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利用离子液体从丹参水提液中萃取分离丹参总酚酸的方法
【发 明 人】邵江娟;吴昊;王昱沣;陈建伟;赵雅秋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离子液体从丹参水提液中萃取分离丹参总酚酸的方法,以咪唑类疏水性离子液体为萃取剂,通过萃取的方式从丹参水提液中提取丹参总酚酸,并与鞣质、多糖、蛋白等杂质分离;待萃取分层分离后,将萃取剂层通过高温或碱化剂进行反萃处理,得到高浓度的丹参总酚酸的水溶液或其盐溶液,作为进一步精制的原料,而离子液体经过反萃处理后可重新作为萃取剂循环使用。本发明采用不挥发、不易燃易爆的离子液体提取丹参总酚酸,通过反萃实现丹参总酚酸的富集浓缩与萃取剂的再生,具有提取过程简单、安全、易于规模化生产的优点,为解决丹参总酚酸提取过程中大量使用易燃易爆的强挥发性有机溶剂产生的生产难题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一种用于水液压元件中的套类零件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液压元件的套类零件,其为中空筒体结构,筒体材料为筒骨材料经机械加工制成,筒体外周还可以加配合套形成强度更高的筒体结构。本发明另外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液压元件的套类零件,其为中空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材料由骨粉末与高分子材料混合得到的复合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用于水液压元件中的套类零件主要承受压缩力,采用天然骨材料制作套类零件,由于骨的微观组织结构中的微小空洞和细胞组织的粘弹性,使其具有很好的水润滑能力和适度的抗冲击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上海交通大学智慧助力发现火星远古时代液态水存在新证据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俞进教授与成都理工大学地科院行星科学国际研究中心赵宇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徐卫明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建忠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 2023-04-27
一种机器人球窝关节摩擦副的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球窝关节摩擦副的测试装置.现有磨损试验机难以模拟机器人球窝关节摩擦副的真实磨损情况.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加载轴,关节窝夹具和关节头夹具;第二旋转轴和加载轴同轴,第一旋转轴与加载轴垂直.本实用新型通过关节窝夹具和关节头夹具在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以及加载轴上的不同组合固定方式,在同一套装置内完成球窝关节转动和摆动测试,通过灵敏电流计实现了在不破坏配对关系情况下,对磨损量的动态测量,测试结果准确性较高.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05-06
单人份化学发光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深圳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共同研制的单人份化学发光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日前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测试。该试剂盒采用血清或血浆作为检测样本类型,可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风险,22分钟即可得到检验结果。 本次研发试剂盒采用血清或血浆作为检测样本类型,血液样本采集便捷。一般血液样本含毒量低或者不含病毒,可以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风险。同时,该试剂盒省去样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操作简单,也能缓解当前巨大的临床诊疗压力。
湖南大学 2021-04-10
单人份化学发光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目前新冠病毒疑似病例的核酸检测使用的样本采集多为上呼吸道样本(咽拭子为主),采集过程对于医护人员暴露风险极大。本次研发的化学发光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血清或血浆作为检测样本类型,血液样本采集便捷,一般血液样本含毒量低或者不含病毒,可以大大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风险。同时省去样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22分钟即可得到检验结果,操作简单,能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同时也能极大缓解当前巨大的临床诊疗压力。深大医学部副主任陈心春强调,此次研发的检测试剂盒是检测病人对于感染病毒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不是检测病毒本身(比如病毒核酸)。该试剂盒已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完成了30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血液样本的检测,初步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发热7-14天病人血清/血浆样本IgM临床符合率96.6%(29/30),IgG临床符合率96.6%(29/30)。研究人员着手收集更多的临床样本进行大规模验证,相关试剂盒正在申请绿色通道,申报CFDA证书。
深圳大学 2021-04-10
新型冠状病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
日前,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博奥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重庆医科大学承担了重庆市抗新型冠状病毒重点应急攻关“2019-nCoV免疫诊断试剂盒”研究项目。该项目由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黄爱龙教授领衔,依托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实验室(国家卫生部生物安全应急网络实验室)和博奥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疫情防控应急科技攻关小组”,开展攻关研发。经数十名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奋力攻坚,成功开发出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具有检测快速、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特点,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早期诊断、流行病学筛查和临床转归预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的200例临床验证,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和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均为重庆市指定的重症定点医疗救治医院)合作完成。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4-10
浙江大学超高速电机系统测试平台公开招标公告
超高速电机系统测试平台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浙江国际招投标有限公司(杭州市文三路90号东部软件园1号楼3楼317室)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28日 13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浙江大学 2022-06-09
SFTSV(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免疫检测试剂盒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针对GN包膜蛋白的抗体能阻止SFTSV感染细胞,具有中和活性。故推测,检测针对GN抗体的ELISA试剂盒将能显示体内保护抗体的水平,能更好的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SFTSV病毒感染。 本项目从GN蛋白中截取一段,利用双抗原夹心法构建了SFTS(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免疫检测试剂盒。 该试剂盒用来检测患者血液样品中GN抗体情况,并观察患者的病程发展情况。 本免疫诊断试剂盒实验结果显示,检测结果与患者的生死密切相关,检测结果为阳性的SFTS感染者全部存活,而67%的阴性SFTS感染者出现死亡。因此本免疫检测试剂盒将会在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SFTSV病毒感染中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南京大学 2021-04-10
深基础自平衡法承载力测试成套技术开发应用
项目团队从1996年开始,率先提出自平衡法理论,发明了自平衡测试方法,研制了系列核心加载设备,形成了自平衡法承载力测试成套技术,突破了传统静载法反力小、测试效率低等瓶颈,破解了新型深基础测试手段缺乏的困境,成功应用于复杂场地(江河湖海、高山峡谷、狭窄空间)及超高吨位的高层建筑、大跨桥梁等国内外12000多个工程深基础承载力测试,并创造多项世界纪录。该项目成果对建筑、公路、铁路、水利和电力等行业技术具有重大影响,对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和推进作用。
东南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3 154 155
  • ...
  • 176 17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