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技术需求,自然语言处理,文本信息提取算法,政策知识图谱、企业知识图谱
1、自然语言处理,文本信息提取算法。 2、政策知识图谱、企业知识图谱。
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6-15
国家知识产权局 科技部 财政部 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国防科工局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关于印发建立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决策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财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国防科工局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制定了《建立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实施方案》。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4-01-23
国家知识产权局 科技部 财政部 自然科学基金委 国家国防科工局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关于印发建立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 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决策部署,建立完善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知识产权的声明制度,支撑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含国防专利)(以下统称财政科研项目专利)的质量监测、绩效分析和科学管理,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4-02-29
国家知识产权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部署,推进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有关专项任务,决定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现将《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印发。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4-03-19
精度设计与知识共享APP—公差帮
公差帮APP是世界上第一款为设计、制造、检测工程师提供精度设计信息交换和知识共享的人端云协同平台。APP用户量世界第一,下载量20万+;企业用户1000+(覆盖80%车企),获得国家标委会TC240和国际标委会ISO TC213推荐,入选工信部2020工业APP优秀解决方案。 本产品是一个典型的产学研国际化合作成果: 教育部“春晖杯”优胜奖:创意产生;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 基金支持; 浙江大学山东工研院:孵化企业。 公差帮APP得到了本领域国际和国内顶级专家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共同成立了智能公差国际研究中心(CCAT),中心主任是ISO TC213主席Iain教授,现有中、英、法四大研究中心。 四大中心将致力于从人端云协同,推动面向工业4.0的智能化精度设计。通过APP实现AI辅助的工程师赋能式教育;通过APP快速标准化工业产品几何量信息;通过智慧云实现精度知识的沉淀、复用和重构。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几何量信息的标准化接口。 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欢迎下载试用!
浙江大学 2021-05-10
生产线规划设计知识管理技术
本技术针对复杂产品生产线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在于解决生产线规划设 计知识的获取、组织等规划设计知识的管理及规划设计知识的推理、搜索、管理及维护 等知识重用问题。通过研究、消化先进工艺及生产线规划设计技术,结合对知识管理系 统的深入研究和知识模型的构造,建立较为完善的工艺及生产线规划设计的知识体系和 管理方法;进一步引入各种先进的知识管理技术,建立科学的、高效率的工艺及生产线 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系统。包括工艺及生产线规划设计流程优化方法,建立优化规划设 计流程的图示化模板方案;建立统一的工程数据平台和相应的数据库、模式库、知识库, 对以往的经验知识进行重复利用并进行标准化储存,包含内容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 理等,减少重复工作;开发的软件应用工具,实现对规划设计知识的智能客体检索、多 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检索、过滤、获取、重用;建立知识分布 图、电子文档及网上传输等。
同济大学 2021-04-13
基础教育知识图谱系统
1. 痛点问题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2021年7月国家发布“双减”政策以后,如何在减少学生学习时间的前提下提升学习效果,就成为摆在学校与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因人而异的,受到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通过在课后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要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依靠知识图谱技术的支撑,突破学习资源语义化分析、个性化推荐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瓶颈,最终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而当前国内缺乏一个全学科的、可访问的基础教育知识图谱系统,本项目成果填补了此方面空白。 2. 解决方案 知识图谱是当前计算机中知识表示的一种重要方式,利用知识图谱可以改善搜索结果、进行基于语义的数据集成、以及提升智能问答的准确性。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构建高质量的知识图谱是一个重要挑战。本项目在国内率先研究提出一种准确高效的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四步法”,研发了相应的软件平台(资源管理系统、语义标注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知识展示系统),用此方法构建了中国基础教育知识图谱EduKG,并利用该知识图谱开展基于知识点的教学资源集成。EduKG涵盖了基础教育九门学科的知识,基于其研发的基础教育知识记忆类问题自动问答系统准确率达到70%以上。目前该知识图谱已经可以提供公开的访问服务接口,供相关教育信息应用程序进行访问调用。该知识图谱相当于基础教育的新基建,上层应用可以同时调用访问基础教育知识图谱的内容,给学生提供自适应学习软件应用、给老师提供强大丰富的备课资源及融合式教学方案、给学校管理提供教师授课评估等多种应用。 合作需求 期待与各个省市的教育信息化企业开展合作,采用技术许可等方式,提升这些企业的教育信息化产品的智能水平,服务于当地的教育局、电教馆、中小学等单位。最终为政府、学校、师生提供教育现代化解决方案和优质的课程资源及平台技术服务,助力区域构建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体系,为学校提供智慧教学系统创新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产品,通过互联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区域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清华大学 2022-01-11
教育知识图谱构建与服务平台
随着智慧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对知识体系进行数字化重构成为一项迫切的基础性工作。知识图谱作为一种新型的复杂知识表征方法,为实现结构化、模型化、可演化的数字化知识体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本项目自主开发了教育知识图谱构建与服务平台,支持知识图谱的“建设、服务、规划、开放”四个主要功能。在平台的支撑下,以专业建设视角打通了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知识点、知识资源的链条,跨课程多维度关联形成了知识网络,实现教师、学生、知识、教材等的一体化集成,支撑专业培养方案定制、个性化学习、新形态教材建设。 技术上,平台具备灵活性、易用性和安全性。采用成熟的后端微服务框架极大地简化了开发流程,同时提供了灵活的数据库操作和高效的前后端集成,确保了系统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前端设计上,平台利用高质量组件和响应式布局提供了良好的可定制性,使用户界面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操作上更加友好。在数据存储方面,平台不仅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和易用性,强化了专业知识图谱等复杂图数据的高性能处理能力。 平台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数字化教材设计、培养方案定制等教育领域。该平台在智慧教育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成熟度高,适配性强,软件自主可控。 图1.专业知识图谱局部展示 图2.知识查查路径知识搜索展示 图3.培养方案系统化输入界面 图4.平台数据统计界面 图5.知识节点内部资料输入界面
北京理工大学 2024-02-27
智能漏电保护技术及其应用
项目介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漏电保护死区等技术难题,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核心技术在多家企业应用,总体技术水平在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同行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本项目在消除漏电保护死区和自适应漏电保护等方面有创新,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技术特点1. 提出基于剩余电流变化量法的漏电保护新原理,率先建立了故障漏电动作与已存在的剩余电流无关的漏电保护模型;2. 针对电网正常漏电电流随气候条件、用电设备及运行方式的改变而变化的特点,率先提出漏电动作阈值的浮动新技术;3. 提出剩余电流的直观描述新方法,率先实现了三相等效漏电电流的相量显示;4. 提出基于剩余电流变化量法的漏电保护特性测试新方法,对现行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进行补充与完善;5. 研制出智能漏电保护新产品,消除漏电保护死区、实现自适应漏电保护和漏电电流相量显示,研制的智能漏电断路器具备自动重合闸功能。6. 建立漏电保护监控管理系统,编制控制软件,构建监控管理平台。“漏电保护无死区”发明专利漏电保护自动跟踪保护”发明专利智能漏电继电器软件著作权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关于金属锂保护的研究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多个方面,并在新能源产业特别是电动汽车领域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商用的基于插层化学的锂离子电池很难满足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开发新型高容量、长寿命锂电池体系迫在眉睫。与传统石墨负极相比,锂金属负极具有高理论比容量( 3860 mA h g -1 )、低密度( 0.59 g cm -3 )和低电极电势( -3.04V vs. H + /H 2 )的优势,一直被认为是下一代的理想电池负极材料。然而,金属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却让人们望而却步,其不均匀的锂沉积和在充放电循环中不断产生的锂枝晶可能刺穿隔膜导致电池失控,引发安全问题。研究表明, 采用三维集流体与锂金属复合的策略和 调控电解液与金属锂负极之间的界面是抑制锂不均匀沉积,减缓锂枝晶问题的关键。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65 6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