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无人艇应用的水面目标快速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艇应用的水面目标快速检测方法,属于数字图像处理和控制系统交叉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目标性分析得到目标候选区域,由于候选区域中会存在一定虚警,因此利用显著性分析得到显著区域,并将目标性与显著性相结合,剔除虚警,得到目标准确位置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快速检测试剂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主持组织学校和郑州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三个实验室紧急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攻关和快速检测试剂研究工作,目前研究进展顺利。 经过集中攻关,张改平院士团队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快速检测试剂方面的研究即将在三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一是做出可以用于确诊的PCR试剂,二是做出荧光定量确诊PCR试剂,三是做出可以用于自我检测的检测试纸。以上方法采样均采用即时病毒灭活,确保不会造成病毒扩散,使检测不受生物安全条件限制。
河南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高水材料强度快速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水材料强度检测仪,该检测仪由支架系统、动力系统、贯入系统和测算系统四部分构成。该发明的新颖之处在于采用球冠状测头贯入,并在测算过程中测量球冠状测头在材料上撞出的圆坑直径而非深度。鉴于测量直径更为直观便捷,采用球冠状测头所测数据更为准确稳定,本实用新型实现安全便捷快速测量高水材料强度的技术效果。
四川大学 2016-10-10
农药快速检测用新酶源 的筛选与鉴定
由于基于酶抑制法的农药快速 检验中所使用的动物来源的酣酶普遍存在着提取成本高,活 性不稳定, 不易于保存的间题。本团队从芸豆中筛选并纯化出一种植物酣酶。通过底
西华大学 2021-04-14
金属直接快速成形技术
本项目拟在开发一种低成本的直接成型金属材料零件与模具产品的快速成型技术。该项目将等离子弧焊工艺与数控技术相结合,采用逐层堆积叠加成型的方法制作金属零件。国内外同类产品以及与同行企业的比较: 该项目在国外尚未商品化,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金属直接快速成形技术
本项目拟在开发一种低成本的直接成型金属材料零件与模具产品的快速成型技术。该项目将等离子弧焊工艺与数控技术相结合,采用逐层堆积叠加成型的方法制作金属零件。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大型冲压模具快速开发技术
本项目所采用的“电弧喷涂和电刷镀一体化模具制造技术”是一种创新性的大型冲压模具快速开发技术,主要用于轿车新车型开发中大中型覆盖件试制模具的快速低成本制造。该技术采用电弧喷涂工艺在模具母模表面快速沉积一层致密的低熔点金属薄壳,从而制作出模具的型腔;在填充适当的背衬材料并脱模后,利用电刷镀技术在模具工作表面刷镀强化涂层,进而完成模具的快速制造。 基于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模具延寿及快速修复技术
内容介绍: 模具延寿釆用快速成型技术,在模具型腔易损部位沉积一层耐磨改 性层,改性层材料按梯度功能材料设计,以确保改性层与模具本体间的 牢固结合。改性后模具工作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而内部仍具有良好的韧 性,因而能够提高模具的使用性能,充分发挥模具材料的性能潜力。 模具修复釆用航空粘接技术和局部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开放空间快速蒸汽技术
本发明提出一种开放空间的蒸发装置,该蒸发装置进行分区,把加热部件集中布置于蒸发区,以快速获得蒸汽。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最近几年,需要产生蒸汽的产品越来越普遍,因此技术发展开始加速。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个重要的技术参数是:产生蒸汽的时间以及如何减少水垢对整个设备运行的影响。为了优化这个参数,很多企业采用了“装置管式”或“水箱式”蒸汽发生器。这些蒸汽发生器确实可以快速产生蒸汽,但是,他们都属于“封闭式”,因此水垢无法解决,一般几个月就会阻塞,整个系统无法运行。在可见的时间内,这个问题很难低成本的解决。也有部分企业采用前置过滤的方式解决,因为涉及耗材,因此也不能被客户接受。 在未来几年,这个产品最终还会使用开放空间加热,并产生蒸汽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当初被抛弃的原因在于,在使用时整个蒸发装置中的水需要整体加热到100摄氏度才能开始产生蒸汽,其速度较慢,使用效果较不理想。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开放空间的蒸发装置,该蒸发装置进行分区,把加热部件集中布置于蒸发区,以快速获得蒸汽。 产生蒸汽时间小于等于2秒,明显快于市面现有产品,快速产生蒸汽的同时还避免了水垢阻塞。 采用开放空间、分区加热的技术,即该技术还属于首创。该技术产生蒸汽的时间可以在2秒以内,少于同类6秒产生蒸汽的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200 种重要危害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技术
本项目获 2017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本技术围绕食品危害物低成本、快速发现为核心,将生物识别与结合新型纳 米标记材料相结合,针对目前生物快速检测中存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利用 自组装技术将多种光、电、磁学信号集于一体,构建具有良好体系相容性和稳定 性的纳米-生物传感界面,提出了基于等离子手性信号的高灵敏检测新技术,发 展了集快速富集与多信号同时测定于一体的多功能传感检测新方法和新器件。 (1)综合运用了化学和生物体系的多尺度模拟和计算,提出了基于粗粒化 模型的抗原抗体亲和性定量分析新方法,设计并研制了 200 余种高亲和性和高特 异性抗原和抗体。 (2)研究了抗体与载体成分(纤维素、磁性纳米材料、硅球等)的表界面 性质,创制了基于相分离的新型分离富集介质,并研制了相关快速富集和分离产 品,大大提高了复杂基质中痕量成分的提取效率。 (3)研制了新型标记材料,解决了“高标记效率”和“生物分子高活性” 无法兼顾的难题,研制了系列高特异性检测探针,为复杂体系中痕量物质的快速 甄别提供了有力手段。 本项目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87 项,实用新型专利 5 项,获美国授权发明专 利 1 项,制订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 项
江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814 81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