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肠炎患者代餐食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多发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不明,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复发,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无法正常饮食且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差,并且饮食中的致敏成分易造成疾病复发,重症患者只能依赖肠内营养液,但目前临床常用的肠内营养液口感较差,通常通过鼻饲进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产品针对IBD患者的营养需求,以谷物为基础开发了肠炎代餐产品,并通过动物模型验证了产品对肠炎的调控功效,发现食用代餐食品后小鼠肠道的病理指征、炎症水平及肠道微生态具有明显的改善。此外,产品为天然谷物制造,口感优良,食用方便,可以极大提高患者生活品质。 相关技术指标: (1)基础谷物的选择及营养复配:利用多种谷物和豆类为基础原料,以限制性氨基酸含量为配比基础,通过蛋白质营养评价实验,选定合适的配比范围。辅以天然功能性配料等对其进行营养强化和感官优化。 (2)原料的加工技术:利用挤压膨化、超微粉碎等对原料进行加工,确定最优工艺参数。 (3)动物模型的验证: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急性和慢性肠炎模型,饲喂代餐食品后发现与肠炎小鼠相比,代餐组小鼠结肠长度增加,病理切片显示病理指标改善,炎症水平下降,并且肠道菌群结构明显变化,有益菌比例升高,有害菌比例降低。 技术创新点: (1)通过营养复配确定基础原料的最佳配比 (2)利用挤压膨化、超微粉碎等改善了原料的消化特性;利用天然功能性配料添加增强功能特性; (3)通过急性/慢性动物实验证实了代餐产品对肠炎的调控。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8-08
全自动酶免一体机-草履虫P6
长沙演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5-05-19
新型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研究
2020年2月7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彭志勇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在线发表题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涉及138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单中心病例, 在41%的患者中怀疑与人对人的医院相关的2019-nCoV传播,有26%的患者需要重症监护病房入院,而4.3%的患者死亡。NCIP全基因组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2019-nCoV与与人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相关的β冠状病毒截然不同。 2019-nCoV具有以下特征:冠状病毒家族,并被归类于beta冠状病毒2b谱系。2019-nCoV与蝙蝠冠状病毒非常相似,据推测蝙蝠是主要来源。尽管仍在调查2019-nCoV的起源,但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是通过在华南海鲜批发市场非法出售的野生动物的传播造成的。
武汉大学 2021-04-10
新冠肺炎患者分类治疗研究
2020年3月9日,北京大学姜保国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Lancet 在线发表题为“Comorbidities and multi-organ injuri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的研究成果,该成果首次提出将 COVID-19患者进行分类治疗,同时在治疗COVID-19时,应注意潜在的多器官损伤及其保护和预防。研究人员接管了武汉同济医院的重症患者集中治疗病房。6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被分为三种类型。60例患者中有13例[22%]主要患有肺炎,被归类为A型,提供了抗病毒药,抗生素,氧疗和糖皮质激素等基本治疗方法。60例患者中有33例(55%)为B型,其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炎,并伴有严重合并症。对于归类为B型的患者,研究人员继续在控制肺炎的同时监测合并症的变化,进行个人评估并制定具体的治疗计划,包括降压药,降糖治疗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60例患者中有14例(23%)是重症患者,被分类为C型。分类为C型的患者患有疾病,认为该疾病是由于A型或B型疾病的早期治疗而恶化(导致多器官损伤),这些重症患者应注意器官功能,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包括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对症治疗和抗休克疗法。
北京大学 2021-04-10
采用ECMO技术救治新冠患者
移动心肺仪(ECMO)已成功救治了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但移动心肺仪(ECMO)应用范围还比较小,只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中“重症中的危重症患者”。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激素治疗并没有说一定能改善愈后,但对于疾病的渗出期,激素可能会有一定作用,但有多大作用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移动心肺仪(ECMO)其实已经应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特别是这几年在急症重症治疗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不止救治肺炎,还救治了很多心脏衰竭的病人。但是,在本次疫情治疗中还只在中南医院、金银潭医院等武汉各大医院,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中“重症中的危重症患者”。
武汉大学 2021-04-10
血液透析患者用多功能握力扇
血液透析患者用多功能握力扇,包括一个带有手柄的扇体,手柄末端设有握力球;握力球内含气囊,手柄内设有一根通气管,通气管内装有一个指示球,通气管底部设有通气孔并通过该通气孔与所述气囊相通,通气管顶部设有出气孔,所述通气孔与出气孔的孔径小于所述指示球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方便,通过本实用新型,医护人员可采取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宣教,优质蛋白的摄入,远离高钾、高钠食品,可将内容印刷在夏季凉扇上,使患者在轻松纳凉的同时,轻松掌握营养知识,扇柄末端可使用握力器,摇扇的同时可用力捏动橡胶球,锻炼内瘘侧手臂肌肉,促进内瘘通畅,并可以通过指示球的高度变化来量化锻炼指标,树立康复信心和目标。
青岛大学 2021-04-13
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我国现有脑卒中幸存患者900多万人,大约有85%患者伴有上肢功能缺损,他们中的55-75%患者在发病后3-6个月仍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研究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恢复问题已成为临床康复领域中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目前国内还没有商品化的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训练设备,本项目研发了一种基于集中的驱动索控式新型上肢功能训练机械手臂。该机械手臂利用钢丝绳将电动机和手臂连在一起,通过电动机,控制各关节的运动,这样不仅使电机脱离机械手臂,又能保持肘关节和肩关节的运动,使得整个上肢康复机械臂看上去小巧、轻便。该装置设计了基于磁粉离合器的阻尼控制装置,可以实现上肢的主动阻抗与被动训练,速度可任意调节。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新冠肺炎患者的智能穿戴监护系统
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联合天津松辉医仪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贝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结合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攻关研发出一套可穿戴组合式智能监护系统,能远程监控患者的血氧含量、呼吸频率、心跳速度等核心生理指标,以及体位、呼吸阻力等特定生理指标,并通过多模信息融合与自动判别,实现病情模式的智能分析与及时预警。该项目有望缓解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人数众多对医务人员数量的需求,减轻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医患交叉感染的概率,将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该项目也可用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普通患者到危重患者的发生概率。该项目采用PSoC集成系统,集成血氧、脉率、口鼻气流、阻抗呼吸等多种监测传感器,除了能准确采集人体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等生理信号之外,又同时融合了特定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提取病人的体位变化,以及咳嗽带来的气流阻力变化,为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征监护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该智能监护系统基于组合式模块,便于患者个人自行穿戴,也可以根据需求配戴单个组件进行单项功能监测。用户只要不进行剧烈运动,穿戴后完全可以正常的活动并不影响监测过程,监测数据可通过蓝牙技术传输至手机App,并通过手机4G功能传输至云端,医生在办公室就可以看到患者数据,无论患者身处在医院、家里或留观点。系统可在云端对患者生理信号进行分析,集合临床诊断原则,提取与以新冠肺炎为代表的呼吸疾病相关数据,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状态与变化趋势。该项目已经完成了系统硬件研发工作,核心硬件模块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将根据临床使用的结果进一步优化系统的软件分析功能。目前研发团队正在与天津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启动开展项目临床测试并推广应用。
天津大学 2021-04-10
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活动轨迹地图
该工具不但能够显示哈尔滨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所居住的小区,还能够按时间段清晰地显示患者曾经活动的地点,并给出每个患者的活动轨迹。地图所用数据来源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官网每天公布的新闻信息。后续随着数据的完善,该系统将扩展至全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0
重残患者居家及医疗环境无障碍系统
本项目与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合作,针对四肢功能重度障碍的卧床患者,开发了一种满足长期卧床的重度残疾患者能用无线语音实现对门、灯、窗帘、家电、紧急呼叫等主要居家及医疗环境的控制。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1 2 3 4 5 6
  • ...
  • 149 15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