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用于牙模三维测量的姿态调整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牙模三维测量的姿态调整装置,包括夹具部分、平台部分、支架部分,夹具部分设置在平台部分的上表面,支架部分是 U 形框架支撑结构,平台部分设置在支架部分的上表面,夹具部分包括标定夹具、适应夹具、多个磁铁,标定夹具用于夹住牙模的平面侧,适应夹具具有曲线轮廓,用于夹住牙模的曲面侧,磁铁设置在标定夹具、适应夹具底部的腔体中,且磁铁暴露在腔体外面的表面与标定夹具、适应夹具的底面平齐,平台部分包括翻转电机、翻转电机座、一对联轴器、左翻转轴、左翻转侧板、载物台、右翻转侧板、一对翻转轴座、右翻转轴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稠密相气固两相流动参数测量及可视化方法
稠密气固流动问题是多相流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性难题,广泛存在于化工、冶金、电力等工业领域。气固流动参数检测和可视化尤为重要,是稠密气固流动系统复杂研究体系中的共性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东南大学多相流测试研究室多年来开展了电学与激光散射的稠密气固流动可视化及参数测量与表征方法的研究工作。 开发了电容层析成像系统(ECT)与激光光纤颗粒测量系统,可实时、在线检测多相流参数的二维或三维分布状况,成功应用于湍动流化床与浓相煤粉加压气力输送中试试验装置上。
东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测量运动物体横向速度的雷达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运动物体的横向速度的雷达及方法,包括线性调频脉冲波发射单元、线性调频 脉冲波射频前端接收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控制单元、速度显示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线性调频脉冲波 发射单元、线性调频脉冲波射频前端接收单元、信号处理单元、速度显示单元连接;线性调频脉冲波射 频前端接收单元、信号处理单元、速度显示单元依次连接。本发明放置于距离运动物体一定距离处,两 路间距一定的接收电路接收被运动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让两路信号相干涉、测速等处理后,由 速度显示单元显示运动物体的横向速度。本发明在精度和实时性等方面可以提高雷达系统对运动物体的 速度检测、识别和跟踪性能。 
武汉大学 2021-04-13
一种可伸缩式的大型自由曲面在机测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自由曲面在机测量方法及装置,装置包 括弹性元件、伸缩杆、套筒、光栅尺、激光位移传感器、支撑脚、喷 墨标记头以及球形滚轮;伸缩杆位于套筒内,伸缩杆上安放有光栅尺;伸缩杆的一端与套筒端部之间安放有弹性元件,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 支撑脚的一端,支撑脚的另一端连接球形滚轮,支撑脚的中部安放有 激光位移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与球形滚轮之间安放有喷墨标记头。 本发明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光栅尺结合的方式实现测量,激光位移 传感器测量曲面测量点相对于其端面的距离,光栅尺测量激光位移传 感器的位移,结合两距离便可精准计算得到测量点相对于基准点的距 离;能够根据现场不同的测量要求来改变安放方式,特别适用于各种 大型复杂曲面的现场测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用于消除离面位移影响的高温应变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消除离面位移影响的高温应变测量方法。本发明针对高温下用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量试件表面应变时,因试件的离面位移引起的测量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数字图像相关的双相机测量方法,可用于高温环境下试件的表面应变测量。根据离面位移引起的虚应变与物距成线性关系,将试件成像于两台不同物距的相机,进而消除离面位移的影响,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误差大或硬件结构复杂的问题。
东南大学 2021-04-11
PT1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低温温度测量温度计
北京锦正茂科技有限公司 2022-02-23
大理石矿综合利用及矿物复合材料研发与产业化
该发明涉及一种尾矿全资源利用方法,属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矿物复合新材料技术领域。该发明能够利用尾矿废石制备多种资源化利用产品,所制备的产品强度较高,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应用范围广泛。该项发明绿色环保,可实现规模化批量制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02-01
微生物、植物耦合的水体治理与盐碱化湿地修复综合技术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成本少、耗能低、效果好的生物-生态新技术,即利用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降解、富集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由于水生植物生长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使水体中藻类数量降低,提高水体透明度,达到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的目的,实现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针对不同生态环境污染,从现场环境中筛选和构建具有高效污染修复的水生植物- 微生物群落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强、适应性强、效率高、成本低和对原有生态环境没有威胁等优点。
北京大学 2021-02-01
微生物、植物耦合的水体治理与盐碱化湿地修复综合技术
项目简介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成本少、耗能低、效果好的生物-生态新技术,即利用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降解、富集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由于水生植物生长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使水体中藻类数量降低,提高水体透明度,达到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的目的,实现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针对不同生态环境污染,从现场环境中筛选和构建具有高效污染修复的水生植物- 微生物群落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强、适应性强、效率高、成本低和对原有生态环境没有威胁等优点。应用范围北京大学工学院从选育耐盐碱性植物新品种入手,研究并优化不同盐碱程度下植物组合、配伍模式,构建盐碱环境植被快速恢复技术。筛选高效耐盐功能菌,利用耐盐功能菌接种技术,进一步发挥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作用,加快盐碱环境改良进程。形成以生物为主,盐碱环境改良与污水治理同步进行,实现盐碱改良—污染治理—生态重建系统综合技术的集成的盐碱化湿地的修复与改良综合技术体系。项目阶段北京大学工学院以多年对微生物的研究积累,将微生物与水体植物相结合,已经完成难降解有机磷化合物微生物——植物耦合净化体系理论模型构建,建立了对有机磷农药和难降解有机物(壬基酚等)具有高效分解能力的微生物菌群(同时可以作为微生物菌剂应用在水环境以外的如土壤环境的修复中)筛选、培育,开发了从相应污染环境筛选具有有机物吸收或降解功能的水生植物的技术。微生物-植物耦合水体污染治理技术比原有单一的微生物净化方式提高70% 的效率。同样,用生物的方式治理土壤的盐碱化,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调节土壤中的水气温状况,改变土壤结构与特性,改善有益微生物生存繁衍的环境。通过生物措施改良的盐碱地脱盐持久、稳定,且有利于水土保持以及维持生态平衡。
北京大学 2021-04-11
大倾角煤层长壁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和装备
西安科技大学自1999年开始就对大倾角煤层长壁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和装备着手开始研究,现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表论文71篇;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倾角煤层综采难题,促进了我国乃至世界煤炭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其成套技术除在四川、甘肃、新疆、黑龙江、北京、宁夏、重庆、山西、贵州等省(区,市)的20多个矿井推广使用外,还被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引进,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0 141 142
  • ...
  • 164 16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