间,为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与实现正规循环作业创造有利条件。 (3)通过对岩巷钻爆法掘进主要工序时间进行测试分析,合理配置施工机具和优化了施工工艺,提出适用岩巷快速掘进的施工工艺流程与劳动组织管理方式。采取单班正规循环作业,每小班 1 循环,每日 3 循环,一次成巷。实现了部分工序平行作业,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4)该技术现场应用表明,爆破炮眼利用率达到 95%,钻眼时间缩短 25%~30%,出矸效率提高 50%,大断面岩巷掘进月平均进尺 120m,月最高进尺 165m,实现安全高效快速掘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多组分肿瘤标志物同步快速检测装置的研发
成果简介:多组分肿瘤标志物同步快速检测装置是用于生 物医药领域肿瘤早期筛查、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检测和诊断的 便携式快速定量分析装置。 其主要功能包括:同步分析血清样品中多个肿瘤标志分子 的浓度,根据多组分标志物的综合指标对检测对象患癌风险进 行评估,结合物联网技术将检测结果上传到数据中心实现对人 群癌症患病率的统计分析以满足政府部门对人群健康的监控管 理等。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4-14
便携式食品、农产品成分快速检测仪
项目简介 本成果基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 分析技术,具有不需要对分析样品进行前处理;分析过程中不消耗其它材料或破坏样品, 分析重现性好、成本低等特点,可应用食品、农产品流通和生产过程中品质分析和质量 的现场和在线检测。该成果处于中试研究阶段。 性能指标 (1)仪器小巧紧凑,携带方便;通过 USB 线与电脑连接即可进行检测。 (2)采用不同的检测模型和不同材质和规模的流通池、光纤探头、及专用漫反射附 件等,可实现
江苏大学 2021-04-14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抗生素快速检测试纸
抗生素能有效防治动物疾病并促进生长,在畜牧业、养蜂业等领域被大量使用。而超过规定的滥用会造成抗生素在动物源性食品及环境中积累,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产生危害。抗生素传统检测方法比如微生物检测、HPLC 等理化分析不仅灵敏度低,而且不能满足对食品和水源等抗生素含量的现场检测。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基于抗体的抗生素检测试剂,但抗体种类有限,质量良莠不齐。核酸适配体本质上以单链 DNA 为主,不仅能特异性识别抗生素,而且具有亲和力高、温度稳定性好、成本低、质量高度稳定等特性,有望取代抗体在抗生素快检试剂中充当靶分子识别元件。 本实验室长期以来致力于抗生素特异性适配体的筛选和优化,已获得一批能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抗生素的适配体序列。利用这些适配体研制了抗生素快速检测试纸。以卡那霉素为例,利用卡那霉素特异性适配体修饰的金纳米粒子(AuNPs-apt)作为探针,与适配体互补的寡核苷酸 DNA1 修饰的银纳米粒子(AgNPs-DNA1)作为信号放大元件,设计制备的试纸能够在 10 min 之内完成检测,利用肉眼辨别的检测限可达到 35 nmol/L,远低于欧盟规定乳制品中卡那霉素含量不得超过 150 μg/kg (约 265 nmol/L)。若采用胶体金读数仪,不仅可实现定量测定,检测限更可达到 80 pmol/L。对于蜂蜜等成分相对简单的样品,可直接用试纸进行测定。对于牛奶、奶粉、肉类等成分较复杂或非液态样品,须经简单样品处理后测定。样品处理过程可采用标准化流程,时间小于 30 min。
江南大学 2021-04-11
畜产品、食品和饲料中种源鉴定及外源成分快速检测关键技术
1.发明了种源特异性基因筛选方法,建立了简便、特异性强、适用的牛(普通牛、水牛)、羊(山羊、绵羊)、猪、马、驴、狗、兔、狐狸、水貂、鸡、鸭、小鼠、大鼠等种源成分鉴定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自创生物信息分析流程,筛选物种特异的核基因DNA序列。 2.发明了适于牛、羊、猪转基因成分现场快检的LAMP试剂盒6种。6种外源基因LAMP可视化快速检测试剂盒,可进行牛、羊、猪中外源基因——人乳铁蛋白、人α-乳清蛋白、人抗凝血酶III、人溶菌酶基因、人乙肝表面抗原基因、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检测,不需要PCR仪和电泳仪,检测时长由普通PCR的2小时缩短到30分钟,检测限达到0.01%(w/w),灵敏度是PCR的10-100倍。 3.发明了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研制出人乳铁蛋白和α-乳清蛋白检测的竞争性试纸条各2种,5分钟内可完成准确检测。用于鲜牛奶、鲜羊奶和奶粉中乳铁蛋白和α-乳清蛋白的定性检测。 成果可在畜产品、食品、饲料检测机构和企业、出入境检验系统进行应用,可为企业原料的真实性把关,确保畜产品和食品的真实性和信誉,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转化条件:分子生物学常规设备和条件。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大型快速锻造机技术与装备
基于自主研发构建了机电液一体化大型设备,电气是基于PLC为基础自做开发的控制程序,完全符合市场需求。机械采用预紧式机架,大大降低了制造、安装难度及生产成本,本且减少整机重量。液压系统采用高压蓄能器瞬间加压,同时利用蓄能器回收高压油,大大降低了功率的使用,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加压速度。 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调试周期短等优点;同传统的快速锻造机相比,采用高压蓄能器提高液压系统的加压速度、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整节能效果显著。
太原科技大学 2021-05-04
混凝土结构隐患震波快速测试技术
混凝土构筑物在建设及生产使用中其表层、内部及接触带会产生各种变形、破坏及地质异常,严重影响混凝土体的安全使用。目前利用震波测试方法可对介质内部结构及异常进行探查与评价。相比较来说,震波探测方法较雷达测试方法抗干扰能力强,评价参数多样。本技术采用拟雷达式数据采集方式,通过改进震波单发单收装置为轮式连续滚动装置发收信号,实现对震波数据的速采、速显、速存,根据获得的连续剖面波场属性参数判断结构体内隐患状况。通过分析震波特征属性参数,结合波速、频率及波幅特征变化进行混凝土介质异常的位置识别与特征判定。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1
火灾快速消烟技术与装置
目前主要应用的消烟措施是物理原理的强制排烟、喷射水雾和化学原理的喷射消烟剂,这些措施只有在非常重要场合才可能设置为固定式的火灾时自动启动形式,绝大多数是要等消防员赶到火灾现场才能实施,可能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而且强制排风有“风助火势”之嫌,喷射水或消烟剂无疑因物品将全部报废、而增大火灾损失。传统消烟措施的另一类是已有应用、一直也是研究热点的静电吸附原理的消烟技术。遗憾的是,目前的产品,或者把整个场区做成一个强电场、极不安全;或者引入风力循环,依然有可能强化火势。 本消烟装置能把火灾时产生的烟雾在上升到达天花板时快速吸附清除其中的细微颗粒物,避免烟雾在天花板处堆积后再下压至呼吸带、降低能见度、使人员难以逃生。同时也由于消防员能更接近火源、尽快彻底灭火,可避免由于起火后自动升温自动喷水、导致更大的财产损失。该技术因利用了“颗粒汇”效应及热烟气密度轻自动上浮的特性,无需风机及管道、无需气流输送等,能在近乎静止状态消烟,可完全避免传统抽风机排烟等措施可能导致的“风助火势”的风险。 
清华大学 2021-04-11
快速成膜和创面修复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小英教授团队提出一种由天然高分子和无机材料纳米杂化获得的冠状病毒防护材料,实现快速成膜,在口罩和防护服的最外层形成一层具有抗菌抗病毒效果的透气防护层。此外,针对医护人员长期带口罩而产生的疼痛、麻木、压红,甚至破损等问题,使用改性天然高分子和无机抗菌材料复合的超薄海绵作为防护夹层,实现集抗细菌感染、快速愈合和平衡修复为一体的创面修复,该技术已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华侨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展了合作研究。 团队研发的超薄海绵防护夹层点击查看原文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0
金属电弧喷涂快速制模技术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805 80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